-
1 # 粲粲4
-
2 # 吳明鳳35028109
孩子為什麼會犯“人來瘋”?主要是由某種心理需要引起的。幼兒要求受到成人的關注,不僅是他們的一種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
在一般情況下,他們會採取自我表現等積極的方式來引起大人們的關注,迫切希望大人們對其行為作出認可和稱讚,從中獲取自尊和自信。
有的孩子表現欲過強,總想透過自我表現引起別人注意;有的孩子缺少玩伴,生活單調,用“人來瘋”發洩精力;有的孩子平常被關愛太少,此時用“人來瘋”來達到情感或物質滿足的目的。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指出:3~6歲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之一是“自我中心”,而當前多數兒童生活在“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家庭裡,形成了他們“一切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
而且不少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過分溺愛,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一概給予滿足,使孩子形成了自私、任性的性格。同時也有不少家長因為工作忙,平時很少帶孩子走親訪友或者請朋友來家做客,孩子老是被關在家裡,成天和家人或者玩具打交道。
因此,一旦家裡來了客人,他們就感到好奇、興奮、行為失控,並能夠得到別人的注意,心理上很滿足。儘管受到批評,但比沒人理睬、枯燥乏味的生活有意思。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時期的孩子非常好動,情感很不穩定,表現為易衝動、易變和外露,絲毫不加控制和掩飾。
矯正孩子的“人來瘋”,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1)轉移關注點,讓“人來瘋”失靈。
孩子用“人來瘋”來引人關注,我偏偏不理你,關注別的事情。鬧一會兒,孩子覺得沒趣兒,也就偃旗息鼓了。或者開啟電視機,大家看電視,議論電視裡的內容,孩子也會消停下來。不理睬孩子的行為,孩子自己就會“降溫”。
(2)事先警告,有懲罰和獎勵措施。
家長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什麼情況下愛鬧“人來瘋”,應該事先處理,防患於未然。
比如家裡親友聚會之前,跟孩子講清道理,不許“人來瘋”,而且要提出懲罰或獎勵的措施:如果犯了“人來瘋”,下次到別的親友家聚會不帶去,或者取消某項外出遊玩的計劃;如果孩子聽家長的警告,果然沒鬧“人來瘋”,答應孩子一項正當的要求。
關鍵是家長說了話要算數,不論該懲罰,還是該獎勵,都要認真兌現。
(3)給孩子創造正當表現自己的機會。
孩子希望得到大人的關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能創造機會,讓孩子正當地表現自己,家長和其他人又給以認真關注,並做出肯定性評價,就可以把孩子的表現欲引上正道,而不再搞“人來瘋”了。比如,可以安排孩子在眾人面前展示特長:給大家唱支歌、朗誦一首詩、講一個寓言故事、彈一段琴、跳個舞或練拳腳,讓大家看他們的書法、繪畫或小製作等。
由於有客人的注視,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棒。聽到客人的誇獎,心裡更是會美滋滋的,比平時聽了父母的稱讚還要高興。甚至在以後的學習中,還可以拿客人誇獎的話來鼓勵孩子。
(4)讓孩子與小夥伴交往。
孩子精力旺盛,跟小夥伴一起玩耍、逗鬧,能使精力得到正常發揮,還培養了交往能力。
孩子們在一起,人人有表現機會,人人可以“瘋”,自然減少了在不該“發瘋”的場合“發瘋”的可能。
有些孩子的“人來瘋”不太嚴重,可能會隨著他們的成熟、懂事,自行轉變。也有一些較嚴重的最好是早點兒矯正,免得影響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父母不要一見孩子“人來瘋”就煩得不得了,只要父母注意教育和引導,孩子一定會變得既有教養又不失活潑。
回覆列表
孩子的童年轉瞬即逝,請父母好好的珍惜,好好享受這難得的陪伴孩子的大好時光。有好多父母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是""人來瘋"",感覺很煩人,吵得要死。其實這是一個孩子真實想法的表現,因為他們也要在家庭以外的客人身上去突出自己,也是一種怕被冷落的方法和行為。我家寶寶現在3周另8個月了,在春節期間我家客人很多,她問我為什麼糖盒裡有這麼多糖,我告訴她那是為來拜年的客人吃的,來客人後,不要大聲吵,那是不禮貌的。其結果當每一個客人來我家,她就會主動送糖給人家吃,不吃都不行。因為她有了自己的事幹,也顧不得去吵去瘋了,客人接著糖又誇獎她懂事,格外高興,寶寶很為自己的勞動擁有成就感,也自然而然地更聽話了。透過這一莊小事,我感覺孩子需要在和父母的情感交流中獲得自信和安全感(因為孩子怕受冷落),父母千萬不要以工作忙為藉口,再忙也要擠出時間和孩子獨處,學會用心理學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就擁有高情商,這樣孩子將來的路才會充滿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