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勇戰王聊歷史

    這四個人,剛好分成兩類。

    李世民和趙匡胤手下的功臣,大都能享受榮華富貴,並且壽終正寢。

    劉邦和朱元璋的手下功臣就不行了,基本上被殺光了。

    我們來分析下這兩類皇帝的不同。

    李世民和趙匡胤兩人出身都是“富人家的孩子”:李世民父親是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趙匡胤的父親在後漢任護聖都指揮使,入後周,以功累遷至檢校司徒,和趙匡胤分典禁兵。

    劉邦和朱元璋兩人出身都是“窮人家的孩子”:劉邦就是出身農家,後來當了村官“沛縣泗水亭長”。朱元璋更別提了,和尚出身,家裡好幾口人都餓死了才當了和尚。

    楚漢之爭時,劉邦分封異姓王,給那些追隨他的功臣,高官厚爵。但是,等漢朝建立,就開始“非劉稱王,天下共擊之”。朱元璋也是,明朝剛建立就開始殺功臣宿將。這兩人的做法,就有點讓人寒心。

    這樣不同的對待功臣的方式,難道就是因為出身問題?教養問題?個人胸懷不行?

    從底層出來的皇帝,辦事風格就是“能共同吃苦,不能一起享福?”

  • 2 # 三日軒主人

    這個問題如果細說起來,篇幅太大,我們用簡單的四句話概括一下。

    劉邦不想殺但必須殺

    李世民不僅不殺,還要重用

    趙匡胤想殺但下不去手

    朱元璋想殺就殺

    舉些個例子:

    韓信、英布居功自傲,造反該殺。劉邦不慣你那毛病。

    凌煙閣中的二十四功臣就連實實在在已經造反的侯君集都保留了畫像,李世民雖然對政治對手下手是黑點,但對自己人是真的重情重義。

    趙匡胤晚上一宿一宿睡不著,就怕武將造反,殺吧還有點下不去手,一招杯酒釋兵權全給我養老去!

    朱元璋就比較狠了,管你有功沒功,敢跟他整啥么蛾子的一律幹掉,免得自己死後欺負他的寶貝孫子。

  • 3 # 青言論史

    我分別用四個詞來概括一下這四位皇帝對待功臣的態度:劉邦:殺雞儆猴。劉邦的成功,除了與他的自我奮鬥和運氣有關之外,更不能忽略以蕭何、韓信等一干文臣武將的輔佐,他是這四人裡面個人能力最差的一位。但是他對於功臣的態度,卻是最具玩味意味的。

    對於蕭何、張良等從起家開始就跟著自己乾的,劉邦的態度都是比較客氣的,甚至像陳平和周勃,是他埋下為身後對付呂雉的重要棋子。但是像韓信這樣與自己不完全是隸屬甚至是合作關係的,他的手段就比較狠了。韓信、彭越、英布最後都是慘死,因為他們不死,劉家的江山就不穩。

    李世民:一視同仁。李世民本身就是大唐立國最大的功臣,而李唐開國的功臣並不全部站在他這一邊,還有不少人是追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因此,在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是非常需要手下這幫人幫著自己對付太子的。

    當上皇帝以後,李世民出於統戰需要,也必須對當年曾和自己站在對立面的功臣好一點。而之所以他有這份胸襟不殺功臣,最重要的因素其實是他自己本身就是個能力超強的皇帝,他有自信能依靠自己的個人能力就能震懾所有官員。而也正是因為這份胸襟和氣度,魏徵等人才能被髮掘。他們才能一起開創一個最偉大的盛世。

    趙匡胤:和平演變。“杯酒釋兵權”的典故不用多說,而這也確實是在從中唐到五代十國,軍閥割據混戰日久之下,他能想出來最文明、最和平又最能保障權力不至旁落的手段。他透過個人魅力將兵權和平的從功臣手上拿過來,不僅讓北宋避免成為“後宋”這類短命的政權,更保住了功臣們的生命。在個人能力不如李世民的情況下,趙匡胤這麼做未嘗不是良策。

    朱元璋:趕盡殺絕。作為一位父親、長輩,朱元璋具有所有中國傳統家長的特點:所有的苦自己吃,所有的罪自己受,要儘量給自己的孩子留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在這種心理的指導下,朱元璋殺掉了李善長和胡惟庸,逼死了宋濂和劉基,開國六公爵他只放過了常遇春(還是因為常遇春早年暴亡)。

    實際上,“洪武四大案”的背後,我們都能看到一個影子,一個身穿龍袍卻拿著鋤頭的農家老漢的影子。童年的不幸令朱元璋對整個文官系統都有著本能的不信任感,所以他才會拼命地去殺人,去努力為他的孩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在他的心裡,外人永遠是外人,只有自己的骨肉才是最值得信任的。

  • 4 # 大明錦衣衛士

    漢祖劉邦把不利於大漢的功臣清洗掉,有利忠於大漢的給予高官厚祿,永保大漢江山千秋萬代,唐宗李世民虛心納諫安服眾臣,我不對兄弟們痛下殺手,你們就全心全意的為我大唐修身齊家平天下吧,從思想清除了造反之心,宋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賜於金錢美宅,你們就好好享樂吧,明祖朱元璋為了大明江山永固,狡兔死、走狗烹,無論反不反都的被屠殺!

  • 5 # 漢月秦關

    唐李世民待功臣有知遇之恩,並長久信任,他對大臣說過:只要侯君集不謀反,朕就不會殺他。由此可見一斑。算是福禍共享。

    明朱元璋太子早逝,皇孫年幼少謀,他對功臣很是不放心,盡其所能為接班人鋪平登基道路。最後只剩下湯合一人善良終。

    宋杯酒釋兵權,保全了功臣榮華富貴,還算仁慈。

    漢劉邦採取誅殺強勢功臣,保全溫順之臣。

  • 6 # 小凌說史

    其實對功臣統治者都是既感激又擔憂的,畢竟你們為我的皇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你們對我也是非常瞭解的,甚至很多方面比皇帝還厲害,所以如何處理他們就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劉邦建立西漢之後,封侯封王者多達100多人,其中就有我們非常熟悉的蕭何、韓信、彭越、曹參等人。劉邦所誅殺的功臣主要是異姓諸侯王為主,例如韓信、彭越等人,其他功臣大多得以善終,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異姓諸侯王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劉邦的臣子,而是像項羽一樣的威脅,只是他們名義上臣服於劉邦而已。

    這就使得異姓諸侯王們擔憂劉邦會想辦法除掉他們,而劉邦又整天擔心他們會造反,所以就容易出現一種死迴圈:某個異姓諸侯王有點風吹草動,劉邦就出兵鎮壓,於是其他諸侯王人人自危,就出現更多的反叛。說到底還是威脅到了劉邦的皇權了,不過其他功臣像蕭何、陳平等還是可以善終的。

    唐朝李世民對待功臣還是不錯的,雖然他不是開國皇帝,但是在玄武門之變奪得帝位後,對待唐朝的開國功臣們還是委以重任,即使原先是太子李建成派的人也得到重用,例如魏徵。趙匡胤對待功臣的辦法就更令人熟悉了,直接“杯酒釋兵權”給錢讓他們回家享受“好日子”。

    這裡不討論朱元璋對待功臣方式的正確性怎樣,直接說結果吧!跟隨著朱元璋打天下的徐達、李善長等人下場都不怎麼好,幾乎所有功臣都被殺了,湯和是個例外!為何殺那麼多功臣?有人說是因為太子朱標的死造成的,朱元璋為孫子朱允炆繼位做準備的,不過也有人認為是朱元璋的性格特點造成的,你覺得是為什麼呢?

  • 7 # 觀趣事做趣人

    古代開國皇帝對待功臣的態度一直是耐人尋味的話題,其實不管是以後殺不殺功臣,大業功成之時,必定是曾以高官厚祿為報。

    劉邦

    劉邦的開國功臣中功勞最大的應該就是“漢初三傑”了。也就是蕭何、張良、韓信三人。蕭何在劉邦還是個亭長之時就多次幫助他,在以後和項羽的對決時蕭何也是被劉邦委託照看後方基地,為劉邦軍隊包拯糧草軍需。漢朝建立後蕭何晉封丞相,因為自己威望高,權力大引得劉邦有些不高興,因此他就自侮名節,故意貪汙使得劉邦認為蕭何只是愛財,對蕭何的疑慮也就打消了。

    張良也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功高蓋主總有一天會引火燒身,於是他就秦朝以滅,自己大仇得報的理由隱退。只要了當初劉邦的老家沛縣作為封地,衣食無憂,悠悠哉哉的度過了晚年。

    三人中最慘的自然是韓信了,當時韓信與陳豨密謀叛變,卻不想被蕭何和呂后察覺最終落了個誅三族的下場。

    李世民

    唐朝的開國功臣自然是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總的來說這二十四人基本上都得了個善終,像長孫無忌、李靖、尉遲恭等人一直隨著李世民起事,而且在唐朝建立後都功成名就,大權在握。

    趙匡胤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961年,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階將領飲酒故意對他們說自己得了天下之後天天晚上睡不好擔心有人謀反。眾將領一聽自然之道他的意思紛紛跪下來表忠心,於是趙匡胤就順利的解了他們的兵權,並許給他們良田財物,安心回家養老了。

    朱元璋

    和上面三位皇帝比較,朱元璋絕對稱得上是最殘暴的一位。追隨他打天下的功臣中徐達自然是功勞最大的,而徐達在功成之時也的確位高權重被封魏國公。而且徐達性格低調不張揚,為人處世十分的謹慎。活了53歲,最後在家裡抱病而死。不過有也傳言說朱元璋忌憚他,秘密賜毒酒毒死了徐達。

    其實不管這些功臣們的結局如何,筆者都相信在起事時他們必定是互相信任的,不然也不會成就大業。只不過在這些皇帝們大權在握之後,不管曾經多麼肝膽相照,多少還是會因為他們的權位和能力有所忌憚的。只是這也要看功臣們的性格是否張揚,懂不懂得明哲保身,居安思危了。

  • 8 # 王斌兔斯基

    題主問這樣的問題,看來還是對中國古代的封建君王的那套平衡理論不太瞭解。

    首先開篇明義的講,古代君王主要依靠四股勢力來回制衡,君主作為仲裁者享受這四股勢力的供奉。

    第一股勢力就是皇親和外戚。漢代的劉邦利用呂后,相繼誅除了漢代開國的數位將軍。最有名的,便是呂后誅殺韓信。

    第二股勢力便是勳貴,所謂勳貴就是起家時的老兄弟。太宗李世民依靠自己的老弟兄殺李建成,逼李淵遜位。之後太宗在一次科考現場說了一句: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矣。這裡的天下英雄,指的是讀書人而不是勳貴。太宗也是在後來依靠讀書人集團去限制勳貴。這也引出了第三股勢力,文官集團。

    第三股勢力,文官集團。文官集團的誕生要早於儒家文化成為正統。趙宋時期,文官集團勢力無限放大,乃至逼死樞密使狄青,樞密使類似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可想而知文官集團在宋朝多麼的牛!而太祖趙匡胤,生於藩鎮割據的五代十國,雖然依靠武人上位,但時刻也害怕自己的兄弟給別人也來個黃袍加身,因此宋朝不斷增加文官權力,將跟著趙匡胤的老兄弟整治的不輕。

    第四股勢力,是宦官集團和封建秘密特務,這是朱元璋的最愛。明太祖是個妙人,雖然他讀書不多,但對於武人叛亂,外戚干政,文官誤國都有很深刻的瞭解,索性就找了宦官領導特務組織對自己的老兄弟各種偵查。有名的朱元璋關懷宋濂昨晚吃的啥就是這麼來的。

    總結一下,就是這四位帝王都不願髒自己的手,高祖劉邦是個信任外戚的,假外戚之手屠戮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則是比較柔和,對待自己老兄弟還是不錯的,後來他的老兄弟都成為了勳貴階級,與國同休的那種;宋太祖就比較爆裂了,直接掀桌子,另起爐灶;至於明太祖,就屬於讓人後背發涼的那種。

    總之,伴君如伴虎,誰都不好過。

  • 9 # 觀海聽濤164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歷史的鐵律!劉邦和朱元璋做得紮實,劉殺利用呂后殺韓信於未央宮;逼蕭何自汙以活命;張良則退隱山林,漢初三傑一死、一汙、一隱!

    朱元璋則殺之,滅之!開國元勳除湯和外無一倖免,真是鐵血無情,死的早的是萬幸,比如常遇春,真不知是對還是錯,當初從死人堆裡摸爬滾打為了啥?為了死的更慘嘛!呵呵

    李世民和趙匡胤則比較高明,不愧是帝王中的帝王,一代人傑!李世民南征北戰為李唐江山立下不世奇功,憑藉玄武門之變殺兄屠弟逼父登上帝位,對待至親都如此冷血何況外人,採用震懾和互相牽制的辦法令人不敢有不臣之心,其實是誅心!趙匡胤則是黃袍加身從孤兒寡母手裡取得皇位,又利用杯酒釋兵權的手段逼得大家放棄軍權來換富貴小命,亦是誅心!

    總體來說,趙匡胤最高明、李世民次之,但都是誅心;劉邦再次之,朱元璋最簡單,拿命來!

  • 10 # 天天向上sez

    這四位都有開國之功,手底聚集了一批文臣武將。飛鳥盡,良弓藏。打下了天下怎麼對待手下這批功臣呢?

    就是兩種方式:殺和不殺。劉邦和朱元璋白手起家,幾乎殺盡了功臣。他們選擇相信自己兒子,派兒子去各地做藩王。結果,漢有七國之亂,明有靖難之役。唐太宗和宋太祖對功臣較為開明,不起起殺端。結果,唐有貞觀之治,宋結束了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可見,對功臣要好一點。人和才能治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美國電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