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方鵬

    高平陵之變是曹魏的一件大事,是新興士族與傳統世家的決戰,是曹魏宗室與老派舊臣權柄之爭。此役後,宗室勢力基本被清洗掃除出權力中樞,舊派老臣勢力抬頭,曹魏國祚漸移,司馬家大權獨攬。

    249年,夷曹爽三族後,司馬懿升任鎮守壽春的王淩為太尉,忠於曹魏的王淩與外甥令狐愚見魏帝曹芳年幼,君權旁落,於是意圖廢曹芳而改立楚王曹彪,打算以討伐東吳為名起兵,被人揭發,司馬懿於是率軍討伐同時宣佈赦免王凌。王淩於是投降,在押解洛陽途中自殺。之後,王淩、令狐愚等人被誅滅三族,曹彪亦被賜死。

    諸葛誕被封徵東大將軍鎮守壽春,司馬師病死後司馬昭接替掌權,司馬昭為了剷除支援曹魏的勢力,聽從賈充之言為逼反諸葛誕,便徵召他入朝。諸葛誕接到詔令後知無法倖免,在甘露二年(257年)殺死揚州刺史樂綝,聯絡東吳,據守壽春反抗司馬昭,司馬昭親率二十六萬大軍討伐,先包圍壽春,又擊破東吳援兵,東吳將領全煒投降,258年正月,諸葛誕和文欽及唐諮等突圍失敗,退守壽春,二月城破,諸葛誕突圍被殺。

  • 2 # 國家人文歷史

    司馬懿原本是河內的著名士族,被曹操啟用之後逐漸成為朝廷倚重的大將,公元238年,平定了公孫淵之後,地位更加穩固。當魏明帝死後,他與曹爽一起受命輔佐曹芳,前兩者之間開始了權鬥,司馬懿以退為進,在暗中佈置力量準備消滅曹爽以及其親信。在嘉平元年,即公元249年,曹爽陪著曹芳出洛陽去高平陵拜謁魏明帝,司馬懿趁機在洛陽發動了政變,曹爽集團因此而覆滅,前者進而成為朝中不折不扣的權臣。這次政變實際上也是宗室與外臣之間的鬥爭。因此司馬氏掌權專權之後,必然會引起曹魏集團的軍事將領的不滿與反抗。

    淮南地區曾經爆發過三次針對司馬氏的兵變。先是在公元251年,太尉王凌在揚州起兵,聲稱要立曹操的兒子楚王彪為皇帝。第二次是在四年後,曹魏的鎮東將軍毌丘儉聯合揚州刺史文欽一起接著魏太后的名義起兵,並且指責司馬氏篡權弒殺皇帝等等。公元257年,曹魏的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又起兵,當時率領了十萬大軍聯合東吳一起聲討司馬昭。三次兵變都以失敗告終,其中親曹魏的大臣都被誅殺殆盡,司馬氏的勢力大增不說,基本上皇帝成為了司馬氏的不折不扣的傀儡。也有了“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這樣的說法流傳下來。

    這三次反叛,儘管都是以失敗告終,但是在當時卻是不折不扣的大事,不僅影響廣泛,並且還實實在在的威脅到了司馬氏的大權在握,並且某種程度上也使司馬氏損失不小。在第一次而第二次的鎮壓這些兵變過程中,無論是司馬懿還是司馬師,都因為是帶病出徵,最終勝利歸鄉的時候病死了。

  • 3 # 三國雜談

    高平陵事變是三國時期非常關鍵的事件,以司馬懿為首的司馬集團成功除掉曹魏權臣曹爽為首的曹氏集團,這次政變標誌著權力交接,自此,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氏手中。高平陵事變畢竟是司馬氏非法政變,因此帶來最大的問題,就是原曹魏成員畏懼以及反抗之心。從公元249年高平陵時間開始,直到公元264年鍾會之亂,發生了數次針對司馬氏集團的反抗,當然站在司馬氏角度來說就是叛亂。

    王淩之亂

    王淩是漢末幷州太原郡人,王允之侄,同司馬懿一樣也是士族出身。他年長司馬懿8歲,更早被曹操賞識,進入曹操幕府。歷任兗州、青州、揚州、豫州刺史,並且數次擊退吳軍,最高官居太尉。王淩具有如此聲望和履歷,自然會成為司馬集團的眼中釘。同樣的,王淩也同樣會感到擔憂,懼怕司馬集團進行打擊。

    正史記載,公元251年,王淩暗地策劃政變,另立楚王曹彪為帝,目的是要反對司馬懿大權獨攬。但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王淩飲藥自盡,司馬懿夷其三族,諸侯王曹彪被迫自殺。而就在同年六月,司馬懿也因病去世,司馬懿生前為自己的兒子除掉了可能最為危險的對手。

    夏侯玄之亂

    夏侯玄是徵南大將軍夏侯尚的長子、大將軍曹爽表弟,而且夏侯玄是司馬師的大舅子。可能因為這層關係,以及夏侯玄較高的聲望免於被害,但是被剝奪了兵權,又被徵召回朝,實際被司馬師監禁起來。

    正史記載,公元254年,中書令李豐和國丈張輯密謀誅殺司馬師,並推舉夏侯玄做大將軍,執掌政事。但被司馬師事先察覺,立即逮捕夏侯玄一干人,司馬師夷其三族,剪除夏侯氏剩餘集團。司馬師愈加專橫,並在當年九月,廢除曹芳帝位,改立高貴鄉公曹髦為皇帝。

    毌丘儉之亂

    毌丘儉也是曹魏後期名將之一,最大的功績就是兩次率兵征討高句麗,大勝而歸,並且成功於合肥新城擊退吳國權臣諸葛恪的大軍,戰功顯赫。由於毌丘儉與曹爽、夏侯玄等人關係較好,已經心有不安,再加上司馬師擅權行使廢立,毌丘儉為報魏明帝知遇之恩,聯合揚州刺史文欽準備殊死一搏。

    正史記載,公元255年,以毌丘儉和文欽為首發動政變,並且主動尋求東吳軍隊為其外援。司馬師親征毌丘儉,經過近兩個多月的戰爭,毌丘儉戰死,文欽逃亡東吳,而東吳的增援軍隊也被司馬昭派人率軍擊退。這次戰爭中,司馬師因病身亡,司馬昭繼續獨掌大權。

    諸葛誕之亂

    諸葛誕亦為曹魏後期名將之一,屬於琅琊諸葛氏,諸葛亮同族兄弟,參與鎮壓毌丘儉和文欽叛亂,被拜為徵東大將軍,主持東南防線軍事,平步青雲。但是諸葛誕同樣與曹爽、夏侯玄等人有舊,心中不安,便在當地收買人心,蓄養死士,密謀起事。

    正史記載,公元257年,諸葛誕在壽春聲討司馬昭,並外聯東吳軍隊共同起事。司馬昭挾持皇帝曹髦征討諸葛誕,採取圍點打援戰術,成功擊退東吳援軍,並長期圍困壽春,直到第二年二月,成功攻克壽春。諸葛誕出逃被抓,司馬昭夷其三族。自此,司馬氏已經成功鎮壓三次較大規模叛亂,廢立一次皇帝,司馬氏大權已幾乎無人威脅。

    曹髦發難

    令司馬昭感到意外的是,這次危機竟然是皇帝親自發難。曹髦說出了可能是三國史上最有名的一句話: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準備親自率領虎衛軍,衝入大將軍官邸誅殺司馬昭。而司馬昭已有防範,但是畢竟皇上親自在前,司馬昭計程車兵不敢輕舉妄動,中護軍賈充抵擋不住。居然指使部下成濟刺殺曹髦,司馬昭引起群臣激憤,誅殺了很多大臣,才控制住輿論。這樣公開弒帝,也許是中國正統王朝歷史上唯一一次了。

    鍾會之亂

    鍾會是鍾繇次子,潁州士人集團後期代表人物之一,深受皇帝和群臣的賞識。他還是司馬昭的心腹,為其平定諸葛誕之亂立下奇功。並極力主張滅蜀行動,司馬昭令鍾會都督西線諸軍事,主持滅蜀事宜。

    公元264年,蜀漢已亡,而鍾會密謀造反,並聯合蜀漢舊將姜維等人同時起兵,結果遭到部下反對,鍾會、姜維等人被部下謀殺,反叛失敗。鍾會是一個文人,很有可能是為了復興魏朝而起兵,所以他和王淩、夏侯玄、毌丘儉、諸葛誕等人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為了光復魏朝大業獻出了最後一滴血。

    自此,朝中大權完全落入司馬氏手中,再也無人敢光復魏朝國祚。一年後,司馬昭去世,司馬炎繼位,同年廢帝自立,曹魏亡,西晉立。

  • 4 # 初心如舊

    高平陵政變之後,曹魏出現了幾次反叛?

    如果說比較大規模的反叛,應該是三次,一是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王凌;二是鎮南將軍,都督豫州諸軍事的毌丘儉;三是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的諸葛誕。除此之外,還有右將軍夏侯霸叛逃蜀國事件,這是夏侯霸孤身一人逃跑,沒有帶走軍隊;還有夏侯玄,張緝,李豐等發動的未遂政

    變。張緝是曹芳的岳父,這幾位沒有軍隊,相當於漢獻帝時期董承,王子服,吳子蘭,吳碩,種緝以及外聯馬騰,劉備那次血詔討賊事件,伏完,伏皇后,穆順那次謀刺曹操事件,都很快被鎮壓了。但是司馬師沒有當年曹操厚道,曹操曾經想廢了漢獻帝,但程煜勸說後,只把董承,伏完等人滅族;沒有動漢獻帝。而司馬兄弟一次就把曹芳廢掉了。其中:司馬懿時期只有王凌反叛那一次。後面的叛亂都屬於司馬師,司馬昭時期的事情。

    在這幾次反叛中規模最大的是最後一次,即諸葛誕反叛這一次。據資料,諸葛誕集結軍隊,徵兆兵馬總共十四五萬人馬。而司馬昭調集的鎮壓軍隊,總兵力達二十六萬,接近叛軍一倍。諸葛誕雖然聯結東吳,東吳也派出援軍,但最終失敗了。

    提示:第三幅插圖前面一段話,存在不足,那位先生指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十分絕妙不動聲色地夸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