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Y圓子同學Y

    早在1937年,愛因斯坦的親密朋友,日本理研科學家仁科芳雄就已經制造出,直徑65釐米的23噸級迴旋加速器。1941年5月,日本陸軍找到仁科芳雄希望他可以為陸軍研究終極武器:原子彈。 當時日本陸軍原子彈計劃的代號是NI,仁科芳雄很快在1944年製造出200噸級150釐米直徑迴旋加速器,隨後就研製出熱擴散設施。

    在仁科芳雄的實驗室當中,有100多名研究員,其中就包括了朝永振一郎、坂田昌一、武谷三男等等,後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是仁科芳雄卻把研發原子彈的任務,相對隨便的給了當時只有31歲的竹內柾教授,輕描淡寫的說:軍部說利用核裂變,讓我們做成炸彈,就要一下。其實竹內柾教授是天文學家,研究宇宙射線的。

    他所研製出的熱擴散設施在1945年4月的美軍一次空襲中被炸燬而夭折。後來戰後近20年,竹內抱怨說;美國投入了龐大資金,集中幾千優秀的人才,當做國家最大事業,來研發原子彈。而日本則隨便全權給了一個31歲的年輕人來做,由此可見政府對其不夠重視!

    還有一個致命的原因就是日本作為島國,沒有鈾礦,就連做基礎性實驗的鈾礦石都不夠。日本軍隊開始在所有佔領區到處搜尋鈾礦,但是毫無所得!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原子彈是一種科研與實踐相結合的科學成果。日本雖然研究比較早,但是由於國家的不重視,以及國土資源奇缺,缺乏必要的實踐使用的礦石研究原料,原子彈的研究進度總是止步不前。即便再給日本10年的時間,如果找不到鈾礦石,原子彈也無法研究。

    二戰日本不投降,也只有被炸的份。

  • 2 # _欣懿_

    原子彈好造,因為理論早就發表了,但是原材料不好弄,核裂變最好的材料是鈾235,當時美國已經封鎖海上了,別說核材料,就是連在東南亞掠奪的石油、橡膠、鋼鐵等戰爭用的原材料都無法運回國,更別說核原料了,所以日本必敗無疑。

  • 3 # 軍事無塵君

    在日本政府開始研究核武器時,日本軍方才瞭解到自己缺少鈾礦石,並向日本管轄地區問到能否提供鈾,日本本國只能提供兩頓鈾!就連自己的盟友德國問日本人能否提供鈾,

    在1944年的日本 只製造出一顆米粒大小的鈾235炸彈。其製作原子彈實驗室也被美國軍隊摧毀。

    誤判美國只有一枚鈾235炸彈

    1945年8月6號,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放的小男孩兒炸彈爆炸後。日本國內政府手足無措。

    科學家仁科芳雄和其他科學家趕緊召開專家小組會。他們認為這種鈾235炸彈成本極高。美國最多隻可能造出一枚,但在隨後的8月9號,日本的長崎又收到一枚原子彈爆炸。並且受到美華人威脅,如果不投降,還會收到幾十倍的原子彈攻擊!

    二戰後,美國的制裁

    二戰後日本戰敗,和美國簽署條約,條約顯示,日本不能擁有軍隊和核武器,美國控制了日本軍隊的發展,只要日本有越界的行為,美國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根本就不可能製造出原子彈。只讓日本製造一下自衛隊。所以日本人對美國的仇恨還是很深的,只要美國放鬆兩個月,或者半年,日本就可能會造出原子彈。到時候第一個遭殃的就是美國。

    所以日本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製造出原子彈。如果日本比美國先作出原子彈。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 4 # 夢裡如曦月

    要說最先開始造原子彈的國家,還是德國,而且當時德國原子彈幾乎快要成功研製,最後卻被美國超越,不知道是不是上帝不想毀滅人類,讓美國搶了先。

    在二戰前夕,世界科技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德國,當時世界最頂尖的一批物理學家都在德國從事科學研究,包括量子力學的創始人普朗克,海森伯,相對論創始人愛因斯坦,還有年輕有為的波爾,等等。這些物理學家成為德國的金字招牌,世界各地的學術研究者都想來到德國,就像伊斯蘭信使都想到耶路撒冷朝覲一樣。

    1939年,開啟核戰爭時代的標誌性實驗——核裂變實驗在德國取得成功。 德國隨即開始秘密研製原子彈,當時大批科學家參與研究。但是,德國的一個做法卻讓其痛失大批科學家——下令逮捕猶太人,這也許是上天不幫希特勒。當時德國的科學家裡有許多都是猶太人,包括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由於當時美國沒有參與作戰,這些猶太人迫不得已只能輾轉到美國定居,於是,世界的科學重心又開始發生轉移,直到今天,美國仍然是世界學術中心。

    輾轉來到美國的這些科學家,聯名愛因斯坦上書羅斯福,要求美國開始製造原子彈,如果被德國搶先,那將會是人類的災難,隨即代號“曼哈頓計劃”開始實施。這些科學家也不辱使命,搶先研製出原子彈。

    從今天來看這件事情,似乎希特勒運氣有點差,否則最先研製出原子彈的一定是他。

    一場戰爭,把一個國家的人才都打沒了,個人覺得這才是最可惜的。

  • 5 # 海子張棗顧城

    1945年8月,為了迫使日本投降,同時震懾蘇聯,美國先後對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原子彈。原子彈的威力極大的震懾了日本高層,再加上蘇聯出兵中國東北,日本兵線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日本最終宣佈投降。

    但是有一點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那就是日本的原子彈計劃其實比美國起步早,那為什麼日本什麼也沒有研究出來,而美國卻吧原子彈研究出來了呢?

    時間倒退至1941年,此時的日美矛盾已經完全公開,美國對日本資源禁運和經濟制裁。

    1941年春,日本一方面與美國進行和平談判,一方面啟動了自己的原子彈計劃,在原子彈計劃的準備上,日本時間是比美國長的,但是原材料的匱乏是限制日本的一個重大原因。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的島國,經過計算研究原子彈需要至少兩噸的軸礦石,而截至東條英機卸任日本首相的時候,日本合格的軸礦石才不到十公斤,日本只好派出間諜,透過各種黑市的購買,這也才弄到了130公斤軸礦石。離目標還差得遠,最後在德國戰敗前夕,希特勒同意對日本進行軸礦石,1945年一艘德國潛艇載了560公斤軸礦石,目標是日本,但在途中,德國就已經戰敗了,潛艇的艇長就命令投降美軍。

    1945年五月,蘇軍佔領了柏林,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同年七月,美蘇英三國元首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會議,會議期間, 美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炸成功,杜魯門總統先炫耀了一番,然後就發出命令,對日本投放原子彈。

    美國的第一個目標是廣島,廣島對日本來說只是一個普通城市,既不是工業城市,也不是政治城市,目的是為了震懾日本投降,而日本以外美國就這一顆原子彈,硬著頭皮死扛,後來美國決定轟炸日本重工業城市,小倉,在轟炸機飛行的途中遇到了日本飛機的阻攔,美國政府臨時改變主意,轟炸日本海口城市長崎,長崎是日本的造船基地,對日本來說損失是巨大的。

    從而導致後來日本被迫投降。

  • 6 # 孫博士侃歷史

    揭秘日本製造原子彈的“仁計劃”,還好沒成功,否則將是災難!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二戰的烽火席捲世界各地,除了戰場上的較量,另一場以原子彈為核心的科技較量也異常激烈,而遭受過兩枚原子彈襲擊的日本也曾有著一個原子彈計劃——“仁計劃”!

      

      (圖)原子彈

      仁科芳雄的“仁計劃”和美國“曼哈頓工程”十分類似,武器設計開發與生產鈾235同時進行,經過一番研究,他認為計劃具有可行性,並提交給了當時已經成為首相的東條英機。東條審閱了報告後,很興奮,承諾凡是計劃所需要的資金、材料、人力,都要優先撥放。仁科則說,“人有了,只是缺乏鈾,希望軍隊幫助我們搞到鈾。”

      

      (圖)仁科芳雄

      從1943年夏天起,日本派人找遍了北韓半島和日本列島,但搜尋的礦石都不含鈾。於是,日本向德國求助。希特勒還真夠意思,派了一艘潛艇將一噸鈾礦運往日本,但它在馬六甲海峽被美軍擊沉。此後,德國漸漸在歐洲戰場弱勢,也就無暇再顧及日本了。

      1945年春,日本分離鈾的實驗開始出現了成功的跡象,很多成員都欣喜若狂,但留給日本的時間不多了。此時,美國已經開始把空襲日本作為一種日常工作,4月13日,羅斯福總統去世,這一天美國排除了160架B-29飛機轟炸東京,航空技術研究所49號樓被炸燬,裡面有“仁計劃”實驗室和鈾同位素分離器。至此,“仁計劃”組已經無法繼續研究。

      

      (圖)美國空襲東京

      此後,專案組轉移至京都大學的實驗室繼續研究。7月22日,荒勝文策等幾位物理學家與海軍代表舉行會議,這些科學家向海軍將領說:“從理論上,製造原子彈是可能的,但根據各方面的情況,要想在當前這場戰爭中使用原子彈,誰也辦不到。”諷刺的是,兩週後,美國的原子彈就在廣島爆炸了

      幾天後,日本軍部大本營對仁科芳雄等科學家說:“我們將在長野的山下用花崗石為天皇陛下建設一個地下堡壘,一旦美軍登陸,日本軍隊和民兵將不惜任何代價堅持6個月。如果你們能在這個期間製出原子彈,我們就可以把美軍趕進大海,保全天皇和我們大和民族。”仁科芳雄終於回答:“不要說是6個月,就是6年也不行。我們沒有鈾,也沒有電,我們什麼也幹不成。”

      

      (圖)廣島原子彈

      就這樣,歷史無情地宣判了日本“仁計劃”的徹底破產,而人類也避免了一次更大的災難。

  • 7 # 使用者93883103554

    因為日本資源短缺國土領域不大無法來嘗試.還因為日本外交較少有的材料沒有,還因為日本經濟不是很發達資金短缺不夠用,還因為日本有可能只是計劃而沒有能力製造原子彈.原子彈的破壞力十分強大,只需一顆原子彈就可以毀掉一個城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晚上睡不著,吃東西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