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中外古今說說

    應該算是一部正經的戲說劇。

    說它正經,是因為反映的畢竟還是民生問題,而不是偶像劇那樣風花雪月、愛恨情仇。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都可以成經典,每個演員也都是演技炸天。

    說是戲說,是因為其中很多歷史人物被修改的離譜了,比如聰明絕頂的獨眼龍嚴世蕃,在劇中竟然是個帥帥的無腦憤青。再比如張居正和李妃的曖昧,在劇中好幾次有暗示,這實在是多餘,實際正史上沒有的事。王用汲在劇中那個時期還沒中進士,不可能跟海瑞有交集,有交往也是以後的事。還有海瑞和李時珍之間的關係,實在是編造的太誇張,這可是半點根據都沒有。

    另外,劇中的服裝也不符合史實,感覺是唱戲用的。最讓人不解的是,很多場景,不管是皇宮金鑾殿,還是州府縣衙,總會冒出蛐蛐叫聲,太不嚴謹了。

    所以只能說這是劉和平根據自己對明朝人物的理解,加了一些小說才有的虛構情節,寫出的劇本。稱不上是一部歷史正劇,只能說是一部歷史背景的戲說劇。

  • 2 # 空溢4365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得到思想理論界、文化理論界、歷史界,高度評價的,豆瓣評分高達9.5,它不是戲說,沒有胡編亂造,沒有個人假設(尋秦記),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大部分忠於歷史,當然也有藝術加工,不可能完全照搬,同類的型的有《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等。

    如果你因為它是湖南臺出品,覺得是戲說,那就錯了,這是正劇,不是喜劇。撇開其中值得深思的各種矛盾衝突,政治內涵……只就一般人物而言,多為我們所熟知,如海瑞,懲治貪官,打擊豪強,大膽直諫,活生生的“海青天”,嘉靖皇帝多年不理朝政,一味求長生,(明朝皇帝中神人之一)。嚴崇大壞蛋一枚,結黨營私,權傾朝野,明代奸臣之首,張居正……各具特色人物,老戲骨精彩演繹,沒得說。

    “改稻為桑”全劇粗分四部分的話,改稻為桑歷史上是沒有的,虛構的,看歷史劇不能當歷史看,哪怕史書還有正野之分呢。戲說:不是嚴肅認真的解說某件事情,是附會歷史題材,虛構有趣或引人發笑的情節進行創作或講述。

  • 3 # 書生唐宋元明清

    說到《大明王朝1566》,首先要從導演張黎和編劇劉和平說起。2007年的《大明王朝1566》是張黎與劉和平自1997年的《雍正王朝》後的第二次合作,也是至今的最後一次合作,並且是張黎作為導演的唯一一次合作(在《雍正王朝》中張黎擔任藝術總監一職)。

    張黎依靠這部作品和之前的《走向共和》徹底超越了胡玫,奠定了內地電視界第一正劇導演的身份,此後的《人間正道是滄桑》等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劉和平雖然爭議更大,但此人在編劇界的地位也無須我在此處再多言,作為一名學者型編劇,雖然他的作品往往衝突激烈集中極富戲劇性,但他的骨子中往往還蘊藏著某些超越戲劇性本身的追求,這使他的作品往往在戲劇性的情節之下還有深厚且富於張力的內涵。如果說前者是對一線編劇的基本要求,那麼後者就是編劇個人身上的獨特烙印。

    《大明王朝1566》幾乎是一部“純屬虛構”的歷史劇,其中的內容,除了一些人物和幾個事件的背景真實以外,具體故事幾乎都是虛構的,但是,這部幾乎可以說是“純屬虛構”的電視劇,卻公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劇,為什麼呢?其實從《大明王朝1566》中不難看出歷史劇的創作要領:即歷史劇並不是為了告訴人們具體的歷史事件,而是為了展示歷史風貌和歷史感情,他要培養觀眾對歷史的體悟和喜愛,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也許知道許多歷史事件,但是,那些人心目中所知道的“歷史”僅僅是個故事,甚至是拿來取樂的故事,這些人看上去很“精通”歷史,但我覺得應該說他們精通“歷史事件”。這裡的區別在於,“歷史”是一個多維的詞語,不單單指具體的歷史過程,更重要的是,它滲透著歷史感情、民族認同、歷史哲理以及文化繼承。現在很多講述“歷史”的作品,其不被人看好的原因,並非是歷史事件講錯了,我覺得,即使他把具體的歷史事件都講對,它仍然是個被人指責的“歷史劇”,因為他講對的僅僅是“歷史事件”,而非歷史本身,比如曾出口國外的電視劇《孫子大傳》,具體事件錯誤不多,但其歷史風貌和文化氛圍完全錯誤。因此我覺得,歷史劇當務之急,並非是要告訴人們歷史事件是什麼,而是要給予觀眾正確的歷史認識,讓觀眾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人文思想、社會信仰、風俗風尚、文化氛圍等,透過這些來感受我們濃厚的傳統文化。就如同我們曾經拍攝的電視劇《三言二拍》一樣,其中的故事可以說“純屬虛構”,但不妨礙現在很多人會拿它當歷史劇看,因為這部劇的故事雖然是虛構的,但虛構故事所展現的當時社會風貌與人文特點,則與明朝末期基本合拍。這樣的電視劇拍出來,會讓人們有一種感覺:這就是明朝人的生活故事,即使情節是虛構的,但在明朝後期,一定會有人經歷過那些故事裡發生的事情,因此,即使情節虛構,也帶給觀眾強烈的真實感,一種社會真實感。與上述例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恰恰是當下的歷史劇,以《隋唐英雄》為例,如果單論具體的故事流程,服裝、道具、語言等先暫且忽略不計的話,本劇情節與清朝小說《說唐前傳》差別不大,與後世評書《興唐傳》做比較的話,會發現本劇還是比較嚴格按照清朝小說《說唐前傳》的路子拍攝的,《說唐前傳》與《興唐傳》情節不同之處,《隋唐英雄》基本按照《說唐前傳》中的寫法敘述,而屏棄了《興唐傳》中的改動情節。但是,“忠於原著”的《隋唐英雄》卻被人罵成了歷史雷劇,其原因恐怕恰恰因為此劇在歷史氛圍、歷史格調上嚴重錯誤,看上去就像今人披著古裝,在演現代都市愛情搞笑劇一樣,即使情節“忠於原著”,但氛圍完全失去了。所以我覺得,歷史劇重要的是反映歷史氛圍,包括社會風貌、人文思想、生活習俗、人生理念之類的,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既然是過去的,落後愚昧就在所難免,因此,把一些愚昧的、殘酷的、血腥的、變態的東西,適當反映一下未嘗不可。但是,如果我們把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拍成了公司白領與高富帥的愛情、把花木蘭的故事講成了“明朗少女成功記”的話,即使具體情節“忠於原著”,恐怕也會讓人感到彆扭吧,因為感情基調和思想完全走樣了。所以以《大明王朝1566》為例,只要正確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讓那個時代的人說當時的話,做當時的事情,想只有那個時代才能想到的問題和思考,即使故事情節“純屬虛構”,也是一部優秀的歷史劇,因為它讓觀眾感受到了歷史;反之,即使故事情節大體按照史實或傳說,但用來詮釋事件的理由,以及推動人們行為的思想完全超越那個時代,恐怕就算情節基本符合歷史,歷史氛圍也完全失去了,不像歷史劇了。

  • 4 # 第一影片室

    大明王朝1566 算是一部歷史架空劇,即人物遵循基本的歷史史實,劇情上又有虛構。

    總體上來說,如果對嘉靖一朝的歷史有所瞭解的話自然更有利於看這部劇,因為裡面的大部分人物性格基本是屬實的,至少符合一般歷史愛好者心目中他們的形象。但同時要明確一點,就是這部劇不是講歷史的,改稻為桑就是子虛烏有之事,所以不要把這部劇和歷史對照,這樣做一定會陷入誤區。

    奉上個人比較喜歡的人物,沈一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廚房洗碗機應該選擇哪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