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名教書匠
-
2 # 新天地啄木鳥
孩子上課聽懂了,考試還是考不好。
其原因可能是孩子的知識轉化能力有限。
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過程是一個知識輸出(由老師來傳授),
知識吸收儲備(由學生聽講來完成),
知識的轉化(由學生將學到知識加以應用),
這樣一個不斷迴圈的過程。
孩子上課聽懂了,只能說明老師的知識輸出,被孩子接受了,
至於是否真正都吸收了,只能通過考試去檢驗。
當孩子考試成績 不理想時,就要從‘’知識吸收儲備‘’這一過程查詢原因。
有可能是孩子知識點擴充套件能力有限,只能解決曾經學過的,
也可能是孩子的知識儲備不完整,
當需要將原來學過的內容從新整合的時候,
一部分被遺忘的知識就變成了攔路虎,阻礙孩子的正常發揮。
如果孩子在知識吸收儲備過程中沒有問題。
那麼,就是知識轉換能力方面出現問題了(多數學生在這個環節都遇到過困難)。
如何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也就是轉化成解題能力,是需要課後加強訓練的一項內容。
舉一個最簡單的事例,
大家都知道衡水中學的學生都能考出好成績,
那是因為刷試卷是他們的家常便飯。
也就是說要想考高分,刷試卷是躲不開的一種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想考出好成績,就必須多做練習題,逐漸提高孩子的知識轉化能力。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有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
3 # gb郭老師講數學
上課聽懂了,考試考不好怎麼辦?
這類問題多見於理科。
許多家長會叮囑孩子上課好好聽,這實際上是一種片面的引導,或者說是誤導!
學習是手眼耳腦,綜合作用的結果。具體說來就是課前預習,眼到手到心到,動手記錄問題;上課聽講互動,重點解決預習時的疑難問題。
從這兒可以看出來,只憑耳朵聽,上課機械模仿,其實有很大欠缺。小學生這麼學暫時還可以,因為題目都是簡單的模仿。中學以後,題目的綜合性靈活性,閱讀理解的成分就比較多,中考高考等考試和期中期末考試側重的是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機械模仿當然無所適從。而且有的學生適合耳朵聽,有的適合眼睛看,有的適合動手操作,更多的是手眼耳腦,共同作用才印象深刻。
同樣的預習任務佈置下去,優秀的孩子會做的非常的出色,因為第一他配合老師的任務,第二他從中嚐到了甜頭,做作業非常的輕鬆愉快,而且從總體來說任務量並不大,他提前預習了,每天都在輕鬆愉悅的預習當中,甚至提前一天可以把作業做完,當天沒有作業的壓力,可以更輕鬆的做下一步的任務。別人剛學的時候他知道了,別人剛學會的時候他熟練了,別人熟練的時候他融會貫通了,總是領先一步。
上課聽和預習的最大的區別:上課聽是老師把資訊加工處理以後語音輸入,自己預習是純粹的從文字當中獲取資訊,這個形式和考試獲取資訊的方式是一樣的。長期的這種練習,使得自己的閱讀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幅度提高,或者說解決試卷中,文字題目新知識新資訊的能力會大大提高。每次新知識的預習都相當於是做試卷中,一個新的大題綜合題難題。這個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當然會逐漸的提高。就像吃飯一樣,你長期的讓人把飯嚼碎了再餵你和你自己吃飯,那嚐到的味道和得到的鍛鍊當然不一樣,後者你的牙齒和消化能力會非常的強健。
在實際操作中講道理是一方面,對於孩子來說長篇大論效果不佳,還有強有力的措施保證後續工作的進行,否則一切空談。
以上只是說的上課的一些問題,後續的練習作業又另當別論了。
-
4 # 淼渺520
考試和上課聽懂沒有必然聯絡哦。
上課講的題目,聽懂了。這裡要看是“真”的聽懂,還是“假”的聽懂。“真”的聽懂是不光這道題目、這個知識點聽懂了,而且可以移花接木,舉一反三,這是“真”的聽懂了。“假”的聽懂是隻是知道了這道題目怎麼解,但是換個數字,或者換個表述,可能就又不知道怎麼做了,更不用說舉一反三。這是“假”的聽懂。
舉個例子,老師上課教了蔬菜的做法,老師示範炒青菜,完了,考試的時候可能會讓你炒個空心菜,如果孩子真的聽懂了,他可能就知道做法應該是一樣的,只是表面的形式變了而已。但是如果孩子只會炒青菜,換了空心菜就不知道怎麼做了,那說明孩子沒有真的吃夠。畢竟上課講的內容,不可能全部不變樣的出現在試卷上。
所以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不難想象,為什麼上課聽“懂”了,但是還考不好的原因所在了。
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要給孩子加強練習。比如今天學了這個知識點,我們可以拿類似的題型反覆練習。直到自己可以舉一反三為止。讓自己真正的吃夠這個知識點。
另外考試,可能和練習還不同。考試不是簡單的讓你炒個青菜這麼簡單。可能平時教了蔬菜的做法,肉類的做法,冷菜的做法,但是考試可能會讓你做一桌菜,滿漢全席。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將所有的知識點融匯貫通起來。甚至可以開發新的思路,新的菜系。
所以說孩子考不好,我們要幫孩子分析問題出在哪裡,才能解決問題。
祝您早日幫孩子擺脫困境。
-
5 # 虞海棠
上課聽懂了只是學習的一部分,想把成績考好可不只是上課聽懂了就可以那麼簡單!
課堂上聽懂了很好,那麼課下或者回家後還得鞏固和消化,需要再梳理一遍課上所學,需要輔助以配套的練習鞏固和熟練,最終達到掌握的效果這個學習過程也很重要,常言道:溫故而知新…就能說明問題!
做到了勤學還要有苦練!常言道: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不斷的刻苦學習,不停的苦練才能掌握和熟練運用知識!
總之要想把學習學好,成績考好,必須做到勤學努力+持之以恆,才有可能達到目標,加油吧!
-
6 # 書香四溢之禾子
這個問題比較常見。這是上課時只是跟聽了老師講的內容,沒有發散思維,沒有消化課時內容。要解決“上課聽懂了,考試考不好”的問題,除了牢記知識外,還要多做練習是關鍵,鞏固老師教的內容。要舉一反三,多做題,做精題,深入思考老師上課時所講的內容,讓思考成習慣。不能只聽,不吸收,不理解。讓思維和做題練習成為了習慣,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不會再“上課聽懂了,考試考不好”了。願此方法對你有幫助!
-
7 # 一個愛狗狗的語文老師
孩子上課聽懂了,考試還是考不好?怎麼回事呢?孩子的聽懂其實是表面聽懂,比如老師教生字,說“轉”是多音字,有兩個讀音,可以怎麼組詞,結果孩子記下來了,報聽寫也會,他就認為自己聽懂了。
結果考試出題了,考到“轉”要求選擇正確的讀音填空。題目如下:
1.我的小陀螺還在地上轉()動著。
2.小明聽到老師叫他的名字,把頭轉()了過來。
結果孩子傻眼了。到底填zhuǎn呢?還是填zhuàn呢?
答案1.zhuà n 2.zhuǎ n
形容圍繞一個轉圈,讀第四聲;改變方向和位置,讀第三聲。
所以,這種聽懂,就是表面聽懂,並不理解意思,不會使用。
不管是生字,還是詞語,或者是句子,老師上課講完了,孩子學會了,還得通過做練習來鞏固,來學習運用。
如果會使用了,才算真正學會了。所以我做預習課,都專門做配套字詞練習。要麼不學,要麼學紮實。
家長可以給孩子找相應的練習題,帶著孩子做一做,學運用,相信孩子會進步的。
-
8 # 神獸奶爸醉逍遙
孩子上課真的聽懂了麼?
“你上課聽懂老師講了什麼麼?”
“我聽懂了。。。”
“那你說說老師上課都講了什麼?”
“我。。。我。。。現在想不起來了,反正我當時聽懂了,時間那麼久了,我。。。我就給忘了老師當時講的什麼了,可是。。。可是。。。我當時真的聽懂了,我向你保證!”
這個場景熟悉麼?這是我在一次放學後與我家大寶的交談。她當時非常篤定地說她聽懂了,讓她說她又說不上來。於是帶著這個問題,我向老師進行了求證,老師的回答是:
你家孩子是想聽就抬起頭來聽兩句,不想聽就低著頭,要不就是走上玩著東西,你們作為家長的真應該好好管教,不然這樣下去,到高年級就徹底完了!
於是我回到家去“好好管教”了她。
發現問題了麼?孩子的理解和大人的理解和對一件事的要求不一樣。孩子也許認為,我聽了,老師在講話,老師講的行為和狀態我懂了。而我們想象的應該是讓孩子明白老師上課講的內容。雙方根本不要同一頻道上。所以一言不合就開打,這也是很正常的。作為家長需要了解孩子所表達的意思與自己或老師想要傳遞的資訊是否一致,這一點非常重要!!!
考試考不好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只要聽課質量高,考試就能考好麼?這也是不盡然的。考試成績的好壞與眾多事件相關聯。考試考查的是知識點,而想要記住那些知識點,除了上課聽講之外,課後還需要鞏固以及不斷的重複。也許上課時真的聽懂了老師講的內容,但在課後知識沒有及時鞏固,我們知道,人對一件事的記憶都是有一個遺忘週期的,在這個週期之內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鞏固,大腦會認為這件事不重要,知識就會被徹底遺忘,就象從來沒有學過一樣。因此在遺忘週期內對知識加以鞏固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家大寶在我的訓練下,複述課文的能力變得有所增強,但考試時成績仍不理想。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但很快我就發現了問題所在,那就是她只會複述和背誦,書寫沒有得到訓練,所以他根本就不會寫。因此從這裡看出,考試和聽講所考查的完全就是兩種技能。而打通聽和寫的關鍵就在於多練、多寫、多思考。
關於成績之外的探討我們想讓孩子通過學習獲取知識,而並非成為一個只會考試的機器。孩子需要終身學習,具備學習能力,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義務教育乃至從幼兒園起,就在對標高考,那場能夠決定大多數人命運的考試。但我們也見識了許多孩子以高分考入理想學府後停止甚至放棄了學習的人。因此,除了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以外,孩子的德育、美育、理想和價值觀也非常重要,甚至這些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孩子當前的成績。
學習是一項長期的堅持,而人生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往往笑到最後的那一個並不是當初搶先出發或衝次的那一個,而是始終堅持夢想沒有放棄的那個人。
(注:以上圖片均來自於網路)
-
9 # 銅豌豆粉
從題主描述的哭訴情況看,竊以為是讀小學的孩子才會有的心理反應。下面我從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來分析題主的問題。
培養孩子聽的能力聽課的過程是一個體驗、理解、想象的過程。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以聽為基礎的,聽在學習中是第一位的。
聽話能力的培養是家長和老師共同任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小給孩子講故事,特別是童話故事最能打動人心,激起興趣,變“要我聽”為“我要聽”。
培養孩子專注力。老師在教學中,要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讓學生的聆聽產生興趣和共鳴。特別是低年級學生聽多了聽懂了,教學自然輕鬆愉快,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不能輕信孩子說聽懂了,很可能是假象。有的孩子有盲從心理,是個應聲蟲;有的孩子說不懂,次數多了,老師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這種情況肯定是有的,逼迫孩子說違心話。
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也有助於孩子對內容的理解,提高聽的效果。觀察板書,觀察老師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傳情達意,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想象空間和快樂。
培養孩子說的能力說話是一門藝術,要從小培養。有的孩子什麼都能聽懂,就是不會說,這個時候家長應注意訓練。發明家愛迪生到5歲還不會說話,被老師認為是個笨蛋退學了,因為他說話能力嚴重滯後。
看圖說話是常見的訓練說話方式,家長和老師應該教給孩子基本方法。仔細觀察圖的內容,找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事物,給出關鍵詞,並且逐步理清事物之間存在的聯絡;教給孩子基本的邏輯思維,時間的,空間的,事理的;最後讓他說出圖的內容。看多了說多了,說的能力提高了。
課堂上,老師要經常請學生複述學習內容,回答問題。口齒清楚、條理清晰的學生,那是真懂。
學生學習要有主動性,不懂就問。學問關鍵在於問,不懂裝懂就是飯桶。提出一個問題比盲目學習更有效,學生善於提問都是說話能力很強的表現。
培養孩子讀的能力認讀能力是孩子對書面語言的感知,閱讀能力是孩子持久學習力的重要保障,十分重要。
首先,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他生活的地方多擺些書,有意無意地對書產生親近感。他有可能趴著翻書看,還會自言自語地說;也有可能把玩書,甚至咬書撕書,隨他去,莫制止。
不要強迫孩子按照自己意圖去讀書,有時家長或老師提出問題,孩子答不上來很難堪,這會讓孩子生厭。只要他願意讀,隨他好了,相信開卷有益。
用故事引導孩子讀書。家長或老師把書中的精彩內容介紹給孩子,激起興趣,讓他產生迫想看看書裡寫了什麼的衝動。
培養孩子寫的能力訓練孩子正確書寫姿勢,養成習慣受益終生。不宜過早書寫,因為孩子腕力不夠,容易歪歪斜斜,動力定型後難以糾正。
有的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注意力集中不夠,東摸摸西玩玩,家長要提醒孩子,但不要在旁邊指指點點,讓他緊張。成長需要過程,急不得。
寫日記、寫作文都是訓練孩子表達思想感情的基礎方法。看明白,想明白,寫明白,最能鍛鍊孩子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考試是檢驗一個階段教學的重要手段。孩子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通過試卷反映出來,促使老師反思教學問題,安排後面的教學工作。家長要配合學校老師,可以買點同步訓練的資料,在家自己檢測孩子的知識,查漏補缺,及時輔導。寫好考試卷是聽、說、讀能力的全部結晶。
-
10 # 老李課堂
相信做過教師的朋友,對下面這種現象一定不會陌生:課堂上,老師問:聽懂了嗎?下面學生異口同聲:懂了!然後考試的時候學生該怎麼錯怎麼錯。
這已經成為學生一種算不上正常但又極為常見的現象。正如題主所說,孩子考不出成績自己也很委屈,明明課堂上已經聽會了呀?
究竟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現象?現在我藉助自己並不算長的教學經歷來做一下短淺的分析。
我說的這個現象並非個例。當我從事教師之後,這樣的現象也是時有發生,尤其是學習較差的同學,這種現象更為明顯。每次問他,都是學會了,可是每次做題或者考試,又都是不會。
其次,學生是否真的把問題消化掉?無論是家長還是學生,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聽懂不代表學會!有時候,我們聽別人講題思路很清晰,也聽得很明白,從而誤認為這個題我學會了。可是真正讓我們重新再做一遍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突然沒有了思路。這也是正常現象,因為聽懂了並不代表學會了,還需要及時的鞏固和消化,才能保證遇到類似的題目可以輕鬆駕馭。
最後,學生的做題習慣是否存在問題?有些學生天生聰明,可是每到考試卻考不出來成績,相反平常勤勤懇懇、腳踏實地的學生更能考出高分。我們不能說聰明的學生學不會,只能說他在做題和學習習慣上或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我的教學經歷為例,我們班的個別孩子腦瓜聰明,可是小動作極多,無論是聽課還是寫作業及其容易分神。這樣的學生在考試時依然會保持這種不專注的做題習慣,這就會導致做題粗心馬虎,丟掉了本不該丟的分數。考完之後你再問他,他卻能把題目的過程說出來。
那麼,針對以上幾種情況,作為老師和家長,又需要做出哪些對策呢?老師要適當改變課堂提問方式身為教師,如果想徹底改變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就一定要在提問方式上做出一定的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是這樣的,老師講完一道題,然後問大家聽懂了嗎?下面學生異口同聲懂了,然後這個題就算過了。其實,大部分學生是能夠聽懂的,但是裡面不乏存在濫竽充數的學生,不懂裝懂。
其實,老師問大家是否聽懂這句話是沒有多大價值的。真正有效的提問方式是這樣的,當老師講完一道題目時,可是隨機點一名學生起立,然後問他對於這道題目你還有哪裡不明白?如果學生回答完全明白,那好老師這個時候需要讓這位同學重複一下解體過程。當然,並非每道題都採取這樣的提問方式,那樣時間也不允許,也並不是對每位同學都這樣提問。教師只需根據學生平時的表現以及自己的判斷來提問學生,久而久之,學生便會改掉之前的聽課習慣,從而認真對待老師所講的每一個題目。
對於剛剛講過的問題要及時鞏固真正合格的教師,每節課一定不要少了最後的鞏固練習環節。當教師講完本節課的知識點後,一定要留出來5-10分鐘讓學生做練習,練習的內容就是本節課所講的內容。
教育學上有一個著名的遺忘曲線叫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說的是
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程序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
由此可見,在學生剛剛學完新知識的時候,遺忘速度是最快的,所以教師要在講完新知識後的第一時間讓學生回顧練習,這樣能夠保持學生對於知識的記憶最大化。而如果錯過了這個最佳鞏固時機,後面即便付出幾倍的努力,效果都不會太理想,因為他們已經忘記了大部分知識。
家長要監督學生寫作業的習慣教育一定要保持一致性與連貫性,當學生在學校養成良好習慣後,這種習慣到家裡也一定要保持,否則好的習慣會被消磨殆盡,從而前功盡棄。
有的學生在學校是一個樣,回到家卻變成了另外一種樣子:寫作業三心二意,坐姿歪歪扭扭,動動這動動那,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喝水……總之一個小時能夠完成的作業墨跡了兩個小時都還沒有寫完,而且作業也比平時在學校做題錯的多。這就是學生在家裡沒有養成良好習慣,這種壞習慣會延續到他的考場上,自然也就考不出好的成績。
面對這種情況,第一責任人就是學生家長。家長在家一定要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給孩子的作業規定好時間,讓孩子把作業當成考試來做。在規定的時間內不允許離開位子去做其他的事情,這樣做不僅能夠提高孩子的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正確率。
另外,教育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叫“倒攝抑制”或叫“倒攝干擾”,所謂“倒攝抑制”是指,
後來學習內容對先前學習內容的干擾。倒攝干擾可能是導致遺忘的最重要原因。
那麼如何避免倒攝抑制的發生呢,這就需要讓孩子做完作業之後儘快睡覺,而不要再去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玩手機、看電視等等。這樣就會減少後面經歷的事情對先前作業產生的干擾,從而讓學生對知識保持更好的記憶。
所以,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要給孩子一個積極的暗示,給予孩子正能量的教育,相信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一定能夠越變越好!
——End——
我是老李,一個熱愛籃球、音樂和書法的小學老師!
-
11 # 成功教育是正道
聽懂只是前提,但聽懂並不代表已經掌握了所學知識。孩子認為自己上課聽懂了卻考不好,這需要我們從以下兩方面來分析原因並予以解決。
一、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很多孩子認為上課只要聽懂就會了,其實不然。學習有一個從認知到消化的過程,聽懂只是前提,聽懂了還需要通過練習甚至反覆練習以及及時的複習,做到舉一反三才是真正地掌握知識。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原理,課後一定要及時複習,這樣才能收穫事半功倍之效。每天的作業也是學習中的重要部分,能夠幫助孩子及時鞏固當天所學知識,夯實基礎。
預習也是學習十分重要的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預習的好習慣,做到持之以恆。
二、眼高手低。這是孩子們較為普遍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小學生,這也是對學習的認知不足所致。課堂效率是學習的關鍵,要求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耳到”就是上課時要用耳朵認真聽講。
“口到”,要求積極思考並及時回答老師的提問。
“手到”,指在書、卷子或筆記本上把老師講的重點或有啟發的內容及時記錄下來,筆記一定要精簡。
“心到”,當我們把眼、耳、口、手都投入到課堂中去時,我們的全部注意力也會隨之投入其中,此時我們的大腦會以最高的效率工作,就能從課堂中收穫更多,這就是心到。
待到山花爛漫時,爾在叢中笑。
-
12 # X射線60945207
這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會遇到。
遇到這種現象先不要著急,孩子聽懂了就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課程的基本道理,但這名不意味著孩子能夠考好,學會≠考好。
學會跟考好之間相差的是什麼?
1、學會是考好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就有考好的可能,但是,要考好還需要多做題,練習做題技巧,學會融會貫通。
2、孩子嘴裡的“學會”也許只是表面現象,家長跟老師進行溝通後可以瞭解到孩子真實的學習狀況。一般來說孩子說聽懂了就不會有大問題。需要再盯緊細節問題。
3、孩子需要在靈活性、發散性這些方面加強練習。
4、家長最需要做的是鼓勵孩子,增強其信心,千萬不能諷刺挖苦孩子,那樣會讓孩子失去信心的。
回覆列表
孩子哭訴上課聽懂了,考試還是考不好怎麼辦?
我是一名老師,我看到這個問題覺得太普遍了,這個情況經常出現。
首先,你要知道他聽沒聽懂別人是無法判斷的。
比如疫情期間我們收作業,總是有孩子不交作業。然後老師肯定要聯絡家長,因為孩子在家,老師看不到他們的狀態,就得通過家長來了解,很多家長就會告訴老師孩子“說”他寫完了也交了。你說這個事情是不是和你說的問題相似呢?
有時候他們說的不一定是事實,小孩兒嘛,畢竟有貪玩兒的本性,也怕家長責備,所以有一些話會不太真實。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
第二,聽懂不代表學會。
舉個例子,我們大多數學過駕照,學習的時候教練會把各個要領都講解的很清楚,包括到哪裡開始打死方向盤,到哪裡需要回正,可是當我們自己開的時候還總是出錯。能說我們沒聽懂嗎?但是,聽懂了還是會出錯是為什麼呢?因為缺乏練習。
學習也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老師講解清楚了需要你自己去實踐,把所有步驟安到合適的位置,這樣才能解答出來。
這個孩子很可能是缺乏練習,覺得都聽懂了就可以了,可是他忽略了實際操作中的問題,一些題目的變化被忽略掉的話就會造成題目的錯誤。
針對上述可能出現的問題,我建議你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第一,放學後讓孩子把今天所學的知識給你複述一遍。
如果孩子複述的很好,說明他有認真聽講,也就是老師說的他接收到了。
第二,讓他做每天課程的相應題目。
剛剛我們說接收到了資訊就要練習,做題就是最好的練習,這樣不但可以回顧知識而且還能鞏固知識。
第三,讓他出題。
這是比較難一點的方法,我教四年級的時候,有一章學的簡便計算,孩子們很容易出錯,我就讓他們做了差不多數量的練習題之後就自己出題,如果他都能自己出題,也就掌握了問題的關鍵點,那做題的時候就不會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