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兵器

    在波蘭獨立初期,其軍隊使用的是“萬國牌”裝備。因此,在軍政動盪過去後不久,波蘭有關方面就將手槍列入了一系列裝備正規化和標準化的待辦事項中。起初,波蘭方面準備購買捷克CZ 24手槍的生產許可證。在波蘭邊防軍試用了一段時間樣槍後的反饋不高。外加購買許可證的花費巨大,最終也沒有引進CZ 24。而就在波蘭與捷克就引進CZ 24手槍事項進行談判的過程中,參與談判的波方專家維爾涅夫契茨提出了自己的手槍設計方案。

    維爾涅夫契茨提出的方案是一種使用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藥(波軍使用自己的覆銅鋼殼彈,長15毫米,重7.5克)的手槍。它參考了當時世界上的先進手槍的技術特性,並進行了合理化改進。因為波蘭軍隊裡包含相當數量的騎兵,所以設計師在安全性和單手操槍方便性等方面也做了相應考慮。這種手槍就是後來的Vis.35手槍。

    Vis.35的首支樣槍於1930年誕生,1931年進行了測試,試射6000發依舊保持很好的狀態,成為同時期可靠性最高的手槍之一。1933年,Vis.35獲得波蘭專利,隨即進行了少量生產並下發部隊試用。Vis.35於1935年成為波蘭軍隊制式武器。另外有傳聞說,波蘭人還生產了少量的“映象”Vis.35槍,專供左撇子使用。一支標準的Vis.35總長211毫米,身管長115毫米,總重1.123千克(帶彈)或0.95千克(不帶彈匣),彈匣容量為8發,槍口初速為345米/秒,射程50米,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
  • 2 # 輕兵器愛好者

    波蘭的Vis 35手槍是一支仿製的美國M1911手槍,但也做了一些改進,比如增加了擊針保險。

    一戰之後波蘭軍隊的裝備十分雜亂,有原協約國援助的槍械,也有繳獲的德國槍械,這對後勤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影響。於是波蘭決定重整裝備,研製統一的制式武器,Vis 35手槍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Vis 35手槍的前身Vis 30手槍在測試中出現了安全性問題,在擊錘待擊的條件下從兩米高的高處摔下,測試要求是不擊發,但是Vis 30走火了,沒有透過測試。於是改進後的Vis 35就加了一個擊針保險,直接鎖定擊針,確保擊針在意外情況(比如從高處跌落)時不會擊發槍彈。

    Vis 35於1935年定型,成為了波蘭軍隊的制式裝備,開始批次製造。但是僅僅過了四年,隔壁的德華人就打過來了,Vis 35手槍被迫停產。從1935年到1939年間,Vis 35手槍總共生產了大約46,000支,這個數字實在算不上大。

    德國佔領波蘭後一看,感覺這個Vis 35手槍效能不錯,於是重新恢復生產。由於Vis 35手槍的口徑和德國制式手槍口徑相同,都是9mm帕拉貝魯姆,所以德軍的後勤補給也能使用。德華人不但讓波蘭的拉多姆兵工廠生產Vis 35手槍,還把生產任務分給了奧地利的斯太爾公司。

    圖注:戰爭後期生產的Vis 35手槍

    德國生產的Vis 35手槍按照他們的編號稱之為P35(P)手槍,名字中的P是波蘭的意思。二戰期間生產的Vis 35手槍總產量超過三十萬支,二戰早期版本的Vis 35做工精良,但是到了後期因為資源缺乏,武器短缺,手槍粗製濫造。

  • 3 # 烽火觀察

    Pistolet ViS wz. 35是由波蘭槍工Piotr Wilniewczyc研製的一款半自動手槍,於1935年成為波蘭軍隊的制式手槍。ViS wz. 35一直都被認為是二戰最好的手槍之一,更是一些槍械收藏家的珍藏之一。

    ViS wz. 35不少的設計是以約翰·勃朗寧的M1911作基礎,它採用了與M1911相同的槍管短行程後座作用原理,但是在外型上卻有所不同。ViS wz. 35在1935年開始裝備波蘭軍隊,在波蘭戰役前約有49,400支已經交付軍隊。在德國佔據波蘭後,此槍的生產仍然繼續,並且以9 mm Pistole 645(p)的名義裝備納粹德國傘兵及警察。截至1945年,德國傘兵和警察生產和使用了312,000至380,000支ViS wz. 35手槍 。

    ViS wz. 35手槍採用勃朗寧—柯爾特系列手槍的槍管偏移式閉鎖結構。雖然前面講過,VIS手槍在設計的時候充分參考了柯爾特M1911式手槍的基本結構,但在閉鎖方式上卻不同於柯爾特M1911,沒有采用鉸鏈迴轉式結構,而是採用了突耳式結構,與勃朗寧大威力手槍比較類似。 槍管上有閉鎖突筋,與套筒內壁上方的閉鎖槽二者配合完成閉鎖。當槍彈擊發後,槍管先是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共同後座一小段自由行程,然後透過槍管尾端下方突耳上的開鎖斜面與套筒座內的突起相互配合,使槍管尾端向下偏移,閉鎖突筋與套筒內壁的閉鎖槽脫離,完成開鎖動作。開鎖後,槍管停止後座,套筒繼續後座,壓倒擊錘,同時抽殼,拋殼挺將彈殼從拋殼口內丟擲。

    到戰爭末期,蘇軍的攻勢步步逼近,德國軍方惟恐蘇軍繳獲拉多姆兵工廠的裝置,搶先搬走生產裝置,將VIS35手槍的生產線搬到了德國佔領下的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因此最後生產的一些VIS35手槍套筒上只刻有斯太爾公司的代號“BNZ”,其他沒有任何標誌。戰爭結束後,波蘭加入了蘇聯為首的東歐陣營,武器裝備也換成蘇聯TT-33 7.62MM手槍,原本使用9毫米VIS35手槍也因為不符合新的軍用標準規範而被淘汰,退出波蘭軍隊的裝備序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包這詞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