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冀東雄鷹

    大哥這個問題百度就OK,已經複製貼上,不用謝我,我小名雷鋒! 在自然界裡,地面物體上形成的冰晶和水滴並不都是霜和露。有一些貌似霜、露的現象,卻是由其他氣象條件造成的。 例如,某地區原來溫度較低,各種地面物體的溫度也就較低。遇到天氣急遽變暖(例如溫度急升10°C),有些大而重的物體卻不能一下子變得和周圍的空氣一樣暖,這樣,在空氣和這些物體之間便形成一個比較大的溫差。如果這時溫度在0°C以下,便會在物體上形成冰晶,它叫做"硬凇"。如果溫度在0°C以上,便會在物體表面凝結成水滴,叫做"水凇"。冬天玻璃窗上的"窗霜"和"呵水"的形成就與此相似。 硬凇和水凇與霜、露都是由於空氣和地面物體之間存在著溫度差而形成的。但是,形成硬凇和水凇的溫度差是由天氣變暖而引起的,形成霜、露的溫度差卻是由於地面物體輻射冷卻所引起的。所以,它們所反映的天氣條件不同,附著的物體也不盡一樣,它們是不同的天氣現象。 初冬或冬末,有時會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從空中掉下來的液態雨滴落在樹枝、電線或其它物體上時,會突然凍成一層外表光滑晶瑩剔透的冰層,這就是"雨淞"。這種滴雨成冰的現象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這裡的雨滴不是一般的雨滴,而是過冷雨滴。這種情形並不常見,多在冷暖空氣交鋒,而且暖空氣勢力較強的情況下才會發生。這是靠近地面一層的空氣溫度較低(稍低於攝氏零度),而其上又有溫度高於攝氏零度的空氣層或雲層,再往上則是溫度低於攝氏零度的雲層,從這裡掉下來的雪花透過暖層時融化成雨滴,接著當它進入靠近地面的冷氣層時,雨滴便迅速冷卻,由於這些雨滴的直徑很小,溫度雖然降到攝氏冷度以下,但還來不及凍結便掉了下來,當其接觸到地面冷的物體時,就立即凍結,變成了我們所說的"雨淞"。 另外,在有過冷卻霧的時候,特別有利於冰晶在地面物體上增長。這時在電線上、樹枝上形成了白色的冰花,叫做"霧凇"。在有霧而溫度又高於0°C的時候,霧滴沾附、匯聚在樹葉或其他物體上,叫做"霧凝",這在森林中最常見。 它們也都不是霜和露,因為形成的原因不同

  • 2 # 地理愛好者

    霧凇其實就是凝華現象,水蒸氣的氣態轉化為冰霜的固態。

    我們都知道物質一般情況下都有三態,如水的三態為冰、水、水蒸氣,分別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態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霧凇,又名冰花、樹掛。主要就是空氣之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在樹枝上凝結成冰霜。霧凇的形成需要低溫和水汽充足,二者缺一不可。

    “霧凇”一詞最早出現於南北朝時代宋·呂忱(公元420年—479)所編的《字林》裡,其解釋為:“寒氣結冰如珠見日光乃消,齊魯謂之霧凇。”這是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的“霧凇”一詞。

    簡單回答,祝好!

  • 3 # 清泉水58415

    霧淞的形成是一種凝華,一種物理現象:霧凇是冬天時候,人們會見到的一種自然景觀,它是在嚴寒的季節裡,空氣中過於飽和的水氣遇冷凝華而成的。

    它和生活中冬天的霜的形成差不多。在冬天,水蒸氣形成霧氣,它在遇冷,然後遇到樹枝等凸出物時,就掛在上面,並不斷地凍粘,慢慢變成的冰狀沉積物,最終形成霧淞。

    它在中國北方寒冷地方較多見,南方少數高山地段,也偶有發生。

    它是一種狀的的自然景觀。

  • 4 # 不一樣的玩玩

    簡單說就是溼熱的空氣以氣體形式,遇到冰冷的樹枝,省略了變成液體的過程直接凍成固體。同理還有潑水成冰。可以準備一個植物放進冰箱冷凍,然後一杯熱水,放進冰箱這個植物的下面,植物上產生的固體就是霧凇一樣的東西。我說的很直白。

  • 5 # 金色的城市

    霧凇是指在嚴寒季節裡,附著於地面物體迎風面上不透明的白色或乳白色的固態凍結物,常呈毛茸茸的針狀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狀,通稱樹桂。

    過冷水滴(溫度低於0℃)碰撞到同樣低於凍結溫度的物體時,便會形成霧凇。由於各個過冷水滴迅速凍結,相鄰冰粒之間的內聚力較差,霧淞易於從附著物上脫落。

    霧凇形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過冷卻霧滴碰到冷的地面物體後迅速結成粒狀的小冰塊,叫粒狀霧凇,結構較為緊密,另一種是由過冷卻霧滴凝華而形成的晶狀霧凇,結構較鬆散,稍有震動就會脫落。

    以上,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三十歲男生來說,父母不同意,是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