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文史漫談

    埃莉諾從父親那裡繼承了阿基坦公國和普瓦捷公國……阿基坦是法國最富裕的省份。

    埃莉諾嫁給路易七世後,阿基坦也因此併入了王室領地。不過在埃莉諾的長子成為法國國王和阿基坦公爵之前,這塊土地還不屬於法國,是阿斯坦女公爵埃莉諾的私有領地。

    因為東征開支浩大,王室入不敷出,埃莉諾堅決反對東征。夫妻由此產生了矛盾。

    後來,因為埃莉諾只給路易七世生了兩個女兒而生不出兒子,路易七世對埃莉諾十分不滿。兩人關係惡化,以至於到了鬧離婚的地步……

    埃莉諾也是個瀟灑的女性,既然你不愛我了,那我就走。於是轉頭就嫁給英格蘭國王亨利二世。

    埃莉諾嫁給了亨利二世後,阿斯坦也就落在了英國王室的手裡。

    埃莉諾再婚不久,就給亨利二世生了兒子,陸陸續續的生了五個……

    路易七世丟了土地,給自己生不出兒子的媳婦給別人生了五個。這讓路易七世十分惱怒,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難道真是我不行?

    氣急敗壞的路易七世發兵去攻打英國,結果被打得屁滾尿流……

    不過好在路易七世老來得子,這個兒子腓力二世是真的厲害。他把英國幹得生活不能自理,逼死英國老國王亨利二世,間接弄死繼任者的查理一世(獅心王),上場暴揍不成器的約翰一世(無地王)。當年老爸弄丟的東西,兒子又加倍掙回來了。如果路易七世泉下有知,估計做夢都能笑醒。

  • 2 # 歷史偵探君

    所謂諷刺,我理解就是打臉,比如信誓旦旦的說沒出軌,沒緋聞,結果週三見了;比如明明說新冠疫情我們已經治理的很好了,結果每天還是幾萬的上升;那麼歷史上有哪些打臉的事件呢?我簡單說兩個,也不敢說最諷刺,但仔細想一想還是有點東西的。

    夏侯霸投蜀

    夏侯霸何許人也呢?是名將夏侯淵的兒子。夏侯淵大家應該都知道吧,最早跟著曹操打天下的,那麼夏侯淵怎麼死的呢?那就不得不提著名的定軍山一役了,劉備派黃忠出征曹魏,此時夏侯淵正在定軍山查探敵情,被黃忠發現,兩軍交戰,夏侯淵被老黃忠斬於馬下。訊息傳回曹魏,夏侯淵的親兒子放聲大哭,並且立了個flag,誓死要為爹爹報仇,打到蜀漢老家,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但我們都知道,飯可以亂吃,flag不能亂立,當初的誓言有多大聲,以後打臉就有多響。

    道光勤儉節約

    清朝盛世是從嘉慶年間開始出現拐點並走下坡路的,或者說是從乾隆末年就已經埋下了危機的種子,到了道光年間,地主家也沒有那麼多餘糧了,所以道光力主節儉,我要先宣告,節儉從來都是良好品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但任何事情都不能矯枉過正,節儉過了頭,反而容易損失更大。

    但你讓家人這樣節儉沒問題,但你不能借著你是皇上,就讓所有臣民都跟你一起節儉啊,據說他看到官員衣服光鮮就擺出不高興的樣子,還規定六品以下官員不得衣著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大學士兼領班軍機大臣曹振鏞為了迎合上意,率先穿上打補丁的褲子。正所謂上行下效,不久後其他大臣紛紛效仿,個個衣衫襤褸。臨朝前,他們或互相哭窮,或相互交流經驗,比如哪裡可以買到便宜的疏菜,如何將“一斤米煮出五斤飯”等等。道光帝看在眼裡,喜在心頭,以為自己勤儉節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但最諷刺的還不是這個,林則徐虎門銷煙大家都知道吧,一開始林則徐打算用武力逼迫各國商人上繳鴉片,但收穫甚微,後來只能採取懷柔政策,承諾會以一定茶葉補償,但這需要大量茶葉啊,預算報到道光那裡,道光一看需要十餘萬斤茶葉,心疼了,這我得補多少件衣服才能省出來啊,於是猶豫未批,最終還是林則徐自己籌的茶葉,才完成了虎門銷煙的壯舉。

  • 3 # 零點拾韻

    李登輝是眾所周知的*獨分子,而諷刺的是,他曾經兩度加入中國共產黨,就連當上臺灣省長也是通過宣傳“一箇中國”實現的。

    兩人之前就認識,重逢後經常在一起交流對時局的看法。吳克泰發現自己的很多進步思想,李登輝都表示認同。於是就向上級提出:發展李登輝加入黨組織。經過考察,上級同意了,李登輝也欣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進了黨組織的李登輝表現積極,先後參加了抗議美軍遊行和“二二八”運動。但是好景不長,入黨才半年的李登輝提出脫黨,理由是“黨內不純,有人有野心”。黨組織派吳克泰與他談話,勸解未果,也就同意了他的退出請求。當時,李登輝主動表示會保守黨的祕密。

    一年後,李登輝再次提出退出,當時負責與他談話的是徐懋德,李登輝告訴徐懋德的理由是“不自由,不適應黨的組織生活”。多年後,徐懋德說他“應該是害怕而脫黨,因為當時島內對共產黨大肆排查抓捕”。

    1984年,時任臺灣省主席的李登輝向省議會提出施政報告,並接受議員們的質詢。當黨外議員提出“臺灣獨立”要他表態的時候,他毫不含糊地說:“中國歷史沒有拋棄臺灣,臺灣怎能脫離中國大陸。”

    1988年,蔣經國去世後,李登輝如願以償,開啟了他厚顏無恥的小丑生涯。

  • 4 # 全歷史

    歷史上最諷刺的,莫過於一些情節神反轉的事件,比如崇禎皇帝募捐守城,大臣們紛紛戲精上身推說沒錢,然而李自成一用刑,他們掏光家底也沒保住小命……

    捐錢?臣妾做不到啊!

    都說窮是當代青年的日常,而在明朝晚期,沒錢也是政府的常態。特別是崇禎末年,賑災、剿匪、對抗外族等花銷巨大,導致國庫只剩下幾萬兩銀子。就這麼一點錢,還是崇禎皇帝自己省吃儉用,當掉宮裡的金銀器皿、人蔘靈芝等物品才得來的。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更何況還是面臨國破家亡威脅的時候!1644年,李自成打下山西,準備向北京進軍,情況危急,崇禎連忙徵調幾路大軍支援。尷尬的是,軍隊沒錢也沒糧——工資可以暫時不發,但總不能餓著肚子上戰場吧!怎麼辦?走投無路的崇禎下令:募捐!每位大臣,先來他個三萬兩。

    萬萬沒想到,崇禎這一句話,竟讓權貴們尬演起來:有的把自家鍋碗瓢盆拿到大街上叫賣;有的在豪宅門上貼出“此房急售”的小廣告;還有的嚷嚷著要賣掉妻兒……這一切都在向皇帝透露出一個“窮”字。

    崇禎知道這些官員有的是錢,於是想給他們樹個榜樣,便找到了自己的岳父周奎。國難當頭,周奎身為國丈,怎麼也該有點表示吧?他派太監徐高上門拜訪,先不提錢的事,一上來就給他封侯,然後才說:“皇上希望你捐十萬兩銀子,給大家帶個頭。”

    周奎一聽,哭得死去活來:“我怎麼會有那麼多錢啊!家裡窮得只能買發黴的米吃……”他把自己包裝成了一個清廉官員,並堅定地給女婿打了個1折,只肯捐一萬兩。

    崇禎只好把數額減到兩萬兩,周奎看糊弄不過去,就進宮去找女兒周皇后求援。周皇后深明大義,認為父親理應做表率,還主動拿出自己的5000兩銀子給父親。然而這5000兩,周奎也只捐了3000兩,剩下的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在這場擠牙膏式的募捐救國運動中,崇禎總共才募集了20萬兩。雖然他也試過用國家民族大義來說服他們,但就是沒人肯出血……

    給錢能保命不?不能

    這些大臣們心裡的小算盤打得賊溜:皇帝缺錢,誰信?再說了,天下是皇帝的,為啥要大臣出錢?於是皇帝哭窮,他們哭得更凶,君臣之間似乎在玩一個心照不宣的遊戲。

    等到敵軍兵臨城下,崇禎驚慌失措,跑到煤山上吊over。而那些大臣們早就做好了改朝換代的準備:“反正有才能,誰當皇帝沒關係,總要用上我們。”

    然而大明滅亡,浩劫來臨,無人能夠置身事外。

    李自成進城,第一件事就是要錢。沒想到大臣們堅守演員的職業道德,一場戲演到底:說沒錢就是沒錢!於是李自成手下一個叫劉宗敏的大將,把這些明朝老臣們一個個弄過來:“沒錢是吧?上夾棍!”

    大臣們忽悠慣了崇禎,本以為李自成這撥人也不會很難對付,沒想到這次竟然遇上了個狠人。一聽說要用刑,他們慌得一批,這回終於想通了:錢可以再掙,先保命要緊!於是這些在崇禎面前哭窮的鐵公雞們,紛紛交出了驚人的財產:

    哭喊著只有一萬兩銀子的周奎,光是現銀就足足有五十三萬兩之多,還被抄出無數奇珍異寶,叫了幾十輛車才拉走;首輔大學士陳演,更是主動交出四萬兩銀子;另一位大學士魏藻德,當初只捐出幾百兩銀子,現在一出手就是一萬兩;就連太監王之心,也能輕而易舉地拿出十五萬兩銀子和大量器皿寶物;而那些原來說沒錢糊弄崇禎的,一挨板子,馬上把家底都掏了出來。

    但敵軍哪能輕易相信這些滿口謊言的傢伙?之前口口聲聲說沒錢,結果現在拿出來這麼多,肯定家裡還藏了不少,繼續嚴刑拷打!但這次,他們是真的沒錢了。在一片片哀嚎聲中,大臣們死的死、傷的傷,還有的人不堪折磨,尋求自盡……

    這些飽讀聖賢書的官員們,可能至死都沒能明白一個民間最淺顯的道理:一根繩上的兩隻螞蚱,誰也跑不掉,沒有國哪能有家?假設歷史可以重來,這些明朝的大臣國戚們,是否會為國家傾囊相助呢?

  • 5 # 千尋史記

    滿口忠君愛國的投降文人——錢謙益。

    錢謙益是明朝末年的著名詩人,還是東林黨領袖和文人領袖,深受當時天下讀書人的愛戴。不過他的風光還不止如此,他還轟轟烈烈地迎娶了當時的“秦淮八豔”之一江南名妓柳如是,更是成為當時盛傳的一個佳話。不過這樣一個風光無限的人混到最後居然晚節不保。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上吊自殺,隨後清軍入關,打敗農民軍,基本統一了北方。

    這個時候的錢謙益在南京任南明政權的禮部侍郎,按照現在的待遇也是一個正部長級別的官員了。

    清順治二年,清兵兵臨南京城下,此時的錢謙益等一陣南明重臣已無路可走。

    當時出現了一個段子,說:他的夫人柳如是就勸他一起跳水殉國,結果平時滿口道德文章的錢謙益走到池子旁邊看了看,說了句:“水太冷,不能跳!”

    額,這理由也是......不過一個認真自殺的人,他還管水冷不冷嗎?

    自殺不成後,錢謙益率領眾官員投降清軍。然而中間又出了一個段子一天錢謙益突然說頭皮癢得厲害,然後出門而去,家人本來以為他要去洗頭或者用篦子篦發,結果不一會錢謙益回來了,竟然剪掉了頭髮,留了個滿人同款的金錢鼠尾辮,於是他就投降了。

    當時清朝剛剛入主中原,為了收買人心,就看中了錢謙益文壇領袖的地位,讓他當上了禮部的右侍郎,讓他去修《明史》。

    後來有人指著他於節有虧,但他卻不已為然,還說“我本欲殉國,奈小妾不與可。”將責任全部推到了柳如是的身上。

    不過他降清之後沒多久又反清,但沒有成功。後來一點都看不起他的乾隆,讓他成為了《明史·貳臣傳》的頭名,還專門做了一首詩來挖苦“水太冷,頭太癢”的錢謙益: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

  • 6 # 老無歷史觀

    叔侄相殘的明成祖勸說別人要叔侄相親相愛

    明成祖時期,位於明帝國西邊的帖木兒帝國陷入內亂之中,先是帖木兒孫子哈里繼位,他的叔叔沙哈魯不服,發生叛變。最終沙哈魯把哈里囚禁。得知這事的明成祖給沙哈魯寫了一封信。

    “比聞爾與從子哈里構兵相仇,朕為惻然。一家之親,恩愛相厚,足制外侮。親者尚爾乖戾,疏者安得協和。自今宜休兵息民,保全骨肉,共享太平之福。”

    大意也就是希望他們叔侄兩能和睦相處,“恩愛相厚”,保全骨肉。

    這話如果是別人說出來也就罷了,可是從明成祖嘴裡說出來,那就非常有意思了,要知道他的皇位可是從他侄子手裡奪來的,而他侄子至今被他逼得生死未卜。

    為了無子而離婚的國王結果發現前妻與其他人生了一堆兒子

    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的妻子埃莉諾皇后只給路易七世生了兩個女兒。

    路易七世為此和埃莉諾生離婚。

    在歐洲皇室女人再加並不是什麼稀奇事,沒過多久,英國國王亨利二世就娶了埃莉諾。

    之後埃莉諾陸陸續續生了五個兒子,還順帶帶走了屬於自己的領土。

    路易七世沒想到前妻這麼快結婚,氣得不行得去攻打英國,結果被打得一敗塗地。

    後來路易七世又娶了一位皇后,還是隻生了兩個女兒,看來這生不生兒子怪不到女人身上。

    聽信自己女人能生天子,結果是和別的男人生了天子

    楚漢相爭期間,善於相面的術士許負為魏豹的妃子薄姬相面,說她將來能生一位天子。魏豹聽後大喜,便自立為王,不肯歸附於劉邦。

    劉邦派酈食其前往勸說其歸漢,魏豹不從。不得已劉邦以韓信為將,討伐魏豹。很快魏豹就被俘獲,後來被劉邦收下殺死。

    而他的薄姬也被搶入劉邦宮中,還生下了一個兒子劉恆,若干年後劉恆當上了皇帝,即漢文帝。

    魏豹泉下有知,是不是要把相士許負打死。

  • 7 # 三度扯歷史

    歷史上反轉、諷刺的事兒還是比較多的,但今天三度給你講講唐朝武媚孃的諷刺事兒。

    眾所周知,武媚娘以周代唐,成就了一代女皇的夙願。

    但正兒八經來說,在這一整個事情中,真的有好幾件事很具有諷刺意味,接下來,聽我仔細述說:

    1.李世民早知道武則天會稱帝

    這是記錄在野史當中的一則故事,據說袁天罡、李淳風當時已經算出武則天日後定會以周代唐成就天下霸業,甚至也提醒過李世民。

    但是李世民對於這個用利錐制服烈馬,最終殺了烈馬的女子很是迷戀。雖然歷史中並未交代他倆是否有過床底之歡,但是任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李世民對這個叫做武則天的女子很是寬容。

    2.如果李治沒有喜歡武則天,武則天成不了事

    後世當中有一種說法是武則天眼見著自己在李世民手底下無出頭之日了,所以主動調戲迷戀了皇太子李治。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甚至,對於武則天一早就有稱帝的想法,也是錯誤的。

    武則天稱帝只不過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各種機緣巧合之下的產物。

    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李世民去世,把武則天關進了寺廟,甚至武則天一度剃度出家,願意青燈古佛相伴一生了。

    3.武則天稱帝是李治默許的

    有人聲稱說武則天稱帝,是對李家江山的褻瀆。

    可是從正兒八經的歷史考實的角度來說,武則天稱帝是必然的,因為李治是她最大的支援。

    尤其是在李治快要去世的幾年,其實大多政務都交到了武則天的手上。

    要說武則天的野心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其實就是在李治將政務交到她的手上的時候開始的。

    而在後續的過程中,武則天也經常做出一些過分的舉動,但是李治卻都默許了。

    所以說,武則天稱帝,其實是李治默許的。

    這也是為什麼武則天去世之後,並沒有將帝位傳給武氏,而是迴歸到了李姓人手中的願意。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那是狄仁傑等人逼迫的緣故。其實,那只是電視劇,現實中,武則天早有安排罷了。

    我是三度,給你扯不一樣的歷史。

  • 8 # 歷史叩門人

    ”五四運動“時期,出了一件極其諷刺的事。

    1919年1月,在巴黎和會上,中國從德國手上收回山東半島的要求被否定,而列強準備將德國租借山東半島的權力移交給日本,此事傳到國內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愛國學生們紛紛指責中國代表團,讓他們不要在協約上簽字,為此,國內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5月3日,13個北京高校的學生領袖在北大舉行會議,決定在5月4日舉行遊行示威,並且將與簽定合約的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三人為目標進行討伐。

    5月4日下午,數千名學生高舉用白布寫好的““取消二十一跳”、“還我青島”、“嚴懲國賊”等口號,隊伍到達東交民巷時,受到了北平政府軍警的阻攔,多次交涉無果後,學生領袖決定轉而前往外交部曹汝霖的家裡,盛怒之下,學生們怒火中燒,一把火將曹汝霖的家”趙家樓“給點燃了,這就是史上著名的”火燒趙家樓“事件。

    北平遊行後,引發了全國學生的憤慨,他們紛紛走上街頭聲援北京,到六月初,北平政府不得不罷免三人職務,並且釋放被捕學生,這一次遊行,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在”五四運動“時,北大一位叫做梅思平的學生領袖曾跟著隊伍大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的口號,並且之後闖入了趙家樓,火燒趙家樓,當時梅思平是一位極有毅力的愛國學生,可是他事後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抗戰全面爆發後,梅思平卻投入了汪精衛的懷抱,成為了一個漢奸,他代表汪精衛偽政府與日本人簽署了多條賣國條約,比如:中國承認日軍防共駐紮、中國承認滿洲國、中日經濟合作,特別是利用、開發華北資源,承認日本有優先權等等,梅思平的做法引起全國上下的憤慨。

    梅思平

    1939年12月15日,《浙甌日報》於顯著位置刊載了梅思平女兒梅愛文的文章《我不願做漢奸的女兒,我要打倒我的爸爸》在文中,一個13歲的女孩,深諳民族大義“我的年紀雖小,對於在艱苦戰鬥中的祖國,我是懷著最熱情的愛的。而對我那做了漢奸的父親,我卻懷下了切齒的仇恨。“

    抗戰勝利後,梅思平作為漢奸被抓捕起來,一年後槍決,臨死前,也不知道他的心裡有沒有一絲悔恨,當初曾如何愛國的人,如今卻成為了賣國的漢奸,這實在一個巨大的嘲諷。

    曹汝霖

    而當初”五四運動“被列為漢奸的曹汝霖,事後,他重新悔過了自己,之後他將精力都放在了慈善事業上,抗戰爆發後,曹汝霖在報紙上發聲“晚節挽回前譽之失“日本人許給他高官俸祿,都被他拒絕,儘管如此,日本人還是給他安了許多”掛職“不過總的來說,曹汝霖還是保持了自己的晚節,恐怕誰也沒有聊到,梅思平與曹汝霖的位置會互換,這也是近代以來最大的一次嘲諷了。

    晚年時,曹汝霖回憶起五四運動曾說”此事距今四十餘年,回想起來,於己於人,亦有好處。雖然於不明不白之中,犧牲了我們三人,卻喚起了多數人的愛國心,總算得到代價“

  • 9 # 獨立評論員

    引言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程序中,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很有諷刺意味歷史事件,就比如,德國猶太人科學家研製出氯氣、介子氣,被希特勒用來毒殺了上百萬猶太人,慈禧坐火車等等,下面我就來簡單講述這兩個最諷刺的歷史事件。

    1.德國猶太人科學家研發的氯氣、介子氣,被希特勒用來毒殺了上百萬猶太人。

    1886年,一位名叫維克托·梅耶的德國猶太人科學家首次人工合成了純淨的介子毒氣。同樣還有一位名叫弗裡茨·哈伯的德國猶太人科學家在一戰中,曾經擔任過德國化學兵工廠廠長,他主要負責的研製和生產氯氣、介子氣等毒氣。

    在二戰時期,喪心病狂的納粹德國在元首希特勒的主導下,進行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據史料記載,當時就有600多萬名猶太人被毒死。

    希特勒毒殺猶太人的手段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將猶太人關進密封的毒氣室裡,然後釋放毒氣,將裡面的人全部毒死。那時候,納粹德國還專門建造了多個集中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這個集中營裡就有多達100多萬名猶太人被殺死在裡面,簡直是毫無人性。

    2.慈禧太后坐火車

    慈禧太后是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在他統治期間,洋務派大臣李鴻章等人向她提出,要從西洋引進一種先進的交通工具—火車。

    起初,慈禧太后對火車一無所知,在李鴻章等人的美言下,答應了引進火車的要求。鐵路開通後,李鴻章便邀請慈禧太后到現場參觀開通儀式,並且還請她們坐在了火車裡面。當火車一啟動時,一聲高昂的汽笛聲響起,把慈禧太后等一眾人嚇的急忙喊停,然後馬上就下了火車。

    李鴻章見勢不妙,趕緊就給慈禧太后講了一大堆火車的工作原理,但是不管怎麼解釋,慈禧太后都不準再給火車燒煤了。後來,慈禧太后竟然叫李鴻章找來一匹馬,用馬來拉著火車在軌道上龜行。

    1881年,慈禧太后要去東北祭祖,可是路途遙遠,又不能錯過時間,慈禧太后只能坐火車去。但是她卻提出了三個令人啼笑皆非的要求

    第一個要求:必須慈禧太后第一個上車。

    第二個要求:火車上除了慈禧太后的隨行人員外,其餘全部必須是太監。

    第三個要求:在火車上任何人不能跟她平起平坐。

    在晚清這種迂腐的封建思想下,就算引進了這麼先進的交通工具,也不能起到任何作用,更不用說改變國家的命運了,只能鬧出來很多笑話。是不是很諷刺?

    結語

    除了以上描述的兩個最諷刺的歷史事件以外,還有很多帶有諷刺意味的歷史事件。比如,胡適的總統夢,慈禧70大壽上章太炎寫下的那幅對聯等等。都是一些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的事件,給人類歷史上增添了不少的樂趣。

  • 10 # 文史尋蹤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最諷刺的歷史事件是關於匡衡的。也許一下說起這個人名,大家還會有點陌生,但是我說起“鑿壁偷光”,大家就很熟悉了,沒錯,匡衡就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

    我們小時候常常會聽到“鑿壁偷光”這個故事,老師通過講述匡衡的故事來說明在生活條件那麼困難的情況下,匡衡依然如此刻苦學習,以此來激勵學生們也能夠學習他的精神,發奮用功。

    然而老師卻沒有告訴我們,這之後匡衡成為了什麼樣的人呢?

    《西京雜記》中記載,匡衡其人,小時候家境貧寒,因為家境困苦無法支援他讀書,於是他便惦記上了鄰居家的燈火,這就是我們知道的“鑿壁偷光”的故事。因為此書是一本歷史筆記體小說,具體真假不好說。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傳》中記載:“匡衡字稚圭,東海承人也。父世農夫,至衡好學,家貧,庸作以供資用,尤精力過絕人。”

    不過從《漢書》記載中我們能發現,匡衡從小就比較刻苦好學。

    不過,他本人考試運並不是很好,足足參加了九次考試,才勉勉強強考上,不過名次比較低,所以只做了個小官。

    匡衡儒學十分出眾,他對《詩經》的深刻理解使得當時還是皇太子的漢元帝很是欣賞他。才短短几年,匡衡就坐上了丞相一職。話說到這裡,大家都會覺得匡衡是個很勵志的人吧,一個貧寒出身一下逆襲成高官。然而之後的事情,就讓人感到有些諷刺了。

    匡衡剛開始的時候,還是有報國之志的。匡衡在當上博士時,曾經上疏說過:“宜遂減官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外內,近忠正,遠巧佞,放鄭衛,進《雅》、《頌》,舉異材,開直言,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

    匡衡向皇帝提議要開源節流,並且他也告訴皇帝,“上有好利之臣,則下有盜竊之民”,上面有貪財好利的大臣,下面就有行偷盜之事的百姓。如果要想改變天下風氣,那麼當權者就要以身作則。

    然而,像匡衡這樣的人,功成名就之後也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不斷地高升使匡衡的野心逐漸膨脹,他從一開始的有志青年變成了一個會壓迫跟自己曾經一樣處境的貧苦人民的大貪官。

    《漢書》中記載:司隸校尉駿、少府忠行廷尉事劾奏“衡監臨盜所主守直十金以上。《春秋》之義,諸侯不得專地,所以一統尊法制也。衡位三公,輔國政,領計簿,知郡實,正國界,計簿已定而背法制,專地盜土以自益,及賜、明阿承衡意,猥舉郡計,亂減縣界,附下罔上,擅以地附益大臣,皆不道。”

    匡衡晚年被監察官員舉報彈劾,說他私自盜取當地財物,並且還盜取土地,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以匡衡的食邑來說只有13萬畝地,然而他以自己的職權之便,多佔了400頃,也就是4萬畝地。他結黨營私,歪曲上報封地的統計數目,欺上瞞下,最終自食惡果。

    不過漢成帝也給全了這位老臣面子,免去了他的官職,貶為庶人。享受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一下子打入凡塵,匡衡自然是受不了,最終老死於家中。

    一個從小家境貧寒,為學習而“鑿壁偷光”,成年後曾滿懷政治抱負的人,卻一步步為利益所誘惑,落入名為慾望的深淵,成為了自己曾經最不屑的那種人,不得不讓人感到十分諷刺與悲哀。

    也許,不少貧寒出身的學子在一開始都懷著報國之心,然而,從小就飽受貧窮之苦的他們,對於金錢的慾望可能會比一般人更強一些,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失去了初心。

    ps:哭了,電腦抽風了,本來都寫完了,正修改排版來著,結果突然卡住了,重新整理後草稿只保留了前面一半T_T。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錢和命哪個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