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作家醉伊笑紅塵
-
2 # 號角催人紅旗飄
貝勒是清代皇族爵位,全稱多羅貝勒。公爵以上有八種待遇,朱輪(車輪紅色),紫韁(馬韁繩可用紫色),寶石頂戴,雙眼花翎,背壺(馬車上可用水壺),紫墊(馬褥子,車坐墊可用紫色),皮條(可用皮條驅趕行人),太監(府內可用太監服侍)。至於扳指,核桃,籠中鳥,一說未免牽強。滿人以騎射為本,射箭帶鹿骨磨製的扳指,到入關後逐漸演變成翠玉等材質的裝飾了,但不是每個貴族都戴的,可以參考晚清的照片,至於核桃更不可能了,還有可能府裡有鳥把式,花把式。但不會象影視劇種,公爵貝勒搖著鳥籠子晃悠!所以沒有標配,只有沒文化的假行家散德行言論!
-
3 # 玉翠講堂
貝勒爺標配大概是,鳥籠,核桃,板子,我們今天來看看貝勒爺的核桃什麼樣
清末,文玩核桃在宮中流行,高官喜歡把玩核桃
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仍儲存著十幾對揉手核桃,那可是精品中的精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清宮揉手核桃(含核桃微型雕刻藝術品)
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閒人去遛狗這句話流傳於清末,可見文人對核桃的喜歡
最早的北京的漢人是沒有人玩兒這些的,像遛鳥揉核桃的,都是那些賦閒在家領月錢的八旗子弟乾的。當時的清政府對這些八旗子弟管的很嚴,要求其閒時為民,戰時為兵,不許其從事其他行業,由清政府每月發錢養著。就這樣,許多旗下人就變得遊手好閒起來,變得十分會享樂,十分怕勞動。
在那些講述清代的電視劇裡,總會發現,清代的那些旗人出門都有標準的行頭:長袍大褂,頭頂一個瓜皮帽,手上一個大扳指,再揉倆核桃,有時還提著個鳥籠子滿大街晃悠。跟您說,這身打扮就是當時的流行,沒這幾樣都不好意思出門晃悠、吹牛。雖然已過一百多年,老北京人除了改變了穿戴,但是這些特有的“裝備”,特有的小愛好,卻很好的作為文化傳承了下來,也不再有滿漢之分,而且也不再分老幼,現在許多的北京年輕人,也都以此為時尚。
第一寶: 扳 指扳指的前身叫做韘(shè)。《說文》曰“韘,射也”,說明此器為騎射之具。韘初見於商代,在春秋、戰國的時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
不瞭解的人肯定以為扳指就是個首飾,就像現在的戒指。
其實不然,扳指最開始的作用是保護士兵用來拉弓弦的手指。古代戰爭,除了刀光劍影的肉搏外,還有遠端作戰的弓箭。想要“會挽雕弓如滿月”對臂力可是有很大的要求,纖細的箭弦也會傷害士兵拉弦的手。有這樣一個扳指的保護,便可以讓士兵快速開弓,從而“火力壓制”。
軍事所用的扳指,現今俗稱武扳指,皆由駝鹿角盤骨製作,取材時選用角盤骨特有的帶有髓腔孔的,位於扳指中間部位,佩戴時髓腔孔位於右手拇指關節處利於排汗。扳指中部帶有一整圈髓腔孔的最為好用,使用長久髓腔被汗液沁黑稱黑璋,黑璋環繞是名品。
滿族人入關後,大量貴族子弟不再習武,卻仍然配戴扳指,由於炫富的需要,扳指的質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玉、瓷、翡翠、碧璽等名貴滑潤的原料。現在玩扳指,有錢就行,是什麼材質,刻什麼詩詞、字畫,您隨意。
第二寶:核 桃現在扳指已經鮮有人佩戴了,但是玩核桃的北京爺們還是不在少數。大多數人一提核桃第一反應肯定是吃的,但是有一種卻不是吃的,其皮殼厚實堅硬,在古玩行中也是一個小小的收藏品種,行內人稱為文玩核桃。其中尤以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文玩核桃品質最好,也是傳統優良品種的產地。氣候、環境也利於文玩核桃的種植生長。
玩核桃好處多,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和稜角,採取揉、搓、壓 、扎、捏、蹭、滾等技法運動雙手,壓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應區,達到舒脈通絡,活血化淤,強身健體的效果。因核桃皮厚質堅,經過手的長期搓揉,汗的浸潤,油脂的滲透,時間的打磨,最後成為一件亮裡透紅,紅中透明,不是瑪瑙勝似瑪瑙的自然藝術精品。在玩核桃的人們心目中,核桃不僅是健身器材,也不僅是一件藝術品,而是集把玩、健身、觀賞於一身的掌上明珠。
到了清末,宮內玩賞核桃之風更甚。手中有一對好的核桃竟成了當時身價和品位的象徵。宮內揉核桃之風,自然也影響到了社會。民間將人分為幾類,將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閒人去遛狗(指當時的風俗)。時至今日,人們仍把揉手核桃稱為文玩核桃,即源於此。
第三寶:鳥 籠貝勒爺“三寶”之一:籠中鳥
提籠架鳥,養鳥,這也是北京人的一大愛好。
說起這個北京的養鳥文化,又不得不說滿人。本文前面說過,當年滿人入關,建立清朝後,在沒仗打時,很多士兵都賦閒在家,領著月錢,久而久之,長期的和平導致他們無事可做,就想找點事兒幹,但又得體現出自己的優越感。
養鳥,養魚,養花也就盛行起來。養鳥也是傳承到了現在,沒事就能看見北京老爺子,搓著核桃遛著鳥,怎一個愜意了得。
華人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和影響是很嚴重的,因此現代很多的有錢人仍然喜歡滿清時期貝勒王爺的喜好,仍然喜歡這三樣寶貝:扳指、核桃、籠中鳥,也就自然而然成了現代土豪的新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