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動聽的聲音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軍主要以帆力木船為主,只有少量的小型蒸汽船。其船體都用銅皮包裹,防護效能非常好。林則徐曾說過:“此次士密等前來尋釁,……無非恃其船堅炮利,以悍濟貪。”

    鴉片戰爭中的英軍主力艦模型

  • 2 # 朝文社老張

    以第一次鴉片戰爭來說,中英雙方裝備差距最大的環節,正是戰船。不過,雖說當時已是蒸汽時代,蒸汽機驅動的鐵殼船也早已裝備歐洲海軍。但放在世界首屈一指的英國海軍裡,主流的戰艦,依然還是以風帆木船為主。

    不過,別看和清軍一樣都是風帆木船,英國的風帆木船,比起此時的清朝海軍來,技術性能卻堪稱碾壓。

    當時英國的木帆戰艦,通常都是以堅實木料製造,且下部為雙層,包括有銅鐵金屬,牢固性相當好。也就是當時清朝人常說的“夾板船”。而且其三桅的構造,更能懸掛數十面風帆,滿帆的時候,一艘英國戰艦更可以懸掛三十六面帆前進,龐大的船體在海洋裡速度極快。如果說當時清朝的水師戰船好似群狼,英國戰艦堪稱猛虎雄獅。

    而更為碾壓清朝戰船的,就是英國戰艦的火力配備。英軍的戰艦以載炮數量來劃分,共分為七個等級。載炮多達百門以上的屬於一等戰艦。而載炮在十門二十門之間的,則是最末流的等外級戰艦。事實上,哪怕是英軍戰鬥序列裡最袖珍的“等外級”戰艦,火力水準也要遠遠強於清朝的大型戰艦。

    除了這類傳統木船以外,英軍在這場戰爭裡,也動用了一種新型的“鐵殼明輪船”。這種船以蒸汽驅動,全身鐵質構造,雖然船體比較小,但是其行動非常迅速。在第一次鴉片戰爭裡可以直衝中國內河水域,給清軍防衛部隊帶來慘重損失。

    而要看看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時,英國艦隊的參戰艦隻,就更可以感受到,雙方水上力量的差距有多懸殊?雖然英國並沒有派出載炮百門以上的一等戰艦,但參戰的十六艘軍艦裡,除了四艘載炮七十門以上的三等戰艦外,其他的都是載炮十到二十八門之間的等外級戰艦。可以說,對於大清水師來說,這是一個從未遇到過的強大對手!

    如果再看看清朝水師慘淡的局面,就更可以明白,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當時的清朝水師,依然還是明末傳統的“福船”“廣船”造型,最大的船隻不過長九丈,載炮也不過十門。這樣一支家當可憐的艦隊,別說是抵抗英軍侵略,就算用時光機倒退二百年,“穿越”到明末去作戰,也會被擁有三桅跑船和鳥船的明朝水師打的片甲不留。何為越活越抽?清朝水師就是典型。

    而且更可笑的是,就連當時清王朝最有“放眼看世界”意識的名臣林則徐,都對清軍巨大的海戰差距茫然無知。以林則徐本人的防禦設計,對付英軍的強大艦隊,可以採取“火攻”的方式,甚至還專門演練了清軍小船接近英軍戰艦然後放火的戰術。可他哪裡想得到,英軍戰艦強大的火力,根本不會給清軍小船接近的機會。而且就算接近了,英軍金屬包裹的夾板結構,也絕不會給清軍點火的機會。

    事實也正是如此,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戰場上,清軍多次採取火攻敢死的戰術,卻無一例外敗的慘。失去制海權的大清朝,也在這場兩年的廝殺裡處處被動挨打,整個東南沿海都被打花!

    對於海權的漠視,對於海軍建設的無知,叫大清王朝順理成章,迎來了落後捱打的厄運。

  • 3 # 憤怒的小野豬

    1840年的鴉片戰爭,英國的參戰主力是木質帆船。所謂的金屬船體是它為了防止船底腐蝕而敷設的銅板區。

    英國的遠洋帆船技術在鴉片戰爭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在遠洋的過程中,為了防止船底的腐蝕,在船底部位大規模的使用了銅甲包裹。從當時的冶煉技術來看,熔點,抗腐蝕,延展性等多方面考慮,銅比鐵更適合作為遠洋帆船的船底包敷材料。當時的英國軍艦上有用來養雞的雞籠,也有用來打造金屬構件的冶煉作坊。打造最多的就是補充船底脫落的銅板。

    整個銅板包敷的區域略高於水線,但絕不是為了增強軍艦的抗打擊能力。橡木打造的船體防護能力要遠遠高於當時冶金能力所能打造出來的金屬護甲。

    比較遺憾的是現存的英國木質戰艦勝利號,無法找到它的船底銅甲的特寫圖片。這裡就發兩張網路上的模型圖片。大家可以看到當時英國軍艦的船底銅護板的大概形制和敷設面積。

    至於蒸汽動力的鋼鐵製軍艦,則要再等個二十年左右,才具有遠洋航行能力和戰鬥力了。

  • 4 # 一葉楓流

    雖然蒸汽機出現上百年了,蒸汽輪船也出現幾十年了,但是鴉片戰爭時還沒有鋼鐵戰艦,也沒有蒸汽木船。

    英國的艦隊仍然是木帆炮艦,而且是球形彈丸。蒸汽鐵甲艦要等到美國內戰時才登上戰爭舞臺。

  • 5 # 板鴨小桔子

    全是包銅皮。

    鴉片戰爭爆發於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公元1839年9月4日)至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公元1842年8月29日)期間。這個時候,英國廣泛使用的是風帆戰艦,按照專業術語,屬於三桅橫帆戰艦,在現今遺留的一些關於鴉片戰爭的油畫中,還可以看到這些戰艦的大致外形——

    1840年以前三桅橫帆戰艦是各個海上霸主的主力艦,按照當時的國力,戰鬥力,科技水平,這些戰艦就相當於今天的航母,一旦逼近一個國家的港口,就要出大事。

    它們的特點是兩到三桅,有兩三層甲板,採用風帆作為動力,船身一般為木質。

    在18世紀,海上霸主英國和西班牙按照火炮數量給他們的風帆戰艦分級。

    頭三個等級屬於大型戰列艦:

    一級有三層甲板,共配備100或100門以上火炮;

    二級也有三層甲板,共配備約90-94門火炮;

    三級也就是作戰艦隊中的載重艦,有兩層甲板,共配備64至74門炮。

    三種戰列艦都是海上火拼,攻擊海岸要塞的主力。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有英國海軍勝利號 HMS. VICTORIA

    四級一般有兩層甲板,配備有40-50門火炮,戰鬥力弱於戰列艦,但是機動效能也不高,所以一般用作護衛艦。其特點是比戰列艦靈活一點,可以穿插於主力艦之間進行火力補充,戰術機動,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有美國海軍憲法號USS. CONSTITUTION——

    五級和六級戰艦擁有一到一層半甲板,裝備24至40門火炮,這些戰艦雖然火力不大,防禦力弱,但是機動性強,航速快,航程遠,操作靈活,因此適用於突襲,護航,偵查,警戒,遠端護航。大家比較熟悉的比如電影裡的英國皇家海軍驚奇號HMS Surprise——

    從圖中可以看到,他們的甲板越來越少,炮位越來越少。

    勝利號的截面圖,最下面一層為壓倉,倒數第二層為貨倉,水兵倉,倒數第三,第四,第五層為火炮甲板,最上面為露天甲板。火炮配置情況如下——

    其實在這些分級上,還有130-140炮位的變態重型戰艦,例如西班牙的聖三位一體,但是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這些超大戰艦運動極其緩慢,到了海上其實是活靶子,實戰效果不佳。

    到了19世紀,也就是1840年,超重型戰艦和100炮位以上的一級艦其實不多了,因為海上爭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英國就是老大,不再需要多火炮、大火力的戰艦攻城拔寨,拓展殖民地,反而更需要航速快,航程遠的巡洋艦保護海上貿易路線,所以通用最多的是74炮位的二級戰列艦和一些巡洋艦甚至輕巡洋艦,速度和靈活性比噸位和火力更重要。比如說《怒海爭鋒》裡面的驚奇號可以從歐洲跑到南大西洋,一直和地獄號糾纏,在遭遇炮擊的時候可以快速逃跑,三艘划槳小舢板就能拉動,還可以擱淺在暗礁上進行修理,這些優勢都是一級艦不可能做到的。

    根據史料記載,參加鴉片戰爭的英國皇家海軍大型船隻共包括大型戰艦16艘

    (gunshipoftheline),其中74炮位的二級戰列艦3艘,還有一些更少炮位的護衛艦5艘,巡洋艦8艘。

    他們是:

    戰列艦——

    74炮位二級艦“麥爾威釐”號,船長鄧達斯,懸掛義律少將將旗。

    74炮位二級艦“威裡士釐”號,船長托馬斯·梅特蘭,懸掛伯麥海軍司令的大三角旗

    74炮位 “伯蘭漢”號,船長弗萊明·辛好士。

    護衛艦——

    44炮位護衛艦 “都魯壹”號,船長史密斯。

    44炮位護衛艦 “布朗底”號,船長鮑俎。

    28炮位護衛艦 “康威”號,船長比休恩。

    28炮位護衛艦 “窩拉疑”號,船長埃利奧特。

    28炮位護衛艦“鱷魚”號,船長庫柏。

    輕巡洋艦(escort)及二桅縱帆船(brig)

    20炮位“拉尼”號,船長布萊克。

    20炮位“海阿新”號,船長華倫。

    20炮位 “摩底士底”號,船長艾爾斯。

    20炮位 “卑拉底士”號,船長安森。

    18炮位 “寧羅德”號,船長巴洛。

    18炮位“巡洋”號,船長吉福德。

    18炮位 “哥倫拜恩”號,船長克拉克。

    10炮位 “阿勒琴”號,船長莫森。

    此外,還有運輸艦28艘,包括兵艦troopcarrier和運輸船transport;武裝汽船(armedsteamer)4艘,以及舢板(junk),淺水炮艇(Bombvessel)若干。

    武裝汽船是——

    “皇后”號,船長沃登。

    “馬拉加西”號,船長迪西。

    “阿打蘭打”號,船長羅傑斯。

    “進取”號,船長韋斯特。

    先記住這些侵略過我們的英國海盜洋鬼子和他們的武器。接下來,再來具體分析他們的皮。

    在所有這些艦艇中,戰列艦、巡洋艦是木質船身,但是在工藝上採用了船底包銅板的技術。

    武裝汽船在當時屬於比較先進的技術,但是還不夠成熟,依然是木帆船,只不過加裝蒸汽明輪,暫時還沒有發展成武裝鐵甲艦。

    到了二三十年以後,也就是1850年-1870年以後,傳統的風帆戰艦才被全部船身都被鐵殼包裹的鐵甲艦取代——

    回過頭來說一下當時的木質風帆戰艦船底包銅覆材技術。

    木質風帆戰艦過去都是用橡木、櫸木、沙比櫟木製作船身,再塗上厚厚的防腐防水材料,刷上油漆,然而木頭在海水中長期浸泡,會被海水侵蝕,同時被各種海洋生物附著,大量海洋生物在船底附著以後,影響了船體的流線線條,最終導致航速大大降低,靈活性降低。因此,為了防止海洋生物附著,海軍在木頭船身外包裹覆材(sheathing)。

    覆材並不是鐵甲,而是很廉價,很柔軟,便於取材加工的黃銅。船上一般都設有鍊銅爐,可以隨時加工銅片,銅釘,自我修補船身。

    覆材一般要覆蓋艦艇水線以下的所有區域,如圖——

    人們把黃銅融化,做成貼片,然後用釘子,契子,將它們釘牢,無縫銜接包裹在水線以下的船殼上,再在最外面塗上油漆或瀝青,這可以大大降低海鹽對木頭的腐蝕和避免海洋生物附著,即便附著和腐蝕了,更換覆材的成本也是比更換船身木材成本要低得多的,這樣也就更便於日常維護,保持航速。

    雖然現在已經不再是風帆戰艦的時代,但是很多傳統依然保留了下來,覆材技術,木質甲板其實都是幾百年來航海人士留下的寶貴經驗,今天一些艦艇,尤其是私人遊艇和帆船也還在使用。

    說個題外話,在現代,很多國家依然保留或者複製了風帆戰艦,比如瑞典的哥德堡號,英國的努力號等,而且這些船還能遠洋航行。

    中國的風帆訓練艦於2017年年底服役,他有助於海員的專業培養和訓練,還有團隊的協作精神的培養。

    而今天我們也有了自己的“一級鉅艦”——

    下餃子一樣的“巡洋艦”給我們的船隊護航——

    作為一個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衛,有海防才有國防,有國防才有公民的威嚴,1840一群海盜憑著大艦巨炮在家門口耀武揚威的時代一去不復反了,隨著國家的富強,我們開始專業而自信地邁向星辰大海!作為見證歷史的一代華人,應該感到驕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二戰時日本天皇發表的是停戰詔書,而不是投降詔書,差別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