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一個人不斷的的幫助,久而久之人家就會覺得是應該的,由於別人已經習慣了有你的幫助,時間長了人家就會覺得是應該的。如果有一次你不再幫助他了,他就會不習慣,就會跟你翻臉。包括之前你對他的付出都會變成了泡影。
6
回覆列表
  • 1 # 疆士歸途

    心理 分析:交往適度定律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要懂得把握好一個度,超過這個度,人際關係有可能走向反面。

    你對別人過分的好,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過度投資”,很可能會引起三個不良後果。

    第一,對於一個有勞動能力且理智健全的人來說,獨立和付出是個性成長的必然需要。在人際交往中,如果不能相互滿足彼此的某種需要,那麼,一般來說這種關係就比較難以維持。心理學家霍曼斯曾提出,人跟人之間的交往本質上就是一種社會交換。而這種交換跟市場上的商品交換所遵循的那些交換原則是一樣的,也就是說,人們都希望在交往中,自己所得到的多於自己所付出的。

    儘管人都有自私的本性,不希望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但相反的結果也會讓人心理失去平衡。因為這樣會讓人覺得無法回報或沒有機會回報給對方同樣的東西,進而感到愧疚,覺得虧欠對方的人情。而這種心理負擔,就會使受惠的一方不得不選擇疏遠對方。

    因此,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得學會有所保留。一般剛入社交圈的人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把好事一次做盡”,本以為自己全心全意地為對方做事,就會使彼此的關係融洽,更密切。而事實上,卻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因為,如果一個人一味地接受別人的付出,他心裡就會感到很不平衡。所以一定不能把好事一次做盡,得留有餘地,給對方回報你的機會。

    第二,如果對對方好得過分,很可能會讓對方對你的這種恩情感到麻木,時間一長,也就不會覺得你對他有多好了。中國有句俗話說:“一斗米養個恩人,一石米養個仇人。”說的就是這個理兒。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假如你對子女過分的好,就會讓他習以為常,覺得你對他的好是理所當然的,一旦將來你讓他獨立解決困難,他就會覺得你對他不太好了。這樣還怎麼指望他長大了來孝敬你呢?

    夫妻之間也是這樣。有時候,妻子對丈夫太好了,在生活上照顧得無微不至,什麼事都百依百順,其實這樣反而會讓丈夫忽視妻子的感情。因為人們對於太容易得到的東西都不懂得珍惜。而丈夫的忽視反過來也會引起妻子的怨恨,最後在感情上形成一個惡性迴圈,嚴重影響夫妻感情的健康和諧發展。因此,在愛情關係裡面,一定不要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而是應該適當地向對方提出要求,以此來保持雙方感情付出的平衡。

    同樣,在公司裡面也是有這個規律的。有的老闆一開始會比較仁慈,給員工較高的工資。但是市場風雨變幻,難以預測。隨著生意發展不順利,公司財務吃緊,就只好降低員工的工資來保證公司的運營,而這樣就很可能會導致員工的不滿。所以,作為一個老闆,在開始的時候就不應該把員工工資定的過高,因為,你提高他的工資他會高興,但是,工資一旦降低,他就會怨你,人大多如此。為了鼓勵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年底可以許諾設年終獎金,但這個也要以公司經營狀況良好作為基本前提。

    第三,容易讓別人覺得你心太軟,不怕你,對你肆無忌憚。在生活中,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之輩,因此我們得學會讓自己有點威嚴,這樣就可以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同樣也會使自己更有影響能力。假如你總是對別人太好,就會讓人覺得你是個善良而軟弱的人,很容易被利用。特別是作為領導,更要懂得恩威並施的雙重手段,不但要有軟的一面,同時也得有硬的一面。

    張某在廣告公司上班,他為人本分老實,非常勤懇。有一天,他突然對同事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我盡心盡意地對別人好,事事都為別人著想,到頭來,似乎還不如你這種自私的人受歡迎啊。表面看來,這個道理好像很難懂,實際上很簡單,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人總是有種慣性,要對一個人好,就只能對他越來越好,似乎這樣才符合人的心理規律。這樣一來,你的好就被視為理所當然了,任何人都可以理直氣壯地去享受你的好,好像你的付出是應該的。如果有一天你做的讓他覺得不是很滿意,即使是一點點的不滿意,那麼你之前為他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抹殺掉,最後,他能記住的也許就只有你對他的那點不好。當你的好來的太容易,容易到讓別人不願意珍惜的時候,你的好也就沒有任何價值了。而相反的是,當一個平日裡很冷淡的人突然心血來潮表現出一點熱情的時候,就可以令人喜出望外,感到驚奇。

    實際運用:對人好應該有個度,別一味地只知道付出。在他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可以去雪中送炭。

  • 2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一個人以前每天給一個乞丐十塊錢,後來每天給五塊,最後每天只給一塊了。乞丐很奇怪,一天就拉住他詢問,那人回答,以前一個人過所以給你十塊,後來結婚要養家了就給你五塊,接著有了孩子,只能每天給你一塊了。乞丐聽了大怒,你怎麼能用我的錢來養活你的家人呢?!

    這個故事說明,別人對你的好都不是應該的。有這樣心理的人,首先不懂得感恩,其次是毫無邊界,不懂得“幫助是情分,不幫是本分”的道理。

    別人對你的好,一定不要覺得是天經地義,即便你是父母。因為所有的關係都是互動的結果,誰都不可能無限的、無所求的去對別人好,只講付出不求回報,短時間內可以,時間長了你試試?就是養個寵物貓、狗,主人對它的好都會有所回饋。

    在心理學中“獎賞效應”說的是當人作出某一決策後如果被證實正確併產生了好的結果,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傳送“獎賞”訊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迴圈。當對一個人好時,對方無反饋,導致關係中獎賞效應下降,進而失去吸引力,但是對方卻覺得這樣的獎賞是正常的、是應該的,關係中認知的不平等,造成了關係的失衡,進而會發生衝突。

    對一個好,保護好自己的邊界非常的重要,否則你的善良真的會一文不值!

  • 3 # 小飯的私家花園

    所有的愛都有個限度,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父母對子女的愛變成了溺愛,那麼只會適得其反,而人與人之間等人際交往也同樣如此。

    1、消除對人越好,人就會對自己越好的錯誤觀念。

    2、要明白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盲目的給予

    3、明確自己付出的目的,是否就是為了讓對方在意然後回報自己。

    4、付出了就別總想著回報。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可能就會讓自己有一種入不敷出的感覺。而這種感覺的由來,往往不是因為對方覺得應該,而大多是由於自己覺得對方對不起自己的付出而已。

  • 4 # 亦聽伍說

    當你對別人好的時候,有求必應,久而久之,人家就習慣了,如果那次你做的不好,倒成了罪過。要像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凡是對事不對人,做個獨立思考的人。沒有義務和必要對別人好。

    人際交往黃金法則

    法則之一:永遠不要期望別人用你對待他的方式來對待你,例如你對別人好,潛意識裡就覺得別人也應該對你好,這種期望十有八九都會落空;

    法則二:請保持安全距離,請保持安全距離,請保持安全距離!在你覺得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禮貌的問一句,你需要我幫忙嗎?而不是伸過手就幫助他們,因為任何人之間有一個“安全距離”。

  • 5 # 幸運湯

    因為他已經把你對他的好當作了一種習慣,時間久了,習慣成自然。很多人不是不夠好,而是對別人太好,有句話叫得不到永遠在騷動,被偏愛都有恃無恐,現實總讓人寒了心,其實你明知道,並非每人都懂得感恩,最卑賤不過感情,最寒不過是人心。

    要善待每個走進你生命的每個人,是他們成就了你的人生。

  • 6 # 一直很安靜20154156

    我聽過一個故事,故事的內容是,有一個人不喜歡吃雞蛋,所以每一次的雞蛋都會給他的好朋友吃,知道有一天,他把雞蛋分給了另外一個人,他的好朋友就看不下去了。說他的種種不好。從這看來,他做錯什麼了嗎,並沒有。了他的朋友為什麼說他不好,因為他的朋友已經習慣了。把他的好當成了理順當然。這也是人的習性之一。當一個人習慣接受另一個人的好時,他的感恩之心會下降。如果有些淡了,他就會覺得對自己不公平。便會心有怨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想《湖心亭看雪》一樣,意境非常美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