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民間生活見聞
-
2 # 白雲深處141113530
玉米扒皮晾曬首先要選擇正確的時間段,不宜過早,過早容易造成減產,正確的時間是玉米定漿以後進行,掌握正確的扒皮時間有利於玉米增產,可增加容重,利於儲存,減少因玉米水分過高,秋後氣溫高雨水頻繁造成的捂尖黴變問題。
-
3 # 一介布衣21981097002
玉米到了收穫季市,首先把玉米棒從玉米棵上掰下來。運到家中空地上,利用晚上閒瑕時間對玉米棒進行扒皮,也就是把玉米棒外層的包葉剝去,露出玉米籽粒部分。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玉米籽粒充分暴露出來,與Sunny,空氣充分接觸,利於水分蒸發。然後每十幾個扎系成把,掛在樹上,房簷等處。或是用木棒搭成一個像葫蘆架一樣的東西,我們這裡叫玉米架,然後把紮好的一把一把的玉米掛到上面,利用Sunny,風等,使玉米粒中的水份蒸發,待農忙過後,玉米粒中的水大部分已經蒸發出去了,再進行脫粒晾曬出售。
現在,隨著大型農機的普遍使用,扒玉米皮這項費工費力又勞神的工作將一去不復返了。
-
4 # 五常市稻典合作社
你所說的扒皮晾曬,是指在杆上扒皮晾還是玉米棒子掰下後扒皮晾曬,如果在杆上扒皮晾曬,是處盡玉米早熟,充分吸收桔杆中的營養,使玉米籽粒飽滿,增加千粒重,成熟後掰下玉米棒子扒皮晾曬是為快速降低玉米中的水份,防正因水份高,導致黴變,來保證質量,以便儲藏和運輸。
玉米扒皮晾曬,主要是為了儲藏方便吧。在我們農村就是秋分以後開始收割玉米。很多人聽到,這是你不管在農村生活,沒有生活,肯定知道一個詞,就是掰玉米。東北也有句話,就是熊瞎子掰玉米,也知道扒了皮能吃。
在以前的農村玉米收割回來以後,基本上沒有儲藏放的地方,大部分就掛在了果子樹上,棗樹上。兩個玉米皮打一個結然後編在一起,一分兩叉就掛在樹上,然後不停的掛。
這樣掛在樹上就便於晾乾水分,要不玉米就發黴的,壞掉了。一來掛在樹上,可以防止老鼠咬其他偷吃。
玉米收割的時候就是說,儘量收割的晚一點,就是在沒有霜凍以前,玉米一直在生長,到霜凍的時候,玉米就被凍死了,村裡里人也是調侃一句話,糧食就天氣涼了就飽滿結實了。玉米在玉米稈上多待一天,它的水分就會幹的快一點。現在玉米的產量都很高,大部分農家回來都是,找一些木料或者木板,在地上打一個通鋪,然後把玉米堆在一起。這樣他四面通風,上下通風,玉米就不會發黴,就像上圖一樣的那種,有的人家放了兩三年沒有賣,就是因為行情不好,他就沒有賣。
玉米的晾乾以後,就開始剝玉米,在以前人們剝玉米的方法是,拿一個鐵做的錐子,然後從玉米最粗的一段兒,然後向下捅去,然後捅上兩三道,然後再拿一個是剝了玉米的玉米棒,然後斜的在就是捅了兩兩三道的玉米上摩擦,地下放一個大笸籮,以前村裡也沒有電視,到了晚上沒事幹的時候就幹著。有的婦女一冬天的就是在家裡剝玉米。
後來又發明了一就跟洗衣板一樣的一塊木板,然後上面釘上小釘子,然後拿上玉米,在釘子上來回搓,這樣就玉米粒就下來了,到了上世紀90年代,然後又發明了一種手搖的那種鐵的剝玉米器,但是一次也只能放一棒。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村裡就有了大型的農業機器,大包乾以後這些機器由於不適應個人的生產,後來大隊賣了廢鐵了。2000年後來又發明了大型的那個用電的機器,這種機器也是玉米,晾乾以後才剝。
現在大面積的玉米收割也是用機器了,比如在平川地區,或者南方熱的地方,玉米蒸發的水分快,山區偏冷的地方,玉米水分蒸發得慢。主要就是玉米沒有充分晾乾以後,玉米儲藏就是比較麻煩,就怕發黴壞了。玉米發黴了就不能用了,所以他就你就賣給誰,誰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