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題
11
回覆列表
  • 1 # 大元良民朱五四

    綜上,老死的,沒有非命在古代能活到古稀之年也算長壽了。章惇是酷吏能臣,才華橫溢,曾是蘇軾好友,蘇軾稱他能殺人不眨眼,果然平荊湖時疑實施過種族滅絕之策。後來二人分屬不同陣營時漸行漸遠,不相往來,甚至互相敵視,但蘇軾遭遇烏臺詩案時,章惇並沒有落井下石,反而為其開脫,想必不是因為友情而是擔心皇帝殺文人殺順手了,以後手滑就不好辦了。章惇是個為了政治利益不擇手段的人,能殺伐果斷,算是哲宗朝的柱石,延續了王安石的變法,為北宋贏得喘息機會,只可惜哲宗太短命。更悲哀的是,開疆拓土比不上定策之功。章惇難道還會看相?能看出徽宗是亡國之相?其實是他與向太后掰手腕輸了,只好下臺。宋朝沒殺過宰相,徽宗雖恨他,但也只能等他得善終。

  • 2 # 秦鳳路經略安撫使

    章惇的出身並不好,甚至對地位相對較高的宋朝文人來說是一種恥辱。他恥於以低於族侄的名次接受進士敕令,就說明了在恥辱感中長大的章惇對於名聲是多麼的看中,但造成這種事實的卻不是章惇本人。

    章惇與呂惠卿是熙寧變法的兩大護法,王安石也喜歡用這種銳意進取的人。《左傳》有云,唯有德者能以寬制人,其次莫如嚴。變法派的德望並沒到登高一呼四方影從的地步,而變法派又以強硬手段迅速推行新法,所以有嚴苛的手段在所難免。王安石等都有這樣的手段經歷。

    章惇此人,大致方向是沒有問題的。忠君愛國,才能卓著。在冊立新君問題上,一般人都是保持沉默的。因為一旦失手就意味著政治生命的結束。但是章惇卻把這事做了兩次,我把這歸結於忠於國家而非皇族的原因。章惇的性格有偏激的一面,致使其在仕途上大起大落,在做事上有不計後果的情況。若是有老成持重的知己幕僚時時提醒,或許能更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才能。

  • 3 # 帝國的臉譜

    差一點對司馬光扒墳鞭屍的宰相章惇,最後也貶謫而死!

    在後人的眼中,章惇並不是一個很有名,但在北宋政壇,他卻是掀起過滔天巨浪的宰相,其對朝政的影響力,絲毫不亞於王安石、司馬光這些響噹噹的人物。章惇到底是個怎樣的人物?有什麼經歷?最後怎麼死的?帶頭這幾個問題,我們走近今天的主人公章惇。

    1、自負的才子。1057年,章惇22歲,參加了當年的科舉,中了進士。但是,他卻因為自己的侄子章衡是這一科的狀元,不肯屈居晚輩之後,竟然拂袖而去。兩年後,他再次參加科考,果然考得比上次還好,考了進士甲科,出了一口惡氣,朝野也為之震驚。王安石和宋神宗推行“熙寧變法”後,他因非常堅定的支援變法,被提拔為編修三司條例官、三司使,後升參知政事,當上了副宰相。

    2、仕途不順。正當章惇做官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他的家人卻給他帶來了仕途上的麻煩,有人告狀,說他父親佔用良田,橫行鄉里。告狀被起訴之後,章惇動用手中權力,為父親的事給人打招呼,結果他同僚彈劾,章惇因此被罷官。直到1082年,宋神宗特別關注,他才從被貶之地召回,出任門下侍郎。然而,這並沒給他帶來多久的好運。宋神宗去世後,宋哲宗繼位,因為宋哲宗當時還小,便由太后高氏垂簾聽政。高氏非常厭惡變法,她當政期間,任用司馬光為宰相,全盤廢除改革,還著手清算改革派,章惇因此又被罷官,並趕出了朝廷。

    3、當上宰相。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1093年,也即宋哲宗元祐八年,太后高氏去世,宋哲宗親政。宋哲宗的偶像是父親宋神宗,所以他一開始親政,就推行改革,並任命章惇為宰相。章惇當上宰相後,不但把司馬光搞的那一套全盤廢止,還以牙還牙,對於那些同他有仇怨的,無論官職大小,一律報復,死了的人,也要報復到家人身上。呂大防、範祖禹、劉安世、劉摯等人被貶至嶺南,蘇東坡貶到海南。削奪司馬光和呂公著等老臣他們的封號,甚至還上書要求宋哲宗對這些人掘墓鞭屍。

    4、含恨去世。1100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上臺,章惇又一次失勢,結果被貶到嶺南雷州,後來又移至其他地方,最後在貶所含恨去世。

  • 4 # 閒語

    宋紹聖元年四月,資政殿學士、提舉杭州洞霄宮章惇拜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去年九月,用司馬光、廢新法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17歲的哲宗親政,起用支援新法的大臣,被王安石稱為“才極高”的章淳進入哲宗視線。

    閏四月二十五日,章惇入宮拜見哲宗,正式就職。

    第一件大事,追究元祐初年棄地之責。元祐元年六月,西夏派人索要神宗朝宋軍收復的蘭州、米脂等五砦,時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司馬光認為當初戰爭由我挑起,侵略他人土地,理應歸還,(老相公也不想想宋初西夏搶了多少地盤,不翻翻自己的《通鑑》,看看這些地方自古以來究竟是誰的領土)而且司馬光還提出了一種邏輯,現在我割地西夏會感恩戴德,不然惹惱了西夏人,發兵來攻打自己,到時既丟地又丟臉,(不戰而棄地,雖清末不為),並得到了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的支援。章惇上書哲宗建議追究司馬光、文彥博等人的責任。七月十八日,已故司馬光、司空、同平章軍國事呂公著追奪贈諡,毀所立碑,原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範純仁(范仲淹次子)貶一官,呂大防、劉摯、蘇轍等附議大臣同日貶官。至紹聖四年,章惇等人對元祐舊臣的打擊範圍擴大,多名官員遠貶嶺南。

    第二件大事,廢孟皇后。通常後人根據舊黨的記載將章惇視為元兇,但章惇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首先,此事是由劉婕妤恃寵與孟皇后爭權,借巫蠱為禍,章惇為了得到劉婕妤的支援,指示司法部門做出對孟皇后不利的判決。此事根本還在哲宗對高太后的不滿,而孟皇后是高太后給自己娶的,哲宗必然心存芥蒂。哲宗覺得高太后當年想廢了自己,新黨說都是舊黨在旁邊攛掇,舊黨堅決不承認,真相已經不得知。不過孟皇后的被廢,使她得以躲過後來的靖康之變。

    元符三年正月,哲宗病逝,沒有留下兒子,向太后召集大臣商議。章惇先提出立哲宗同母弟弟簡王,向太后不樂意,章淳又提出立長當立申王,向太后說申王有病,還是立端王好,而章惇一針見血地指出:“端王輕佻,不可以君天下。”這時候,喜歡和章惇唱對臺戲的曾布站在向太后一邊,促成端王,也就是徽宗即位。如果章惇能在這場會議中勝出,否決徽宗即位,宋朝歷史可能會改寫。

    歷史沒有如果,隨著徽宗的即位,章惇的處境變得艱難。九月,章惇罷相,外任越州知州。十月,貶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第二年二月,再貶雷州司戶參軍,重走舊黨遠謫嶺南之路。崇寧元年,改舒州團練副使、睦州居住。崇寧四年十一月,病逝於湖州。

  • 5 # 亦須平靜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號大滌翁,漢族,浦城(今屬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銀青光祿大夫章俞之子。章惇出身世族,博學善文,相貌俊美,性格高傲自負。

    嘉佑二年(1057年),章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進士及第,其族侄章衡考中狀元,章惇恥於章衡之下,拒不受敕,扔掉敕誥回家。從這個可以看出,章惇性格上的高傲自負。

    章惇一生樹敵過多,哲宗在位之初,尚能把持朝政,獨攬政權,哲宗死後,徽宗繼位。昔日樹敵紛紛對其反攻清算,仕途可謂一貶再貶。

    最後客死他鄉。

    崇寧四年(1105年),移越州(浙江省紹興市),又移湖州。章惇去世,享年七十歲,葬於浙江省長興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竇爾墩是哪個朝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