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華飛商旅

    這種狂熱式的焦慮也傳染到了孩子身上,最明顯的就是每次考試後的密密麻麻的排名榜。每個人都在追趕著別人,不停地被做比較,也不停地在做比較。

    排名就意味著,總有人落在後面。長此以往,排名後面的孩子就會產生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一無是處,而家長學校乃至社會也默認了這一點。

    但是很多人卻忘了,成績學習絕不是衡量人的唯一標準。當一個孩子在學習以外的領域,如跳舞、音樂、繪畫有著極高的天賦,你卻拿學習成績去斷定這個孩子的能力,實在是太愚蠢了。

    當我們整個社會還處在對孩子成績的焦慮之中時,北歐一個神秘的國家,他們的教育在世界遙遙領先,卻不會有這樣的焦慮。

    這便是芬蘭。有著傑出的教育理念。

    芬蘭為什麼沒人為學習焦慮?

    老師:

    任何孩子都值得重要對待

    芬蘭老師認為,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這很正常,他們有各自的長處和短板。芬蘭老師的職責就是去挖掘每一個孩子身上存在的潛力和價值,讓他們學會與人合作。

    老師絕不會給孩子進行排名。因為他們認為排名只會讓孩子不安,對於學習產生恐懼甚至缺乏安全感。

    家長:

    孩子的天性是需要尊重的

    比起學習成績,大多芬蘭家長更注重在家裡製造快樂的氛圍,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絕不輕言放棄的品質。他們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就唸報、朗讀給孩子聽,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放假了也不會讓孩子去補習,而是帶著孩子去滑雪、游泳、旅遊……

    孩子:

    學習只是為了自己

    芬蘭的孩子從小就清楚,學習只是為了自己,不為了家長,不為了學校,也不為了任何的其他人。他們學習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內容,因此會花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去自主地學習研究探討。

    他們7歲上學,學校裡絕無什麼快慢班。所有的孩子,都在一起上課,不以學習能力,成績好壞來劃分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十幾歲之前,幾乎沒有什麼家庭作業和考試。芬蘭孩子在小學階段的表現不會作為判定他們未來如何的標準,沒有人對他們做出任何評估。

    “信任”是芬蘭教育一個很重要的點。它整個教育體系,學校、老師、家長、孩子不是控制與被控制的關係,而是相互信任、協同發展的關係。家長充分信任學校,而學校也信任自己的教師資源,不會給他們壓力。老師自然也信任孩子,不會給他們做無謂的排名。

    由於沒有壓力的追趕,沒有比較,孩子都是帶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學習的。而每一天回到家裡都是充滿著自信。這對於孩子的人生,他的未來人格的塑造很重要。

    芬蘭最根本人性化的一點,就在於它不會給任何孩子貼上標籤,用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與眾不同的,要讓孩子綻放屬於他們自己不一樣的光芒。

    雖然很多人會說,這是由國情決定的,他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不一定適合我們。但是對於孩子做比較真的是一件好事嗎?用我們現有國情來作為藉口就可以為這個很壞的做法開脫了嗎?

    不管在哪裡,成績都不是唯一的事情。做人才是最重要的事。總是拿孩子與別人比較,就會傳達給孩子一個資訊:你還不夠好。孩子會產生自卑,內疚等消極情緒,這樣對於他們健康的人格發展百害而無一利。

    教育,一直都沒有什麼標準答案。不如就借鑑一下芬蘭這個國家先進的教育理念,反思自己教育的短處在哪。

  • 2 # 九章名錶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說,教育水平的優劣以什麼樣的標準來評判呢?學生考試成績、就業能力、社會實踐貢獻、生活能力、國民素質、犯罪率等等都可能跟教育息息相關,以哪種維度做主要的評判標準都會是片面的。

    現今的所謂教育發達的國家,也只是指大學升學率高,義務教育普及好,圖書館等公共資源配置多,多媒體教育多,名校多。這也僅僅是教育資源發達,教育水平有多好也不見得,他們的學生進入社會競爭力如何,有多少人做了多少貢獻,同時社會犯罪率有多少等等。而且廣義的教育水平應該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資源,更包括家庭教育環境,而這一點就更難評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最喜歡哪部偵探小說或者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