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
-
2 # 心潮APP
雨水
關鍵詞: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聲音:春雨無聲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的這段古文,描述的恰好是雨水節氣,意味著萬物萌動,溫度回升,冰雪消融,降水增多。
古人常用雨水當天的氣溫,來推測驚蟄節氣的氣溫。即:
“冷雨水,暖驚蟄”:若是雨水這天氣溫較低,到了驚蟄那天溫度就會比較高。
“暖雨水,冷驚蟄”:雨水這天氣溫高,到了驚蟄那天就會比較冷。
雖說“春雨貴如油”,但降水增多,環境中溼氣大,也容易讓人們提不起精神,或出現腸胃不適等現象。因此在健康上,仍然有一些注意事項。
雨水健康宜和忌雨水又可分為三候,其中五天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氣。古文《孟春之月》中描述的“獺祭魚,鴻雁來。”正好對應的是雨水的前兩候:
一候獺祭魚:水獺將捕到的魚陳放在岸邊,像祭祀一般。
二候鴻雁來: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動: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開始抽出嫩芽。
宜:春捂、心平氣和、性溫或性熱食物雨水季節,天氣變化多端,冷熱交替易生病。此外,這種天氣容易引起人們情緒波動,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建議:多穿衣服,抵禦風寒,保持平和心態。
當早晚溫差大於8℃,或溫度低於15℃時,不要脫掉厚外套,以抵禦風寒。
靜心則氣血平穩,保持心態的平和,懂得清心寡慾,不過分勞作,靜養元氣。
多吃:韭菜、洋蔥、豌豆苗、糯米、南瓜、雞蛋、魚等。
忌:倒春寒、心神不安、燥熱或貪涼食物雨水後,春風送暖,易滋生細菌和病毒,故流感頻發。因此,春季依然需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建議:注意鍛鍊,增強體質,飲食保持中庸。
溫度多變,不宜在戶外做過於激烈的運動。散步、太極拳、冥想、瑜伽等輕鬆的運動更為適宜。
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少吃:油炸、燒烤、 薯片、餅乾、炒貨、油膩、寒涼、酸味。
雨水節氣降雨增多,寒溼氣纏繞不散,正是要護養肝脾臟的時候。要多吃甘味食物,少食酸冷油膩。
所謂“不時,不食”。這時的應季食材,已比冬日裡多上許多了。
春芽春時吃春芽,這是天然的美味。綠豆芽、香椿頭、嫩豆苗、豌豆尖兒、萵苣、韭菜……都是極佳的選擇。
還記得在立春時,我炒了一盤“合菜”,卷在春餅裡(這是北方的吃法)。這菜放到雨水時分食用,也是剛剛好的。
取新鮮的豆芽(通常選綠豆芽,口感比黃豆芽細膩些)、韭菜、香菇、胡蘿蔔、木耳,分別切絲、下鍋烹炒,出鍋前僅用微量的糖與鹽提鮮調味即可,更顯出食材的本味,既鮮而美。
夾一筷子,像是咬了一口春天,滿嘴盎然。
春筍
在南方,要吃春筍。
春筍味甘、微寒,益氣、益胃。清晨採掘,朝露未褪,最是可愛。從雨水節氣開始,便是食春筍的大好時光。
上海人吃筍極為講究。嫩頭用來炒、老根放塊肉一起煲湯。醃篤鮮、油燜筍、潤燒肉、枸杞春筍……樣樣都有門道。
鮮肉、鹹肉、春筍,這三樣以慢火煨煮“篤”出來的平民料理,便是醃篤鮮。“篤”,是咕嘟嘟微微沸騰的樣子。
肉麼,通常選五花肉就可。要麼買只豬前蹄,入湯更有風味。而醃肉要帶點皮。鮮肉用滾水焯一遍,煨至半熟放入筍塊,起鍋時再撒點蔥花就成了。醃篤筍裡的筍,是精華的所在。通常的吃法也是隻吃筍喝湯,裡面的肉早已沒什麼味道。
春日裡來一鍋,真真是鮮得掉眉毛。
粥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
南瓜百合粥清心安神、山藥紅棗粥益氣補血、茯苓粥利水養心……水米交融,清甜可口,通通都可治癒你的“節日病”。
一碗淡淡的粥下肚,溫柔而舒暢。要輕裝而行,才能迎接春天。
薏米薑茶
在嶺南地區,有強大祛溼功能的薏米,是一年四季都需要的存在。空氣中瀰漫著米香,喝起來味道微甜而不膩。
取等量薏米、麥子,與小米、蜜棗、生薑一起入鍋加水熬煮,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後便可出鍋。適當多加些水,以免水成粥。
若是沒有蜜棗,後盛出加些蜂蜜也是可以的。蜂蜜味甘,可補中益氣、清肺解毒,此時最是滋補。
這樣暖暖的一杯,才是春天應有的治癒感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