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兩天,兩條“陪孩子寫作業,大人急到送醫院”的朋友圈火了。不少爸媽對兩人的“遭遇”感到同情,更多家長表示找到了組織。你怎麼看?
4
回覆列表
  • 1 # 敲鐘的大姐

    非常理解這類家長。每個人為人長,所知教育方式有限下去教下代,即使博學,傳教也困難,在無助下手又想教好下,咆哮有了,影響身體了。也許學會放下,讓孩子多嘗試失敗與挫折,才會保自己的命也能解決問題。要保持一個心態,孩子再怎麼差也是我的孩子。末來能怎樣,要孩子看你的造化了。我能給的是不讓你餓著、凍著、有個溫暖的家讓你停下休息。

  • 2 # 冷眼風雲天下

    在微博上隨意搜了一下,發現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成為了許多家長的夢魘一般。

    那麼,究竟應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呢?小九認為,針對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陪孩子寫作業是有必要的,但是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講究方法。

    剛剛入學的孩子

    孩子剛剛上小學,很多問題都比較懵懂,不知道如何分配時間。家長就可以根據作業量和孩子的實際,幫助孩子制定一下作業所需的時間和順序。

    寫作業比較慢的孩子

    有的孩子寫作業比較慢,家長也予以關注。看看是孩子性格使然,比較磨蹭呢,還是遇到難題了,不知道怎麼做?

    如果是孩子做事慢半拍,家長就應注意糾正,可以規定好完成作業的時間,然後提前提醒孩子,逐漸培養他的時間意識。

    如果是遇到難題了,家長就應該和孩子一起研究難題,去跟他一起復習知識點,而且這樣對親子關係也是大有益處。

    情緒低落的孩子

    孩子放學回家,可能因為被老師批評或者和同學打鬧,心情比較低落,家長要給予積極關注,可以陪陪他聊聊天,講講一些讓他開心的事情,幫助他調動情緒。

    陪孩子寫作業,如果方法得當,是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的。陪孩子寫作業,完成作業只是一個小目標,關鍵是要培養孩子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鍛鍊他獨立思考的能力。

    現在生活壓力大,很多父母並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來陪孩子寫作業,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萬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你卻在一旁看電視一旁監管:“快點寫,別磨蹭!”“不準看電視,好好學習!”如果真想為了孩子好,建議家長也拿本書看看,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

  • 3 # 作業幫直播課

    聽兒子讀課文,暴躁。

    陪兒子算數學,暴躁。

    陪女兒練琴,暴躁。

    暴躁成腦出血的。

    當老師的媽媽也不能倖免。

    家長紛紛感慨,陪讀比自己讀還累。更是有家長直接下結論——要是有什麼比八年抗戰更難,只有九年義務教育了。應了不少媽媽們感慨的“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場景,這種時候大多是什麼情況:

    給孩子講了無數遍的題,他還是錯了......“ 我吃個石榴再寫作業 ”,一個石榴能吃一小時……寫個作業,手裡的筆,橡皮,本子,都可以是玩具。一根筆拆了裝裝了拆,一塊橡皮一會就被戳的滿臉麻子,一個本子一會上面就多了一條狗......

    實際上,這些鍋不能都甩給作業啊。這些和孩子對學習的理解和熱情以及專注能力等等都有關係,真正要做的,不是十年如一日給孩子輔導作業,而是亡羊補牢,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專注能力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小細節都會導致這個問題。比如說在孩子做功課的時候和孩子講其他事,給孩子嘴裡遞水果等等,都會無形中打斷孩子的注意力。很多同學都反饋上了大學以後就失去了連續專心兩個小時的能力,就是因為平常很少有連續專心的鍛鍊。給孩子一個專注的環境。做作業的時候不和孩子說話,不幹其他事,周圍環境保持安靜。定下小目標要求孩子在固定時間內完成,鍛鍊孩子專注的能力。

    對學習的理解

    現如今,大部分的孩子都把作業當成一個不得不完成,不完成就會被批評的任務來完成。沒有意識到作業對於學習的必要性以及做作業的真正目的。逼來的始終不是真正想要的。要讓孩子意識到為什麼要做作業,是為了查缺補漏,而不是為了應付老師和家長,孩子如果真正理解並接受了,做作業就不會那麼雞飛狗跳啦。

    對學習的熱情

    到現在為止,幫叔都沒有見過會找藉口不玩遊戲、拖拖拉拉就是不玩的孩子...為什麼?因為孩子喜歡啊!即使是家長,捫心自問,在做不喜歡的事的時候也是很消極的。家長和老師可以互通有無,從各方面調動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幫叔高三的老師特別擅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給孩子們分組進行競賽,結果在忙碌的高三,每天下課都能看到有同學在寫作文煉句(震驚),可以說是非常社會了!

    最完美的狀態是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稍遠的地方陪著,剛好彼此都能看到對方,有足夠的安全感,家長能看到孩子的一舉一動,有必要時才過去提醒一句。而家長可以看看書,可以忙自己的工作,給孩子營造一種陪伴學習的氛圍。但是不要越過界限,作業是他自己的事,不要像趕羊一樣趕著孩子~

    孩子有了一定的施展空間,家長只扮演輔助的角色,寫作業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孩子,孩子才會變得積極上進,作業速度和質量慢慢進步。

  • 4 # 子涵麻麻

    今天被這個訊息刷屏了,看到家長各種和孩子做作業的“鬥智鬥勇”,真可謂大開眼界啊!獅吼功分分鐘就練好了。

    現在的小學生真的和自己小時候不一樣,作業難度大,體量多,而且作業形式也是五花八門。雖然現在更加註重孩子的全方面培養,但是有時候,是不是真的太過於頭腦發熱?太過於形式化了?

    看到很多家長吐槽,小學一年級的作業就要求在APP上完成,還要拍影片,錄音發給老師。即使想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可能有些作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確實無法完成啊。所以,真心希望教育部門能認真考察一下現在的作業量,作業難度以及考試的制度。

    話再說回來,作為家長,如果從一開始就監督學習,時時刻刻陪讀,真的只會越陪越需要陪。所以,家長一定要明確作業就是孩子的事情,家長可以適當的幫助,但是不能讓孩子養成作業必須靠監督才能完成。作業寫不完,寫不好,面對老師批評這樣的後果要敢於讓孩子自己去承擔。很多孩子,自己其實從來沒有感受過自己作業寫不好的後果,因為都是家長在幫他承擔。把這樣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也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所以,從一開始,就應該讓孩子自己對自己的作業負責。每個孩子都很在乎老師和同學的評價,所以他們對無法很好的完成作業是有壓力的,家長要教會孩子的是如何面對壓力,如果解決問題,而不是替孩子扛住這個壓力。

    題目中家長最後悟出來的道理,也是對的:還是命更重要,作業什麼的就隨他去吧!

  • 5 # 阿瓜阿果

    不建議陪作業!

    有媽媽跟我說,她家孩子讀大班,孩子每週都有家庭作業,因為孩子還不認識字,所以從小班開始,每次作業都要她陪同才能完成。孩子一開始完成作業很主動,也很喜歡,但慢慢就不主動了。最近她有點發愁,因為她週末經常要加班,有時候晚上8,9點下班回到家,才突然發現孩子的幼兒園作業還未做。更讓她擔憂的是,孩子面對未做的作業若無其事,媽媽讓他做,孩子竟然說“不會,你幫我做!”孩子對作業的這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已經變成了常態,而不是偶爾出現。

    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孩子對作業沒有責任感?

    兩方面的原因:

    1、學校布質作業的方式有問題

    有些學校的老師,尤其是幼兒園的不少老師經常跟孩子佈置作業的口頭禪是這樣的:“讓爸爸媽媽陪你一起……”。“少壯不獨立,老大徒依賴”,從孩子第一次接觸家庭作業,老師“爸媽陪伴”的口頭禪灌輸到他們的腦袋,長期下來給孩子製造的錯誤訊號是“作業是爸爸媽媽陪同我一起完成的,沒有爸爸媽媽的陪同,我便不能完成;爸媽沒陪同,違背了老師的吩咐,是不對的。”看吧,作業是誰的責任,從一開始的歸屬便發生了錯位。就如同一個老人糾正用左手拿筷子的孩子說:“左手拿筷子的是傻子,聰明孩子用右手拿筷子”,那麼這個孩子就非常虔誠地遵守下去。

    幼兒說認為,孩子們能在幼兒園裡完成的作業就不用讓他們帶回家裡;老師能給孩子講明白怎麼做的作業,就不用父母協助完成;孩子實在是不能獨自完成的,那就不叫合理的作業了,該叫“為難大人的作業”,學校需要反思一下教育的初衷了。

    有些人說,老師的目的是希望家長多陪伴孩子吧?但是以助長不良依賴習慣的陪伴是不好的陪伴,況且家長陪伴孩子的方式很多呢,玩遊戲、講故事、郊遊等陪伴的方式更高效,不是麼?

    2、家長的陪同方式有問題

    不少家長一開始也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便不拒絕陪同;更有些家長看到可愛的小不點如今竟然要寫作業,甚感可愛,陪同孩子一起感受那份新鮮感。沒想到陪著陪著,自己就陷進去了。一旦沒有家長的參與,孩子便自覺無趣了。那麼該怎麼辦呢?

    作為家長,我們無法左右老師們是否佈置作業,但是最好能讓他們注意一下佈置作業時的說話方式,以及讓他們知道助長孩子依賴性給家長帶來的困擾。而對於我們家長自身,如何避免讓孩子產生依賴呢?

    首先明確告訴孩子,作業是他們的,就像小玩具小書包一樣,是屬於孩子的,不屬於爸媽的;然後,具體問題具體應對。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

    即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大人只需要告訴孩子標題的意思,剩下的交回給孩子。比如給小動物圖片上色,無論孩子塗抹出界還是給小狗塗上了綠色或五顏六色,甚至只是亂塗亂畫,都不要去糾正他們,因為孩子已經承擔了自己的責任並且正在履行自己的責任。有父母說,明明做錯了不糾正行嗎?隨著孩子智力的成長,他們自然會自我糾正,更何況有誰規定小狗不能五顏六色的呢?

    如果是那些孩子們根本不能獨立完成的手工呢?

    大人也不要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而是當孩子說不會做的時候,你大可以說:“寶貝不懂做燈籠呀,那可怎麼辦呢?你有什麼辦法嗎?”引導孩子尋找解決方法,讓孩子去想,而不是家長幫忙想。即使孩子想出的答案是“畫一個”,或者“買一個”,也不要否定孩子,更不能因為跟老師不好交代而幫孩子做,因為孩子已經在為“自己的事情”尋找解決辦法,真正把事情視為他們自己需要面對的難題,是最值得家長欣慰的。

    如果孩子到了小學呢?父母應不應該陪同孩子寫作業?

    答案是不應該,偶爾的指導可以,但不建議天天的陪伴。還是那句話,將作業的責任歸還給孩子。大人可以儘量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和氛圍,比如孩子寫作業時家人不要看電視、不要玩手機、不要玩Ipad,而是在一旁看書、寫字,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如果孩子遇到難以解答的難題呢?

    引導孩子想辦法,最後還是無法解決的,最終可以讓孩子自行決定是繼續思考,還是第二天請教老師,還可以讓請教完老師的孩子回家告訴家長如何解決,起到了再次複習的作用。

    為什麼把責任歸還給孩子那麼重要呢?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農村的親戚中有這麼兩姐弟,他們的父母重男輕女,讓姐姐只讀完小學就不再上學,每天安排很多的家務活給姐姐,從不理會姐姐學得好還是差,但姐姐很愛學習,經常一邊做家務一邊讀書;而弟弟呢?父母百般疼愛,從不捨得讓弟弟做一點兒家務,他們每天用有限的知識輔導弟弟做功課、監督弟弟學習,稍微不認真便嚴厲批評,還賣掉了家裡的豬牛讓弟弟到鎮裡上學,媽媽還因此專門每天早晚接送弟弟。但弟弟的功課卻非常差,經常撒謊不寫作業、逃課,有時當媽媽送他到校門口,他便轉身偷偷溜進網咖。後來有親戚見姐姐可憐,便資助她繼續上學,最終姐姐大學畢業在大城市當了老師;而弟弟呢?初中沒念完就唸不下去了,現在鎮上打著零工。

    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姐姐為自己而學習,學習是她自己的責任;而弟弟呢?他是為了爸媽而學習,對弟弟來說,學習是爸媽的責任而不是自己的。

  • 6 # 讀來讀往

    我很理解這位家長,但我希望這樣的家長能夠多些反思,別一條道走到黑。

    賈平凹說: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詩為榮耀,家有客來,就撥出小兒,一首一首閉了眼睛往下背。但我從沒見過小時能背十首唐詩的“神童”長大成了有作為的人。有人省吃儉用地買鋼琴呀,買繪畫的顏料筆紙呀,用金錢加拳頭要培養個音樂家和畫家,結果只能培養出一大批掙便宜錢的半通不通的“輔導”。社會是各色人等組成的,是什麼神就歸什麼位,父母生育兒女,生下來、養活大,施之於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責任,而硬要是河不讓流,盛方缸裡讓成方,裝圓盆中讓成圓,沒有不徒勞的。如果人人都是撒切爾夫人,人人都是藝術家,這個世界將是多麼可怕!

    也許,賈平凹在說這樣的話的時候,其兒女已經長大了,他自己已過了對子女前途擔憂的焦躁期。或是他不懂當下教育之細節狀況。

    我的孩子在唸小學,我深知教育孩子之不易,滿身心地教育孩子都未必有所成,哪還能全指望學校和社會呀?

    我的孩子學習成績一般,至少離我的要求或跟我自己小時候當初比,是差的。我自己也總生出恨鐵不成鋼之心理。

    不過,我也在不斷反思自己對孩子的態度,不斷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對孩子未來發展的鋪路與構想。

    這年頭,教育孩子,當家長的不焦慮,那是胡扯,除非是遇到特別爭氣的孩子,或是對子特不上心的家長。

    但是,我想說的是,當家長的應該成為一個教育的思考者,思考自己教育方法的對與錯,思考孩子自身的優勢與劣勢,思考人生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千萬不要被周圍環境同化了。

    陳丹青說:“我認為家長是第一兇手,學校是第二兇手,他們合夥把孩子弄成跟他們一樣,這些孩子長大後又成了下一茬兇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不下去leetcode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