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點刑獄司

    清朝前期統治者為了防範海上反清勢力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擾,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列強完成了工業革命,在世界範圍內開闢殖民地,傾銷工業產品和掠奪原材料。

    中國地大物博,早就被列強盯上了,但是當時的清政府只允許廣州一處通商,西方列強無法滿足其侵略目的,於是大規模向中國傾銷鴉片。後林則徐舉行了虎門銷煙,英國以此為藉口發動了著名的鴉片戰爭,在此次戰爭中中國大敗,簽訂了近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有九十萬常備軍的大清王朝怎麼就被英國打敗了呢?武器裝備在其中發揮了怎麼樣的影響呢?咱們比較一下當時中英雙方的武器裝備。清軍主要是使用的是冷兵器,火器幾乎沒有。其實火器在元朝時非常先進,但是到了清朝,統治者認為馬上之術才能禦敵,故不注重火器的研發製造。

    英軍則都是火器,幾乎人人都是拿著火槍。可想而知,雖然當時的火槍很慢,但是也比清軍跑的快,還沒衝上去就被打死了。

    說完了槍,咱再說火炮,當時清朝也是有火炮的,但是效能極低。現在咱們一說火炮,都是說多大口徑的炮,但是在當時的清朝衡量火炮的好壞不是炮的口徑,而是大炮的重量。所以當時清朝的火炮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火炮很笨重,口徑卻很小,而且炮彈也輕。英國的火炮則恰恰相反炮身輕、口徑大,不僅操作靈活而且威力大。

    鴉片戰爭中中國大敗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武器裝備太落後就是一個失敗的重要原因。

  • 2 # 使用者6098161830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國的造船技術領先中國、火炮技術領先中國,這一點都毋庸置疑。但是在陸軍火器方便,雖然英華人裝備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燧發槍,但是裝彈速度和射擊精準度不比弓箭好到哪裡去,可是英華人為什麼還是贏了這場戰爭呢?有以下幾個原因:

    1. 英華人沒有也不願意和中國陸軍進行大規模交戰,他們沿著中國海岸線尋找易攻的沿海城市發起進攻,打完就跑。由於,清朝通訊落後,有很多被攻打城市或者港口的官員還沒有接到朝廷的旨意,以為英華人是來進貢的,當了一會帶路黨。

    2. 士兵素質,清朝中末期,全國80%以上的人是文盲,當兵的也就是混口飯吃,大多都是農民徵召,而且當時身背鴉片槍在軍隊中挺普遍。而當時英國從南亞和印度抽調過來計程車兵都是職業軍人,維多利亞時期的英華人已經普及小學教育,因此這是一個小學生對文盲的戰爭,還是有毒癮的文盲。就算人數差別大,也不會影響結果。

    3. 戰術,剛才說了英華人不願深入內陸,在近海港口城市騷擾,進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藉助自己的優勢,海軍火炮與步兵協同作戰,這種戰法無論是技術還是戰術在當時的中國都不具備。

    4. 民心,當時老百姓對於腐敗的政府已經厭惡頭頂,所謂的乾隆盛世也是官員有錢,百姓窮苦,到了道光的時候,遇上這位連自己龍袍都打補丁的摳門皇帝,人民的日子就更酸爽了。所以,當時英華人可以以他們認為很低的價格僱傭華人為他們裝卸輜重,沿岸百姓還會爭向將自己的蔬菜, 瓜果魚肉賣給英華人,正所謂:國不知有民,民亦不知有國。

    5. 認知,當時的道光皇帝和滿朝文武對英華人的定義就是蠻夷,在他們心裡跟圍著皮裙追著野豬的原始人差別不大。可是幾場戰鬥打下來,發現原來和自己的認知差距這麼大,人家打你跟玩兒似的,所以就從對英華人的鄙夷到妖魔化,許多官員在怯戰的情況下失敗,也不敢如實上報朝廷,便加劇對英軍的妖魔化和武器裝備的誇大,這也是導致最終和談的原因。

    有此5點,焉能不敗。以上陳述的原因均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 3 # 朝文社老張

    除了眾所周知的,中英兩國在海軍艦船層面的絕對差距外,清軍與英國侵略軍在陸戰火器層面的差距,同樣是觸目驚心。

    首先一條直接的差距,就是中英兩國士兵的火槍裝備。

    當時清軍的火槍配備比例,已經高達一半以上,許多精銳部隊的火槍配備比例,更高達三分之二。理論上說,這樣的火力水準並不弱。但要看看清軍士兵手裡用的火槍,這事就真心“弱”了。

    清軍此時的火槍,叫做鳥槍,其形制來自於明末時的鳥銃,發展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前,雖然幾經革新改造,卻也基本保持了原有形狀:通常是兩米長的槍桿,發射一錢重的鉛彈丸,射程在100米左右,每分鐘發射一到兩發鉛彈。

    這樣的火槍裝備,如果放在十七世紀明末清初時,確實屬於世界先進水平。可自清朝開國後,幾百年裡非但絲毫沒改進,好些士兵手裡用的火槍,更是一百來年都沒換過,幾乎到了古董級別。比起此時英軍的步兵槍支,更是落後嚴重。

    此時英軍的普通火槍裝備,是伯克式前裝燧發槍,這種一米一六長的火槍,發射35克彈丸,射程可以達到兩百米。射速在每分鐘三發左右。比起清軍的火槍來,可以說完全碾壓。更厲害的還有布倫維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射程高達300米,可以每分鐘發射四發以上,子彈重量高達53克。

    單對比槍支的火力水平。就算是面對面拿著槍對射,清軍的場面,毫無疑問也是非常慘。

    而比這差距還大的,就是中英雙方的火炮裝備。

    就如很多後人驚訝的那樣,此時清軍的火炮水平,莫說與英軍比,就算與幾百年前的明末比,竟然也是嚴重衰退。此時的清軍火炮,已經找不到明末清初時南明軍隊那種可以發射24磅重型炮彈的巨炮。新鑄造的火炮,更存在著鑄造工藝差的毛病。比如鴉片戰爭時的老英雄,鴉片戰爭開打前鑄造新炮,一試放就炸膛了八門。如此軍工水平,也就造成了鴉片戰爭裡的奇景觀:當英軍攻克清軍炮臺時,有時會驚訝的發現,清軍炮臺上用的火炮,竟然還有明朝崇禎年間的。

    那此時英國的火炮又是什麼樣子呢?其實,從形制上說,雙方當時差別還不算太大。但真正大的是鑄炮的工藝。這時候的英國,已經有了鐵模的切削加工技術,清朝這邊呢?還是落後的泥模技術。英國依靠先進的彈道學,對火炮的精度做了精確射擊,清朝這邊卻全憑經驗摸索,造出的火炮動輒炸膛。甚至在炮彈的環節上,英國有了散彈實心彈等多種炮彈,清軍卻只有實心彈一種。

    所以,這樣的差距,也就有了鴉片戰爭時,東南沿海常見的慘像:清軍防守森嚴的炮臺,在整個鴉片戰爭裡,都不曾擊沉英國一艘軍艦,反而被英軍強大的炮火轟得千瘡百孔。這樣鴻溝巨大的裝備差距,早在開打之前,就預埋了一場喪權辱國的戰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花生酥糖能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