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網際網路時代,人沒做什麼都習慣用手機了,連閱讀也離不開手機,網路創作近年來越來越火,催生了很多網路寫手和網路平臺。那麼隨著網際網路閱讀和創作的興起並流行,傳統作家市場越來越小,傳統作家越來越難生存,他們是否會走向消亡?
4
回覆列表
  • 1 # 揚眉

    新文化衝突舊文化,優勝劣汰,不適應的終究被淘汰。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可能會成為老九們的酸詞。

    當然,我認為最終的結果是合一……傳統文學的藝術性與網路文學的傳播性合一。

  • 2 # 我是糊塗君

    變難肯定是會的,但是說走向消亡,那就有點誇張了,傳統作家一直走的是出版的路子,其實和網際網路創作不重疊,而且一直是看不起網路創作,但目前是網際網路時代,現在去書店買書看的人越來越少了,傳統作家想要不被淘汰,只能尋求轉變,開闢網路的道路,而且目前已經有很多作家轉到網際網路,像得到、知乎、喜馬拉雅等知識付費APP,很多作家的書都已經賣到幾十萬份。

  • 3 # 克showha

    生存是一種自然選擇,傳統作家也要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步代,“文章合時而著”,作家的使命是創造出喜聞樂見的作品服務讀者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網際網路時代的讀者需要的是網際網路方式的精神食糧,傳統作家能緊跟時代不斷進步自然活得滋潤,否則保守落後沉舊必然委縮消直到消失。

  • 4 # 瘞花秀士

    不會消亡,文學作品有著各自不同的市場和特點,十多年前網路興起,文學網站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出現,很多人叫囂著傳統文學已死,紙質書籍不會再有生存空間了,結果近二十年過去,傳統作家依然層出不窮,紙質書依然大賣,這兩天雙十一大家都在曬書,就是書籍仍是主要閱讀方式的明證。電腦既然替代不了紙書,比電腦更不利於閱讀和保護眼睛的手機又哪來的膽氣,敢於取代紙書和傳統文學呢?

    我一直在明確區分開兩個字同意不同的概念,即網路文學,什麼叫網路文學?我認為它是兩個概念:一個是以鍵盤打字、網路釋出為渠道的寫作方式,從這個角度說,沒有什麼傳統文學和網路文學之分,所謂的傳統作家,除了少數年紀太大接受不了高科技產品的人外,大家都已經實行電腦寫作、郵件傳輸和網路釋出了,同時,還有不少純文學作者作家參與到以網路為載體和媒介的寫作中來,文學網站中的短篇文學創作(散文、詩歌、中短篇小說),就是所謂傳統文學,可見,在網路寫作中,傳統文學並未缺席。

    另一個概念是有目的有明確審美物件的寫作,即專門為網路讀者制定的一種產業化文體,這也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網路文學,它一般情況只限於小說,並且是長篇小說,題材趨於單一型別化,以滿足不同需求的讀者,比如仙俠、穿越、架空、盜墓、Quattroporte、種田等等,這些作品嚴格來說,不能算是文學作品,更應算作一種產業化商品。

    不管是僅僅作為傳播方式的網路文學還是作為一種產業的網路文學,它們都取代不了傳統文學和傳統閱讀模式。先說閱讀模式,前面已經說過,電腦都沒能取代紙書,手機螢幕小、容易壞眼睛,不利於長時間閱讀,除了因攜帶方便,大多數上班族時間碎片化,因而在一時受到歡迎外,它是不能取代紙書的功能的。我接觸過不少人,他們都不習慣在電腦上或手機上看書,尤其是具有思想深度和藝術高度的經典哲學與文學作品,是不能用手機這種快餐式閱讀方式來讀的,而不管時代如何發展,商業化如何侵襲,人類始終需要精英文化的滋養,人群中也始終會有高階讀者的身影,他們的存在,就註定了紙質書籍永遠不會消亡。

    再說文學型別,從古到今,人類用以抒發情感、描寫社會、反映生活、記錄歷史等一切與人類想象和現實相關的東西,基本上都是以純文學方式呈現,在中外文學發展史上,發展出越來越多樣化的文學形式,越來越尖端高階的表現手法,文學已經達到了極為成熟和專一的程度,這些人類智慧的結晶,既然歷千年而不亡,當然也不會被一個時代一種風氣所造成的某種迎合性產物所取代和消滅。網路文學如果單從傳播渠道和運營方式看,倒是前所未有的新鮮事物,但從核心與本質來看,它其實就是通俗文學或消遣文化的一個變種,這種東西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從古到今都存在過,在異族入主中原之前,市井文學尚未萌芽,它是以神話、童話和民間傳說的形式存在於口口相傳之中,在元代市民文化興起之後,它是以評書話本和章回體小說的形式存在,以現在的雅俗之分,古代的戲曲和一些章回體小說可以歸為純文學,但絕大多數還屬通俗文學,它們在古代也沒能取代古典中國的精英文學——詩詞和散文。到了現在,純文學和通俗文學的區別不再是體裁,而是以創作意圖、手法、內容思想來區分,小說可以有雅有俗,詩歌也可以有雅有俗,如汪國真就是典型的通俗詩歌。金庸、汪國真現象在中國何其猖獗?但他們始終壓制不了純文學的創作和發展,在金粉汪粉肆無忌憚的征戰殺伐中,純文學反而越來越壯大,達到了二十世紀以來的一個高峰,小說寫作出現了莫言、陳忠實、賈平凹、路遙、閻連科、張賢亮、遲子建、畢飛宇、餘華、蘇童、嚴歌芩、張潔、張煒等如恆河沙數的優秀作家,詩歌創作出現了北島、昌耀、西川、于堅、顧城、海子、翟永明、流沙河、王小妮、食指等數不盡的與國際接軌的詩人,這是毛時代甚至五四時期都未有之盛況。金庸汪國真既然都不能擊敗純文學,更加幼稚和粗糙的網路文學自然也沒那個能力了。

  • 5 # 阿放先生

    我們可以把作品劃分為商業作品與非商業作品。

    閱讀是一件有門檻的活兒。以傳統作家所著的文學作品來看,每一個字句都經過仔細雕琢琢磨,加之前後呼應,閱讀起來的難度首先就能嚇跑一幫人。你讓未經過閱讀訓練/未讀過多少文學作品的人一下那一本百萬字的鉅著,讓他去讀卡夫卡,讀尤利西斯,他能讀嗎,讀不了。

    讀不了,沒有興趣,閱讀門檻高,受眾就低。其實有些作家在寫東西的時候,儘可能在接地氣,貼近生活。就連寫魔幻現實的往往都變成了現實主義,可就是這樣,我等大眾實則還是讀不下去。以我自己為例,一年讀三部文學作品對我來說已是相當折磨人了,讀,且要明白作者在書中表達的意思,這些對於讀者來說都是難點。文學作品讀起來普遍是沒有“爽”點的,而我又堅持寫讀書筆記,讀書筆記耗時耗力,更添加了閱讀難度。

    但商業作品實際上是不一樣的。網際網路閱讀崛起這麼多年,從幻盟到起點到掌閱,網際網路滋生了一大批網路作家,快餐式閱讀成了一種消遣,90年代初出生的一代,基本從初中接觸網路小說,見識到劍與魔法的故事後,就把這種閱讀習慣保留了下去。網路小說因為較低的閱讀門檻,積攢了數目龐大的閱讀者。優秀的網路作家這幾年透過版權運作也賺了不少錢。反觀傳統作家,作品不商業,大多又反映現代問題,涉及敏感,很多沒法賣版權,影視版權沒有了,收入的大頭自然就沒了。

    所以時代在變好。可以看做是商業作家先一步騰達,傳統作家在商業路途上還有路要走。

    傳統作家活不下去,不是網際網路的錯。

  • 6 # 久卓子

    你這個傳統作家怎麼定義?金庸、瓊瑤算不算傳統作家?莫言算不算傳統作家?到底哪些作家、那類作家算傳統作家?如果手寫的寫作者都算傳統作家,那美國的斯蒂芬金的驚悚小說至今還是大熱的,以前曾經報道說他要在網上發表,但他的小說發行主要還是紙質和出版社,起碼和我們的網際網路文學沒有關係。其實無論哪一行,做得好的、出色的日子都很好過,莫言日子不是挺好過?中國大多數嚴肅小說家、尤其體制內作家,未必個個像莫言一樣爆紅,但起碼日子都不難過,恐怕大多數體制內作家的日子要好過於大多數網路寫手。爆紅、暴發戶的終究是極少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應該如何培養情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