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求圖55

    此"種說法過於牽強附會,純屬無稽之談!

    沒有諸葛亮就沒有曹操南下的孫劉聯盟,也沒有劉備的三分天下的戰略方針,劉備更不可能在蜀地偏安一隅與曹魏、孫吳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說諸葛亮是劉備的福星還是比較恰到好處的!

  • 2 # 而知而行的歷史

    諸葛亮《出師表》,對諸葛亮追隨劉備的過程有一段敘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這裡面所說,諸葛亮是一個隱士高人,劉備一再去求才,受到劉皇叔的感化,才不得不出山。

    需要提到的是,諸葛亮出師北伐是在228年,追隨劉備創業的老人已經凋零無幾了,只有一個趙雲,也不是這件事的見證者——當時趙雲只是一個保安團的團長,而且當時諸葛亮經過南征,已經把軍政大權抓在手裡,這從他對劉禪的表文中有很多說教的語氣,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也就是說,這時的諸葛亮,確實已經是大權在握,佔據了北伐中原,匡復漢室的道德高地,政由己出了。但是即便這個時候,諸葛亮也沒有,或者不敢篡位。一來,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大牛人,一個是齊國相國,一手把齊桓公送上春秋首霸的位置;一個是燕國大將,一手促成五國伐齊,把戰國霸主齊國打的幾乎亡國,並且直接推動統一程序的加速(為他國做嫁衣)。但是,無一例外,這兩個人都是典型的能臣,管仲人亡政息,樂毅還活著就被人設計陷害不得不亡命他國,他們都不是雄霸之主。諸葛亮以此二人自比,只是想說他才高八斗,能為當世之用而已,說到底,不是人主之分。

    而劉備就不同了。劉備從一開始就不停的跳槽,九易其主,所為何來?想找一份自己的事業,從公元184年,到公元221年自立為帝,最後歷經37年的努力也終於開業立基了。劉備在這段期間,可以說一直到公元217年漢中之戰,劉備一直生活在曹操的陰影中。曹操雄霸天下,一統之志老而彌堅。這麼多年,劉備顛沛流離,但是這些關張趙馬黃始終不離不棄,這就很讓人害怕了,這就是人主之命啊。

    所以劉備在許都曹操眼皮底下種菜韜晦,曹操青梅煮酒,大談英雄之論: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者也。而且當時天下軍閥,他誰都看不上,就說兩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後來曹操過江打孫權不成,又說了一個:生子當如孫仲謀。

    可見,劉備人主之分,是經過他自己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修身正己得來的,也得到當時權威的承認,靠著這份人格魅力和外界承認,加上一個漢室宗親的身份,劉備的真龍天子位子是穩固的,也形成了一個領導向心力核心,這個核心沒有別人,關羽張飛都不行,只能是劉備。劉備作為御人高手,對諸葛亮也是恩威並重,一直借重他的外交和後勤才能,軍事指揮,寧願帶著龐統也不帶諸葛亮。

    至於諸葛亮,在遵從劉備制定的大政方針下去執行,才會得到這些資源的配合與支援,一旦易客為主,必然會招致眾人不服。

    劉備相當於是一個從一線業務員起家的總經理、董事長,諸葛亮相當於一個出色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再牛,也只是收一份薪,加一些股份和分紅,控股方還是劉備。作為一個當時的雄主,劉備的各方面的綜合才能,還是非常厲害的,有這份自信和胸懷,還會怕一個臥龍虛名在外的28歲的諸葛亮?他應該會希望不是臥龍,而是一個真龍,能夠幫他取得天下的大真龍。

  • 3 # 純鈞RHGL

    首先,從史書上看,“臥龍”這個稱呼不是諸葛亮自己宣傳的。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僅僅是“每自比管仲、樂毅”罷了。

    為諸葛亮打廣告的是誰呢?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

    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先宣傳“臥龍”這個稱呼的人,是徐庶。我們可以想象,徐庶拿諸葛亮當自己的愛豆,捧得高了些,這一點劉備完全可以理解。其次是司馬徽,也是做廣告。劉備那是做過生意的人啊,是吧?賣過席子、賣過草鞋,“織蓆販履之徒”嘛,生意是小了點,但是什麼是廣告,劉備還是明白的。

    而關鍵在於諸葛亮自己。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這兩個人在歷史上都是甘居人下的人。

    管仲輔佐齊桓公,不吝推薦鮑叔牙和隰朋,自己並不棧戀權位;

    而與樂毅同時期的,還有個厲害的傢伙,齊相田單,甚至說還有一個信陵君魏無忌也算同時代的人。從軍事才能上看,這兩人不僅不弱於樂毅,甚至還強些。但是田單和魏無忌都比較“獨”,攬重權於手,向於獨裁專制。諸葛亮沒拿自己跟田單、魏無忌相比,並不是因為軍事才能不如他們,而是側面表達了自己不想像他們一樣專制霸道。

    這應該是讓劉備放心的理由之一。

    再有,諸葛亮的慎與微,從言語間就表達出來。比如徐庶,他對劉備說: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你是什麼人,你敢跟一代梟雄說“共圖”?“共圖”,那得是地位彼此相當的人才能說的。所以徐庶滾蛋去曹營,一方面是老母禽棲於曹,另一方面,恐怕也是他平日裡不經意表露出的野心,讓劉備不敢重用此人,得不到重用的徐庶,只好捲鋪蓋閃了。

    而諸葛亮,可謂大權在握,基本上他在劉備勢力裡,一開始就是巔峰。但是,諸葛亮總是以“臣卑鄙”自度,從沒狂妄說過“共圖霸業”這話,這樣,劉備不是更安心了?

    《三國志》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先主,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先主自葭萌還攻璋,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

    打下成都以後,諸葛亮更明顯是一人之下,眾人之上。“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這樣的權力,大吧?但是,這時的諸葛亮,職位不過“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左將軍,這是以前劉備的官職,這官職從戰國就有,地位次於上卿,實際上官階不是那麼高。諸葛亮的聰明之處在此顯露無遺:權力大,但是官階不高,顯得不壓人,也不威脅人。

    後來北宋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原先也就是個“殿前都點檢”,他若是個什麼大將軍,那也就被人防備了,越是這點檢之位不甚起眼,才被他有機可趁。

    及至後來,劉備登基稱帝,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領司隸校尉”——官階晉升,但爵位很低。

    劉備是皇帝,按說,諸葛亮關羽張飛弄個高等爵位不算過分,曹操挾天子令諸侯,還自封個魏王呢。

    東漢末,爵位制度是這樣:凡國,王、公、侯、伯、子、男六等,次縣侯,次鄉侯,次亭侯,次關內侯。

    關羽且不說,那是漢天子封的亭侯之位;就連張飛,都是在劉備得到荊州時就封為新亭侯的。論功勞,諸葛亮的功勞比關張二人只大不小,但諸葛亮受封爵位,比這兩人晚得太多了。

    諸葛亮這鄉侯的爵位,還是劉備死後,劉禪拜諸葛亮當了相父,然後才封的。就是這鄉侯的爵位,都不如魏軍裡一些大將的爵位高。

    諸葛亮,一方面從不宣揚自己所謂“臥龍”的稱號,另一方面,總是以謹慎卑微的姿態出現於劉備面前。不驕、不妄,這使得劉備發自心底對諸葛亮放心。

    劉備本就算是一位明主,並且諸葛亮的做法處處小心,完全不會觸碰君主的權威。所以,誰還管諸葛亮之前臥不臥龍呢,就算這時再多臥倆雞蛋也沒人在乎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餐飲業的發展與阻力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