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王旭峰營養師

    更科學的來說,一天大概喝1500~2000ml左右(因為普遍按200~250ml一個杯子來算)的水,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八杯水。

    但這不是說一下子就喝這麼多水,而是平均在一天中喝個2000ml左右。也並不是越多喝越好,過量飲水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在短時間內水喝了過量的情況下可能還會引起“水毒症”,血液的滲透壓降低,水就會透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嚴重的情況下腦細胞也會受損,感到頭暈、頭疼、乏力等等。

    喝水對於人來說相當重要,我們的細胞合成、代謝、產能,一切生命活動都和水離不開。如果飲水不足可能導致很多不適情況:口渴、頭暈、無力、煩躁、抑鬱、胸悶,等等。

    如果有上述這些情況,可以試著慢慢喝幾口水,呼吸下空氣,沒準就有好轉。

    很多人都會執一個誤區,就是口渴了才喝水。

    其實口渴之後在喝水已經晚了,身體在極度需要水分的時候才會發出訊號,而我們應該提前就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

    最好的方法是隔一兩小時後就應該飲水200ml左右,及時地給身體補充水分。

    代謝也是慢慢進行的,不會在短時間內就需要大量水分;也不是某段時間一下喝了很多水,細胞能慢慢利用,因為多餘的水分早就被排出到體外了。所以一小段時間後適量補水是最正確的做法,這樣才能讓我們更有力更精神。

    另外,最好是補充白水,飲料和酒精的效果絕對沒有白水好,而且甜飲中糖分含量大,這就會造成其他一些問題了;酒精也是多喝不宜的飲品,不僅給肝臟帶來壓力,也抑制了體內脂肪代謝,過量還會囤積甲醛毒素,造成酒精中毒。

    淡鹽水最好是在運動後補充,平時補充可能增加血管滲透壓,導致更口渴。

    另外淡茶、但檸檬水也是很好的選擇,補水的同時能同時補充一些有益物質,一舉兩得。

  • 2 # 朱毅

    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質,是人體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生命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功能。許多研究表明,輕度脫水與認知、行為表現、尿結石、尿路感染、牙齒疾病、便秘以及肺部感染有關;長期缺水與高血壓、頭痛、中風、冠心病、心跳過速等疾病或症狀相關。所以應提倡多喝水,保持體內水供給充足。在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飲水量推薦為1500-1700毫升。按照每杯水200毫升計算,每天要喝7-9杯水。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多喝水可增加肝臟血流量,幫助身體排出致癌物質,還可以大幅降低結腸癌、膀胱癌和乳腺癌風險。

    但這並不是指過量飲水,過量飲水超出人體的代謝能力,就會出現水中毒的現象。

    先講一個臨床案例,一個滿臉青春痘的小夥子戰痘不止,終於尋到一個巫醫,大神要求小夥子在一個小時內喝下兩大洗臉盆水,之後又喝下7大杯水,痘痘沒有消失,小夥子的命差點丟了。幾個小時後,小夥子開始躁動、嗜睡,直至抽搐、尿失禁、意識模糊,好一番搶救治療才逃過這一劫。

    再講一個例子,婦科腹部B超檢查時需要膀胱充盈,這樣才看得清楚子宮內部,有利於提高檢查的準確率。但是這就需要患者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就這B超前的喝水憋尿,都發生過一些水中毒的案例。

    還有一個水中毒死亡的臨床案例,一個四十歲婦女,因為誤服了自己家中的漂白粉液,就大量飲水來稀釋,一口氣喝了15升水,導致腦幹損害而死亡。

    還有更奇葩的案例,就是超大量飲水,痛風不僅沒見好,原本沒有痛風的都喝出來了。有臨床大夫猜想,可能是過量飲水刺激體內分解代謝增強,蛋白質的分解加速,甚至造成了氮的負平衡,進而伴隨核酸分解超過核酸合成,過多的呤嘌分解產生尿酸,因此出現痛風。

    如此看來,喝水要慢慢喝,要小口喝,不要牛飲,不要灌下去,要優雅地品著喝。

    多喝水,但不能過量。

  • 3 # 只有營養師知道

    水對於人體至關重要,身體裡每一個細胞的代謝無時無刻都需要水分供給。

    所以,水對人體來說是必須要充足補充的,缺水不僅會造成一系列的不適,而且身體功能會下降,思考能力也會下降,甚至還會影響情緒上的波動。

    補充水分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很多人認為口渴了才需要喝水,但其實如果口渴再補充水分其實已經晚了,細胞已經缺水,所以才會透過大腦來發出訊號。

    其實更好的做法是每隔一小段時間(1~2小時)就應該補充一些水分,這樣細胞才能充分在每時每刻都獲得充足的水分供給。

    我們每天應該攝入1500~2000ML水分,不過也並不是水喝得越多越好,可以肆無忌憚地喝。如果身體不缺少水分,也拼命喝水,肯定會給排洩系統造成一定負擔,另外,體內的電解質會得到稀釋,血液的滲透下會降低。

    如果水分再過量的話,就會滲透到細胞膜以內的細胞內部,造成細胞腫脹,這就會形成“飲水中毒”,出現嚴重的水中毒會引起身體個方便的不適症狀,比如頭暈頭痛,乏力,心跳過低等等現象。

    所以,飲食還需要適量,雖然水是人體必需的生命物質,但也不要過度飲水。

    另外,飲水應該儘量選用白開水、淡茶水、檸檬水等,最好避免每天用飲料和酒精代替白水。

    飲料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和新增劑,長期喝甜飲會造成生活慢性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過度喝酒不僅會給肝臟帶來負擔,也會造成脂肪囤積,引起肥胖和生活慢性疾病。

  • 4 # 掙脫枷鎖的囚徒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無一害?

    不盡然。

    多喝水並非百利而無一害。最大害處就是需要頻繁跑廁所。

    當然,這裡有一個大前提,指醫學上沒有液體攝入限制的健康人。比如,腎功能不良的人,醫生就會限制水他的攝入量。這些人必須嚴格按照醫囑執行,否則會造成健康危害。

    腎臟強大的水電解質自平衡能力

    在很多人的信念中,腎臟是一個排洩器官,主要是排洩代謝廢物的。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腎臟本質上是一個調節體內水電解質平衡的“維穩”器官。

    它調節水平衡的能力有多強大呢?在人體嚴重脫水(攝入不足或都是過多)時,腎臟每24小時分泌尿量可以低到500毫升(醫學上稱少尿,也是排洩含氮代謝終產物所需要的最少尿量)甚至100毫升(無尿)。

    而所謂腎臟排洩有毒廢物的說法,其實並不嚴謹。腎臟排洩的主要是含氮代謝終產物。為什麼排洩掉呢?並不是因為人體知道它們有毒,而是因為人體已經不能利用它們繼續參與代謝,因此它們也叫代謝終產物。

    而當水攝入(喝水或靜脈輸液)過多過快時,血液稀釋,滲透壓降低,腎臟就可以大幅度減少腎小管的重吸收率而生成大量尿液。據研究,健康成年人每小時最大泌尿量可達700~1000毫升。

    正因為腎臟強大的水平衡能力,健康人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因為多喝或少喝多少水就造成健康危害。

    人每天應該喝多少水呢?

    這其實受很多因素影響,由於人體並不儲存水,每天的攝入和排出的水是一種“零和遊戲”。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高溫高溼氣候出汗的影響。

    在這種狀態下,根據每天排洩代謝終產物最低需要500毫升尿量,加上呼吸、面板不顯性失水和大便失水,每天最少需要攝入900毫升液體。

    至於最大可以攝入量,鑑於腎臟強大的洩洪能力,通常量的水攝入不會造成健康危害,因此專業機構比如美國醫學研究所給出的水攝入建議中並沒有設定上限限制。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下,每天水總的攝入(包括食物中)量超過1000毫升就可以滿足基本生理需求,多了不會有害。

    但是,人要保持舒適(比如避免人體水平衡自我調節機制的口渴帶來的負面情緒體驗)和最大程度健康,通常會自動設定最理想的總的液體攝取量,這就是日常的喝水習慣形成的水攝入量。

    獲得人群中日常平均水的攝取量就可以作為人群每天總水攝入的推薦標準。

    美國醫學研究所等機構正是基於這種思路,給出的水攝入標準其實是基於美國國民健康調查獲得資料。

    目前對於成年人,男性每天攝入總水量3.7 升,其中含約 3.0 升(約13杯,這裡的杯是基於西方傳統的8盎司杯,約235毫升,並非隨便容量的杯。很多磚家連這點常識都不懂還大肆教導別人如何喝幾杯水,是在匪夷所思)全部液態飲品,包括飲用水;其餘水源自食物。女性每天總量2.7 升,其中含約2.2升(約9杯)全部液態飲品,包括飲用水;其餘水源自食物。

    多喝水會造成水中毒嗎?

    最近這兩年,多喝水容易造成水中毒(低血鈉症)的說法甚囂塵上,甚至傳言“每天喝8杯水就會造成水中毒甚至死亡”。

    很多磚家在有關大量喝水的危害中大量列舉各種水中毒的病例。比如,這個問答題目下中國國農業大學朱毅副教授的文章中,就列舉了一串水中毒案例。然而,這些案例都是她的杜撰。

    這一點非常容易驗證。

    大量喝水導致水中毒的極端情況

    這麼說,並不意味著人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因為大量喝水造成水中毒。

    比如,日常相對常見的水中毒是,未經熱適應訓練(汗液中可以大量排鈉,而經過熱適應訓練的人汗液中鈉含量會急劇下降)的人在高溫高溼環境劇烈運動時,大量排汗造成大量鈉丟失後,快速喝不含鈉的白水,或者快速經靜脈輸不含鈉或低鈉液體,就可能造成低血鈉症(水中毒)。

    另一種情況是,大量水樣瀉患者快速補充不含鈉的水(口服尤其是靜脈輸注)也會造成低血鈉症。

    總之,健康人,只有沒有預先大量失鈉而未得到補充又快速單純補充水分的情況,導致人體的自我平衡調節系統“措手不及”,人不會出現水中毒。

    人為什麼不會輕易水中毒

    還是因為人體強大的水自我平衡能力:

    1.如上所述,腎臟每小時高達700~1000毫升的排水能力。大量喝水造成血液稀釋,就會啟用利尿機制泌尿激增。

    2.人相對有限的水吸收能力。人對水的吸收主要在小腸,鑑於小腸龐大的表面積,理論上講人對水的吸收速度也是沒有上限的。但是,胃對水的排空卻有限,每小時在1000~1500毫升(我們大量喝水後立刻跑步就會聽到胃內水的震盪聲音),這就限制了人堆水的吸收速度。

    3. 水攝入的中樞抑制作用。 跟食物攝入一樣,水得攝入也會受到神經系統的調控,比如表現為“水飽”,和難以下嚥(一口水也咽不下去了)。

    2016年,澳洲莫納什大學的一項研究探討了人體保持水平衡的機制。當讓受試者在過量飲水時自我評估吞嚥的困難程度,同時使用功能磁共振(fMRI)記錄他們的腦部活動。結果發現,受試者報告飲水過量時繼續吞下水與口渴時比較需要付出3倍的努力,同時他們在努力吞嚥前腦部與飽水反應相關的紋狀體、丘腦和吞嚥動作相關的運動皮質活性增高外,與意志力和決策相關的右側前額葉皮層活性也增強。說明,過量飲水激發腦吞嚥抑制反應,需要額葉發出吞嚥的命令來強制執行吞嚥任務。

    這項研究原本是說人對水的攝入也受“飽水”反應的抑制,人腦會阻止過量喝水。卻被國內外通俗媒體解讀為“大量喝水危害健康”,國內“8杯水喝死人”的謠言就是由此演繹而成。

    綜上所述,近年來有關喝水的科普大量湧現。但是各種說法的炮製者們似乎都沒有學過基本的生理學知識,比如農大朱毅副教授。結果是,人們度這些科普越多,約無所適從,出現邯鄲學“喝水”的異象。

    看到磚家們滿嘴跑火車,有些許義憤,不免囉嗦了些,敬請原諒。

  • 5 # 話食科普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無一害?

    女:“我感冒了。”

    男:“多喝熱水。”

    女:“我肚子疼。”

    男:“多喝熱水。”

    女:“我們分手吧。”

    男:“別啊,我會傷心的。”

    女:“那你倒是多喝熱水啊。”

    女朋友生氣的原因有千種萬種,有一種就叫“多喝熱水”。喝熱水固然對身體有益,那麼多喝水是否百利而無一害呢?答案是否定的,飲水過多會對我們的身體產生極大的危害。這樣看來,女朋友生氣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水[H2O]是生命之源,是人體必不可少的成分。它主要存在於細胞、細胞外液以及身體固態支援組織中,其中:肌肉含水量約70%,脂肪組織含水量20%。在人體代謝比較旺盛的部位水分含量相對較高,所以各組織水分含量會因機體的代謝活動不同而有所差別。水可以參與人體機體構成、物質代謝過程,還可以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調節人體溫度等,在人體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相關資料表明,當人體失水達體重2%時會出現口渴、少尿及食慾不振等現象;當人體失水達體重10%時會出現無力、煩躁以及面板幹皺等現象;當人體失水達體重20%以上時生命活動就無法再進行。飲水過少會引起上述一系列不良反應,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儘量的多喝水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現在所提倡每天要“喝”2500ml水正確來說是每天要“攝入”2500ml水,也就是說人體攝入的水分來源(2500ml)=飲水(1200ml)+食物中的水(1200ml)+內生水(1000ml),因此我們每天喝1200ml左右的水是比較適宜的。

    當我們攝入的水超過人體所需時會引起水中毒,嚴重時亦可導致死亡。水中毒是指在機體攝入水分過多時會引起機體鹽分流失、血液以及細胞間隙液被稀釋從而導致滲透壓降低,細胞大量吸收水分造成細胞水腫的現象。其中,腦細胞水腫現象最顯著並且會導致顱內壓力增大從而使人體出現頭暈腦脹、視力模糊、乏力嘔吐等症狀。此外,由於細胞體液被稀釋,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也隨之下降,會出現低鈉血癥症狀——痙攣。水中毒嚴重時更可導致人體陷入昏迷甚至死亡。不過,許多人認為水中毒只會出現在溺水的時候,其實並不然,現在就要掃清這個盲區啦。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生活中出現輕微水中毒的現象是很常見的。例如,在劇烈運動或者長時間室外高溫活動後,如果立即大量飲用淡水就有可能會輕微水中毒。這時人體大量排汗、大量飲水,鹽分流失量大且在無法得到補充的情況下還被水分稀釋,我們應採取的正確措施是多次少量的飲用一些淡鹽水。

    綜上所述:水的攝入過多或過少都會對人體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傷害,那麼學會把握兩者之間的度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健康喝水呢?以下奉上一份飲水時間表:(各個飲水時間及飲水量不必完全依照該表設定,可根據人體實際狀況適當調整。該表資料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遠明.食品營養學[M].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

    [2] 黃乙. 為什麼飲水也會中毒[N]. 中國醫藥報,2005-08-08(B06).

    [3] 水應該怎麼喝[J]. 上海人大月刊,2006,(12):51. [2017-10-11].

  • 6 # 北大馬教授聊營養

    足量喝水有利健康,學齡兒童每天應少量多次、足量喝清潔的飲用水,首選白開水。建議6歲兒童每天飲水800毫升;7-10歲兒童每天飲水1000毫升;11-13歲男生每天飲水1300毫升,女生每天飲水1100毫升;14-17歲男生每天飲水1400毫升,女生每天飲水1200毫升。

    兒童處在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體表面積大,身體中含水量和代謝率較高,腎臟調節能力有限,與成年人相比更容易發生水不足和缺乏,飲水不足會損害其認知能力。在天氣炎熱出汗較多時應適量增加飲水量。飲水應當少量多次,不能口渴再喝,也不宜一次喝太多。

    如果在機體並不缺水的情況下快速過量飲水,體內以鈉為主的電解質就會受到稀釋,血液的滲透壓降低,水就會透過細胞膜滲入到細胞內,導致細胞水腫,進而引發“水中毒”。特別是當人體在長時間沒有攝入水分的情況下或大量出汗流失鹽分之後,突然補充大量的水分而沒有及時補充鹽分,血液中的鹽分就會急劇降低,更易引發“水中毒”。這種情況下水一旦喝得過量,腦細胞會最先受到影響。當腦細胞出現水腫時,顱內的壓力就會增高,從而導致頭昏腦漲、頭痛、嘔吐、乏力、視力模糊、嗜睡、呼吸減慢、心律減速等一系列症狀,情況嚴重時甚至會使人昏迷、抽搐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發生水中毒時,血液中的水分過多,血液中的氯化鈉濃度下降,還會使人出現全身肌肉疼痛和痙攣。因此,建議少量多次飲水,每次100-200毫升,每天喝足量的水。

    馬博士健康團許藝凡碩士生

  • 7 # COMED

    水是生命之源,對人的身體構造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同時段喝水對人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你不要看喝水是件小事,不會喝也會帶來大麻煩。那麼,如何喝水更加健康呢?

      起床喝水可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不渴也要喝水

      常常保持不渴也要喝水的習慣,好多的朋友等到自己口渴的時候才會想到要喝水,喝水其實真正的目的不是解渴,而是完成參與體內的新陳代謝,被人體吸收。所以不管想不想喝水都要補水,外出時用自己的杯子帶上一瓶水,隨時喝一口。

      喝溫熱的白開水

      自來水、井水、河水、湖水等生水不要喝,沒有燒開的水不要喝,滾燙的水不要喝,放置了很長時間的水不要喝,蒸餾水不要喝,純淨水少喝,最好是喝溫熱的白開水,礦泉水,飲水機裡的水為主,少喝飲料。自來水剛燒開請不要喝,因為自來水高溫下會發生反應,產生氯仿等物質。而氯仿恰恰又是致癌化合物的一種,所以等溫度下降後成為溫開水再飲用。

      運動前喝水

      大多數人習慣運動完才喝水,其實最好的方式是在運動前就先喝一杯水。因為運動的目的是訓練肌肉並增加血液迴圈,當血液中水分充足,運動時血液流動才會更順暢,供應肌肉與細胞充足的氧氣與養分,讓運動表現更好,不易疲累,也可避免中暑。

  • 8 # 李多想

    當然不是,過量飲水,會導致水中毒!!

    過量飲用水會導致人體鹽分過度流失,一些水分會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內,使細胞水腫。開始會出現頭昏眼花、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痙攣、意識障礙和昏迷,即水中毒。

    特別是夏季旅途中,人們往往玩得忘乎所以、汗流浹背,體內鈉鹽等電解質流失的機率很高,如果此時大量飲用淡水而未補足鹽分,就會出現頭暈眼花、嘔吐、乏力、四肢肌肉疼痛等輕度水中毒症狀。 專家提醒,要避免水中毒,必須掌握好喝水的技巧:

    一要及時補充鹽分。適當地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人體大量排出的汗液帶走的無機鹽。據介紹,在500毫升飲用水裡加上1克鹽,適時飲用。這樣既可補充機體需要,同時也可防電解質紊亂。

    二要喝水少量多次。口渴時不能一次猛喝,應分多次喝,且每次飲用量少,以利於人體吸收。

    科學喝水,是健康必須的一步!

  • 9 # 瘦仔2

    茶水,飲料,白開水,品質都是不同的,我建議大家多喝白開水,水喝多了只有點傷腎,只要有個量就行,你拉的尿液變得開水的顏色了,說明你身體不缺水了!天熱天流汗多了,白開水裡加點鹽適量,可防止你心煩氣澡,真的,可試一下

  • 10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多喝水是否百利而無一害?

    水是生命之源,任何人都離不了水。如果,不渴,也沒有大量出汗,就不需要大量喝水。每天三頓飯,湯裡的水分也基本夠身體消耗所需了,中間再補充二到三杯水就可以了(當然夏季出汗多或做體力活動量大,那另當別論了)。

    每天喝多少水合適,我認為,根據自身活動情況和排汗多少而論,不能死搬教條。按醫生的建議每天飲800——2000毫升水。這是指一般的情況下,特殊情況下也需靈活掌握,什麼事也得講究個度,過度了就不好了。

    喝水過多的害處主要是對腎臟不好,會增加腎臟的負擔,飲水過多,肯定是小便多,雖然說小便能排除部分體內的毒素,同時也能發生缺鈉症狀,身體缺鈉會引起體內電解質失衡,電解質失衡,可致人無力,抵抗力減弱,精神失常,以至昏迷甚至更嚴重。

    所以,喝水也得講究科學,該喝的就喝,不需要的就不要多喝。夏天出汗多,喝水時可以喝點淡鹽水,有利於體內鈉的補充。總之,各自掌握,好自為之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分患者離婚有7歲女兒父母年紀已高妹妹不嫁人打算照顧一輩子是否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