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讀書人》節目中,袁騰飛自曝現代生活白痴,覺得自己生錯了年代,最喜歡宋朝,如果可以想穿越去那裡,因為宋代對文人最友善。 宋朝是如何對待讀書人的?真的“最友善”嗎?
8
回覆列表
  • 1 # 小華共和家

    對比其它朝代,宋確實對文人,士大夫頗為容若。這都是匡胤,光義兩兄弟對唐末五代以來武人當國的反思。文臣是沒有力量造反的。中國帝制經漢唐一千餘年演變,統治者的統治藝術越發精妙,先是出將入相的現象幾乎消失了。兩宋由武臣作到樞密院高官的,狄青和岳飛,一位死的憋屈,一位死的冤屈,都沒得善終。相反文官們活得相當滋潤,俸祿優厚,言論寬鬆,給予褒美的散勳官階長的瞎人,趙家人知道這些貨反不了天。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宋朝優待文人,是從開國皇帝宋太祖開始的。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宋太祖誓約”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記載於兩宋之交宋閣門宣贊舍人曹勳《進前十事札子》《北狩見聞錄》裡,明中葉出現的一本叫《避暑漫抄》的書,託名是南宋大詩人陸游寫的,裡面更是有完整的記載。大意是說,宋太祖登基後,在太廟寢殿的夾室裡秘密鐫刻了一座石碑,叫做“誓碑”。用銷金黃幔蓋著。平常夾室的門關得很嚴,新皇帝即位的時候,到太廟參拜,就會進夾室去拜讀。新皇帝進去的時候,只讓一個不識字的小黃門跟著,其他人都遠遠地立在庭下,不準進去。小黃門驗封開鎖,焚香明燭,揭開黃幔後,立刻退回階下,連什麼樣子都不敢看。當新皇帝一個人近前跪誦,記住以後,即合幔鎖門出來。整整北宋一代,皇親國戚及大臣中沒有一個人知道碑上寫的是什麼。

    (宋太祖)

    直到靖康之變後,女真人殺進開封,把所有的禮樂祭祀等法物搶去,打毀夾室,大家才看到了那塊誓碑。碑高七八尺,寬四尺多,上面寫著三句話。第一句“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第二句“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第三句“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後來曹勳從金國偷跑回來的時候,宋徽宗特地讓他把這事轉告已經當了皇帝的趙構,免得趙構不知道,斷了祖宗的誓言。曹勳告訴趙構後,又在他的書《進前十事札子》裡記載了這件事。

    除了宋太祖優待文人外,他的弟弟宋太宗繼位後,又再一次提高文人的待遇。

    (宋太宗)

    宋太宗當皇帝的第二年,他第一次開科,就取了進士109人,而太祖朝,平均每年才13人,是太祖朝年平的八倍多。而他取士最多的一次淳化三年(992年),達到353人,是太祖朝年平的二十七倍多。

    宋太宗不但取士多,而且進士的提拔也很快。唐代進士,往往並不立刻兌現官職,而太宗朝取的進士,甚至不用去地方上鍛鍊,當年就可以立刻授予京官。他所取的進士中,有十八人甚至後來成為他的宰執。

    為了安置這麼多知識分子,太宗朝還漸漸形成了官、職、差遣三種不同的官位體系。“官”只表示官位和俸祿的高低,也就是一個官員享受的待遇;“職”分館職和貼職,館職即館閣之職,貼職指職事官不任館閣實務而監領館閣之職,是一種榮譽性的名銜;“差遣”才是一個官員所行使的實際職權。三種官職的分離,可以很靈活地分配使用,讓及第的進士們有更多的就業機會。

    (宋真宗)

    到了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時期,對知識分子更是優待有加,他甚至還親自寫了勸學詩:“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鼓勵天下讀書人認真學習。

    到了宋仁宗的時候,知識分子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出現了鼎盛的狀況。讓宋代的文化出現了歷史上的高峰。我們這裡不妨列舉一些在各個領域中的優秀知識分子,大家瞭解一下。

    政治方面,如范仲淹、富弼、歐陽修、韓琦、文彥博等人,以及在仁宗時期已經跨入仕途,但活躍在後世神宗、哲宗時期的王安石、司馬光、張方平、曾公亮、呂公著等。文學方面,如蘇軾、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這“唐宋散文八大家”中的六家;以及晏殊、柳永、張先、蘇舜欽、梅堯臣等詩詞大家。書畫藝術方面,如黃庭堅、蔡襄、米芾、范寬、燕文貴、許道寧、郭熙等等。還有經學方面的孫奭、劉敞;理學方面的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呂大臨;哲學方面的胡瑗、孫復、石介三大先生;科學技術方面的沈括、畢昇……蘇軾曾讚歎道:“仁宗之世,號為多士,三世子孫,賴以為用。”明代李贄更稱頌道:“鉅公輩出,尤千載一時也。”

    (宋仁宗)

    從宋處前四代皇帝對待文人的情況來看,我們也就完全知道宋朝是怎麼對待文人的了。

  • 3 # 一探天涯

    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代周立宋。重文輕武主要還是擔心武將對皇權的威脅,前朝的歷史悲劇導致宋室皇族的擔憂;因此,宋太祖即位後便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節度使把持地方政權的隱患,把地方吏治、兵權和財政統一到中央,使中央集權更為集中,防止武將割據一方,危及皇權的歷史重演。

    不準讓軍人握有政權也是宋室皇族歷來的家訓,才會如此優待士大夫,永遠讓文人壓在武人頭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畫面有光影的照片是怎麼拍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