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丫丫球球
-
2 # 親子成長手冊
1、家長強勢孩子弱勢
2、家長總是任務自己的是對滴
3、家長覺得孩子是個小屁孩什麼都不懂
4、覺得孩子是一個小屁孩沒有什麼主義和心理可談
-
3 # 困知勉行
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功近利的年代,一個物質高度發達的時代,靈魂已經跟不上物質的腳步了。
所以大環境下,我們都急功近利,都願意只看結果,不看過程。都想著過上人上人的日子,對眼前的苟且,現實的妥協,讓我們更容易焦慮。
對於孩子的教育,成績是最簡單粗暴的 ,也最容易看到的,但是心理方面就顯得隱蔽的多,不容易被發現問題,也容易被忽視。
或者很多時候,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是病態,就像我們對抑鬱症的理解,很多人停留在是沒事找事的誤解,不懂深陷其中的人的絕望和無能為力。
都是對心理方面長期忽視的一種。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培養幸福的人,我們往往在生活中忘了生命的初衷,被表象迷惑了雙眼,活到通透、大道至簡的人畢竟是少數。
-
4 # 育兒如育己
我覺得家長容易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有這幾個原因:
1.家長本人就是成長在一個不關注心理健康、心理需求的環境,有的家長比如我本人,就沒有重視心理的意識,只是最近透過閱讀育兒書籍,才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另外就是原生家庭如此,即使家長透過學習明白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一些不好的習慣,不好的理念已經根深蒂固,難以改變,比如我,雖然懂得了一些育兒知識,但碰到事情,還是老習慣,難以改變。
還有有些家長生長一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小時候吃穿都成問題,這個記憶會影響他們特別重視物質問題,會經常擔心孩子吃的不夠好,穿的不夠暖等等,而不重視孩子的心理
所以,家長可能更注重孩子物質需求、孩子學習、孩子的成長環境,而不重視孩子的心理。
2.心理的特徵決定這樣的情況,心理問題更隱蔽,不如物質問題特別明顯,如果沒有相關的知識,可能不會認識到這是心理的問題。
而家長普遍沒有耐心去學習育兒知識學習孩子的心理特點,他們更關注可以量化的東西,比如學習成績,而心理是看不見摸不著不能量化的。
這些也會導致家長不重視孩子的心理。
-
5 # 靜海婷
我覺得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總會忽略和忘記自己也曾經是一個孩子。所以應該凡事多以孩子的立場和角度去想想。
孩子的手很小,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能要求十全十美;孩子的腿很短,家長要慢些走,這樣才能跟上腳步;要給孩子慢慢觀察事物的時間,不要過多的加以限制;多給孩子一些自由,可以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孩子的不成功,以便從不成功中吸取教訓,總有一天,自己會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
6 # 成長中的小楊
先說說家長為什麼要尊重孩子的心理吧。
只有家長尊重了孩子,不管孩子多大都把其看做一個獨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附屬品,才更有可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孩子健康了(生理和心理都要健康),家長才會過上安全無憂的晚年生活。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
那麼我們回到主題,若是家長不尊重或是忽略孩子的心理,不僅不能讓孩子長成一個獨立的人,也沒有助於維持一個良好的親子關係,想想自己為孩子操勞半輩子最後還落個埋怨這得多悲涼。
至於家長為什麼會不尊重或是忽略孩子的心理,在我看來只有一個原因——家長過於自戀,覺得自己比孩子的經歷豐富多了肯定做什麼決策都是對的而沒有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的存在。
當然不排除有些家長不想讓孩子長大,總想讓其活在自己的羽翼之下然後對孩子的各種逆著自己的行為橫加干涉。這樣做無非是害怕孩子獨立自主了離開自己,實質上是自己沒有做好跟孩子進行精神上的分離的準備。
所以,問出這個問題的樓主,您想好要做怎樣的家長了嗎?
-
7 # 橙兒麻麻育兒經
家長怕普遍是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
首先,學習成績是最直觀的,好壞一眼就能看到。但是孩子的心理看不見摸不著,所以也往往容易被忽略。
家長現在很多的家長自己也不關注心理,對心理知識的匱乏。比如,孩子哭鬧了,情緒低落了,也許你不會覺得孩子怎麼樣,誰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家長會覺得過些日子自然就好了。
再加上現在社會競爭壓力大,家長的壓力大,所以只希望孩子能夠好好學習,考出好成績,上一個好大學。而心理教育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並非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很多家長也更願意花時間和經歷在孩子的學習成績好,成績的好壞能夠讓家長心裡更有底。
要解決這樣的矛盾,首次學校和社會,都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次家長要重視孩子的心理教育,自己不關注自己的孩子心理健康,別人再怎麼上心都沒用。
回覆列表
其他問題上,人都是會忽略別人心理的。
比如,對待老人方面,子女你很容易忽略了父母的心裡。比如,對待夫妻方面,雙方也是很容易忽略對方的心裡。
因為人的人的心理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像孩子吃飽穿暖,也不像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否優秀,不像孩子感冒發燒,這些能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