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連SuperDaddy
-
2 # 回眸輕輕笑
大人與小孩“計較”也是教育小孩的一種方式。所以這是在親子之間必然的存在! 計較什麼?我認為日常生活我們要跟孩子計較原則性的事情,切不可事事幹預,比如玩耍的時候把衣服弄髒了這種小事情就不要和孩子計較了,衣服髒了洗乾淨就是,可以提醒一下玩的時候注意一點;像往大人衣服上故意吐口水這種事情,一旦發現,必須嚴肅批評教育。 什麼時候計較?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場景都適合教育孩子。我發現有一些家長白天上班,晚餐和孩子一起吃飯,本來吃得好好的,聊著聊著又開始批評孩子了,這樣做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還有,家長當著孩子同學、朋友面批評孩子,這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這些東西說起來容易,但是事實上我們大人教育孩子也很容易受到自己當時情緒的干擾而不按常理出牌,這種情況很多人可能不能完全避免,只能說盡量避免情緒化教育孩子。
-
3 # 相隨心轉5
謝邀,這個問題用簡單幾句話很難表述清楚,為了節約時間在這裡我簡單說明幾點:1,根據小孩子的不同階段適當引導(也可以說計較),因為孩子小是非判斷能力沒有,大人在(計較)的過程中讓他明辯是非曲直。2,教育孩子在(計較)過程中學會謙讓,讓其知道:世上人的生存不是孤立的,必須群體(家庭、幼兒園丶)群體中要講團結與協作。3,總之,計較不是目的,關鍵是要教他怎樣做人,那種任意慣孩子的做法會毀了他的。不信看看有些名人家的子女不就是小時太隨便養成了很多惡習麼?你知道的。對吧。
-
4 # 淡定小羊XI
感謝邀請,對於在有些事情上該不該和小孩子計較,要看是什麼事。小孩子畢竟是小孩子,他在做某些事的時候,並不知道是否可以做或者是否正確。如果做了違反原則或者傷害他人,有違常理的事,我們就應該及時指出並加以引導。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要不然他做的不對的事沒人阻止,他就認為是可以做的,長此以往就會養成不好的習慣。對他以後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甚至會害了他以後的一生。所以該計較時就計較,哪怕是動手,也要讓他漲記性,他才會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
-
5 # 家庭教育智慧
有些事一定要計較,但有些事一定不要計較!
在小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大人對孩子的評價和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對孩子的成長是影響巨大的。有時候一些不經意的言行可能會導致孩子在心理上有一種別樣的認識,也有可能導致他在長大成人以後產生一定的心理傾向。
為什麼說有些事一定要計較?比如孩子小時候一些原則性的道德方面、行為方面的東西就一定要計較。舉個例子,孩子到親戚家去,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拿回來據為己有,或者告訴大人或者是不告訴大人,都是不合適的行為,這時大人就一定要跟孩子計較,跟他講清楚:別人的東西不能明搶,也不能偷拿。這樣的事如果大人不跟孩子計較的話,長大以後他就有可能會產生不良行為。還有一些事,大人一定不要跟孩子計較是什麼呢?像一些不傷原則的過失行為,比如說走路時不小心絆倒了,吃飯時不小心把碗摔了,還有玩耍時不小心把褲子蹭破了之類的,家長就不要跟孩子計較。因為大人的過分計較會導致孩子對這些事怕造成過失而產生一種恐懼心理。有可能再就不敢獨立行動了。我家小孩就有這樣一次經歷,4歲時有一回她媽媽讓她去廚房拿一個碗,她拿著碗在經過門檻的時候就摔倒了,把碗摔破了。這時候她的媽媽就感覺非常生氣,嚴厲的把她批評了一頓,還經常提起。然後孩子就再也不去幫大人拿東西了,你無論怎麼哄她都不去了。因為她害怕出錯,害怕被批評,像這樣這就是過分計較的不良後果。在計較與不計較的這個標準上,大人們應該注意的一個就是是否關係到教育的原則,另一個呢就是看出錯的動機是什麼。一定要注意計較和不計較的預期後果。
回覆列表
“言傳身教”,大部分家長能夠領會其意,而不得其心,語言的作用只能傳達個人對事物的想法和看法,它是短暫且容易消逝的,而行動的力量才能潛移默化的塑造一個孩子健康的品格和堅強的心靈,回想我們至今的一生,我們只會記住在成長過程中某個人,某一個瞬間,做出的某個舉動,讓我們至今難忘,甚至影響著我們今日的生活,我們很難去記住某個人,某一個瞬間,說出的某句話讓我至今難忘,孩子同樣只會看你做了什麼,而不是說了什麼,因此,大多數時候對孩子的計較,更多是對自己的不滿,是自己缺乏耐心而導致的,我始終認為,父母對孩子過度的期望其實是對自己年少時無能的一種逃避,期望越大,孩子此生就要越痛苦的去走出父母帶給他的這種思想囚籠,有多少人窮其一生也沒能走出來,過度期待的因,造成了計較的果,所以,與其與孩子計較,不如和自己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