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山意如畫
-
2 # 智悅職場
你好!
孩子其實是父母的鏡子。孩子從出生到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能都是陪伴最多的,很多時候我們都在想該如何教育小孩?其實我們更應該考慮,如何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這句老祖宗傳下來的話並不完全錯誤。如果用心我們會發現其實孩子很多毛病是從我們身上學會的。
孩子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更好的看清自己。所以我們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時,不妨進行自我覺察一下(照鏡子),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你把自己的問題處理了,孩子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孩子的很多問題根源在父母。想方設法改變孩 子都是治標不治本。只有自我改變,才是治本之道。
就如董卿所說的一句話一樣:“你想孩子身上擁有什麼樣的品質,那麼自己先去做到 ”。父母從來都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樣。教育的本質是以身示範,喚醒潛能。因為身教大於言傳。
所以當發現孩子的問題時,首先應該反思的是父母,首先應該做出改變的也是父母。所以從孩子身上的問題,您是否看到了自己或丈夫身上的問題呢?
鼓勵認同心理學中有一個叫“比龍馬效應”的原理,在小孩教育上使用這一招非常的奏效。每個人都會受到他人對自己好的期望的影響,而做出積極的行為。比如說你感覺你的小孩沒有責任心,那麼你更應該經常表達和暗示他。“寶寶好有責任心噢!”。
另外就是做父母的要善於感覺,既使我們覺得孩子沒有責任心,也不一定真是如此,很可能是我們只看到他們沒有責任心的一面或行為。因為人往往只看到自己意識裡認可的東西。所以用心觀察,當孩了做出一些有責任心的行為,即使很小很小的行為。了要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肯定和鼓勵會強化他們的意願去做出更多的類似行為。這就是心理學中所謂的“強化理論”。
我家兒子3歲,在老家父母帶了一段時間,接到我們身邊生活,可能沒有父母的照顧,剛過來時,膽子特別的小。每次看到他膽小的時候我和妻子都會指責他“男孩子,怎麼這麼膽小?”,然而寶寶並沒有因為我們的指責變得膽子大些,反而越來越膽小。直到我們上了一些親子課後,才恍然大悟。從此我們在語言上經常誇寶寶好勇敢,“你是我見過最勇敢的男孩”……。2個月之後,發現兒子進步非常大。現在幾乎看不到他膽怯的一面。其實孩子的可塑性真得好大。關鍵我們要用對方法。
-
3 # 快樂庭院
仔細看題主的描述,我想起了自己小女幼時也有些讓我焦慮的問題,現在回頭看看,一目瞭然:孩子的表現,問題根源在家長。
不過對於題主的描述,我歸總三個現象:
(1)孩子不懂愛惜自己的東西。這可能和題主或者題主的另一半有直接的關係。孩子是耳濡目染家長的言行從而有意無意模仿家長的言行,只要你注意,就會發現從言談舉止到行事方式子女和父母有很大的共性,這是不可避免的。
(2)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責任心。這和家長的影響也有關係,同時也可能是孩子自幼的需求滿足的過於容易,還沒有嘗試到得不到的感覺,這也和孩子的年齡有一定關係,被嬌生慣養的孩子對自己一般喜歡的物品不是特別放在心上。
(3)沒人家孩子狡猾。五歲的孩子依然單純是好事。每個孩子有各自不同的生長環境和性情成長,家長此說可能是下意識中擔心孩子吃虧,其實大可不必。
上中學的孩子,還經常回家告訴我:班裡的一件什麼事情或者組裡的事情怎麼怎麼都落在她一個人身上,我真的擔心她忙不過來,幾次說過後,發現依然如此,我也就不說了,她並沒有感覺到吃虧或者委屈,同時她的付出反而使他有更多的鍛鍊機會,也擁有了更好的同學關係,她自己也逐漸更自信,這是何等的好事!
對於題主所說的前兩點,建議題主不要求諸外因,一定要求諸內因,自身的內因。孩子成長中出現的所有問題都是表象,其根本原因絕大多數都是在家長身上和家庭裡。
解決的辦法就是家長自己要不斷地學習,學習著充實自己的內在,從自己的言行給予孩子更好的影響。
-
4 # 漫語慢文
孩子的種種表現,無不折射出原生家庭的特點。
家長朋友描述的孩子沒心的表現:懶散粗心,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會細心保管或者好好愛護,做家長的肯定憂心忡忡,我們來想象一下現實場景。
孩子拿出心愛的玩具,和小朋友玩耍,可能小朋友看見好玩想要一兩件,你家孩子肯定大方地就送出去了。孩子這樣,在大人眼裡玩具花了好多錢,孩子轉眼送人,感覺自己孩子不狡猾,不會找理由推脫。其實,在孩子眼裡,多麼貴重也就是個玩具。不狡猾是家長朋友的心理。
支招:家人和孩子一起拿出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互相欣賞一番,然後家長朋友很鄭重的收起,放在一個有鎖子的箱子裡,這樣讓孩子也模仿,讓他看見自己寶貝的東西是不可以隨意送人的。也可以示意爸爸向媽媽索取媽媽所愛,媽媽堅決拒絕的場景,讓孩子感受,多做幾次,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會有改善。
孩子懶散,說明家長朋友包辦孩子的事情多。認為孩子小不能做事事事替他去做,結果孩子乾脆什麼也不幹,懶散透視出孩子對事情沒有興趣。
支招:人人都一樣,感興趣的事情很積極。所以日常生活培養孩子興趣很重要。比如,媽媽做家務,可以讓孩子跟著做,疊被子媽媽疊大被子,孩子疊小被子,媽媽洗碗孩子也要參與,互動是治療孩子懶散的好辦法。
孩子粗心的毛病,家長朋友可能也比較隨意。孩子模仿能力很強,有人透過學書法或者摺紙來彌補。實則不然。
支招:家長朋友和孩子一起削蘋果,慢慢來,不要怕孩子不能,一點一點來,削下的皮也要有固定地方。平時生活,儘量放慢節奏,適合孩子的能力範圍,比如寫字,不催促,建議孩子先觀察,再動筆,心態平和,不會焦躁,粗心大意的毛病慢慢會好轉。
回覆列表
這裡我聽到了一個父母親的心聲。要知道我們教育裡一直有在說:大人是原件,孩子是影印件。孩子沒心,追根溯源是父母沒心,沒耐心、沒信心、沒愛心(這話可能說重了點,但是還是要說)。自己的孩子好懶散又粗心大意,我認為能意識到這樣一個情況,就說明做家長的還是有很好的覺察力,但是覺察的方向錯了!我們做父母的,在面對孩子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首先回看我們自己,我們有沒有懶散和粗心大意的狀態,我們有沒有在我們對於孩子很在意的舉動上面做一個好的榜樣,除了自己還要看另一半!這裡我要說,作為父母如果能夠看到這個問題,不是一件壞事,覺察到了,我們綜合的看,認真的面對,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把自己的行為習慣好好規範了。正所謂:教育不難,父母榜樣!讓我們一起加油,讓煩惱變成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