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人生心得

    所謂虎媽就是對子女有高要求的嚴厲的媽媽。這類媽媽基本上採用強硬的態度和手段從嚴教育孩子,類似軍隊裡管理士兵的方式。孩子懼怕她,在言行和學習上被迫順從她預定的跑道前進,通常考試得分較高。

    但是虎媽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缺點,會使孩子過早失掉童趣,降低孩子童年、青少年應有的幸福感和快樂感,人格也在悄悄地被扭曲。這對孩子來講是摧殘、是虐待、是剝奪、是竭澤而漁、是赤裸裸的分數榨取。這樣的結果可能是小孩考試得高分,但是其智商情商都沒有因此而提高。

    虎媽式“教育”,是違揹人性和教育規律的一種假教育,應當引起社會的反省和警惕。

  • 2 # 又愛育兒陳志

    虎媽式教育是一個新出現的名詞,主要為美國一個耶魯大學華裔教授蔡美兒教育孩子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的核心內容是嚴格和嚴酷的執行教育方法中規定的每個細節。

    虎媽式教育的核心其實就是中國傳統教育方式的美國延續,在中國傳統儒家的觀念裡,學生如果不聽話,面臨的將是戒尺的懲罰,而在西方教育觀念普遍認為,讓孩子有自己更多的自主發展才是更好的教育方式。

    虎媽的規矩:不準在外過夜 、不準參加玩伴聚會 、不準參加校園演出 、不準抱怨不能參加校園演出 、不準看電視或玩電腦遊戲 、不準擅自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活動 、不準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 、不準在除體育與話劇外的其他科目拿不到第一 、不準練習鋼琴及小提琴以外的樂器 、不準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 。這些規矩裡面有非常濃重的中國特色,即強迫孩子只是關注某一方面的提高,這種強迫即為虎式方法。

    以上綜述虎媽式育兒不可取,我們應以“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當時的情形”為基調,採用和善與堅定並行的正面育兒方式,以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方法。孩子只有在這種育兒法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使他們受益終身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 3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虎媽”是現在很流行的一種叫法,其實每個家長多少都會有“虎媽”的一面,尤其是面對孩子的挑戰時,家長又找不到合適的辦法解決時,就會變得焦慮、煩躁,然後就容易表現出“虎媽”的一面。

    “虎媽”的教育方式主要以威嚴、嚴厲、權威的風格為主。那“虎媽”的方式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孩子從中學到了什麼呢?

    第一種是孩子會呈現乖巧的狀態。

    家長平時總是以至上而下的方式和孩子對話,命令孩子做事,孩子長期處在按部就班,沒有任何自主權的情況下,孩子會表現為表面上的乖巧。當孩子總是處在被支配被安排的狀態下後,就容易凡事都需要等著別人安排才做的狀態。

    第二種是孩子呈現出叛逆的狀態。

    孩子在2歲左右會出現自我意識,常表現為什麼事情都願意去嘗試,願意自己來。如果我們大人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控制和要求孩子,那孩子的自主意識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滿足,就會表現出叛逆和反抗。

    第三種是孩子呈現出逃避的狀態。因為孩子長期在家長的嚴厲管教下,對自我能力的發展沒有自主權,孩子會對自己的能力邊界產生懷疑,遇到問題的時候會選擇逃避和沒有信心。

    那家長會問,不用虎媽的方式該怎麼去管教孩子呢?建議多用言傳身教,尊重民主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例如:提前約定、家庭會議、情緒理解、多項選擇、啟發提問等等,甚至年紀小的孩子完全可以用遊戲來解決很多行為問題。這些都比簡單的控制、指責、講道理來得有效,同時也不會損傷親子關係。

  • 4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不可取!

    馬斯洛的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都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所以,每個人天生都是追求上進的,不需要別人打著、罵著往前走。而且,如果他不想去的、不適合他的路,你逼著他去走,反而是害了他。

    而人能夠自我實現的前提是:做他自己。

    講一個關於“虎媽”的悲慘的故事:

    一位名校的博士在畢業當天,給他的“虎媽”留下遺書:媽,您的任務完成了。然後從8樓縱身跳下,當場離世。這位“虎媽”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把孩子培養成博士。從小到大,學什麼、怎麼學,大學報什麼志願,全得聽她的!一個孩子,不能做他自己,被媽媽當作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機器,是何其絕望!他最後選擇了放棄自己生命的慘烈的方式,跟“虎媽”進行抗爭!

    當然,生活中大多數的孩子不會選擇放棄生命,但是也沒有活出自己。

    他們在逆來順受中喪失了生命力、創造力,只會聽命於他人、過著別人給他安排的生活,甚至沒有了喜怒哀樂。據調查,很多抑鬱的孩子,身後都有一位“虎媽”。

    所以,“虎媽”害人不淺,她剝奪了一個孩子成為“人”的權利。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孩子,讓他成為最好的自己!

  • 5 # 希樸羊

    在心理學中,家庭教養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的撫養過程中通常使用的方式方法,是父母各種教養行為的特徵和概括。心理學研究者Darling和Steinberg早在1983年的研究中就發現,家庭教養方式具有跨情景的穩定性,它是家長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綜合體現,也是家長教養態度、行為和非言語的集合。

    早在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Baumrind就對家庭教養方式的型別進行了研究,劃分出了三種類型,即權威型、專制型、容許型。此後,在其的理論基礎上,心理學研究者Maeeoby和Martin提出了目前廣為人知的家庭教養方式的四分法,即把家庭教育方式劃分為四種類型:民主型、專制型、寵溺型和忽視型。在Maeeoby等人的理論中,民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指父母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熱情並且及時地對兒童的需要給予迴應,鼓勵並尊重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意見。心理學研究表明,民主型是一種理性且民主的教養方式,這種教養方式培養的兒童自尊感和自信心較強、獨立性較強、對人友好且喜歡與人交往,善於獨立地解決問題。專制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指家長要求兒童絕對服從自己,按照自己的願望藍圖去培養孩子,這是一種高控制型的教養方式。社會心理學研究表明,專制型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退縮、焦慮和不快樂。寵溺型的家庭教養方式是指家長很少對孩子提出要求,放任孩子自己做決定,對兒童違反規則的行為舉止採取接受或者忽視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寵溺型家庭的兒童缺乏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很少能夠考慮到別人。忽視型家庭教養方式是指家長對孩子缺乏最基本的關注,親子互動少而容易流露出厭惡、不耐煩的情緒。研究表明,忽視型家庭的兒童對人缺乏關心與熱情,容易出現不良行為問題。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上述四種教養方式屬於典型的教養方式,在實際的現實生活中,多數家庭的教育方式屬於中間型別,並且隨著兒童的成長,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 6 # 瑪咪瑪咪

    不知道有多少媽媽喜歡當虎媽,反正我是不喜歡。我們一家人都很溫和。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媽媽對我要求嚴格,但也算不上虎媽,我也不是個虎媽。因為總的來說,我認為虎媽式教育,弊大於利。

    我們家的小孩子不見得很聰明,但是都很聽話,有禮貌。這源於我們耐心和恰當的引導,而不是強制灌輸。

    孩子需要約束和管教,但不是將孩子箍在既定的模型中,苛求他每個細節都完美。這種做法不會讓你獲得優秀的孩子,只會讓孩子變成人偶。並且極其容易引發孩子的心理問題,嚴重的會適得其反,教出一些高智商的罪犯。

    所以我認為單純的虎媽式教育,不僅不利於孩子成長,而且會磨滅孩子的天性。

    但我仍然覺得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是很必要的“恩威並用”是最好的辦法。

    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素養和習慣,肯定會違揹他的某些意願。總是順著他,無疑會變成溺愛,時間久了就沒法兒約束他了,只會讓他越走越偏。

  • 7 # 樹老師wsq

    經常會有許多父母提出各種各樣的養育子女的問題,不聽話叛逆怎麼辦?磨蹭怎麼辦?厭學怎麼辦?早戀怎麼辦?對孩子要不要有規則要不要懲罰?我在想這些問題有絕對的統一答案嗎?沒有吧!父母聽了建議就知道怎樣去做了嗎?未必吧!因為現在所有的人都在困惑,教育研究者在困惑,什麼樣的教育是好的、是適合孩子的、適合中國孩子的教育。父母們也在困惑,自己希望孩子擁有怎樣的未來,自己希望孩子擁有怎樣的人格品質。現在的父母越來越看似開明瞭,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可以養活自己就可以。可是健康快樂的標準是什麼?成功的標準是什麼?幸福的標準是什麼?可以養活自己的標準又是什麼呢?我們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大多數人在孩子教育這個問題上是迷茫的,那麼我們的孩子在這樣一個資訊爆炸的社會被一群迷茫的父母、老師養育和教育著。孩子們的未來在哪裡?誰也不知道!

    虎媽也好貓爸也罷吧,好與不好也要分家庭,分孩子的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今年上四年級,英語學著有點吃力,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