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eon140291981
-
2 # 孤獨的狼01
誠邀,謝謝。曹操《短歌行》裡“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用的是烏鵲,不是烏鴉,烏鵲,有的版本註釋為烏鴉,還有的註釋為喜鵲,個人理解兩者都有,即烏鴉和喜鵲更好些,比喻各種各樣的人才,同清代詩人龔自清的那句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一樣的含義。喜鵲是報喜鳥用來比喻賢才很好理解,但烏鴉人們因其聲音難聽聒噪對其極其厭惡,把烏鴉視作不祥之鳥,比如有人說話不吉利就叫烏鴉嘴,所以民諺雲“烏鴉叫,惑事到”等等,其實烏鴉作為惡鳥,是宋代以後的事情,遠在先秦時代,烏鴉是代表天意的神鳥,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烏鴉又稱成了具有孝鳥,知道了這點,那麼對於曹操在這裡用烏鴉比喻賢才就很好理解了。
-
3 # 餘談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誰告訴你是說用鳥鵲比喻賢才的。月明星稀,鳥鵲南飛本來就是寫實。繞樹三匝,無枝可依,是寫沒有停靠的地方。由此詩人想到的是天下流離失所,居無定處的老百姓。表現其渴望平定天下,讓民休養生息的願望。要說比喻賢才的句子,此詩是這樣寫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才比喻賢才。意思我時刻渴求的賢才啊,你何時來到我身邊。因為缺少你們,我到今天還沒有達成生平所願。這願望就是天下歸心,為了你們的到來,我願意像周公一樣,一飯三吐哺<周公曾為接見賢才,一頓飯曾三次停嚼口中食出門迎接。)
-
4 # 瘦小白8756
個人觀點,這句話的重點不是烏鵲,而是“南飛”,此時真是赤壁之戰前夕,三足鼎立,曹操四方征戰求賢如渴,蒞臨江南,發現江南多賢才,感慨不能為己所用,且多數為蜀吳所用,如今率白萬軍揮師南下,一戰定江山,一方面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雄韜偉略,一方面鄙夷江南人才不識明主,明珠暗投,因此這裡用烏鵲有貶義之意
-
5 # 李九三
在上古時代,烏鴉是神鳥,也叫三足烏。
在兩漢魏晉時期烏鴉寓意著孝道、是強烈的倫理道德的象徵,所以曹操才會這樣用烏鴉來比喻人才。
受到過唐朝文化影響的日本就非常喜歡烏鴉, 有一首童謠就叫“烏鴉之歌”。烏鴉反哺自己父母的這份孝心感動這許許多多日本人,許多日本人都以烏鴉反哺為例教育自己的兒女。
宋代以後,烏鴉的形象才有所轉換。
曹操的《短歌行》中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這一句,遍查資料都說是指在三足鼎立的形勢下,人才像烏鵲一樣,找不到一個可以棲息效力之地。那麼問題來了,“烏鵲”課文中是烏鴉之意。烏鴉這這一意象在古詩詞中是不吉利的,如果指人則是聒噪進讒言的小人,寫環境則是荒涼衰敗之意,那麼曹操為什麼會在短歌行裡用烏鴉來比喻賢才?
回覆列表
“烏鵲”一詞應該說不陌生,我簡單檢索一下《四庫全書》,發現它出現竟有三、四百次。我們通常按字面意思去解釋,烏即烏鴉,鵲即喜鵲,烏鴉和喜鵲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兩種鳥,人們通常見鵲生喜,睹鴉生悲,這似乎已經是大多數華人的一種心理定勢,甚至成為一種特有文化心理現象,那問題隨之而生:為什麼這兩種在人們看來差別很大的鳥會被如此頻繁地連用在一起,並在古詩文中常常出現?二是教材的課下注釋為什麼將“烏鵲”僅僅解釋為“烏鴉”呢,“烏鴉”若是不祥之徵兆,它到底指什麼?(雖然有一說是曹操當時橫槊賦詩、乃實見“烏鴉南飛”之景,但這裡到底用“烏鵲”喻指百姓還是才人賢士,不太清楚)
帶著巨大的疑惑,我翻閱了各種工具書以及所接觸過的古詩詞,總的來說,烏鵲一詞有以下幾種說法:第一種是指黑色的喜鵲。古以鵲噪而行人至,因常以烏鵲預示遠人將歸。宋代詩人戴復古有《鎮江別總領愚子催歸》詩曰:“老妻懸望佔烏鵲,愚子催歸若杜鵑。”意思大概是說妻子和兒子都盼望著自己回家,以“烏鵲”和“杜鵑”的啼叫預示著將歸之人。元好問也有《送欽叔》一詩說:“遙知慈母心,已為烏鵲喜。”第二種偏指烏鴉,烏鳥。《淮南子·說林訓》中說:“赤肉懸則烏鵲集,鷹隼鷙則眾鳥散。物之散聚,交感以然。”烏,《爾雅》中說道:“純黑”、“悲啼”,這種特性也是今人的一種共識。“天下烏鴉一般黑”的諺語就是源於此。或許烏鴉原本只呼為“烏”,“鴉”是後人所加,為何要加一“鴉”字,一種通行的說法就是因其“悲啼”聲“啞啞”,“啞”與“鴉”同音借用,故成為烏鴉。第三種解釋是指烏鴉和喜鵲。屈原的《楚辭·涉江》雲:“燕雀烏鵲,巢堂壇兮。”《晉書·李士業傳》亦有:“通街大樹上有烏鵲爭巢,鵲為烏所殺。”想必當時古人“烏”與“鵲”連用與“烏鵲同巢、烏鵲爭鬥”的說法有關,烏鵲同巢比喻異類同居,這種同巢現象被視為天下太平、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的象徵。而烏鵲爭鬥則是謀亂、衰落、失敗和死亡等不祥之事的徵兆。第四種解釋特指神話中七夕為牛郎、織女造橋使能相會的喜鵲。唐代李商隱《辛未七夕》詩中即有:“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李邕也有詩《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織女橋邊烏鵲起,仙人樓上鳳凰來。”
另外,關於“烏鴉”和“喜鵲”的象徵意義,也有著我們現在的理解有出入的地方。宋人薛士隆《信烏賦》裡寫道:“南人喜鵲而惡烏,北人喜烏而惡鵲,好惡之不同有若是。”明人李時珍《本草綱目》中也記載說:“古有鴉經以佔吉凶,然北人喜鴉惡鵲,南人喜鵲惡鴉……”古代由於地理環境的差異,南北文化、風土人情也都存在很大差異,所以出現了喜烏和喜鵲兩種不同愛好的差異。古代北方人喜烏,是因為烏鴉具有“純孝”的品格。《異苑》記載:“東陽顏烏以純孝著聞。後有群烏銜鼓集顏所居之村,烏口皆傷,一境以為顏烏至孝,故慈烏來萃。”當時北方文人士大夫們心中根深蒂固的“孝”的情結或許讓他們能夠“愛屋及烏”吧。其次,烏鴉在北方人的心目中也能帶來吉祥,洛陽人元稹《大嘴烏》一篇文章雲:“老巫生奸計,與烏意潛通。雲此非凡鳥,遙見起敬恭。千歲乃一出,喜賀主人翁。此鳥所止家,家產日夜豐。上以致壽考,下可宜田農。”可見烏鴉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透過以上材料可知:在古代詩文中,烏鵲一詞含義豐富,可以理解為偏義複詞,指“烏鴉”或“喜鵲”;也可以理解為烏鴉和喜鵲,從而泛指所有“鴉”類的鳥。另外,在古代北方文人的詩詞中,烏鴉還可以作為“忠孝”的象徵,它是可以帶來吉祥和成功徵兆的。對於“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中“烏鵲”究竟為何意,歷來說法不一,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這是詩人用烏鵲無依比喻人民的流亡,甚至有人說:“窺詩之意,當時定有流移人口,不受他的招撫,向南方流移,因而因物託事,以詩寄慨。”(見傅長君《曹操<短歌行>試解》)我還是比較傾向於把“烏鵲”作“烏鴉”解,與其主旨“招攬賢才”相對應,象徵當時的才子賢士;至於後來吳梅村的《琵琶行》:“可憐風雪滿山關,烏鵲南飛行路難。”中的“烏鵲南飛”喻指亂世中的老百姓,這一喻意是否出自於曹操《短歌行》的“烏鵲南飛”則是有待於進一步考證了。
“烏鵲”一詞應該說其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與現代生活中“烏鴉嘴”、“天下烏鴉一般黑”、“烏鴉叫是不吉利的象徵”等說法相比,文學作品中的烏鵲則有著豐富多彩的闡釋,我們不能僅僅根據自己有限的生活經驗而對“烏鵲”作出單一的解釋和判斷,而應該追根溯源、深入探索,以致徹底地弄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