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還要有i7的配置?
23
回覆列表
  • 1 # 夢軒築夢

    其實大致就是題主說的這兩條

    (1)非高負載情況下,效能發揮受散熱/功耗牆等條件制約較小;

    (2)上i7後,可以透過抬價提高單品利潤率。

    首先說第一條,這裡指出一些小白看測評時存在的一個誤區——以雙烤或單烤時CPU/GPU的頻率為唯一標準判斷其實際發揮性能。

    筆記本測評中,烤機的主要目的有三:•測試筆記本散熱模組的散熱能力;•測試穩定性,觀察機器在最重負荷下是否有宕機、強制斷電等現象;•測試筆記本是否存在額外功耗牆、溫度牆等限制措施,如果存在,其觸發條件又是什麼。

    這三點中,頻率反而不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值,因為烤機中cpu/gpu進行的均為簡單重複運算,不能代表複雜的實際情況。

    舉兩個例子:

    【1】i5-8250U和i7-8550U,在英特爾預設的15W功耗牆下用Prime95單烤FPU,二者頻率基本都在2.0-2.3GHz範圍內。但這並不能說明i7-8550U毫無購買意義,首先單烤FPU過程進行的是重複浮點運算,但現實中也存在大量的整數運算場合(如壓縮和解壓縮),這種情況下同頻功耗要更低。(一個簡單的試驗,在AIDA64穩定性測試介面下分別單勾Stress CPU和Stress FPU烤機,二者都能讓CPU利用率達到100%,前者的功耗和溫度均明顯低於後者。)此外,8550U的最大睿頻值高於8250U的最大睿頻(4G vs 3.4G),在一些遊戲、網頁瀏覽器、AutoCAD等單執行緒應用中,8550U的效能表現要高於8250U。

    【2】80W TDP的mGTX1060在烤機時核心頻率僅有1200MHz左右,看似效能損失嚴重,但即使在較大型的遊戲裡也基本能保持在1600-1700MHz左右的高頻率。

    因此用烤機頻率來判斷筆記本的效能是不科學不嚴謹的,應當以一些更偏向模擬實際的測試為參考。比如題主提到的MBP15,2017年低配版雙烤時i7-7700HQ只有2.4GHz,看似i7“縮”到i5,然而連續執行22次CineBench R15 CPU渲染(7700HQ每次測試約需要一分鐘),成績均穩定在740cb左右,並沒有出現“萎”的情況。

    當然,涉及到CPU和GPU共同高負載的環境這類散熱不強的電腦就不好說了,這也是遊戲評測中要監控CPU GPU頻率的原因

    再說第二條關於利潤率的問題。酷睿i品牌從2008年推出至今已有9年,期間英特爾做了大量關於酷睿i7的推廣,導致很多小白都喜歡買i7處理器的電腦。7代無論標壓還是低壓,i5和i7的採購差價均約在400-500RMB區間,廠商把i5換i7,或低規格i7換高規格i7,加價大幾百一千甚至更高,這就提高了單品利潤率。在逐利的驅使面前,效能能否充分發揮有時候就不作為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比如Mid2015 MBP15的頂配i7-4980HQ,選配它需要加幾千人民幣,實際表現和預設的i7-4870HQ差不多)

    所以設定i7的配置,一方面就是為了吸引小白、多撈錢,另一方面在多數情況下i7還是比i5快的。

    除非機器設定的降頻策略很蠢,上i7會過熱降頻到比i5還低的頻率,這時候i7的效能體驗才不如i5。

    最後,為什麼很多時候要給一般小白推i5不推i7?

    因為i5、i7在這些人的用途中表現差不多,在有限的預算內,不如把i7比i5貴出來的錢,投資在記憶體、固態、螢幕更能提升他們使用體驗的地方。

    PS:低壓i5、低壓i7的採購價與標壓i5、標壓i7基本是同一水平。那些低壓本的高價並不全是廠商故意抬高的,相當一部分是英特爾憑藉壟斷地位我行我素的結果。

  • 2 # 光線攝影學院

    因為是帶U的處理器(或者,好像帶M吧),也就是低電壓版本的處理器。這種處理器,效能較差,用來看看影片,簡單搞搞word還將就。但是,用來搞點ppt啊,ps 啊,同時開幾個辦公軟體啊,就不是那麼流暢了。

    蘋果的輕薄本,效能一樣很差啊

    即便是蘋果的air和12寸的macbook,目前的效能也還是很弱了。

    不過,好訊息終於來了,在AMD農具工廠的壓力下,intel推出的第八代酷睿,即便是低電壓版本的CPU,也比第七代的正常i5要強,據說是這樣的。而且,intel已經在準備第九代酷睿了。

    第八代酷睿於2017年8月正式釋出,預計2018年主流電腦都會換成第八代哦!

    因此,如果蘋果air或者12英寸的macbook換成第八代酷睿,那麼,真心是很值得推薦購買的了。

    大家再等等吧,或者說,至少,在第九代酷睿的時候,輕薄本的能力會完全可以滿足我們的辦公需要,而不是現在這樣經常讓人感覺力不從心啊!

  • 3 # 老裝尼采

    據筆吧豬王的統計,輕薄本8代低壓能上20w功率的基本都是Dell(VAIO也有一兩款),最高的是XPS13,功率可以到25w,豬王評為“最強效能的輕薄集顯本”。

    但是功率如果上來的話,另外兩項指標就會變差:

    一是散熱。XPS13的發熱量就很大,況且用的還是雙熱管的設計,其他廠家是否願意上這種良心設計還真說不好,因此大多數8代低壓U功率都限在15w。

    二是續航,當下筆記本的電池容量一般在40~60whr,如果功率牆比較高散熱也比較好,CPU能長時間處於高功率,那麼電量消耗就很快,15w和25w的差距應該是很大的(當然嚴謹來說CPU不會長時間處於如此的功率,這樣比較不是很嚴謹)。

    另外,選擇低壓輕薄本的使用者大多數不在意這點效能的提高,而對散熱和續航會更在意一些。重點是大多數廠商有沒有Dell這樣的調教功力和勇氣,因此壓低處理器的功耗是電腦廠商權衡之後的明智做法。

  • 4 # 硬體學堂

    首先明確一點,輕薄本本身並不是效能優先的產物。輕薄本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專門的品類,設計訴求是更加輕薄便攜和長時間的續航,而不是強勁的效能。

    第二點,輕薄本本身並不需要非常強的效能,主要用途是用來輕辦公、上網等需求,並不是遊戲和重度的專業需求。而辦公軟體、瀏覽器等等對硬體效能尤其是CPU效能並不敏感,不需要非常高的效能。

    第三,輕薄本本身的訴求是輕薄,散熱方面的發揮空間非常有限,所以優先照顧散熱,積極降頻並不是缺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雪鐵龍愛麗舍,和科沃滋選哪個,都是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