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藝骨幹
-
2 # 道法自然1291931
戲劇小說裡的人物,並不是現實生活中寫的那樣,大眾只停留在戲曲雜談鄉野故事中,這也是說書唱戲的曲解意向某些真實的歷史,從而誤導了觀眾,真正的歷史是不是戲,劉禪是特定的歷史人物,真實的記載不向戲裡那樣吧?諸葛亮的存在肯定沒劉禪什麼事,這可能也是歷史車輪的規律,不然的話,歷史,三國篇,要重新改寫了
-
3 # 前程說歷史
劉禪,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劉禪於公元223年繼位為皇帝,在位四十餘年。劉備白帝城託孤拜諸葛亮為相父,孔明之後支援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入蜀,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三國志》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暗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也就是說,有賢相輔佐就是明主,有閹人蠱惑就是昏君.所以劉禪只是一個普通人,不傻也不算賢明!
後世有“扶不起的阿斗”和“樂不思蜀”的典故!皆說明劉禪是個懦弱的昏庸之主。
可是劉禪在位四十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真的扶不起嗎?諸葛亮數次北伐劉禪雖然明白魏蜀實力懸殊但仍然支援孔明伐魏,對相父聽之任之,為何?孔明死後雖然全盤接納相父的治國策略;對外支援姜維北伐,對內採納相父舉賢之臣委以重任,但是又廢除丞相制,又為何?也不能說其是昏庸無道和如此怯弱吧!
鄧艾破蜀,劉禪降魏,使天府之國免遭塗炭;後司馬昭宴請蜀君臣,席間奏蜀樂,以試探劉禪,所有蜀舊臣痛哭流涕,只有劉禪曰“此間樂,不思蜀”最終成功解除司馬昭對蜀戒心!種種跡象表明後主委曲求全,顧全大局;無論是對蜀地百姓,還是對歷史的貢獻劉禪犧牲自己保一方太平,都體現出大智若愚的帝胄風範!
劉備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來勉勵後主!諸葛亮以”親賢臣,遠小人“來告誡劉禪,從教育方式上沒有什麼不妥。後主雖亡國但做為三國時期最穩固的政權長達四十年,自有過人之處;既不怯弱,也不昏庸。反觀曹魏、孫吳在頻繁的帝位更替中不也喪失了自我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提的至少可以得分九十五(百分制)。
由於近期要出差,我分批次陸續回答一些我的理解。
看表面,好像這個問題容易被理解為不是家長教育方法不對就是老師教的不好,再不就是孩子有問題。我認為,劉禪是一個歷史難題,其中的問題恐怕不是非此即彼的判斷。對於教育方式的問題,我覺得也沒有萬能的教育方式,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教育重點在先吸引,再啟發。。至於啟發出來的結果有些是常人能理解的,有些則不是,有些還充滿了讓人琢磨不透的東西。
劉備的教育方式不對?可誰能告訴我哪個,誰的教育方式就√?這不是對與錯的問題,最多隻有適合與否的問題。諸葛亮教育子女按理說不可能太教育,因為他得子太晚,自己太忙不可能有時間教育子女。諸葛倒是可能教育劉禪。但我想他不可能直接教,很可能找代言人,否則皇權在丞相面前的威嚴日後何在?
我覺得劉禪不只是懦弱那麼簡單,你看看劉禪當皇帝多少年。哪個懦弱的人能做皇帝這麼久呢。劉禪不同於漢獻帝,漢獻帝是傀儡而且越來越傀儡。劉禪則反之,甚至是反彈,看著很懦弱,可實際上很多事他做的還挺有特點。
劉禪在諸葛和董允去世之後對權力的壟斷不但沒有削弱反而強化了。縱觀諸葛在世時候的劉禪還是一個聽話的主,只不過沒有了能人幫著,劉禪的軟弱的一面還是被鄧艾的兵臨城下震懾住了。。在外雖有姜維的幾萬兵,但也被鍾會的大軍盯著。劉禪不缺分析,缺的是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