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婷媽育兒筆記

    婷媽有話說:老人,我們那裡一般指80歲左右的老人(現在的人比較長壽),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希望家人都能多給予一些關懷與照顧,這是正常的,所以有時候會有一個“哄”的說法。

    但是小孩不建議哄著、慣著,小孩現在是學知識,長見識的時候,要教授孩子明辯是非的能力,要教會孩子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愛勞動、尊老愛幼等優良品格,如果一味的慣著,孩子會恃寵而驕,甚至無理取鬧,這是萬萬不可的。

  • 2 # 來自火星的貝塔姑娘

    那得看是什麼事情,不是什麼事情都能哄著慣著的,比如要是老人生病了,只肯買保健品,而不可能去醫院治療,那時候可以哄哄他們,但是不能慣著他們,而小孩要是做了一些無理取鬧,甚至會養成不好習慣的事情時,也不能太慣著他們了。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吳瓊燕:

    個人理解“哄著、慣著”並沒有褒貶,取決於我們怎樣哄、怎樣慣身邊的老人和小孩,讓孩子成長成為他自己,讓老人安然允許做他自己,我們在其中也舒服地做著自己。

    對待孩子

    相信不少人都讀過龍應臺老師的《孩子,你慢慢來》,書中的小寶貝在父親只會德語、母親只會中文、幼兒園小朋友講瑞士語的環境中,沒有任何翻譯的情況下,自然而言地學會了三種語言,有一天還冒出了一句爸媽從沒教過的英語。是不是很驚訝,其實孩子的學習能力、適應環境的能力、成長的能力超強的。

    孩子是可塑的,哄著、慣著小寶貝的天性吧,如果小寶貝是調皮的,就允許他是調皮的,小寶貝是靦腆的,就允許他是靦腆的,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溫暖、充滿愛的孵化箱,加上因材施教的引導和教育,孩子自然而然會長得棒棒的!

    對待老人

    無論家裡的老人家有怎樣的性格、人格特點,我們都保持一份尊重的態度,哄著、慣著他原原本本的樣子,或許他/她是囉嗦的,或許他/她有些悲觀,或許他/她很強勢,或許他/她很固執...... 就允許他/她就是那樣的,確實,他/她可以是那樣的,因為每個人都允許做自己。

    同時作為成人,我們已不再是從前的小孩,當老人家有情緒時,他們其實是在向我們表達:“我需要你”,而父母這一代的人並不善於表達這一點,但我們可以去理解。

    能夠讓他人做他自己,又不為難自己,還需要注意講究人際界限,包括在家庭關係中。

    公元2世紀後期古代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的《沉思錄》說“按照人的本性去生活”,無論老人、小孩、自己,都請遵循自己本性要求的事情,讓自己做自己,允許他人做他自己,幫孩子成為他自己,舒適的關係就是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家裡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過春節時年味卻越來越淡了,請問年味跑哪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