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醫知袋鼠
-
2 # 傷春悲秋
快要生了,準媽媽真是又興奮又緊張!但準媽媽們對自然分娩的過程並不瞭解,自然分娩究竟有哪些過程,分娩過程中真的有那麼痛嗎?準媽媽要注意哪些事項?在臨產來臨之前,一些待產準備要做到位,除了物質準備之外,待產媽媽 更要做的是心理上的準備。為了保證母嬰健康和產程的順利,為了母嬰的健康,在此之前準媽媽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呢?選擇自然分娩的準媽媽們,你做好準備了麼?一起來看看自然分娩的過程都有哪些吧。
在分娩之前,往往出現一些預示孕婦不久將臨產的症狀,稱為分娩先兆。主要包括見紅和不規則宮縮(亦稱假宮縮)。
在分娩開始前24~48小時,因子宮頸內口附近的胎膜與該處的子宮壁分離,區域性毛細血管破裂,孕婦子宮頸管內原有粘液與少量血液相混而流出,稱為見紅。見紅是分娩即將開始的一個可靠徵兆。但若陰道出血量較多,超過月經量,則不是見紅,而是妊娠晚期陰道出血,常為前置胎盤或胎盤早剝引起的陰道出血,應及時就診。
假官縮是另一種分娩先兆,其特點為子宮收縮持續時間短且不恆定,間歇時間長且不規律,富縮強度不增加,常在夜間出現而於清晨消失。官縮只引起輕微腹脹或自覺腹部發硬,子宮頸管不縮短及子宮頸口擴張不明顯。孕婦服用鎮靜劑後可抑制這種“假宮縮”。
見紅及假宮縮均屬臨產先兆,提示不久即將臨產,孕婦此時需做好住院準備,待到正式臨產後再及時住院。
臨產和產程分期
臨產是分娩過程的起始點,通常也是產婦需要住院的重要標誌之一。臨產的標誌主要包括規律官縮,同時伴有子宮頸管展平、子宮頸口擴張及胎兒先露下降。與分娩先兆期的假宮縮不同,臨產官縮的特點為子宮收縮逐漸增強。孕婦表現為下腹部疼痛越來越強,疼痛的間歇越來越短,如每4~5分鐘疼痛一次,疼痛持續的時間越來越長,如每次下腹部疼痛持續30秒以上。此時做肛門檢查或陰道檢查,可發現子宮頸管展平及子宮頸口擴張。
為了更好地觀察分娩過程,醫學上將整個分娩經過分為三個階段(或三個產程),即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
第一產程是從臨產到子宮頸口開全的一段時間,初產婦平均11~12小時,經產婦只需6~8個小時。
第二產程是從宮口開全到胎兒生出的一段時間,初產婦需1~2小時,經產婦一般在數分鐘即可完成。
第三產程是從胎兒生出到胎盤排出的一段時間,初產婦與經產婦相似,一般需要5~15分鐘。如果胎兒生出後30分鐘胎盤仍不排出,則需要由醫生用手取出胎盤。
根據以上產程特點,除經產婦(包括進行過中期引產的產婦)外,對初產婦來說,一般均有足夠的時間到醫院分娩,無需緊張和驚慌。
分娩四要素
過去將分娩要素歸為三點,即產力、產道及胎兒。近年來,發現精神因素與分娩關係密切,故將分娩要素歸為四點,即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
1。產道:由骨產道及軟產道組成,是胎兒娩出的通道。軟產道指子宮下段、子宮頸、陰道、會陰,骨產道指骨盆。骨盆大小與體形有一定關係,但不是絕對的。透過骨盆測量可以瞭解骨盆情況。
2。產力:主要指宮縮力,其次為腹肌的收縮力。產力在分娩中起重要作用,依靠官縮力使子宮頸管消失,子宮口逐漸擴張,胎頭下降。宮口開全後,由於胎頭壓迫產生向下用力、屏氣的感覺使腹肌收縮用力。
3。胎兒:胎兒大小、胎位對於分娩十分重要。胎兒過大可能增加分娩困難。胎位是指胎兒在母體內所處的位置,大約97%為頭位、2%~4%為臀位、0.25%為橫位。頭位是正常胎位,臀位及橫位是異常胎位。即使是頭位,由於頭的屈伸程度不同,胎頭與骨盆的關係不同也有異常情況。一些異常胎位需要在產程中由醫生檢查發現,並根據情況給予處理。
4。精神因素:指產婦分娩過程的精神狀態。緊張、害怕、擔心都有可能增加難產的機會。
產道、產力、胎兒及精神四大要素互相聯絡,互相影響。在產婦的配合下,醫生根據情況全面判斷,才能使分娩順利進行。
臨產做好7大準備
產力不足難產也是比較容易出現的一個分娩異常現象,可能是因為在分娩前夕沒有儲備好體力,或者是因為妊娠期的營養不良造成產婦的身體比較虛弱,另外還可能是因為分娩過程消耗體力較大,而沒有及時進行體力的補充。
一、防止宮縮乏力
宮縮乏力是導致產程延長甚至滯產的主要原因。除了由於頭盆不稱、胎位異常引發的宮縮乏力外,準媽媽精神過度緊張也是原因之一。因為當準媽媽對分娩過程非常恐懼,情緒持續處於緊張狀態時,大腦皮層功能會發生失調,影響對宮縮的正常調節。
此外,準媽媽體質差、過度疲勞、進食不足、過早用力等,都能讓體力過早、過快消耗,導致宮縮乏力。
預防有方
放鬆再放鬆。自然分娩是一種正常的生理過程,只要準媽媽身體健康,寶寶發育正常,絕大多數準媽媽都會非常順利地度過這個過程,不要對此太過擔心。同時,要相信身邊的醫生會在出現異常情況時幫助自己。如果準媽媽還是難以抑制緊張焦慮的情緒,一定要正視它,適時求助於家人或醫生,不要壓抑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
做好分娩準備。臨近預產期時,準媽媽可以提前做些準備,比如收拾好住院需要帶的各種用具、衣物、食品等,打有準備之仗要比匆忙上陣感覺輕鬆得多。
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睡眠是恢復體力最好的方法,準媽媽睡眠一定要充足,不熬夜。有些準媽媽臨近預產期了,總擔心寶寶會提前到來,自己想象出各種危險的緊急狀況,越想越是難以入睡。其實,分娩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僅僅第一產程(從規律宮縮開始,到宮口開全)就需要8個小時左右,完全來得及去醫院。
及時補充能量。準媽媽大都比較注意營養,平時飲食量都能保證身體的需要,不會有飢餓導致的能量不足和營養不良問題。但進入第一產程後,有些準媽媽由於宮縮的疼痛,忘了或顧不上進食,使身體能量不足。所以,規律的宮縮出現後,準媽媽要注意按需進食,如果出汗較多,一定別忽略了飲水。每一陣宮縮之後有一段平靜的時間,準媽媽可以抓住這個空當吃一些食物,為即將到來的第二產程做好準備。
儲存體力。在宮口開全以前,準媽媽屏氣用力無助於分娩,反而可能加重宮口水腫,給分娩造成困難。因此,準媽媽不要盲目用力,可以聽從醫生的指導,讓用力時再用力。另外,用力要配合宮縮,這樣會比較省力。宮縮的間歇期不要用力,抓緊時間休息。
二、提高其他肌肉力量
雖然產力以子宮收縮力為主,但是腹壁肌、膈肌的收縮力以及肛提肌收縮力也是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這些肌肉乏力,也會給寶寶的娩出造成障礙。
適當運動。運動能增強準媽媽的體力,使肌肉更加強健有力,提高心肺功能,這些在分娩時都能派上用場。因此,準媽媽要重視身體鍛鍊,不要因為懷孕反而不運動了。只要是運動量適中、不用劇烈跑跳的運動,準媽媽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身體條件選擇進行。
有針對性地鍛鍊肌肉。爬樓梯能鍛鍊大腿和臀部肌群;原地做高抬腿緩慢踏步動作可以鍛鍊腹肌、腰肌和大腿肌群;提肛動作能鍛鍊準媽媽的肛提肌收縮力。
說實話,除了產房醫護人員,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進產房直擊生產過程。透過上面這些瞭解,準媽媽們應該大概瞭解了自然分娩會需要經歷哪些過程。選擇自然分娩的準媽媽們,在自然分娩的過程中,應配合醫生,這對母嬰的健康是很有幫助的哦。
回覆列表
選擇自然分娩的準媽媽,生產時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和第三產程。
第一產程:
第一產程是指準媽媽從出現規律宮縮到宮口開全的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對於準媽媽們來說比較漫長,一般初產婦要經歷10~12小時,而經產婦也要經歷6~8個小時之久。
在這期間,醫生會對準媽媽做指診檢查,看宮口“開幾指”,宮口開到3指之前的這段時間,宮口擴張較為緩慢,約需8個小時,此時宮縮疼痛也較為溫和,一般5~6分鐘一次,一次大概持續半分鐘左右。而一般等到宮口開到3指的時候,就要進入待產室了,從開3指到開10指的這個過程,約需4個小時,這個階段宮口擴張加速,宮縮疼痛也會越來越強烈。
等宮口開全,也就是開到10指時,就意味著進入第二產程了。
第二產程:
第二產程是分娩的高潮階段,是指從宮口開全到胎兒娩出的過程。通常初產婦要經歷1~2小時,而經產婦一般在1個小時之內,甚至僅用十幾分鍾就能生下寶寶。這個過程雖短,卻至關重要,所以準媽媽要配合醫護人員,正確地呼吸、正確地用力,這樣才能使這個“難熬”的過程更順利的過去。
那麼如何正確地呼吸、正確地用力?
準媽媽上產床後,首先要採取半坐臥位,雙手握緊兩邊扶手,大腿儘量向兩邊開啟,臀部往前坐,儘可能多地暴露外陰,雙腳在腳踏板上踩實。然後在每次宮縮疼痛來臨時,深吸一口氣,憋住用力,握緊扶手的雙手向上向後用力,雙腳腳後跟垂直向下用力。
記住要把長勁使到最下面,就像便秘時用力向下拉大便一樣,使勁朝陰道或肛門方向推擠胎兒。當氣憋不住的時候,換一口氣繼續用力。一次宮縮,最好能有2~3次有效的向下用力。而在宮縮間歇時,準媽媽就要好好的休息,可以喝些水、進食巧克力等來補充體力。
另外,大家還需要注意,在胎頭快要娩出時,一定不要盲目用力,否則很容易導致會陰撕裂,這時要聽從醫生指示,用哈氣或者吹蠟燭的方法進行呼氣。當胎頭娩出後,身體娩出就會順利多了,這時也不需要過度的用力了。
第三產程:
一般胎兒娩出後,無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大概經過5~15分鐘,胎盤就會隨之娩出,我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第三產程。
胎盤娩出後,新媽媽還要在產房繼續留觀2小時,因為胎盤娩出後,子宮還是在繼續收縮的,這會促進胎盤剝離的大血管面封閉,因此,產房留觀2小時很重要,這不僅能預防產後大出血,還方便醫護人員對新媽媽的觀察,比如產後有心慌、頭暈、憋氣,或者肚子疼得特別厲害等情況時,醫護人員能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以上便是自然分娩的媽媽需要經歷的幾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