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果網
-
2 # 數說科技數碼
因為平時接觸比較多的降噪耳機,而且之前還做過8款主流降噪耳機的橫評,基本包括了你說的這幾款品牌,所以回答下這個問題,具體的型號的話可以參考下圖,價位基本都在1500-3000,同時也附上一張我們給各款耳機打分的一個表格。
僅從降噪效果來看,Bose和索尼無疑是最好的兩款,兩者降噪的效果都非常出色,即使在不播放輕音樂的情況下,對於高頻和低頻的降噪效果都十分突出,而且兩款耳機的降噪效果差距非常小,BOSE 對於人聲的消減會稍微強一些。
個人認為兩款耳機的最大的差異是來自於功能方面,索尼MDR-1000X在加入了觸控操控、環境音調節、摘下即停等功能之後,能夠滿足更多場景的需求,符合年輕化的消費趨勢,而BOSE QC35則相對老派,更適合那些只尋求單一降噪功能的商務人士。
其次,B&O、森海塞爾、Beats 的降噪效果也不錯,對於空調、風扇的機械噪音的降噪效果比較明顯,不過與上面兩款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差距就在於對高頻聲音的降噪效果不夠理想,在地鐵上這樣的嘈雜環境下感覺尤為明顯。在這三款耳機中,Beats是筆者最不推薦的一款,個人認為這款耳機在音質和做工方面均不能達到同等價位耳機的水平。
其餘的三款耳機中,FILL的降噪效果應該是最好的,雖然是壓耳式的設計,不過降噪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缺點則是壓耳式降噪耳機在消減噪音時過於依賴主動降噪,對於佩戴的角度的要求比較高,很容易造成漏音的情況,不太適合在戶外情況下使用,另外也會影響佩戴的舒適度。
同樣,小鳥耳機也採用了壓耳式的設計,降噪容易受佩戴方式的影響,同時它的降噪效果也比FILL要弱一下。BackBeat PRO 2的主動降噪效果偏弱,對於低頻和高頻的降噪效果不太明顯,開啟降噪和關閉關閉降噪的差異相對比較小,比較適合在並不太嘈雜的室內使用。
-
3 # 無罪inGU
國際大廠降噪耳機甄嬛傳
那麼什麼是降噪耳機呢?請問可以吃嗎?
降噪耳機有兩種,主動降噪耳機和被動降噪耳機。
主動降噪功能就是透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將噪音中和,從而實現降噪的效果。
被動式降噪耳機主要透過包圍耳朵形成封閉空間,或者採用矽膠耳塞等隔音材料來阻擋外界噪聲,沒有技術含量,還不如買一對幾塊錢的海綿耳塞隔音靴靴。
如果您經常打出租/ 擠Taylor Swift /打飛機,
如果您經常打 發出噪音的辦公室同事,
如果您經常打 裝修噪音擾民的鄰居,
那麼主動降噪耳機,您值得擁有。
那麼談到降噪耳機,絕大部分人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
美國大廠Bose
這位貴妃身份尊貴,資歷深厚,跋扈專寵,憑藉軍事領域的降噪技術下放到民用獨步天下,在耳機後宮與皇后分庭抗禮。作為世界上最早推出降噪耳機的品牌,Bose貴妃可謂獨領風騷,從早期的代表作品QC3/QC15的橫空出世,再到QC20/QC25的一家獨大,相信很多人心中的降噪耳機最高水準就是Bose出品,Bose就代表了降噪。
QuietComfort3
QuietComfort15
QuietComfort20
QuietComfort25
當然除了正常的更新換代功能效能的小修小補,Bose的降噪耳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
醜醜醜醜醜
醜醜醜醜醜
醜醜醜醜醜
對此美豔動人的Bose貴妃婊示:
講真,本社長也購買過Bose的產品,買之前因為外形真的下了很大決心,最後因為極為舒適的佩戴感最終還是掏了錢包,從QC25的真皮耳罩到QC20絕殺的鯊魚塞,帶上就是一個字:
倍爽兒倍爽兒倍爽兒
倍爽兒倍爽兒倍爽兒
倍爽兒倍爽兒倍爽兒
當然了,本社長對於Bose的設計師只有一句讚揚:
嘖嘖,直男。
今年Bose也推出了新產品QC30/QC35,配合蘋果取消3.5mm耳機孔大推無線,Bose新品也全部都無線化,QC30更是推出了可調節降噪程度的功能,可惜的是,這麼多年,Bose耳機的音質還是這麼爛,超過2500元的售價音質對比的是千元以下的水準。
QuietComfort35
QuietComfort30
當然了,Bose的強大品牌號召力,緊跟蘋果的戰略,強勢的營銷,舒適的佩戴,仍然使得新品競爭力滿滿,可是耳機後宮風起雲湧,若是不思進取一不小心就會被消費者上帝打入冷宮的喲。
Bose貴妃雖說風頭一時無兩,可是後宮之主的位置可卻另有其人,在皇后娘娘的眼中,Bose貴婦根本就是一股子狐媚的一隻野雞。
Bang& Olufsen是來自丹麥享名全球的頂級視聽品牌,產品一向走高階路線,價格就是讓你高攀不起的傲嬌皇后,一套B&O的頂級家庭影音解決方案可高達數百萬人民幣,搜一下他家目前的旗艦音響BeoLab 90再回來轉發本文靴靴。
雖然妹妹Bose搶先開拓了廣闊的降噪耳機市場,可是真正的皇后娘娘Bang& Olufsen也沒有閒著,雖然比較晚推出降噪產品,可是人家比較美啊,真的不是那些妖豔賤貨隨隨便便可以比的。
Beolay H3 ANC
Beolay H8
H3 ANC就是H3的降噪版,沒什麼可提的,音質和降噪效果也一般,如果QC20的降噪水準是10分,那麼這款也就6分的樣子,音質倒是半斤八兩。
而高達3798元售價的降噪旗艦H8是在經典的有線款H6上的全面升級,陽極氧化鋁外殼、小羊皮耳罩、觸控手勢操作,美不勝收,豔壓群芳,統掌六宮。對比Bose同級別的QC35,H8的降噪水平並不落後(8分以上),而音質更好,能耐不小。
Bang& Olufsen的經典作品數不勝數,絕大多數代表作集中在音響和電視這一塊兒,耳機也延續了來自歐洲頂級設計的優雅氣質,造型各異卻一脈相承的優美,甚至想要故意挑出設計很醜很土的款式都做不到。
當然了,本社長對於B&O偉大的設計師只有一句讚揚:
嘖嘖,基佬。
那麼耳機後宮最有心機的是哪一位呢?
Beats Studio 2.0
Beats Studio Wireless
一開始:
Beats的耳機出現在NBA巨星的脖子上
Beats的耳機出現在足壇巨星的脖子上
Beats的耳機出現在hiphop巨星的脖子上......
然後:
Beats的耳機出現在天橋上
Beats的耳機出現在地鐵上
Beats的耳機出現在火車站旁......
山寨得越多說明Beats越紅,小賤人營銷的花招真的很多。
然而相比基本入門款對於屌絲的裝逼吸引力而言,Beats的降噪耳機是一個極為尷尬的存在:對於資深發燒友音質一向呵呵的Beats毫無任何吸引力,對於有降噪需求的商務人士,Beats的耳機不高階/不低調/不能彰顯身份。剩下購買Beats降噪耳機的各位,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都是
對於其他品牌富有競爭力的降噪產品,Beats貴人婊示:
國際音訊大廠哈曼卡頓旗下AKG也推出過不少的降噪耳機,可惜really nobody cares。
從K480NC/K490NC/K495NC到新品N60NC,AKG旗下降噪耳機基本上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同集團好姐妹哈曼卡頓和JBL也推出了一些百元級/千元級降噪耳機產品來同臺競爭,進一步加重AKG同類型產品的過氣。對此AKG貴人婊示:
於是AKG貴人憋出大招,誕下龍子:
AKG N90Q
這款售價高達11999元的降噪耳機應該是目前市面上最貴的非定製降噪耳機了,由Quicy Jones調音的監聽耳機,帶獨立的耳放和DAC,用上了AKG頂尖的TRUNOTE技術,據說可以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耳道形狀不同自動調整單元發音,讓每個使用者聽到完全一樣的聲音,珍素非常可怕厚。反正社長也沒聽過,只是看了看介紹,嘻嘻。
妹妹JBL嬪對於AKG貴人的困境婊示十分同情:
JBL(ji ba lan)的降噪耳機其實也沒太大亮點(比如十分雞肋的V700),但是這裡社長特別推薦一款很有意思的產品:
JBL Reflect Aware
大家都知道主動降噪耳機都需要供電都需要充電嘛,然後JBL這貨居然是Lightning介面的
也就是說,不需要充電,直接iPhone供電啊各位!!!!!!!!!!!!!!!!!!!!!!!!!!!!!
對於如此實用的產品,本社長只想說:
差不多本次的壓軸也該出場了。
對於降噪耳機,大法索尼一直在跟進,看到Bose吃香的喝辣的,大法也推出了不少產品跟進,想要分一杯羹。
從MDR-NC200D/MDR-NC500D、MDR-NC8 、MDR-NC40/60等等,雖銷量一直沒有大的起色,但索尼一直在堅持做各種嘗試,也逐漸有了一些知名度。索尼曾經嘗試推出售價超過2000元的降噪旗艦XBA-NC85D在高階市場與Bose直接撕逼,但因價效比過低/降噪效果的不盡如人意/較高的故障率等各種不努力的原因最後不得不以2折3折血本無歸的價格清倉大甩賣,血淚史堪比甄嬛曾經被華妃/皇后輪番虐得合不攏大腿。
XBA-NC85D
但是我們的大法還是選擇圍孝著走出困境,終於從MDR-1RNC開始綻放光芒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哼,Bose沒我音質好
哼,Bose沒我外形好
哼,Bose沒我便宜
而且,大法還豪擲重金請到各種當紅小鮮肉來代言耳機產品,拉攏迷妹,一下子就讓賣氣直衝雲霄:
MDR-100ABN
而且大法在入門級的降噪方面,非常聰明的把降噪耳機和自家WALKMAN/XPERIA硬體結合起來,也做到了用播放器/手機供電而無需降噪耳機單獨充電(如MDR-NC31,MDR-NW750N等),因為使用方便,很多人愛上了降噪這個功能。
很久以來Bose使用的降噪技術一直都是凌駕於各大音訊廠商推出同類產品的降噪技術之上的。仗著技術優勢,Bose一直對降噪產品擠牙膏,新品降噪水平無提高,音質也不上心一直處於中端水平。而身為技術狂人的大法終於透過臥薪嚐膽,重返降噪耳機旗艦市場,震撼推出了新品MDR-1000X,直接號稱是史上最強的降噪耳機。
雙噪聲感測器數字降噪技術帶來的降噪效果甚至超過了Bose QC35,釋出會上大法就大方地把兩款競品放在一起讓大家隨意比較,甚至在國外的機場/商店,索尼也是火藥味很重地直接擺在QC35旁邊賣。對於Bose多年的欺壓,大法婊示:
其實MDR-1000X對於Bose QC35不僅僅是降噪水平,音質也要更優,但苦於華麗的金屬外殼,1000X佩戴起來還是要笨重一點,QC35的佩戴更加輕盈舒適。
除了上述提到的品牌之外,還有鐵三角,JVC,羅技等廠家也推出眾多降噪型號,可惜乏善可陳,就不再贅述了。
如今由於Bose的懈怠,曾經一家獨大的降噪耳機市場已經風雲變幻,不復當初了。
-
4 # 恆音站耳機自媒體
你好,看了你的疑問,個人推薦sony的1000xm2是不錯的選擇,擁有自適應降噪功能,超靈敏觸控板,APP應用等,外觀顏值也不錯,可以看我的文章,有推薦
-
5 # 仰望星空的小韓
入耳的還是頭戴,入耳的有Bose 的Qc30,這個還是不錯的,佩戴方式是項圈式的。
頭戴的就多了,Bose Qc 35二代,佩戴的舒適度上很贊,採用二降噪,降噪效果也算是同級別中最好的吧,級音質整體比較均衡,屬於底音比較突出的,至於音質好壞不評價,每個人的風格和喜好不同。另外Bose 的做工還是很讚的。
Libratone 小鳥 最近剛興起的品牌,價效比比較高是貼耳式設計,同時擁有3級降噪,降噪效果還不錯,比Bose 稍微遜色一點。音質偏中高音,可以自己更換耳罩,比較人性化的。
索尼的 WH1000和Bose QC35差不多,各有特色,售後服務和整體的素質我比較偏向Bose
-
6 # 柔絲蘊香
佩戴最舒服的Bose QC35,黑科技、佩戴舒適性和音質都給力的是索尼1000x,顏值最好的當然是beats 絲丟丟。耳機是用來用的,不是用來裝逼的,這三款價格都差不多,綜合來說我會選擇1000x二代。
想問一下jbl v700還有v300哪一個降噪效果好?另外這兩個耳機怎麼辨別真假,也就是單元啊,外殼什麼的。另外繽特力backbeat pro,Sony 100abn,還有飛利浦的耳機那個降噪效果好一些,質量也可以的最好像beats pro一樣金屬的感覺質量好哈哈。
回覆列表
B&O H9 旗艦無線降噪耳機,羊皮材質舒適奢華
H8 和 H9 兩個耳機之間有諸多的共同點,外觀和設計基本一樣,觸控式耳機控制器都在右耳罩上,機身外包裹材料沒有變化,都是純羊皮材質。另外H9 和 H8 在硬體配置上沒區別,二者的音質聽不出來有何區別。它們倆最大的區別就是配色和耳綿大小的不同,H9 比 H8 少了紅色配色,要知道紅色的 H8 曾經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追捧。H8 採用的是傳統的貼耳式設計,而 H9 則是全耳式,二者耳綿大小不一樣,佩戴的感覺體驗因人而異。這款耳機支援主動降噪技術,透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將噪音中和,從而實現降噪效果。H9 耳機透過藍芽 APTX 技術連線你的裝置,APTX 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音訊影片同步問題,提高了音質。儘管是無線設計,耳機還是配備了一個 3.5mm 插孔。續航方面,它採用可充電設計,充滿需 2.5 小時,並提供長達 16 小時的續航,兩三天一充妥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