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中藥,又稱漢方藥,是在中國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包括科學中藥、中藥材和中成藥等。中藥在清朝以前稱為本草、生藥等。但是,是藥三分毒,如此說來,我們就應該完全否認中藥嗎?
7
回覆列表
  • 1 # 藥葫蘆娃

    近年來,隨著中藥的應用日益廣泛和國際化,中藥的不良反應已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國家藥品不良反應中心曾通報了多起使用中藥引起的嚴重不良反應。相信有不少人曾經或正在服用中成藥,如果稍留意一下中成藥說明書,就會發現大多數中成藥說明書中不良反應標註為: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

    誠然,中成藥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以中藥飲片為原料,按規定的處方和標準制成具有一定規格和劑型的藥品。中成藥源自中草藥,使用歷史悠久,療效顯著,為廣大百姓所認可。但由於中藥成分複雜,給中成藥不良反應的判斷增加了難度,是藥就有三分毒,中藥作為藥品也不例外。

    導致中成藥發生不良反應的原因:一是濫用藥物,按西醫病名或症狀用藥,藥不對症;二是超劑量服用和隨意延長用藥時間,如過去把龍膽瀉肝丸當作祛火或減肥藥長期使用,導致腎功能衰竭;三是中西藥隨意搭配,配伍不合理造成。如磺胺藥不能與含山楂、五味子、烏梅的中成藥合用。因為這些中藥呈酸性,使磺胺在酸性尿液中形成結晶,對尿道產生刺激作用,甚至引起血尿、結晶尿等現象。

    應用中藥一定要“辨證施治”,對症用藥,合理組方,因人而異。服用中藥時,一定要聽從中醫師或中藥師的建議,不要隨意改變用量和服法。

    自購中成藥要認真閱讀說明書,不可長時間,大劑量久服。注意說明書中的成分,看注意事項,減少有毒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如補腎益腦丸,雖不良反應是“尚不明確”,但注意事項中明確說明“本品含硃砂,不宜久服”,因硃砂蓄積會導致汞中毒。對於補益的中成藥也不宜久服,如六味地黃丸,若長期服用對胃腸造成傷害,容易引起胸膈痞悶、脘腹脹滿、食慾下降、大便溏洩等,緣於方中酒蒸制的熟地,質厚味濃,滋膩礙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節後大多數人不想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