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1日,俄羅斯導彈設計師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去世,享年93歲。涅波別季梅所在的“科洛姆納”機器製造設計局發言人烏沙科娃表示:“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祖國忠實的好兒子涅波別季梅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堅持工作。”涅波別季梅一生共為蘇聯和俄羅斯設計出包括“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在內的28種各型導彈系統,這些導彈系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亞於俄製AK-47衝鋒槍。因此,涅波別季梅被外界尊稱為“俄羅斯兵器之父”。
俄羅斯導彈之父謝爾蓋·涅波別季梅
1921年,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出生於俄羅斯梁贊州,小時候十分淘氣。涅波別季梅曾回憶說:“我父親力氣非常大,而他在村子裡是個打架出了名的人,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涅波別季梅’。而自己小時候也很淘氣,所 以被稱為又一個涅波別季梅。”儘管淘氣,但涅波別季梅從小就對機械十分感興趣。1938年,中學畢業的涅波別季梅考入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1945年畢業後,進入位於莫斯科州的特種設計局工作。他設計的最著名產品包括第一個進入蘇聯軍隊武裝的反坦克系統“大黃蜂”和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嬰兒”反坦克導彈。他研發設計的行動式肩射低空域地對空導彈“箭-2”“箭-2M”“箭-3”“針”和“針-1”精密戰術導彈系統,效能與美國的“毒刺”不相上下,是當時蘇聯裝甲部隊和步兵最有效的行動式防空火力,尤其適合於對付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和攻擊機。此外,他還設計了機動式“圓點”和“圓點-U”高精確度打擊戰術導彈系統。另外,在涅波別季梅的努力下,蘇聯推進了坦克上的主動防務裝甲的研發。在他的領導下,蘇聯開展了世界上唯一的反坦克導彈——“菊花-S”研發,它在能見度為零的情況下能發現並打擊目標。
涅波別季梅設計的導彈裝備不久就迅速擴散出口至世界各地,1964年開始裝備華約武裝部隊,其他很多國家譬如北韓、蒙古、南斯拉夫、埃及、敘利亞、阿富汗等國也有裝備,甚至以色列也曾把中東戰爭中從阿拉伯人手裡繳獲的3M6導彈作為正式裝備列入現役。北韓曾經在1975年對這種導彈進行過山寨仿製,直到如今在北韓軍隊中仍能看到這種古董導彈。
涅波別季梅設計的“嬰兒”反坦克導彈操作簡單,便於攜帶。它是蘇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其最大特徵是由有線傳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控制,操作計程車兵如同玩電腦遊戲般利用操控手柄來控制導彈行進方向,發射時把導彈放置在發射箱的發射軌上,其戰鬥部採用高爆反坦克彈,能炸穿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儘管以色列陸軍最精銳的D190裝甲旅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M60主戰坦克,卻在埃及士兵裝備的“嬰兒”反坦克導彈面前變得不堪一擊。這讓“嬰兒”反坦克導彈一戰成名,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
1980年列裝的射程達400千米的機動戰術導彈系統“奧卡”也是涅波別季梅的傑作之一,該型導彈為單級固體近程彈道導彈,彈長7.52米,彈徑0.97米,起飛重量3990千克,可攜帶1枚常規彈頭,也可攜帶1枚化學或核彈頭,核彈頭威力為20萬噸TNT當量。與“飛毛腿”導彈一樣,在飛行過程中,“奧卡”導彈的彈頭與彈體互不分離。“奧卡”導彈武器系統以導彈旅為基本作戰單位,每旅轄2~3個發射營,配備12~18部發射架。蘇聯曾裝備了7個“奧卡”導彈旅,原東德軍隊也部署了這種導彈。
1985年3月,美、蘇重啟1983年底中斷的歐洲中程核武器談判。適逢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將以往裁減核武器的矛頭從遠端核武器轉向了中程武器。基於此,在裁減中程導彈問題上,蘇聯一再做出令美國和西歐始料未及的重大讓步。雙方於1987年12月簽訂《美蘇中導條約》。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美國堅持蘇聯必須將射程在500~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導彈全部銷燬。理論上有延伸到500千米空間的“奧卡”導彈也被美國列在銷燬導彈之列。但是銷燬“奧卡”導彈受到軍方強硬派的極力反對,因為“奧卡”導彈的射程為400千米,實際上在《美蘇中導條約》限制之外。為壓制住下面的反對聲浪,使“奧卡”導彈的死刑判決顯得更合理,戈爾巴喬夫強令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進行“奧卡”導彈的發射試驗。然而,要試射“奧卡”導彈必須得到該型導彈的設計者——蘇聯機械製造設計局總工程師謝爾蓋·涅波別季梅的簽字,後者拒絕這樣做。可是戈爾巴喬夫仍下令將導彈運到發射場,並在發射場周圍部署了一個警衛團。但無論是當時的國防部長亞佐夫,還是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都不願意在沒有涅波別季梅的簽字情況下試射導彈,所以“奧卡”導彈的超遠端發射試驗終究沒能付諸實施。
如此戲劇性的對抗事件最終沒能阻止“奧卡”導彈被銷燬的命運,包括106部“奧卡”導彈發射裝置、306枚“奧卡”導彈(含出口到華約其他國家的導彈)及其生產線連同大部分設計圖紙在美國專家的監督下被徹底銷燬。據報道,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因此受刺激而住進醫院,竟“有一個月不能下床走動”。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受到美國和北約或明或暗的打壓,安全形勢日益惡化,1994年,北約更是提出東擴計劃,這大大刺激了俄羅斯敏感的神經。時任總統的葉利欽不得不做出反應,支援設計局復活“奧卡”導彈。
頗具意味的是,“涅波別季梅”在俄語中的意思正是“劫後復生,永不言敗”。面對支離破碎的“奧卡”導彈生產線,73歲的涅波別季梅帶領學生重新再來,他們四處蒐集流失的資料,走訪曾參與過“奧卡”導彈研製的人員,逐漸復原出完整的設計圖紙,最終於1995年10月29日在國防部國家中央靶場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於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了展示。為了吸引潛在的國外客戶,該導彈武器系統以在中東、印度頗受尊崇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語稱呼“伊斯坎德爾”來命名。
當然,涅波別季梅的收山之作“伊斯坎德爾”導彈並不是“奧卡”導彈的簡單複製,而是採用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諸多高新技術,從而使其戰術技術性能指標與“奧卡”導彈相比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伊斯坎德爾”能夠做出較大幅度的機動規避動作,有效突破反導系統的探測和攔截。“伊斯坎德爾”為陸基機動型戰役戰術導彈,可搭載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有E和M兩種型號,E型射程280千米,M型射程480千米,增程後射程可達2000千米,2006年開始裝備部隊,2010年建成第一個導彈旅。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表示,到2020年,俄軍所有導彈旅都將裝備“伊斯坎德爾”導彈。如今,它不僅是俄羅斯陸軍最先進的遠端精確打擊武器,更是俄羅斯反制美國反導系統的一張王牌。俄羅斯將“伊斯坎德爾”導彈部署在邊境地區,對美國在東歐國家部署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構成直接威懾。
2014年4月11日,俄羅斯導彈設計師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去世,享年93歲。涅波別季梅所在的“科洛姆納”機器製造設計局發言人烏沙科娃表示:“世界最著名的科學家、祖國忠實的好兒子涅波別季梅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仍堅持工作。”涅波別季梅一生共為蘇聯和俄羅斯設計出包括“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在內的28種各型導彈系統,這些導彈系統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亞於俄製AK-47衝鋒槍。因此,涅波別季梅被外界尊稱為“俄羅斯兵器之父”。
俄羅斯導彈之父謝爾蓋·涅波別季梅
1921年,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出生於俄羅斯梁贊州,小時候十分淘氣。涅波別季梅曾回憶說:“我父親力氣非常大,而他在村子裡是個打架出了名的人,所以給他起了個外號‘涅波別季梅’。而自己小時候也很淘氣,所 以被稱為又一個涅波別季梅。”儘管淘氣,但涅波別季梅從小就對機械十分感興趣。1938年,中學畢業的涅波別季梅考入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1945年畢業後,進入位於莫斯科州的特種設計局工作。他設計的最著名產品包括第一個進入蘇聯軍隊武裝的反坦克系統“大黃蜂”和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嬰兒”反坦克導彈。他研發設計的行動式肩射低空域地對空導彈“箭-2”“箭-2M”“箭-3”“針”和“針-1”精密戰術導彈系統,效能與美國的“毒刺”不相上下,是當時蘇聯裝甲部隊和步兵最有效的行動式防空火力,尤其適合於對付低空飛行的直升機和攻擊機。此外,他還設計了機動式“圓點”和“圓點-U”高精確度打擊戰術導彈系統。另外,在涅波別季梅的努力下,蘇聯推進了坦克上的主動防務裝甲的研發。在他的領導下,蘇聯開展了世界上唯一的反坦克導彈——“菊花-S”研發,它在能見度為零的情況下能發現並打擊目標。
涅波別季梅設計的導彈裝備不久就迅速擴散出口至世界各地,1964年開始裝備華約武裝部隊,其他很多國家譬如北韓、蒙古、南斯拉夫、埃及、敘利亞、阿富汗等國也有裝備,甚至以色列也曾把中東戰爭中從阿拉伯人手裡繳獲的3M6導彈作為正式裝備列入現役。北韓曾經在1975年對這種導彈進行過山寨仿製,直到如今在北韓軍隊中仍能看到這種古董導彈。
涅波別季梅設計的“嬰兒”反坦克導彈操作簡單,便於攜帶。它是蘇聯第一代反坦克導彈,其最大特徵是由有線傳送控制指令的控制器控制,操作計程車兵如同玩電腦遊戲般利用操控手柄來控制導彈行進方向,發射時把導彈放置在發射箱的發射軌上,其戰鬥部採用高爆反坦克彈,能炸穿400毫米厚的裝甲。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儘管以色列陸軍最精銳的D190裝甲旅裝備了當時最先進的M60主戰坦克,卻在埃及士兵裝備的“嬰兒”反坦克導彈面前變得不堪一擊。這讓“嬰兒”反坦克導彈一戰成名,被世界各國廣泛使用。
1980年列裝的射程達400千米的機動戰術導彈系統“奧卡”也是涅波別季梅的傑作之一,該型導彈為單級固體近程彈道導彈,彈長7.52米,彈徑0.97米,起飛重量3990千克,可攜帶1枚常規彈頭,也可攜帶1枚化學或核彈頭,核彈頭威力為20萬噸TNT當量。與“飛毛腿”導彈一樣,在飛行過程中,“奧卡”導彈的彈頭與彈體互不分離。“奧卡”導彈武器系統以導彈旅為基本作戰單位,每旅轄2~3個發射營,配備12~18部發射架。蘇聯曾裝備了7個“奧卡”導彈旅,原東德軍隊也部署了這種導彈。
1985年3月,美、蘇重啟1983年底中斷的歐洲中程核武器談判。適逢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將以往裁減核武器的矛頭從遠端核武器轉向了中程武器。基於此,在裁減中程導彈問題上,蘇聯一再做出令美國和西歐始料未及的重大讓步。雙方於1987年12月簽訂《美蘇中導條約》。在整個談判過程中,美國堅持蘇聯必須將射程在500~5500千米的中程和中近程導彈全部銷燬。理論上有延伸到500千米空間的“奧卡”導彈也被美國列在銷燬導彈之列。但是銷燬“奧卡”導彈受到軍方強硬派的極力反對,因為“奧卡”導彈的射程為400千米,實際上在《美蘇中導條約》限制之外。為壓制住下面的反對聲浪,使“奧卡”導彈的死刑判決顯得更合理,戈爾巴喬夫強令卡普斯京亞爾靶場進行“奧卡”導彈的發射試驗。然而,要試射“奧卡”導彈必須得到該型導彈的設計者——蘇聯機械製造設計局總工程師謝爾蓋·涅波別季梅的簽字,後者拒絕這樣做。可是戈爾巴喬夫仍下令將導彈運到發射場,並在發射場周圍部署了一個警衛團。但無論是當時的國防部長亞佐夫,還是總參謀長阿赫羅梅耶夫都不願意在沒有涅波別季梅的簽字情況下試射導彈,所以“奧卡”導彈的超遠端發射試驗終究沒能付諸實施。
如此戲劇性的對抗事件最終沒能阻止“奧卡”導彈被銷燬的命運,包括106部“奧卡”導彈發射裝置、306枚“奧卡”導彈(含出口到華約其他國家的導彈)及其生產線連同大部分設計圖紙在美國專家的監督下被徹底銷燬。據報道,謝爾蓋·涅波別季梅因此受刺激而住進醫院,竟“有一個月不能下床走動”。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受到美國和北約或明或暗的打壓,安全形勢日益惡化,1994年,北約更是提出東擴計劃,這大大刺激了俄羅斯敏感的神經。時任總統的葉利欽不得不做出反應,支援設計局復活“奧卡”導彈。
頗具意味的是,“涅波別季梅”在俄語中的意思正是“劫後復生,永不言敗”。面對支離破碎的“奧卡”導彈生產線,73歲的涅波別季梅帶領學生重新再來,他們四處蒐集流失的資料,走訪曾參與過“奧卡”導彈研製的人員,逐漸復原出完整的設計圖紙,最終於1995年10月29日在國防部國家中央靶場進行了首次飛行試驗,於1999年在莫斯科航展上進行了展示。為了吸引潛在的國外客戶,該導彈武器系統以在中東、印度頗受尊崇的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語稱呼“伊斯坎德爾”來命名。
當然,涅波別季梅的收山之作“伊斯坎德爾”導彈並不是“奧卡”導彈的簡單複製,而是採用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諸多高新技術,從而使其戰術技術性能指標與“奧卡”導彈相比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伊斯坎德爾”能夠做出較大幅度的機動規避動作,有效突破反導系統的探測和攔截。“伊斯坎德爾”為陸基機動型戰役戰術導彈,可搭載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有E和M兩種型號,E型射程280千米,M型射程480千米,增程後射程可達2000千米,2006年開始裝備部隊,2010年建成第一個導彈旅。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表示,到2020年,俄軍所有導彈旅都將裝備“伊斯坎德爾”導彈。如今,它不僅是俄羅斯陸軍最先進的遠端精確打擊武器,更是俄羅斯反制美國反導系統的一張王牌。俄羅斯將“伊斯坎德爾”導彈部署在邊境地區,對美國在東歐國家部署的“愛國者”-3反導系統構成直接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