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加把勁騎士rideon

    說到這個問題其實是很有對比性的,就我本人而言,其實是一個電影愛好者,我當初入宅,其實就是因為對中國產電視劇和電影的極度失望之下,才尋求可觀看的東西的。 好多人覺得入宅二次元是一件很幼稚的事情,但是講真,中國產電視劇中那些俗套的劇情,尷尬的演技,還有五毛錢的尷尬特效,讓我這個觀影者全身不自在。 就單純的以青春愛情片為例,如果你看過《青春派》和《全城高考》,那麼中國產青春愛情片的套路其實你就已經知道一大半,打架,追女孩兒,濫情等等,甚至有的是我們高中時很少經歷的東西,全部塞進了所謂的青春愛情片裡。 而反觀二次元中,極具代表力的就是《春物》,相信看過這部神作的小夥伴都知道,裡面大老師的好多話語讓我們感同身受的同時,又覺得好有道理,而大老師的每一句臺詞幾乎可以用經典來形容,好多漫迷都忍不住掏出筆記本來記錄一番,這就是魅力。 再拿動作片來說,最近電視劇普遍是古裝仙俠劇當道,《琅琊榜》、《三生三世》這樣口碑較高的電視劇畢竟是少數,《擇天記》、《上古情歌》、《青雲志》這樣的爛片卻是主流,尤其是《擇天記》,與原著有些差異這並沒有什麼不妥,但主角的演技不如配角,周圍的特效要全靠觀眾想象,這一點就有點過分了,就算有特效,個人覺得,但凡是學過電腦特效的入門選手都能做出來,打架動作更是隨便比劃兩下就可以,演員演技先不說,反正製作方面是極不用心的。 而二次元裡,咱也別拿新番對比,就拿《海賊王》、《火影忍者》這樣廣為人知的動漫作比較,劇情也好,動作也罷,看起來就十分的熱血,人物的刻畫也是相當細緻,而這些動漫之所以能跨過海峽,讓我們這些日本以外的國家的人熟知,這本身就是魅力所在。 不僅僅如此,想必好多觀眾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聲優都是怪物這句話,他們可以將自己融入一個角色當中去,惟妙惟俏的表演出一個二次元角色該有的性格特點。 而國內的演員,為了賺快錢而參加綜藝,使得自己的價值過度被壓榨,導致自己演啥都有些齣戲,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鄧超。 其實我個人還是喜歡鄧超的幽默和演技的,但是他參加了幾年《跑男》,讓人看到他就想笑,尤其是《烈日灼心》,這部嚴肅到不能再嚴肅的電影,每當鄧超出場,我就怕他冷不丁的冒出一句“We are 伐木累”。 胡歌說過:“上綜藝會過度壓榨一個演員的價值。”所以胡歌很少考慮去上綜藝,而鄧超被人標上一個綜藝標籤後,就很難再撕下來,演啥都有點出戲,這就是過度壓榨自己價值的結果。 當然,我不是拿一個畫在紙上,隨便就可以改變樣貌的紙片人和真人作比較,而是用心程度,無論是製片人的用心程度還是聲優與演員的用心程度,好不好,觀眾心裡有桿秤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就是想告訴那些還認為動漫、二次元幼稚的人,其實動漫的劇情已經不再是你們想象中那麼簡單,有的時候,動漫劇情比中國產電視劇電影更引人入勝,而這也是二次元最吸引我的地方。

  • 2 # ACGN

    近幾年國漫鬧得風生水起,《神契》、《狐妖小紅娘》、《凹凸世界》、《偷星九月天》…佳作固然有不少,中國動畫界的振興計劃也陸陸續續鬧了幾年。但是,從無到有,動靜才會這麼大。為什麼二次元文化那麼風行?積累很關鍵。

    14年至今不說了。反正如果讀這篇回答的人不熟悉提到的內容,那也就說明時代的眼淚流量不小。

    2010年以後至13年以前,算漫畫的勃興期。彼時智慧機還沒爛大街,於是網漫和紙媒上都有一些好作品(我不是說現在就沒有好作品,而是說當時紙媒的比重更大),但基本上是與人群和刊物捆綁的,主要面向初小學生。夏達上了jump一時傳為美談,雖然大家有意無意的把附刊倆字略了。

    中國動畫市場大家都看好,中國動畫作品大家都沒底。金龍獎那個時候都沒設立,電視上最多的是卡通。雷鋒的故事是熱梗。10年的哦親!

    輕小說網站沒這麼多,SF還沒禁盜版也不收費,同人好像都蝟集在飛盧,輕國的江湖地位不知高到哪裡,天聞角川每年還發幾十萬獎金——慚愧慚愧,當時我就是為那個寫輕小說的,結果到獎項停頒,一本能看的也沒寫完。

    05年~09年

    活躍在那個時候的全職漫畫人,我就已經不太能想到了。當時知音漫客、颯漫畫什麼的算一枝獨秀,至少我這種小城只能買到這玩意。更多的是長春出版社、湖南、海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引進的國外漫畫,以及盜版。但是多說一句,盜版氾濫是因為有市場。

    SF輕小說和輕之國度就是那個時候建立的,但一開始人氣如何全看進駐多少漢化組。我不知道有多少無名英雄為了愛翻譯了多少億字,我就知道那時候寫國輕的人都帶著理想。這個時候,中國的孩子們,看得最多的中國產兒童文學作品,應該是童話——曹文軒(雖然我沒看過)和楊紅櫻?印象不深,能擠掉這兩位的東西太多。

    00年~04年

    說句很不客氣的話,當時漫畫不成行業。沒刊物,網路不普及,受眾少,沒什麼人掃描資源。找一個看漫畫的人不難,找一個能聊漫畫的人不易。

    說句更不客氣的話,當時輕小說不如漫畫。盜版都不多。田中芳樹的《銀英傳》應該是這個時候錄入的,但我們說回國內。

    藍貓是這個時代的中國產卡通動畫旗手,但印象裡是少數能掙錢的東西。《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也是這個年代的,反正真童年多的一塌糊塗,倒是沒幾個適合14-18這年齡段的東西。雖說上美影也搞過日式的《我為歌狂》…結果咱就別說了。90-95這個區間,幾乎沒有稽核,所以電視上的內容應該還是以外國動畫為主——不止日本——反正忍者神龜是這個時候來的。

    94年~99年

    寶蓮燈、舒克貝塔、魔方大廈……鄭淵潔一支獨秀。輕小說這個概念在國內幾乎不存在。

    而那個時候,日本呢?

    日本的動畫、漫畫已經發展近四十年了。電視、電腦的普及率在當時簡直無法比較,就更別提主機了…當時我們應該在玩小霸王和步步高。

    對不起,話越扯越遠,甚至像是在講古了。

    但二次元文化之所以流行,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在那個文娛活動從室外轉向室內的時代裡,它們為我們播撒下種子,引入一批長大後逐漸拓展閱讀面,為了愛去做漢化的人。而這批人做漢化的時候,網路使用人口的爆發性增長,和國內少年作品的匱乏,又催生、促使許多網站存活。

    這些網站的內容,本就是為少年設計的。

    而中國又有這麼多人,這麼多少年,在學校裡過共同生活。一傳十,十傳百,有了接觸的可能和渠道,以及成熟的內容,同時又缺乏競爭……

    製造一種人盡皆知的亞文化,並不困難。

  • 3 # 寂寞的蘿莉音

    謝邀。為什麼近幾年二次元越來越火呢?主要還是現在年輕人逐漸接觸網路眼界也越來越叼了,國內動漫和電影電視發展也是越來越差才導致國內年輕人開始逐漸把目光投向了國外,二次元這麼火也是現在國內沒有自己的主流二次元文化,主要還是國內政策問題,不過隨著二次元的影響越來越大,相信也能有我們自己的二次元文化。

  • 4 # 全國掃黃打非辦主任

    謝謝邀答。 首先宣告沒有其他意思 我也喜歡二次元 首先二次元的觀看人群都是年輕人 喜羊羊與灰太狼就別來了 大都是十幾歲二十幾歲 對生活充滿了幻想 不是yy 因為還沒有被生活磨平菱角 相信邪終不勝正 之類的 相信生活還是美好的 而二次元正好滿足了我們的需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寶強岳雲鵬誰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