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月茶花為誰挽紗492
-
2 # 一顆紅心向日葵
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是宋、元、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之一,又稱“御試”,“廷試”,第一名就是大家熟悉的狀元,經歷過殿試的同學通常也被稱為“天子門生”。
殿試由唐高宗首創,但是沒有成制,宋代開始才成為常制。殿試的題目由內廷預擬,然後呈交皇帝親自選定。不是誰想參加殿試就能參加的,必須是透過會試的同學才有資格,殿試的目的就是為了給透過會試的同學評定等第。
宋開寶六年(973年),翰林學士李仿知貢舉,主持在東京貢院進行的全國會試。經過各場會試,共錄取進士、各科及第者38人。其中有2人在召對時因"材質最陋,對問失次"而被黜落。落第進士徐士廉擊登聞鼓,控告李仿"用情取捨",要求殿試,以求公道。宋太祖下詔從落第者中選出195人和已中的36人,在講武殿進行復試,由宋太祖親自主持,結果又有127人及第,而原錄取的人中又有10人落選。張榜後,朝野大譁,李仿降職。這次科舉案,不僅成為殿試的發端,而且自此確立了封建社會的三級考試製度。
明清時期,殿試只考策問,應試者自黎明入,歷經點名、散卷、贊拜、行禮等禮節,然後頒發策題。制策題目,清初用時務策一道,題長二、三百字,所詢一二事;康熙以後,題長達五、六百字,甚至千字左右。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改由讀卷大臣密議八條中圈出四道為題。策文不限長短,一般在2000字左右,起收及中間的書寫均有一定格式及字數限制,特別強調書寫,必須用正體,即所謂"院體"、"館閣體",字要方正、光園、烏黑、體大。從某種角度來看,書法往往比文章重要。
殿試結果填榜後,皇帝於太和殿舉行傳臚大典,宣佈殿試結果。進士分為三甲。一甲三人,稱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稱傳臚。傳臚大典後,新進士在保和殿參加朝考。朝考試卷分為三等,一等第一名稱朝元。
進士中一甲三人,殿試後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
-
3 # 楓紅葉落雪
皇帝的成長計劃2是一款策略手遊。類似端遊《三國志》系列的風格,在這裡可以招募名臣,選舉名妃,培養皇子,培養近臣,攻打國家,發展城市,修身養性。
獲得名臣的方式主要有三種,這裡介紹其中一種是殿試,也就是科舉。在吏部—開科考試處選擇,同時在工部——安排建造裡面可以選擇建築各種學院,可以增加獲得名臣機率。
回覆列表
你充錢了嗎?
後宮模式:無打仗
菜鳥模式:非常簡單,我每次十年就全滅了,魚叔特別好,一開始就有將領甲和將領乙,開科考試還會有隨機名臣兩人。【不打也沒事,不會侵略的。】
未充錢:
自由模式:多多練兵,儘量在訓練值高時發起對其他國家的進攻。勤去讀書,加智慧,智慧高了就去刷名臣,儘量在春秋兩季刷,獲得名臣的機率會高很多。稅率要高一點,沒事,反正多去資金扶助就行了。勤徵兵,用名臣打仗。建議多養幾個閒賦的垃圾,一到暴亂,就用垃圾去對付,不要點知道了,垃圾沒幫你平定叛亂也不要管他,至少這樣,那個暴亂的城池不會叛變而自立門戶,只是暴亂而已。建議將突厥,羅馬等大國先滅了,這樣你的城池就會守得比較穩固,滅了大國後,騰出手來悠閒的玩吧,去去後宮,沒事上上朝,騰出手來滅小國,平叛亂什麼的。如果你想先滅先完事,就這樣幹吧,如果你想有了一些資本再開戰,就先攢300萬~500萬再說吧。(建議你用民兵打,雖然其他兵戰鬥力強,但達成耗錢,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