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油管工匠影片分享
-
2 # 嘿吧
一般都是檔案越大音質越好。320kbps不是比192kbps快 這是判斷音質的標準 一般的歌都是128kbps為普通音質,320kbps是mp3的最好音質。一般都有如下:320kbs,256kbps,224kbps,192kbps,160kbps,128kbps,112kbps,96,80,32kbps等等 32kbps已經接近最低音質 你會發現基本歌手聲音變了 有很多雜音 也就是"失真" 位元速率怎麼看很容易 把滑鼠放至檔案附近自然會有位元速率 用千千靜聽 酷狗等播放器也會有顯示。44khz就是CD音質 是取樣頻率。另外有的追求更高的會聽無損音樂 那種檔案就更大 音質 效果更好 當然 電腦音響也不能太差 要不然下多高音質的音樂都白搭 不是專業人士 所以語言較通俗。
-
3 # 回憶影迷
音質與音效
美妙的音樂、悅耳的歌聲,人人都喜歡。究竟好聽的聲音出彩之處是音質取勝還是音效略優呢?圍繞聲音效果這一問題,有多種探討與爭論。有談論音質的,也有探討音效的,有標榜晶片的,還有崇拜耳機的。但“音質”與“音效”這兩個詞的標準定義與理解,很難有統一的標準,主要靠每個人自己的感覺。因此,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客觀評價不同音響的音質。筆者根據對聲音和播放器的理解,結合自己的體驗,在此提出如下觀點:
音質------是聲音的品質,聲音的質量,是指經傳輸、處理後音訊訊號的保真度。
音效------是聲音效果器,透過對EQ、延時、染色、修飾,使聲音更符合個人聽音喜好。
可以用數碼照片來比喻。
如果一幅照片色彩很純正,細節層次很豐富,明暗很準確,我們可以說這幅照片單位“畫質”很好。我們可以透過圖片處理軟體對照片進行處理,可以把色彩濃度加深,對比度加強一些,銳化一下,或者加上一些藝術效果。這樣我們看起來照片好像是更漂亮了,但實際上已經對原有畫質破壞了。
音質也是如此,我們調節均衡器使高低音加強,加上DFX外掛等等,令我們聽起來好像更悅耳動聽,其實很多聲音的細節已經丟失了。
有時候我們對聲音或者圖象進行處理和修飾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更符合個人的欣賞需求。不過我們不要已為是提升了音質,總之,處理越多,外掛越多,對音質破壞越多。
再說一點,現在很多人在比較什麼播放軟體音質好。比較不是不可以,但是要懂得怎麼比較,不然只會給人說無知。
我們一般聽音樂的時候都會或多或少地加上外掛,但實際上,這時候我們比較的只是音效而已,不是音質。如果去除音效的效果,我們實際上比較的就是播放軟體的解碼器了,如果使用同一款解碼器的播放軟體來說,幾乎是不可能比較出差別來的。即使是使用不同解碼器,以MP3解碼來說,基本上都是很成熟的技術。儘管有差別,但是也是很微小的。以我們一般播放器來說,自稱能分辨出來只是自欺欺人。有或者根本就不懂得自己比較的僅僅只是音效而不是音質。
音質評價得專業術語主要有:
聲音發破(劈):嚴重諧波及互調畸變,有“噗”聲,已切削平頂,畸變大於10%。
聲音發硬:有諧波及互調畸變,被儀器明顯得測出,畸變3%~5%。
聲音發炸:高頻或中高頻過多,存在兩種畸變。
聲音發沙:中高頻畸變,有瞬態互調畸變。
聲音毛糙:有畸變,中高頻略多,有瞬態互調畸變。
聲音發渾:瞬態不好,耳機揚聲器諧振峰突出,低頻或中低頻過多。
聲音寬厚:頻頻寬,中低頻、低頻好,混響適度。
聲音發悶:高頻或中高頻過少,或指向性太尖而偏離軸線。
聲音纖細:高頻或中高頻適度且畸變小,瞬態好,無瞬態互調畸變。
聲音有層次:瞬態好,頻率特性平坦,混響適度。
聲音紮實:中低頻好,混響適度,響度足夠。
聲音發散:中頻欠缺,中頻瞬態不好,混響過多。
聲音狹窄:頻率特性狹窄,例如只有150Hz~4000Hz.
金屬聲(鉛皮聲):中高頻個別點突出高,畸變嚴重。
聲音圓潤:頻率特性及畸變指標均好,混響適度,瞬態好。
聲音有水分:中高頻及高頻好,混響足夠。
聲音明亮:中高頻及高頻足夠,相對平坦,混響適度。
聲音尖刺:高頻及中高頻過多。
高音虛(飄):缺乏中頻,中高頻及高頻指向太尖銳。
聲音發暗:缺乏高頻及中高頻。
聲音發乾:缺乏混響,缺乏中高頻。
聲音發直(木):有畸變,中低頻有突出點,混響少,瞬態差。
聲音平衡(協和):頻率特性好,畸變小。
轟鳴:耳機揚聲器諧振峰嚴重突出,畸變及瞬態均不好。
聲音清晰:中高頻及高頻好,畸變小,瞬態好。
聲音有立體感(單聲道模式下):頻響平坦,混響適度,畸變小,瞬態好。
聲音透明:高頻及中高頻適度,畸變小,瞬態好。
聲音有現場感(臨場感):頻響好,特別中高頻好,畸變小,瞬態好。
聲音豐滿:頻頻寬,中低頻好,混響適度。
聲音柔和(松):低頻及中低頻適量,畸變很小。
聲音有氣魄(勢)、力度好:響度足,混響好,低頻及中低頻好。
-
4 # 忘川20661539
如果光看引數的話,音樂檔案的音質好壞是有硬性指標的,這個網上一搜介紹的文章一大堆。至於為什麼音樂播放器中的音質越好的音樂體積越大,當然是音質越好意味著細節越多,像歌曲中伴奏中的某種樂器,歌手換氣的聲音,嘴巴張合的口水聲,鼓點選鼓時鼓回彈的嗡嗡聲等等,一般音質的檔案你聽著的話平時可能完全沒注意到或者聽的不怎麼清楚,你只是隨著歌曲的旋律忽略過去了,不會注意到這些細節。
就如同影片檔案,越高畫質檔案越大,比如影片中人物的頭髮,臉上的汗毛等,你看普通畫質的時候是不會注意到的,因為看不清楚,看著也沒什麼影響,但是一旦換成高畫質畫質,當人物的頭髮一根根清晰的展現在你面前,面板上的皺紋清晰可見,情節還是同樣的情節,但是那種視覺上的真實和震撼是普通畫質比擬不了的。
音質也好,畫質也好,都是需要用更好的硬體才能感受得到好處的。高畫質視屏不是下個幾個g的高畫質檔案就可以的,還需要高分辯率的顯示器,想要好音質,那要的更多了,不是隨便一個手機或者mp3就能體會的到無損的好處的,尤其是要一部帶專業晶片的音樂手機或者一部播放器,還有一副好耳機。所以,如果你還用著幾十塊錢或者一兩百塊錢的耳機,那像qq音樂網易雲酷狗之類的裡面無損還是普通音質的音樂檔案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你聽不出區別的,還不如調裡面的音效或者均衡器來的實在些。
音質好壞對於普通人而言每個人的感受都不一樣。更多的是音樂風格的不同,有些人喜歡動次打次,有些人喜歡清亮的人聲,音質好壞,不如說是你喜不喜歡這樣的音樂風格,現在很多人都以為越貴的耳機音質越好,買回來一聽,什麼鬼?不是耳機不好,只是耳機調音沒有對你的胃口。而現在歌手錄音大都是經過調校的,所以現場聽,永遠沒有你在耳機裡聽到的歌聲好聽。你在學校琴房聽到的鋼琴聲,和你在歌曲伴奏裡聽到的鋼琴聲,也是不一樣的。
與其糾結音質好壞,不如去找適合自己的音樂。
-
5 # geyall
這是音訊壓縮,編碼的問題。簡單說說吧。
在電腦,手機上我們聽的音樂,都是數字訊號的,用1和0表示,每個1或0佔一個bit,可以理解為一個bit的儲存空間,8個bit是一個byte,1024byte是1KB,1024個1k是1MB,1024個1MB是1GB。你說的30m就是30MB。
音樂如果直接從cd出來存到電腦上,佔的空間大,一般要經過重新編碼、壓縮,比如mp3,就是一種常見的壓縮格式。
音訊的壓縮簡單解釋一下,你下載或聽mp3時注意過沒,有個取樣率,比如128kbps,192kpbs,意識就是每秒取樣多少個bit。假如1秒鐘的音樂有100個bit,取樣可能只選取50個bit,這樣音樂就變小了,但音質也就會有相應的丟失。取樣一般都有複雜的演算法,以求最大程度保證音質,最大程度壓縮音樂。
也有無失真壓縮,他可以透過逆向演算法還原原始的音訊。
-
6 # Hjhgfhjhcxfyjjgfd
音樂音質的判斷應該是一個很個性化問題,每個人對聲音的反應和認知都不一樣,音質就是聲音的質量,如果從音響的角度看,就是要真實的還原採集的聲音,當然最終效果還要分冷暖。從整個音樂範疇來判斷,應該是體現樂音,拒絕噪音,當然打擊樂是噪音。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能泛泛而談,望見諒!
回覆列表
談論音質的好壞,主要是看衡量聲音的三方面(音量,音高,音色)是否達到一定的標準。聲音的音量,即音訊的強度和幅度;聲音的音調,也稱為音高,即音訊的頻率或每秒變化的次數 ;聲音的音色,即音訊泛音或諧波成分。音源的質量取決於音樂檔案格式和壓縮比率。目前最主流的音樂格式是MP3,wma兩種格式。我們一般聽的MP3檔案都是128kbps位壓縮率(普通音質),壓縮比大概是1:10,檔案大小一般只有4M,在體積和音質上面達到了一個比較平衡的位置。而我們從網上下載的歌曲壓縮率往往比較低,只有96kbps甚至更低,效果不是很理想。這是網站出於下載速度還有版權問題而特意把壓縮率調低的做法。要享受真正的音質,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找質量比較好的CD碟,自己進行壓縮。一般來說,壓縮比達到192kbps的MP3檔案(較高音質),其音質就比較的不錯了,用好的MP3播放機播放,效果和MD的已經很接近,如果壓縮到320kbps(極高音質)的話,檔案大小一般為8M,音質非常接近CD機,一般人都很難分辨出來。無損音質則是能夠在100%儲存原檔案的所有資料的前提下,將音訊檔案的體積壓縮的更小,而將壓縮後的音訊檔案還原後,能夠實現與原始檔相同的大小、相同的位元率。
歌曲大小則和壓縮率有關(描述壓縮檔案的效果名,是檔案壓縮後的大小與壓縮前的大小之比,例如:把100m的檔案壓縮後是90m,壓縮率為90/100*100%=90%,壓縮率一般是越小越好,但是壓得越小,解壓時間越長)。
時下我們只要提到下載音樂,第一反應就是MP3,其實MP3已經逐漸成為音訊格式的代名詞,實際離滅亡不遠,絕大多數線上音訊試聽網站都使用WMA的是WMA格式(通常位元速率64 Kbps),WMA解碼比起MP3較為複雜,因此許多山寨手機及有名的低端品牌手機都不支援WMA音訊格式,但是隨著電子科技發展,絕大多數音樂播放器都支援。在128kbps及以下碼流的試聽中WMA完全超過了MP3格式,低碼流之王不是浪得虛名的。但是當碼流上升到128kbps以後,WMA的音質卻並沒有如MP3一樣隨著碼流的提高而大大提升。
其實對於我們業餘的音樂發燒友來說,耳朵很少判斷音質的好壞,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然是找音質更高的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