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建自然教育

    也有朋友問“那你是怎麼讓孩子喜歡上閱讀的呢”?最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在閱讀上我的體會概括為:選,讀,聽,演,境,變。

    孩子出生後呀呀學語階段首選是兒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推薦一本小樂喜歡的吳昌烈的寶寶的兒歌,裡面的每一首當時都是滾瓜爛熟,如今的小七(小樂的小表妹)也是。

    兒歌之後到幼兒園前的階段我傾向於維尼小熊類的,單純和美好。家長要注意的一點是別被那些看起來很“正”很“對”的書給迷惑住,前段時間看到小七的一本童書《班裡來了小霸王》就屬於這一類(冠以情商名義宣傳的書需要警惕),故事說班裡來了一個小霸王后做什麼什麼壞事,沒人和他玩,後來就變好了。我覺得那都早了點,這時期的孩子其實多給他講述美好的是什麼就可以了。

    從幼兒園後開始慢慢孩子會體現出她感興趣的內容,小樂對歷史的偏好似乎就是從那時看動畫片《三國演義》、《大英雄狄青》開始的,關鍵是“興趣”,不勉強不強迫,漫畫也不一定那麼可怕,家長適當引導,挑選書籍更多是遮蔽一些還不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作品(國內的書缺少分級體系),比如西遊記,我們就看過眾多版本,從最初的繪本到注音版,再到青少年版,再到完整版,什麼階段看什麼版本。

    每位家長肯定都會給孩子講故事,但講故事絕對也是一門學問。很多家長可能會照著書中的文字平鋪直抒,嗯,如果象機器人的話,很難吸引孩子。

    “投入,帶有感情,略帶誇張,手舞足蹈地表演更好,經常可以把故事搬出來在現實中表演。”給孩子講故事最關鍵的就是要投入感情,而不是平淡的白開水。從小到大,我們家裡都是這個風格,我、樂媽、樂樂外婆皆是。即使現在我給小樂講故事,還是會保持這個風格,一定要有趣。

    讀書最好能延續成一個習慣,這是非常好的親子時間。小的時候我就經常給小樂講故事,而等她一年級下後開始每晚固定在睡前給她講故事,慢慢地持續了四年。這個過程中父與女有很好的互動和交流,增添了兩人的親密,孩子也會給帶來意外的驚喜,尤其是對於很忙的家長來說更為重要。

    讀書的過程中一定是互動的,家長首要記住的一點是“不要把讀書當做是完成任務”。所以說在讀書中如果孩子要發表意見的時候,首先就是耐心傾聽,千萬不要打斷說:“怎麼不好好聽我講故事啊!”

    孩子還會有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會提出種種問題,很多問題家長回答不了,千萬別覺得沒面子或者覺得好煩,而可以共同參與其中。一是以幻想的方式一起展開,孩子會很喜歡;二是把問題記錄下來,等下次有了結果後再和孩子交流。

    小技巧:讀書的時候同時配支筆,因為經常會有語錄出現,這會演變成對孩子成長的記錄和美好回憶。

    有了讀,為什麼還要說演呢?我認為“演”是培養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或者某一方面興趣的關鍵。每個孩子都具有表演的天分,只是家長需要放下自己的身份,投入到遊戲中去。推薦一套書你給我讀,我給你念 (豆瓣) ,詩歌的形式,設計就是兩個人一人念一段,非常適合和孩子一起朗讀,誇張的故事也可以盡情發揮表演,比如描述木乃伊、殭屍鬼。象其中一首木乃伊的詩,我們從幼兒園玩到小學,在床上兩個人念,另一個人就用被單一遍一遍地繞起來做木乃伊。現在想想,這或許是我現在給小樂念《考古學傳奇》的誘因。

    小時候玩的最多的是《西遊記》,當時在家裡一有空就全家人一起角色扮演。一會兒玩和故事情節一樣的,一會兒玩改編搞笑的,一會兒樂樂還會要穿越進去和故事人物打成一片。以前我經常講的故事就是小樂樂XX記,比如她和孫悟空一起去打妖怪,很多時候還得加進她的小夥伴。

    每當大家玩的笑成一片時,那種快樂讓我們都感覺溫暖極了。我們還會把這種玩耍帶到旅遊中去,比如在西安烽火臺演烽火戲諸侯,大禹陵、牛皋墓都曾是我們的舞臺。只要你放下架子,表演可以隨時隨地,隨心所欲,不用苛求都是編排舞臺劇。

    境,我想說的有兩層含義。

    一個是全家閱讀環境的塑造,我們家中不看電視、不玩遊戲。在孩子能獨立閱讀時,家中要培養起閱讀的氛圍,記得在小樂剛上小學有一段時間,我們會固定全家看書,不過現在早已經不需要我們再陪她看書了。

    其次讓閱讀平易近人,家裡的書隨處放置,之前說了小樂同時看5、6本書,那也是因為她人坐在哪裡,就會拿起哪裡的書。餐桌、床邊、書桌、客廳、廁所,無不放著她的書,我們都是過一段時間才會去整理一次。

    除了物理上環境的塑造,還有一點更難,那就是從一本書閱讀開始的延伸環境,這是興趣培養的很好手段。舉個例子,小樂受同學的推薦開始看《埃及守護神》,後來從同一作者延伸到《波西傑克遜》;古埃及、古希臘,當然就離不開《埃及神話》和《希臘神話故事》,又可以延伸到考古,給她講《考古學傳奇》中眾多的考古故事;然後又開始看《Horrible History》,裡面涉及古埃及和古希臘,但同時又拓展到了整個英國曆史,於是就買了《狄更斯講英國史》給她看,我還給她買了英文版的《Horrible History》書籍,這樣英語、歷史又兩不誤了。慢慢的,慢慢的,發現知識延展開來可能會形成一個體系,書就不再只是簡單的一本書,學習的興趣可以一直得到延展。

    變與不變,這是個問題。有時可能家長覺得做了很多,孩子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沒進展也不要急,保持“孩子你慢慢來”的心態,從歷史經驗來看,往往是在你沒咋在意的時候得到的驚喜越多。適當注意是否自己的方法有問題,畢竟不同的孩子都是獨立,也會有不同的興趣,你需要注意觀察,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

    還有的可能是一段時間裡孩子閱讀進展順利,但家長要有清醒的意識,並非就一勞永逸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會不斷變化的,興趣也會發生變化,你要做的還是在邊上觀察,隨之而變化。

    以上就是我的六字真言了。選,讀,聽,演,境,變六個字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而這六字型現的核心其實是另一個字“伴”,陪綁孩子閱讀,陪伴孩子成長,方法其實都是在陪伴中摸索出來的。

  • 2 # 貼心媽媽

    其實閱讀本來就是一種享受,想讓孩子愛上閱讀,可以透過親子共讀的方式,讀懂讀通一本書,然後在和孩子聊天中,媽媽假裝某些情節還沒有弄懂,請孩子的講述一下具體的情節是怎樣的?透過這種簡單的交流,加深孩子對書中內容的印象。接著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書中的主人公接下來的命運會如何?如果覺得孩子說的挺有道理,就給予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家長還可以把書中涉獵的百科知識灌輸給孩子,相信透過父母耐心的引導,你一定會逐步的愛上閱讀,以書為友的!

  • 3 # 清水無爭

    要讓孩子覺得閱讀是美好的事情,那就得從小給孩子讀書,陪孩子翻書。最主要的是從孩子會爬開始就讓孩子能夠自己拿得到書,隨他自己翻,撕,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快樂。

    當孩子大一點,願意坐下來聽你講故事,請不要要求一定要安靜的坐下來聽多長時間,哪怕只聽幾分鐘也好。不要把閱讀當成一種任務,每天打卡進行,這反而會破壞閱讀的美好。

    然後是家裡要有很多書,讓孩子觸手可及都是書。家長經常看書,看到有趣的故事就講給孩子聽,跟孩子一起交流書裡的故事,一起剖析書裡的人物等。只要能成功調起孩子的興趣,孩子就會覺得閱讀很美好。

  • 4 # 蜜桃姐姐

    1.交換圖書交換會。

    2.有聲讀物。

    爸爸媽媽可能都知道有聲讀物嗎?但是你們知道嗎,其實自己也可以做!和孩子一起讀一本書,順便拿錄音機錄下來。之後匯出來利用電腦聲音編輯器,讓孩子增加聲音效果(使用鍋碗瓢盆、樂器、器具、製造噪音的任何東西)。如果孩子有最喜歡的故事,讓他把故事的一部分或全部都錄下來。這樣不僅能增添樂趣,而且還能提高孩子的口語能力呢~

    3.讓孩子“買”自己的書。

    當孩子在家幫忙做家務或表現的很好,把 “書券”交給他。這個“書券”可以不是真正的人民幣(告訴孩子這個券只能用來買書)。當孩子攢到一定量時,帶著他去書店,讓他挑一本自己喜歡的等值的書。

    4.製作自己的書籤。

    用白色紙板剪一長條,在上面打一個洞,讓孩子用畫筆和貼紙裝飾。然後讓孩子選擇一條絲帶作為一個穗穿過這個洞。孩子用著自己製作的書錢,會更加投入,喜歡閱讀。

    5.寫選單。

    幫助孩子寫一份週末晚餐的選單,讓孩子儘可能描述每道菜。告訴孩子使用“描述詞”(形容詞):“綠色、新鮮”的蔬菜;“熱、美味”的雞;“冰冷,甜蜜”的冰淇淋。如果想不出,讓孩子從書本中得到答案。到吃晚飯的時候,把餐廳變成一個模擬的餐館。讓孩子當服務員,分發選單,點菜,送飯。孩子期待著玩這樣的遊戲,會更用心地閱讀書本,從中“研發”新的選單。

    6.寫一本書。

    讓孩子成為作家。用白紙或淺色紙做一本空白的書。把書頁釘在一起,或者在左邊打個洞,把書頁捆在一起。然後樂趣就開始啦~幫助孩子提出一個故事,或者寫下孩子所說的故事。不要忘記“作者”的頁面,畫一個小朋友的畫像,介紹一下孩子,肯定讓孩子興奮。

    7.寫一本“我最喜歡的東西”的書。

    把10頁(或20頁,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內容放在一起,並讓孩子想想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在每一頁上寫一件事、畫一幅畫和那樣東西聯絡在一起,或者在雜誌裡找一張圖片,剪下來,粘在書頁上。

    8.閱讀堡壘

    在臥室裡建一座閱讀堡壘,用掃帚或拖把棒、毯子和椅子來建造堡壘。讓孩子帶著手電筒和許多書爬進去,在黑暗中看書。當然次數不要太多,時間也不要太長,這對眼睛不是很好。

    其實這麼多的方法,歸根結底就是為了讓孩子對閱讀不要失去興趣,趣味性的閱讀更能夠讓孩子投入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證實,有哪些寶物300年後再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