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桃媽的自我修養

    首先當然是擔心老人過度溺愛孩子,把孩子教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唯我獨尊的性子,再者也會擔心老人用太過傳統的方式教育孩子,一些舊的育兒觀念育兒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最後可能是會擔心孩子跟自己不親吧,畢竟隔代教育,老人成為了他們的家長老師,而真正的父母反而沒有權威。

  • 2 # 艾美麗她媽

    在我看來,最大的問題是祖輩對孫輩的溺愛,要什麼給什麼,甚至不要都非得給(尤其是一些小零食,老人認為孩子愛吃就給買,不管是否健康是否會對孩子產生很壞的影響),簡直令人髮指。不管是誰都會有一些壞習慣,但很多老人並不覺得自己做的哪裡不好,幾十年都是這麼過來的,這就會造成很多矛盾。

  • 3 # 冉冉媽媽

    孩子爺爺奶奶在育兒方面,肯定沒有媽媽對孩子盡心,這是不可否認的,今天看到一幕,爸爸媽媽不在家,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照看,看著兩個孩子全身上下沒有一處是乾淨的,孩子的衣服也不經常換洗,看著還有昨天吃飯留下的菜漬,孩子又不說要求穿有多好,只要穿的乾淨就好,而是爺爺奶奶照看的孩子連最基本的都達不到

  • 4 # 哈皮媽媽親子閱讀

    1.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

    老人帶孩子比起父母自己帶孩子,養育的側重點在於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關注的比較多,而很少關注孩子精神層面的培養。老人最怕孩子餓著凍著,所以時時刻刻都在提醒孩子冷不冷熱不熱餓不餓,哪怕是在孩子自由玩耍時,也會不斷的打擾孩子。老人也最看不得家裡髒亂差,所以孩子自己吃飯時掉的滿地都是,老人就要喂孩子,一方面這樣孩子吃得多,另一方面也減少了自己打掃衛生的工作量。但是長久下來,孩子自己吃飯做事的主觀能動性就降低甚至消失了。

    2.孩子一日節奏的問題。

    我們人都講求有呼有吸,張弛有度。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孩子一日節奏,也要做到動與靜結合,室內室外結合。老人帶孩子,在這方面就沒有太強的規劃性。要麼在家裡看電視看一天,要麼帶孩子在戶外玩一天。孩子要麼吸入過多撥出不足,要麼撥出太多得不到吸入的補充,這樣一天下來,孩子會非常累,以至於晚上很晚才能睡覺,非常耗費孩子的生命力。

    3.孩子責任感的培養。

    老人帶孩子一般都過渡溺愛,沒有原則的孩子要什麼給什麼,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行。這樣下去,孩子會覺得理所當然,家裡大人都該無條件滿足他,依順他。這樣時間久了,不利於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的培養。

  • 5 # 中國好姑娘東方茉莉香

    謝謝邀請。我覺得擔心的有三點。第一是科學餵養,我們的長輩以前多數習慣嘴對嘴喂孩子,不衛生。第二是過分溺愛孩子,使孩子變得自私霸道的性格。第三是迷信。其實最主要的是時間久了在老人身邊就和自己的父母沒什麼感情了。所以我覺得孩子還是自己帶比較好!

  • 6 # 大地有生

    第一位的:獨立處理問題能力。老人會不自覺的插手,指導,影響孩子探索的機會。

    第二:生活習慣養成。比較寵孩子,看電視,看手機,各種比較不能控制住孩子,無法跟孩子有效溝通,達成好習慣。老人生活節奏可能也比較不一樣。

    第三:溝通習慣。老人一般比較寵,孩子哭鬧撒嬌成效好,孩子可能會養成霸道溝通和哭鬧溝通的習慣。

    第四:社交能力。老人不習慣讓孩子跟孩子自主去玩去交流。怕孩子傷著別人或者被人傷,不熟悉的不好意思。

  • 7 # MM育兒雜談

    老人和年輕人之間的育兒理念差別是很大的,但是,老人幫助照顧孩子,客觀上減輕了小家庭的負擔,年輕人應對此表示感謝。對於一般的這種育兒理念的差異,我覺得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老人和年輕人所受的教育,他過去的經驗,都是截然不同的,但有些作法,我是難以接受的:1.拒絕使用尿不溼的問題。2.老人把飯咀嚼以後喂孩子。3.為了節約,把尿不溼曬一曬再用。4.幾個月就要給孩子把尿。5.天天跟孩子說媽媽不好,不管孩子。6.總想著給孩子做飯的時候放鹽放糖。總之,能自己看孩子還是自己看,否則各種矛盾總是層出不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好好學習要分手,是真的要好好學習還是為了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