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史
-
2 # 羽菱君
宋蒙戰爭是公認的蒙古帝國對一個政權最持久的戰爭。要知道蒙滅西夏用了22年,蒙金之戰用了23年,宋蒙戰爭三個階段卻持續了45年,假如說宋軍真孱弱,能堅持這麼久嗎?因此說南宋軍隊戰鬥力孱弱根本就是有失偏頗的,不能因為最後蒙古滅宋就妄下定義。我們可以從宋蒙戰爭的主要過程中來分析一二。
宋蒙戰爭經歷了三個階段,從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第一次宋蒙戰爭是蒙古帝國窩闊臺當政時的攻宋之戰,依次分為沔州之戰、真州之戰、陽平關之戰、廬州之戰和京襄之戰。除了陽平關一戰,其他大戰最後都是宋軍獲勝,即使是陽平關之戰,也讓蒙古喪失了參與戰鬥的大半兵力,損失慘重,戰敗只是因為寡不敵眾。第二次宋蒙戰爭是蒙古帝國蒙哥當政時的攻宋之戰,依次分為四川之戰、鄂州之戰和釣魚城之戰。在四川之戰嚐到甜頭之後,蒙古大汗蒙哥決定發動全面侵宋戰爭,徹底征服南宋,但卻在釣魚城下被飛石打中,丟掉了自己的性命。蒙哥一死,鄂州戰場上的忽必烈為了回蒙爭奪汗位,與宋議和,第二次宋蒙戰爭實際上也是以宋勝結束的。第三次宋蒙戰爭是蒙古帝國忽必烈當政時南征滅宋之戰,也開始成為宋元戰爭,依次經歷了襄陽之戰、淮西之戰、郢州之戰、沙陽新城之戰、鄂州之戰、嘉定之戰、丁家洲之戰、嶽州之戰、焦山之戰 、臨安之戰、常州之戰、重慶之戰、揚州之戰、潭州之戰、瀘州之戰、靜江之戰、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戰和厓山之戰總共18場有名的會戰,總共耗時達12年之久,其中的襄陽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非常重要戰役,歷時6年。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襄陽之戰元兵圍困了襄陽五年,最後是守將孤立無援的情況下才投降的,突破襄陽城這座堡壘之後幾乎就形成平踏南朝的局面。但往後的六年,南宋軍隊還是一直都在頑強抵抗,直至退守到無路可退,我們從文天祥誓死不降和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忠臣們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就可以看出大部分南宋軍民的堅強意志。
宋蒙戰爭的局面至始至終都是蒙攻宋守,有宋一代的對外戰爭,迫於被諸邦包圍的地理位置,從來都是不敢傾全國之兵力來打的,擔心其他諸邦趁機來犯,腹背受敵,基本上都是面對來犯,做好防守,不會主動出擊去迎敵。宋朝軍隊以頑強的抵抗,在被動的局面中多次成功擊退蒙軍,實屬不易,而且幾乎都是在守軍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完成退敵,後面被逐個擊破也是因為各自戰鬥都是無援救助。宋元之戰最後宋朝滅亡,主要是由於忽必烈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以往攻宋方略,善擇伯顏等良將,注重發展水軍和大力實行招降安撫政策,形成了軍事、政治優勢,致宋軍於被動挨打境地。南宋則因政治腐敗,治國、治軍方針迂腐,奸相當權,排斥異己,任用庸才,賞罰失律,致使朝野上下,離心離德,才招致敗亡。單單以元滅南宋就說宋軍孱弱實是有失偏頗。
-
3 # 無欲則剛者
原因雖有諸多,但是個人感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經濟方面。封建社會經濟高度發達其實是在宋朝完全實現的,其經濟實力超過五十六年前的大唐王朝。在兩宋時期,經濟穩步持續增長,推進了科學技術的黃金突破,如四大發明之指南針、活字印刷術,這都是影響世界歷史發展程序的科技。此外,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民財富相對於比較充盈,百姓有更多的經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當中,提高了國民的受教育機會,因為兩宋科舉制得到改革,政策靈活開放(如取試專考明經和時策,殿試自此成為定製),大大提高了進士的取試率和增大了士族階層的社會佔比,優化了社會組成結構,兩宋三百多年形成了士大夫精英階層。
所以說,兩宋除了在國防、軍事方面較為羸弱,其他方面在世界上都是頂尖甚至是遙遙領先,如火藥在宋朝的卓越改進和軍事用途(火箭、遠端投石器,良好的攻城器械)。兩宋歷來執行重文抑武的國策,並不是說軍事薄弱到發展不起來。由於兩宋強大的綜合國力,也能快速形成一定規模和一定戰鬥力的軍事力量,並且在某些時候能夠佔據上風。
然而,兩國作戰,是綜合國力的競爭,廟堂決策(高層態度、國防戰略)、軍事統帥個人能力、國家經濟實力三者若是均具備優勢,那定能戰無不勝。而宋只佔其一中的經濟優勢,再加之地理位置優勢(所謂長江天塹,覺得有些勉強)、軍情民心等,所以能與蒙古鐵騎相抗衡半個世紀之久,這完全是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做後盾。
-
4 # 歷史哨聲
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就兩個原因:一,宋軍以步兵為主,善於守城,蒙古兵長途跋涉攻打,加上蒙古是騎兵多,野戰厲害,攻城就很弱雞。
二,南宋的地盤四川是山地多,襄陽有漢水隔江,都不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南宋的地形不利於蒙古騎兵。不是大山,就是丘陵,地形有效的分割和限制了騎兵的機動性。
三、南宋水師比蒙古佔有優勢。因為南宋水師的優勢,江浙等地的人員和糧餉能夠源源不斷地送到襄陽和四川。這能夠讓南宋守軍打長久戰。蒙古軍只能靠陸地運輸,尤其是四川的山路,對於蒙古軍的後援是非常大的挑戰。這也是一旦蒙古水師達到南宋水師水平時,就可以封鎖襄陽而攻破。
四,就是蒙古不是隻有南宋一個敵人,不能專心對付南宋。
回覆列表
孱弱宋軍為何能擋住橫掃千軍的蒙古騎兵?題主說的南宋軍隊其實並不孱弱,之所以能夠抵擋住幾十年關鍵在於以下幾點。
第一,有利的地理天險。南宋東至兩淮,西至大散關,中間又有襄陽要地把持江漢,在和金朝打打停停了多年之後,南宋已經利用地理優勢建立了比較穩定的防線。後期這條防線崩潰,四川的守將餘玠重新依據地形設計了山城防禦體制,他採用“守點不守線,連點而成線”的方針,修築大獲、青居、雲頂、神臂、釣魚城、天生等十餘城,形成一個防禦網,成功抵禦了蒙軍攻擊。
第二,先進的武備。宋朝是很重視武器裝備的,由於對手主要是北方的遊牧民族,所以特別的重視遠端武器的發展,如著名的床子弩和神臂弓,另外還有用步人甲武裝起來的重甲步兵更是對抗騎兵的大殺器,至於後期的各種先進火器也是威力無窮。
第三,習武之風提供了高素質的兵員。在我們今人看來,宋朝人都是軟綿綿的書生,其實不然,在當時宋朝的民間習武風氣興盛,各種習武團體遍佈全國,尤其南宋時期金人侵佔中原,更是激發了南宋民間的練武熱情,一些從北方流亡的百姓更是其中的主力。不僅如此,在宋朝還誕生了中國第一間軍校武學,因此在抵抗蒙古入侵時期,雖然沒有出現絕世名將,但大部分將領的素質是很高的。
第四,逆天的水軍。宋朝一直缺少馬匹,所以無法組建起一直強大的騎兵,這也讓它處處被動。不過幸好有一直強大的水軍可以任意馳騁,這隻水軍在抵抗入侵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說,當某一座位於長江邊的南宋城池被圍困的時候,南宋水軍可以隨意為這座城池輸入一船一船的補給,後勤工作做的非常好,敵人只能夠乾瞪眼,想要速戰速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