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看電影雜誌

    近幾年,美國觀眾似乎對恐怖片格外青睞。舉個例子,前段時間一部有關黑人種族歧視的懸疑/驚悚/恐怖片[逃出絕命鎮],在美國口碑票房全部大爆,甚至成為現象級話題之作。

    然而到了中國,這部電影卻有些“水土不服”。資源流出後,看過的中國影迷對它褒貶不一,口碑呈兩極分化。

    分析起來,應該是[逃出絕命鎮]中令人不寒而慄的種族歧視隱喻,戳中了美華人在大選後悲觀的G點,只要對美國政治和種族歧視的歷史稍有了解,get到這部片的精髓還是不難的,筆者看後也驚呼其為神作!

    但絕大多數華人對美國種族問題還是不甚瞭解、也沒有興趣多瞭解,所以只是把它當懸疑恐怖片來看,這樣難免失望,畢竟導演並沒想只給觀眾帶來感官刺激。

    回到[小丑回魂],它在美國票房口碑雙豐收,同樣是因特定的文化土壤和社會環境,中國觀眾到時候看到片子,很可能再次遭遇“和預期不符”的尷尬。

    簡要歸結一下,[小丑回魂]在美國火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原著作者斯蒂芬·金

    史蒂芬·金的大名就不用多說了,他在美國電影界的泰斗級地位已說明了一切。在[小丑回魂]所有的宣發物料上隨處可見他的名字,美國觀眾當然會買他的賬。

    2.創意營銷

    直接上圖:

    ▲“去看[小丑回魂],我是第一個到場的,這貨就尼瑪坐在那兒啊!”

    這麼一個營銷創意,很快就能在網上形成病毒式傳播,它對電影宣傳起到的效果可想而知。

    3.《小丑回魂》這一IP擁有橫跨數代的號召力

    原著50年代的背景設定贏得了不少50年代生人,80年代的出版年份吸引到了不少70、80後讀者,90年代的迷你劇集又招攬到一批粉絲,再加上劇集[怪奇物語]徹底打開了95後、00後市場,[小丑回魂]還有什麼理由不火?

    4.美國政治環境產生的大眾文化心理

    特朗普上臺後,不少美華人、尤其是支援民主黨的自由派人士心灰意冷,而好萊塢又是民主黨大本營。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更願意走進影院看一部刺激性強的恐怖電影,藉此忘掉現實中的苦悶和壓抑,來一次徹徹底底的情緒釋放。而[小丑回魂]作為一部難得一見質量不錯的恐怖片,當然也就順理成章榮升爆款了。

    最後,筆者還是那句話:所有爆款,都是特定文化環境與大眾心理結合的產物。所以我們作為中國觀眾,不妨調低預期,以正常心態觀看,這樣才會有驚喜嘛!

    ▲有看過的中國觀眾表示一般

  • 2 # 美劇浮世繪

    《小丑回魂》為何在美國那麼火?

    《小丑回魂》背後的西方小丑原來是這樣的,http://www.toutiao.com/i6466550760451605006/

    《小丑回魂》:原來歷史上還真有“殺人小丑”!http://www.toutiao.com/i6467088459642176013/

    改編自美國作家斯蒂芬金同名小說的恐怖電影《小丑回魂》,最近在北美上映,自首映以來創造了多項新紀錄,刷爆了多個榜單。

    而要說這部恐怖片為何會如此火爆(國內雖然仍未上映,但從小說原著以及宣傳片來看),除了恐怖片常常透過劇中極富恐怖氣氛的音響效果與環境背景的營造、恐怖離奇的情節設定、人物恐懼精神心理的表現等等之外,大概是最得力於小丑這一恐怖形象了。

    因為,這部影片至今尚未在國內上映,所以有關其音樂效果、環境背景、故事情節及人物恐怖精神心理等,在整部影片中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創造全片的恐怖藝術效果,單從網上釋出的宣傳片來看,這幾個方面確實做的都非常成功。

    而關於影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小丑,我們可以透過對這一形象的歷史梳理,從中看出,這一型別影片之所以會如此火爆的原因。

    要說這西方的小丑,其實他最開始的時候也並非像電影《小丑回魂》中所展現的那樣一個讓人怕怕的形象。

    從西方社會歷史發展來看,小丑的起源雖說很難比較清晰地予以梳理,但他的出現與宗教活動則密切相關。從一些歷史著作中,我們可以從當時人們的祭祀活動以及宗教儀式中,都能發現小丑的身影。中世紀時期,基督教統治一切,同時在各地也出現了許多大型慶典娛樂活動,而在這些地方,逐漸開始出現了小丑。隨著社會各個階級力量的摩擦衝突,有些人為了表達對於社會現實的不滿,於是便裝扮成小丑的樣子予以嘲諷批評。此後,小丑又逐漸出現了分化,一部分走進了劇場,一部分則轉行為巫醫,當然這類巫醫多數都是名為演出時則到處坑蒙拐騙。

    當歷史的步伐不斷往前邁進,各地的文化日益交往頻繁,小丑藝術在義大利,則發展出現了新的表演形式,就是小丑演員開始戴上面具進行演出。起初,這些演出多為四處流動,後來漸漸轉為室內表演。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類娛樂活動進一步豐富,這時馬戲團表演隨之興起。當時的馬戲團表演以馬的表演為主,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增加更多的收入,馬戲團開始在馬戲表演中間穿插起了小丑表演,以此調動全場氣氛。

    客觀來講,在西方社會歷史中,小丑的地位還是比較高的,人們也會樂此不疲地去爭相扮演小丑,而且還形成了專門培訓小丑的專業學校。這與中國歷史文化中,戲曲藝術中的丑角則形成比較鮮明的對照。在中國,戲曲藝術中的丑角,則起源於皇宮內苑,只是用以娛樂皇室成員,其承擔的社會功能確實很微弱,其社會地位與西方的小丑相比則並沒有那麼高。

    至於歷史上這樣原本是以逗樂與嘲諷現實為主的經典形象,又怎麼會最終轉變為一個如電影《小丑回魂》中的恐怖人物,這是有一個轉變的過程的。

    根據西方有關學者的研究結果來看,小丑大致在十九世紀晚期的時候由英國傳至美國。經過了數十年之後,大約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美國進入了電視劇時代,隨之小丑藝術獲得了極大繁榮。不久後,一個藝名為頗勾的小丑藝人在芝加哥各種聚會與募捐活動中進行演出。然而,讓人大為意外更感到驚恐的是,正是這位四處表演的小丑後來竟然是一個在六年間至少姦殺了三十五名男性的殺人狂魔——殺人小丑。還有讓大家感到意想不到的是,這位原名為約翰·維恩·加西John Wayne Gacy的殺人狂魔,有著悲慘且遭受摧殘的童年,但在後來取得大學文憑後幾經波折,竟然在成功經營多家肯德基店的同時,還榮獲了商會副主席的榮譽。

    正如我們經常看到的那樣,現實社會特別是成年的世界是極為複雜多面的,光鮮與陰暗也只是同一塊硬幣的正反兩面。而加西只是最為極端的典型案例罷了。

    殺人小丑加西的可怕事件,由此一下子給當時的美國社會造成了極大的震動與恐慌。父母們萬萬沒想到的是,經常在馬戲團中引得滿場捧腹大笑的小丑,竟然會轉身成為這麼可怕的殺人狂魔。從此,小丑漸漸就轉變成了一個讓人恐怖的代表之一。

    當然,只有加西的這一個事件還不足以引起社會上對小丑持續的恐怖認知。在藝術領域,藝術家們一致都在殫精竭慮地思考探討著歷史現實與複雜的人性等,而人性的隱秘領域則似乎更具誘惑力。於是,小丑類題材也隨著藝術家對人性的探索而搬上了電影銀幕。(其實,在以往表演中,小丑不僅展現出娛樂的一面,同時也展現出自身卑微、幽暗的一面。如流行於十八十九世紀西歐與英國的啞劇。)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期,曾獲得奧斯卡獎項的電影《地球上最棒的演出》,正是一部講述一位馬戲團小丑巴通的影片。在影片中,這位小丑有個特點就是從不卸妝,到最後人們才知道原來這位從不卸妝的小丑竟然是此前謀殺自己妻子的一名醫生。

    當然,除了改編自斯蒂芬·金的作品的恐怖小丑影視劇之外,還出現了其他各種型別的關於小丑的恐怖電影,而進入千禧年之後上映的《電鋸驚魂》系列可以說是最為經典的代表作品,此外也不能漏掉電影《蝙蝠俠》系列等等。

    總之,正如音樂、美術等等藝術形式一樣,它們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都最終展現的則都是人性的複雜幽深,而小丑,無論是最開始的作為娛樂與嘲諷批判的社會角色,還是此後轉折變化的小丑類恐怖電影,它們都一樣,無一不是在喋喋不休地訴說或者喝斥著遭遇迷宮一般困境中的自我。(至於,心理學與醫學領域的小丑恐懼症,那就另當別論了。)

    而這,或許正是包括恐怖小丑類電影在內的所有藝術,所執著掙扎與探索的目的吧。

    總之,電影《小丑回魂》之所以能在西方如此火爆,一方面,固然與其本身成功的電影藝術表現有關,一方面也是受到有關小丑歷史文化的深刻影響。總之,這是在多種社會文化因素綜合影響下所造就的一種極為典型的電影藝術現象。

  • 3 # 開屏映畫子非魚

    9月8號,當中國觀眾在歡呼最好的蜘蛛俠電影《蜘蛛俠:英雄歸來》上映的時候,北美觀眾卻想起了被恐怖片的支配的感覺。改編自大師級作家史蒂芬·金同名小說的《小丑回魂》(英文名《it》)北美開畫取得1.17億美元的驚人成績,創造了影史恐怖電影最高的開畫票房。

    此後,《小丑回魂》票房節節高漲,截至9月29日,《小丑回魂》總票房已超過5億美元,成為全球票房最高的恐怖電影,打破了1973年的《驅魔人》保持了近半個世紀的票房記錄。5億美元,什麼概念,一部恐怖片票房接近《美人魚》,放到中國幾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小丑回魂》的成功,從IP到題材再到宣發,都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史蒂芬·金的大名自不用說,連不少華人都耳熟能詳,更別說原生地的歐美了,而這位“恐怖小說之王”被改編成影視作品的足有三十多部,其中《閃靈》更是高居恐怖片影視第三(現第四),這無疑導致《小丑回魂》這部電影在上映前就獲得了極高的期待。

    《閃靈》經典場景

    而小丑這一元素出現在恐怖片裡,無疑是有一大成功原因。在中國,在東亞,小丑的恐怖遠不如歐美,作為小丑的發源地,小丑本身便承載了很多歐美特有的情懷,而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爆發的“小丑殺人事件”一度將這一滑稽表演形象妖魔化,本該為人們帶來娛樂的丑角,暗中卻做著令人髮指的恐怖事情,這種極端的反差讓小丑的形象蒙上了一層難以言喻的恐怖氣質。

    這些因素和影片本身出色的質量奠定了《小丑回魂》在北美票房大賣的基礎,而《小丑回魂》的宣發手法同樣值得稱讚,最出名的當屬下面這張病毒營銷圖片了。

    “去看《小丑回魂》,我是第一個到場的,這貨就尼瑪坐在那兒啊!”

    這樣具有創意的宣傳手法,導致《小丑回魂》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此外,宣傳團隊的海報設計也 同樣優秀,海報中揭開小丑Pennywise面紗的過程吊足了觀眾的胃口:從最早海報放出時將小丑臉藏在紅氣球后、到在首款預告發布時一閃而過的正臉,再之後越來越多、越來越讓人不寒而慄的曝光度,關於小丑的討論隨著上映日期的臨近逐步達到高潮。

    《小丑回魂》這部電影,在美國引起了空前的轟動,如今續集也已經在籌備當中,講述27年後,那群小孩子成年後再次面對小丑的故事。不過,考慮到《小丑回魂》本身R級的分級和影片本身大量血腥場景,這部電影引進的可能非常低,國內觀眾想要見識這部世界第一的恐怖片,恐怕這能透過網路手段了。

  • 4 # 達西莫洛

    美華人。。。優越感,但是犯罪,尤其是針對未成年的犯罪叫人噁心害怕,裡邊的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努力戰勝了這種恐懼,是每個爸媽的安慰劑。所以它火而且這個小丑是很多美國孩子的童年噩夢。懷舊。

  • 5 # 韓松落

    先從《小丑回魂》的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寫作風格說起吧。

    作為斯蒂芬·金的書迷,我很喜歡看到這樣的反轉:

    就在媒體因為電影《黑暗塔》和電視劇《迷霧》的慘敗,斷言斯蒂芬·金的恐怖王國已經開始崩塌的時候,根據斯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小丑回魂》(小說原著最新中譯本名叫《它》),卻成了史上最賣座的恐怖片,目前在全球收穫6億票房,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之中,它同時還創下北美恐怖片票房首映日最高,9月北美票房影視最高等等記錄。在IMDB上,將近16萬人評分,得分7.8。

    一時半會,還看不到電影,就拿出原著重溫。原著是1986年在美國出版的,在內地首次翻譯出版,是在2000年。那時候,斯蒂芬·金剛剛進入內地。1996年10月,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了《凱麗》(也就是《嘉麗》),1997年之後,珠海出版社和內蒙古文化出版社連續出版了十幾本斯蒂芬·金的書,包括《寵物公墓》《神秘火焰》《厄兆》《黑暗的另一半》《死光》(也就是《它》),等等。我最早看到的斯蒂芬·金,就是珠海出版社的版本。

    九十年代的出版物,特別粗糙。在八十年代的出版社,推出了那麼多精美的、質樸的、經得起追究的書籍之後,九十年代的出版社,卻開始放飛自我,普遍以一種輕浮的姿態做書,先不說書的內容質量怎樣,書的物理質量都不過關,就連老牌出版社推出的精裝版名著,用紙和印刷都非常差,墨色不均勻,紙張粗糙,能看得見背面的字。

    斯蒂芬·金的作品,既然號稱是恐怖小說,自然更要包裝得粗糙些,封面簡單堆積了些怪異恐怖的影畫素材,書名一律大紅色。幾家出版社都互相“借鑑”這種風格,看起來像是統一策劃後的產物。

    但他的小說,居然經受住了這樣的損耗,慢慢贏得了許多我這樣的讀者,因為他有一種罕見的真摯,這是好的小說家才會有的品質。這種真摯,甚至可以穿過拙劣的翻譯,粗糙的紙張,以及不均勻的墨色儲存下來。

    因為,他的小說並不是單純的恐怖小說,他所描繪的恐怖,都有現實的支點,例如越戰、生態災難、家暴、校園霸凌、小城鎮衰敗,是在這種現實問題上衍生出來的恐怖。例如,在《它》裡,他就明確點題:主人公的故鄉小鎮,就是那個魔怪。他的故事,往往發生在一個現實的環境裡,當事人有非常鮮明的性格和情感,有經歷,有細緻入微的生活細節。所以,在黃祿善先生的《美國通俗小說史》裡,他被歸到“社會恐怖小說”(social horror fiction)門下。

    這也是很多根據斯蒂芬金小說改編的電影,能夠票房口碑雙贏的原因,例如《肖申克的救贖》《綠裡奇蹟》《危情十日》《伴我同行》《驚鳥》《閃靈》《玉米田的孩子》(這個系列拍了八集),還有《嘉麗》以及一系列翻拍和仿製作品。這些作品的一個鮮明的特色,是它把恐怖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和很多現實問題有著緊密的關係,所以,美華人在看這些恐怖片的時候,並不單純覺得自己是在看虛無縹緲的鬼怪靈異故事,而是在觀看自己生活中的問題,生活中的恐懼,並且透過觀看這些恐怖故事,去紓解自己的困惑。

    而別的恐怖作家,和恐怖電影,很難做到把恐怖和現實結合,恐怖植根於現實,因此,也很難得到超過恐怖片的擁護和熱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曲奇製作時候太難擠了,怎麼樣才能讓他快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