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在天涯520903
-
2 # 標峰理論評
一、一視同仁,忌偏袒。老人應對兒子、媳婦、女兒、女婿,要一樣對待,決不能偏袒一個,疏遠一個,處事要公正,這樣才能贏得子女們的尊敬和愛戴。
二、慎聊閒言,忌傳話。老人不宜在親友中議論晚輩,更不要在子女間傳話,以免誤傳,引起矛盾。有事最好當面講,不要背後嘀咕;有疑問當面問,不亂猜測。以免造成互相猜疑,影響家庭和諧。
三、和藹可親,忌挑剔。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每個人的喜好和方式不同,長者應當是指導者和參謀,不要遇事專斷獨行。對子女的興趣愛好,不要以老思想、老眼光去看待,只要不有礙社會公德,合理合法就大可不必挑剔。不要總是指責子女,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好,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什麼都看不慣。
四、有情有度,忌專斷。老人不能只要求子女尊重自己意願,也要注意尊重子女的意願,不能事事要求子女按照自己的意思去辦。現在子女工作壓力都比較大,節奏也非常快,各家生活經濟狀況都不同,處理家庭事務,人情往來的事都應通過溝通協商,結合實際情況按照以理服人的辦法去解決,不要讓子女感到壓力和難堪。
五、和情合理,忌遷就。老人對子女愛之深切,但也不應對子女的缺點、錯誤一味姑息遷就,否則,小錯不該會釀成大錯。但要冷靜面對子女做錯事情,不冒然批評、教訓,一耙子打死,不冷嘲熱諷、挖苦。對子女做錯的事要適當批評,給他正面的忠告,給他改過的時間和機會。切忌沒完沒了地嘮叨,或者時不時翻舊賬扯舊事,那樣只會使孩子與你的感情疏遠,或直言頂撞。
六、喜形於色,忌冷漠。有些老人好面子,兒女來了心裡高興,臉上偏偏裝著嚴肅。或者有了隔閡和矛盾不說開,兒女來了冷著個臉,時間長了,隔閡會越深影響感情。應該率真的面對孩子,高興就笑出來,不高興就說出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不能冷處理,否則會越來越冷。
七、萬事寬待,忌計較。活了一輩子,啥事沒見過,啥人沒見過,天大的事打不過自己心寬體健壽命長。老人面對任何事任何人都要抱著見怪不怪的態度,寬以待人,不要斤斤計較。尤其是對朝夕相處的子女,更要寬容。孩子做。好的事,掛在口邊多稱讚。做的不好的事,快快忘記少嘮叨。切記“好事多說精神百倍,壞事重提臭不可聞”毛主席都愛聽別人誇獎他的話,更何況你的子女呢?
八、待人和順,忌偏激。老了要服老,不能像年輕時那樣要強,勞累了一輩子,現在就是要兒女照顧和回報的時候,不要偏激的認為自己老了就只會給子女添麻煩(兒女不見得會這樣想),兒女會嫌棄自己、不管自己、拋棄自己(他們這樣做了嗎?)···自覺不自覺的就把兒女擺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就把兒女想象成了不孝的壞蛋。要坦然融洽的融入兒女的生活,要知道自己是晚輩聯絡的紐帶,是一個家族的情感支撐,扮演這個角色是你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子女們的精神支柱,他們知道老人對於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千萬不要只顧著自己在家孤單的揣測兒女的心思,要主動的召喚兒女回來,要主動地參與到他們的生活中去,這可是他們和你自己共同的最重要的需要。
九、樂觀積極,忌獨處。老人應儘量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擴大自己的生活圈子,要有幾個老朋友,要有幾點老愛好,既不要過度依賴子女,也不要過度陷入到子女的生活需要中去,帶孫子,做飯會把自己累病、累垮的。一切要以自己愉快、健康為行動的衡量標準。
-
3 # 流年桑桑
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坐月子婆家孃家都沒有來人,從沒帶過孩子的自己買了一套書學習,另一隻手因為抱孩子到現在沒有什麼力氣,也很心涼,兒女們過好了,老人才能真的好
-
4 # 劉浪喪
1.不住一起。婆媳互相指責,受夠了。
2.不帶孫子孫女。累個半死,一屁股騷。
3.不給錢。給習慣了,子女覺得你該給。
4.借錢必須還。讓子女知道,你不欠她的。
5.房貸子女還。否則老人永無出頭之日。
6.老人不可能,像照顧小寶寶一樣,給你擦一輩子屁股。
7.該旅遊旅遊,該享受享受。子女孝順,就留點錢。不孝順,全捐了。
8.養子女18年,老人不能動時,子女養老18年。要求不高,父母怎麼對你,你怎麼對父母就行。
現在很多老人,吃糠咽菜,給兒子還房貸。兒子房貸,三四十年。老人到死,享不到一天福,一直在還房貸,還不見得落好,沒必要。
老人病的時候,子女沒有辭職伺候的。陪床的,只能是老伴。子女能來看兩眼,就不錯了。
-
5 # 莫回首zcq
老年人怎麼樣對待兒女,這要看各人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而言。身體好沒有什麼病痛,可以幫年輕人看看小孩,做點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們安心工作也為他們減輕負擔。若身體不好最好能把自己照顧好也是在給兒女減少負擔。經濟好的老年人也可以幫助兒女創業或出錢找保母帶小孩。要是沒有經濟能力的老人,首先還是要自己身體健康才能幫兒女減輕負擔。對於多子女的老年人,對待兒女的處事態度應該儘量平等,也應該極力指導兒女走正道。這樣一家人才會和平共處,其樂無窮。
-
6 # 李家二哥哥1
祖輩留言,一輩不孝,輩輩不孝!至理名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美德,在我大中華民族心裡,早已深深的札根於民間!簡單幾句,人在走,天在看!老人含辛茹苦,謳心瀝血,把孩子養大成人,老了就要有個老的樣子,嚴己寬人,少說多做,現在孩子們都比較辛苦忙,多理解年輕人的言行舉止,儘量做到老驥伏櫪,繼續發揮餘熱微光,此生足矣!
-
7 # 使用者名稱一蘭心蕙質
"人到老年力不從心,但一輩子應該活明白了。對待子女要寬容慈善,給於鼓勵而不必無為的要求與限制,否則都不愉快。
不要以老賣老,不要為老不尊,給子女樹立起長者的風範,才能讓老年生活質量高。
-
8 # 虹兒媽媽
舉個例子,真實的。
女兒發現老母親的鞋,底子壞了,就讓老母親把那雙鞋扔掉,但當時不方便去買,因為離市場很遠,女兒腳有傷,走不了遠路。女兒把自己腳上穿著的平底棉鞋,脫下來給了老母親,自己光腳坐車回的家。
如果我老了,我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我會告訴孩子,下次來的時候,給我買一雙,不管孩子是不是坐車,也不能讓孩子光腳回家。
-
9 # 原塵傻呆
當我們徘徊大街小巷時,特別是公園和廣場裡,處處可見老人和長輩呵護兒女情懷。
好多家庭教育子女很有方式方法,長輩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對待兒女一視同仁,不偏不倚,正能量教導兒女不斷進步,故言傳身教是這樣的畫面……
老人對待孩子施以情懷,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時時不忘諄諄教導,潛移默化影響孩子不忘回報孝敬老人。
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全家人之間,女主人相夫教子,老人們相敬如賓,家庭氛圍其樂融融,畫面是相互陪伴,歡天喜地。
-
10 # 梅奶奶7怎麼照啊
老年人應該怎樣對待兒女?父母把孩子生下來就意味著要承擔一份責任。這責任就意味著艱辛和付出。這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親情需要以心融入,以誠相待。慢慢的人生路。父母含辛茹苦從小把孩子撫養成人。在孩子們遇到困難時候。父母傾盡全力相助。兒女有病時。父母跑前跑後。當孩子有了孩子的時候。父母全然不顧自己的年齡。竭盡全力幫助兒女照看下一代。全天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生活過得幸福快樂。哪怕自己吃點苦也心甘情願。
-
11 # 熱心牛奶奶
兒女有困難應該幫助他們。他們都成家立業了。他們都受過高等教育懂的比我們多.多幫解決困難少管他們的閒事。多做事管理好家。少說廢話多做好事搞好團結。搞好團結.家和萬事興!
-
12 # 春暖花開hm
兒女有兒女的生活方式,老人的生活方式與兒女有代溝,兒女的事少摻和,能幫兒女一把,就幫一把。要放開手,讓孩子們做自己想做的事。
-
13 # 金秀雲
我們這輩子,只有一個兒子,而且在外地上班,每年回來一次 我很心疼兒子,他小時候,我總是住院,一走就是半年,孩子從小就很孤單,和爺爺奶奶在一起,長大了又一個人去外地工作去了,做母親總想和兒子在一起,要是自從他爸爸有病從山東回來了好幾年了,把他一個人扔到那裡 ,兒子很苦牙,他現在還是孤單一人,當母親很是掛念,如果沒有堅強,我感覺自己都很難活了 但我也要意志堅定的活著,這個家還靠我在執行,我咬牙也要堅持下去。
年近古稀了,留不住朱顏玉色,帶不走白幣黃金,只有留給兒子把一切。兒子懂事,孝順,為我們沒有結婚,真是把青春浪費了,作為母親感到後悔人生 ,沒有想到他爸爸過早癱瘓,把生活搞的一團遭,如果是這樣就堅持活著吧,讓孩子省點心。不用他分心。
-
14 # 愛咩咩的老羊
沒有幾個老人不善待自己子女的。舐犢情深,人莫能外。
客觀上,老人與子女也會產生矛盾,有的甚至比較尖銳。
這裡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人的原因,也有子女的原因,更多的是雙方都有一些責任。
因為我是一個老年人,這裡只從老人的角度來說這個問題。
愛子女,要大愛,不能溺愛。大的問題、原則上的問題要把握住。子女能夠成才很好,不能成才,也要成人。
多子女的家庭,老人要一碗水端平。是男是女都是後人,是長是幼都是親人。切記不要偏一個向一個。如果有的子女經濟上有困難,小家庭需要老人扶助,老人要把事情向幾個兒女講明白,把話說在明處。不要藏著掖著,以免其他子女產生誤解。
子女有了什麼事情向我們求助,我們要儘可能地去幫助他們。
已經成年成家的子女,老人一般不要去主動過問他們的事情,要相信他們會做好。
小夫妻發生矛盾,老人要熄火,多去勸導,不要去火上燒油。
孫輩們的教育問題,老人一般不要去插手。插手了,可能適得其反。
孩子們成家以後,都比較忙。老人自己能做的事情,儘量自己去做。
實在做不了的事情,有些問題需要子女幫忙的,也要開誠佈公地跟子女提出來。和子女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
15 # 舞文弄墨的孫老師
年輕人應該相信,老年人始終是永遠是愛自己的兒女的,這一點千萬不要不要懷疑,只是父母愛自己子女的方式有所不同,或對待不同子女的態度有所差異而已。作為子女應該堅信這一點,每個父母可能有點自己的私心,在對待每一個子女,可能存在差別問題,就是愛的多一點,或少一點的問題,而不會像狼一樣害自己的孩子。有了這點基礎,一切就都好說了,好理解了。
-
16 # 齊魯農家
老年人應該怎樣對待兒女?
一、儘量公平。作為多子女家庭,老人儘量做到公平,不管子女富裕或者貧窮,儘量做到公平,當然世上沒有絕對的公平,但也不要給這家一碗肉,那家連一碗涼水也喝不上。不要一家子女給你錢,揹著顧另一家,時間長了,寒了孝敬你的子女的心。因為自己有老的那一天,等你沒東西沒力氣的時候,你偏心疼愛的孩子他萬一不管你,連個退路都沒有。
二、不要依老賣老。作為老人,和兒子、兒媳婦,姑娘、姑爺,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不要因為自己是老人,認為子女就該聽我的,就該孝順我。子女組成了小家庭,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做什麼事多和子女商量,不做家中的老大,不依老賣老。
三、相互幫助。在子女需要幫助時,儘自己所能,能幫儘量幫忙。在子女年輕時既要打拼事業,又要照顧小家庭,作為老人體涼子女的不易,作為老人不要袖手旁觀,不要在子女需你時,又是打牌,又是旅遊,自己只顧著自己舒服。幫忙是相互的,等自己老的那一天子女心甘情願照顧自己。這樣老的像老的,小的像小的,反之,老的不像老的,小的不像小的。
四、獨立。作為老人也要有獨立的生活,不過分依賴子女,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儘量做到生活上互不打擾,互不干涉。
-
17 # 秦川農事
一個老年人,怎麼樣對待自己兒女呢?有人說:要一碗水端平!這是百分之八九十的老年人決對作不到的。不論你有幾個兒女,都是親骨肉,不論能力大小,事業成敗,說話辦事是否溫和、全面、圓滑,打心底裡都是很愛的!這就是親情,這就是血濃於水。但不能平均對待,那個有困難,就多幫誰!那個有問題就多關心誰,那個事由還不順當,就時時多關照誰!老人嗎,就盼望自己每個兒女都事業有成,家庭和慕,日子過的好好的!用一句話說:愛誇強的,總偏心弱者。
在這一些家庭,可能會造成誤解,使少數孩子會不滿!但老人常與孩子們多溝通,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孩子們,讓孩子們理解。家和萬事興!不過在家庭大事情上,要儘量做到兒女們意見一致,“一碗水端平”!
老人們一生含辛茹苦,勤儉持家,就是望兒女們個個有個好日子。只於自己,過慣了苦日子,現在政策這麼好,怎麼都是幸福。農村有房子,有地,山青水秀,空氣好!種些糧食種點蔬菜,養幾隻雞,自食其力,只要自己還能幹活,還能照顧自己,儘量不要打攪兒女們,他們也工作忙、壓力大,不容易的。
個人觀點,多請各位指正!
-
18 # 使用者思己過
首先,我們老年人應該跟進時代,總不能拿我們的老眼光老腦筋對待兒女,不能拿我們那個時代工作或生活態度要求兒女,更不能天天唸叨我們那時如何如何去說教兒女,這樣勢必讓兒女反感甚至叛逆,因為時代在飛速發展,許多我們那個年代向聽神話一樣的理想宏圖,當今已實現而且超越,什麼時代有他這個時代的優勢,年青人生長在這個時代,知識認知能和時代同步,而我們這些老傢伙明顯落伍了,跟不上了。所以,對待兒女應該謙和溝通,凡事透過商量的口氣去和兒女相處,是比較明智的,過去那種唯命是從的年代已過時了,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過去人們總說八零九零後長不大沒擔當,遇到問題靠不住等等,等等,但是,當今年瘟疫突然降臨時,許多八零九零後用事實教證了老年人的偏見,證明他她們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的多,堅強的多,更可愛的多。所以,老年人不要依老賣老,也不要拿過去的老教條說教兒女,他她們只是我們的傳承人,他她們有自己獨立的人生目標,有自己理解,認知的權力和義務,我們只要給她他們足夠的親情,剩下的路放手讓他她們自己走,這樣或許父子母子,父女母女這些親情關係可能會更和諧更親切一些!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
19 # 喜建國
"老年人應該怎樣對待兒女"?這是很多年輕人"討論爭鬥"的話題,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對於老年人特別是自己的父母親,有很多的"埋怨聲",有不能自拔的"誤讀懂",有未達到要求的"氣憤懣",有"一碗水端平"不公正"。而現在有很多的老年人,對於自己"如何對待兒女",也是各有各的認識,相處模式也是"動作"自己選擇。因此而來,老年人遇到的困惑與境遇也是"身心疲憊",各有千秋。兒女們面對自己的父母親,更是一言難盡,"苦惱別樣"。全都沒有一個"通暢"而"孝感味美"的模式。作為老年人,我向自己的兒女坦誠相告,人生的過程是角色換位,自己靠自己"靠譜",孝敬老人是兒女的職責義務,"賺得多賺得少",甚至於"倒黴運氣差",堅守住"底線",寬容自己父母的"過失"和"無助",珍惜自己與父母親"所剩無幾"的時光,"勝負"不重要,"人品"是人生。
-
20 # 鳳飛故里
能脫離的脫離是最好。但是做為父母兒女有困難能幫兒女的也不能不幫。父母和兒女的關係不可能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回覆列表
你提的這個問題,我理解的是:你可能認為你家的父母對你不好,你的物資需求他們沒有滿足你,或者是你認為他們在精神上對你關心不夠,不理解你。世上確有生養子女卻不盡父母的義務的,但,那是極少數,絕大多數的父母是盡其所能的養育自己的子女的。你如果遇到不盡養育子女,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父母,是你的人生不幸,也是你的機遇,你可以依靠自己努力創造自己的人生。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只是大多數人人生中從小到大,一切有父母罩著,逐漸的埋沒了自我。
最大的可能是,你的需求,超過了你父母的能力,他們對你貢獻了所有,你卻不能滿足,產生怨氣。我想,你應正確的分析,你的想法和要求,正確的理解父母的實際情況,看看問題在你還是在你的父母。做為一個過來人,我理解的是,當今很多年輕人,慾求不滿,不顧自身條件的相互攀比,不知道父母的不易,不能正確的理解父母,不認為養育之恩大於天,反而認為,父母生養了自己,就必須給自己最好的生活需求,希望你不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