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胡醫師
-
2 # 中域考試線上
跟大家說個笑話,關於熊孩子的。那是十幾年前了,我哥還是幾歲的孩子,那是一個大家都不富裕的年代。有一天下午,我哥突然間腿站不起來了,兩條腿像麵條一樣,拉他起來又倒下去,拉起來倒下去。這一下可嚇壞我爸媽了,急忙去看病,但更嚇人的是,縣城的大小醫院看過來,都沒人能看懂孩子怎麼了。我爸媽當時都急哭了。看到大人都急哭了,這個時候熊孩子本質表現出來了,我哥偷偷說道“媽媽,你給我吃那個甜甜的東西,我腿就好了。”我媽心想“這孩子說什麼胡話呢,吃個甜甜的東西怎麼會好呢。”疑惑之下,又開口問道“什麼甜甜的東西啊?”“就是前幾天你讓我吃的那種,甜甜的圓糖”這下我媽知道是發生什麼了,前幾天給我哥吃過一次鈣片,還給他說過,不吃鈣片腿會軟,長不大。明白真相後的老媽怒火沖天,噼裡啪啦一頓打,我哥瞬間不止能站起來了,還能一步三跳跑的飛快。
小孩子不像大人,他們懂什麼啊,就是喜歡鬧騰。看兒科完全就不是簡單的看病,只要是有熊孩子參與的工作,那完全就是玩命。我之前在另一個回答裡說道了熊孩子,我在做義工的時候,熊孩子(5/6歲)半夜收拾東西跑回家的事。還是那個熊孩子,被他媽帶回來後,一直想回家。有一次,另外一個老師老師碰到他的腳,他立馬開始嚎起來,嚇得哪位老師趕緊抱著他安慰。我們脫下他的鞋子,看了又看他的腳,什麼印子,紅包一類的都沒有,但就是哭的厲害,一直說疼。我倆心想這不行,這要快點給孩子媽打電話。另外一個老師急忙跑進屋裡找電話,我看著坐在椅子上的小孩,心裡怎麼感覺怎麼不對。然後我假裝去倒水,偷偷躲在一邊觀察他。這一看看出來了,我們兩位老師一走,這孩子立馬不哭了,跑跑跳跳的,嘛事沒有。另外一位老師一出來,孩子立馬變殘廢,走路都是拖著腿。。。。。孩子還哭著說“我能不能回家休息兩天,腿好了再來。”媽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要是我自己的,我肯定讓他嚐嚐什麼叫捱打。作者:法號和尚
-
3 # 鐘行者
綜合醫院不想開辦兒科服務是兒科服務短缺主要原因。
為什麼綜合醫院不願意拓展兒科?主要原因就是兒科服務不賺錢!中國醫院的醫生服務價格是不值錢的,儘管經過數次調整門診掛號費,診金,目前的主治醫師門診看一個病人也就收費十塊錢。一天就是看五十個病人,全給醫生,估計也養不起一個醫生。而綜合醫院要維持這麼大的一個醫院的運轉,如果沒有政府的投入,只能靠賣藥和耗材還有就是大檢查。兒科主要就是常見病為主,而且兒童溝通難度大,主要靠父母口述病史。兒科用藥既然是常見病多,用藥基本都是基藥為主。而且也沒有過多的大檢查。所以,從醫院的收入來看,兒科基本都是拖後腿的,甚至是虧本買賣。所以為了增加兒科的收入,進入新世紀,兒科就多了很多門診輸液,這都是以前少見的。正因為沒有動力,醫院就沒有很迫切的願望去拓展,維持原來的現狀。但是,城市化的程序讓大量的人更容易湧入城市,所以醫院的一些發展慢的科室就滿足不了需求了。
解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加強對醫院的管理,要求醫院要按照衛生人口規劃進行科室人員設定,兒科也可以參考傳染病,精神病防治這類管理,政府專項資金補助。第二就是價格管理部門給政策支援,適當調整兒科收費。
,
-
4 # 小南瓜和小胡巴
某些
醫患矛盾日益加劇
醫鬧從中挑撥離間
醫院管理以息事寧人為本
兒科的壓力巨大
-
5 # 海上竹本堂
醫療糾紛讓兒科醫生工作負擔加倍,給孩子看病謹小慎微也就算了,更讓人心力憔悴的是孩子們的家長,他們會用地獄的眼光審視監督責罰醫生,雖然他們一定是用天堂的眼光看自己孩子。
-
6 # jinh123
兒科醫生真的是很缺的,我們這有醫院因為缺兒科醫生,只能開兒科門診沒有住院部,只有兩個醫生輪崗,晚上也沒醫生,小孩有個頭疼腦熱的還要往幾十公里的地方去。現在更糟糕,有個醫生要去生孩子了,只剩一個醫生,不知道要怎麼輪。
-
7 # 普外科曾醫生
兒科醫生短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兒科醫生太累,待遇差。兒科是看14以下的小孩,小孩病情變化快,醫生需要特別的仔細認真,但是兒科的待遇是很差的,在醫院的所有科室裡面都排到最後。
又累,待遇又差,所以沒人願意當兒科醫生。
第二,醫患關係緊張。現在的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寶貝,家長們對自己的孩子都特別的上心,有時候會因為特別的擔心而引起一些醫患矛盾,經常有報道兒科醫生護士被打,所以沒有醫生願意從事兒科。
第三,取消了兒科專業。以前是有專門的兒科本科專業,1999年起教育部取消了兒科專業,這也是導致兒科醫生減少的原因之一。
綜上所述,主要是兒科醫生待遇差,工作累,所以願意幹兒科的越來越少了。
-
8 # might003082
兒科醫生缺,原因無外乎下面幾個:1.技術要求高。2.收入低。3.臨床糾紛比較多。最主要是後面兩點,本來收入低了,還要認付一堆醫鬧,是誰能不寒心。我說過的,再鬧,以後不光兒科醫生缺,其他科的醫生也會缺,看著吧。
-
9 # 憶途813
另外,兒科醫患關係緊張,現在孩子是每個家庭的重點保護物件,給兒童看病,要跟整個家庭進行溝通,並且,家長帶著孩子看病時很多都比較著急,排隊時間過長情緒便更加激動,護士輸液時更是這樣,如果一針或者兩針扎不進去,家屬就容易與醫護人員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所以,在醫學院內,兒科是比較危險的科室,很多醫學生都不會把兒科作為第一志願。
總之,現在醫院兒科大夫少是事實,這種情況需要社會、國家共同努力進步,才能改善。
-
10 # 懸壺老僧
現在兒科醫生確實比較難招,據我瞭解,好多縣區級醫院兒科醫生很缺乏,每年都招人,每年招不到。
什麼原因導致的,我認為有幾點:
3.兒科專業被衛生部剔除。現在很多前幾年醫學院校都有5年制、7年制的兒科專業,後來衛生部全部剔除,也是造就現在兒科醫生少的部分原因。
希望國家能重視兒科的發展,為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回覆列表
謝邀!根據央廣2019年7月提供的資訊,中國大概有13萬多專業兒科醫師,每萬名兒童只有4名專業兒科醫師,這個資料反應齣兒科醫師嚴重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個人分析可能主要有主觀以及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方面主要有兩點:一是兒科專業複雜;兒科古代稱之為啞科,意思是看兒科主要靠醫師的臨床經驗去判斷病情。成人看病會告訴你哪不舒服、大概有多久、是什麼樣的性質……!兒科不一樣,全憑醫師的臨床經驗來判斷、檢查。打個比喻發熱可由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腸道、以及泌尿系統感染導致,如果只能通過家屬代述病情也不能做到敘述全面,所以檢查也不一定全面、用藥的側重也不一樣。二是兒科用藥複雜;兒童用藥不能參照縮小版的成人用藥,有些成人用藥因為可能傷及發育不完善的嬰幼兒所以根本不適合,兒童用藥有一定的根據體重、月齡的計算方式,所以比較複雜。
客觀原因主要是:兒科是很容易發生糾紛的地方!現在的兒童都是幾代人的寶,一人生病全家陪同,一不小心就容易發生爭吵糾紛,甚至上升為肢體接觸!有輸液扎不到血管毆打護士的、有病情控制不理想和醫師動手的,這不前幾天就有某急診科醫師因為某兒童病情不理想被家長揍的。我在南昌社群醫院上班曾經遇到兩個事例讓我記憶深刻!一個是給一歲左右的小兒褲腰帶勒進肌肉換藥,疼痛是免不了的,小孩當時就哭了,他舅舅當時就對著我大聲說:你用那麼大力幹嘛?另一個是給一5歲小孩看咽喉,小孩不配合用腳踢了我幾次,當時我是不高興,嘴巴自然的“積”了一聲,家長不答應了,馬上對著我大聲呵斥……,我只說了一句:我說了什麼嗎?當然還有護士靜脈輸液兩次沒扎到針家長說見一次打一次的……。
中國的醫療現狀本就不容樂觀,兒科就更不必說了,雖然多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懲治“醫鬧”,如果不從根源去解決問題,中國的醫患關係依然很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