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唯科學論的含義是什麼?存在這樣的一種理論或者看法嗎?又或者是一種思想方法?如何理解和評價?
3
回覆列表
  • 1 # 笑談毽子

    按照辯證法的想法就是中庸,唯科學還是唯人文都是不對的,但不得不承認是科學改變了世界,我這個人不喜歡中庸之談,且哲學中也沒有科學主義這個詞,這本身問題就是錯的,不過,確實是科學進步帶動世界變革,人文這東西講究情懷,空想,按照那句老話,理想與現實距離很遠,你不能暈過去,只能一步步走過去

  • 2 # 亂答題

    科學道理是解密神學玄哲幻想的金鑰匙,科學家們根據人們的幻想意識,去探索,去創造實據來證明幻想意識的對錯,如果實在證實不出來的意思視為神學的玄哲懸念意識,所以唯物主義的科學家是實事求是的老實人,凡是唯心論設想的Phantom,科學家們都要去探討尋找解密的依據,為人類提供生活受益的方便。想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為了人類生存找技巧。凡是神學們幻想出任何恐怖人間的虛偽傳謠,都要得到破解,這就是唯科學的邏輯。科學永遠在前進,也不斷在更新,不斷在發展,永遠沒有盡頭。科學發展一定要為全人類都能過上不勞而獲的神仙生活,全部由機器人去上班生產生活物質。今後的人間天堂,神仙們都要下凡來回到人間。今後人類的壽命按神仙一天凡人一年的計算,所以人類在娘身過了二百八十天的神仙日子,生出來以後就應該是要有陽壽二百八十年。希望人們拋開玄幻的恐怖心靈,輕鬆開心地快樂每一天。珍惜來之不易的現實今生今世,要對得起自己來到人間走一回。

  • 3 # 蝦米臉蛋

    謝邀請,唯科學論我覺得就是所有的一切都能用科學解釋,就沒有那些神了鬼了的,好比蝴蝶效應,就是我這邊的一場暴風雨都能找到原因就是你那邊的蝴蝶煽動了一下翅膀,我覺得根本就沒有唯科學論,都是轉牛角間,因為我們對於鬼了神了的定義不明確,對多維還有其他生命體都是未知,如果有一天,我們發現我們所謂的神鬼,上帝,原來是另一種生命體,又或者是我們現在的超自然現象是一種其他方面的表象,那不一樣是科學麼,可到時我們又可能面臨當時的所謂神了鬼了的事,又會出來什麼論,所以沒必要轉什麼論只有一個那就是結論。

  • 4 # 公子其1

    其實科學主義被學術界認為是臆造出來的概念,實際歷史上的科學界並不曾有過“科學主義”這種東西。而現代社會經常提“科學主義”的人一般被認為是不具有基本科學素養的“人文主義者”。有有學者一針見血的指出:“科學主義”是一頂用謊言編織的帽子。網上很多資料對唯科學主義的解釋和評價都差不多,但我覺得如果僅僅從字面上來理解的話,唯科學論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兒,因為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這樣的一個系統是對人們有利的,唯科學論以科學為座標考察周圍事物,這不見得是錯誤的。但這也僅僅只是從字面上來解釋,分析事物不能僅從字面上,還要結合一定的時代背景全面理解。

  • 5 # 梁文慶5

    科學缺少自省性,缺少自身批判,就稱之為“科學主義“這恰恰是非科學的迷思。真正的科學是在不斷的自省中,在不斷的自我批判中前進的。西方科學界之所以會出現“科學主義“的問題,是西方近代科學缺失自統一的基礎,認知的本體被宗教神靈所佔據,人的世界為神所主宰,這種認知本源上的二元分離是西方近代科學發展缺失自統一基礎的根源所在。

  • 6 # 南山陽

    鄙人有限認知,思想史上的“唯科學論”並非普遍,它是十九世紀以來部分地區、部分時刻的一種科學信仰的宣傳,覆蓋範圍總體上說有限,不過個別觀點的影響力卻相當大,影響到了大眾層面。

    在西方,十九世紀的唯科學論往往與激進的無神論合為一體進行傳播,目的當然是要打倒基督教信仰。這種立場與認知被稱為“衝突論”,十九世紀最著名的是美國的約翰•W•德雷伯及其著的《宗教與科學衝突史》和安德魯•迪克森•懷特及其所著的《基督教世界:科學與神學論戰史》,兩者均張揚科學及其方法的正確性,以及歷史中與宗教各種勢力的鬥爭。

    這兩本書曾經在二十世紀早些時候很有影響,尤其在美國,表現在基督教新教的福音派與科學、無神論之間的對立。但這幾十年,科學史學界基本不取這種簡單對立的書寫方式了,因為這樣簡一的主線不符合科學漫長髮展的實際情況。不過,這種大破大立,自認為代表正確的態度,在哲學界卻成為二十世紀西方哲學最重要的一個流派“邏輯實證主義”登場的思想土壤。邏輯實證主義者認為,只有嚴格的科學語言才是有效的,真理只能從這裡產生,傳統哲學與日常語言都是誤導人思想的錯誤來源,於是他們在掀起一場哲學革命。這個雄心導致了西方哲學整體的轉向,告別傳統,另開領域,成為二十世紀成家立宗的標誌。

    在中國,現代思想史上比較著名而具意義的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丁文江先生為代表,與新儒家之間的一場爭論,丁先生提出“科學的世界觀”,對傳播科學精神起了積極作用。新中國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科學主義與政治運動結合,表現為破除封建迷信的大眾信仰運動,成就了二十世紀中國特色的無神論運動,宣傳與教育惠及數代人,對科學信任與追求成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積極意義無論如何估計都不會過高。但是,由於種種原因,科學世界觀在現今大眾之中仍然未能算是深深紮根,這裡既有社會與傳統的複雜因素,也有科學自身的認知因素。

    科學,什麼叫科學,有關定義,目前科學界一直還存在一些爭議。歐洲大陸上,科學一詞不論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還是俄語中,均指一種系統的知識,一種學問學術研究與調查的方法,所以不僅自然科學被稱科學,各種人文學科(如歷史、社會、文學等)也被視為科學,甚至包括宗教中的神學,因其一樣講究系統的邏輯理性的方法,亦容許進入科學的範圍。而在英美體系等國家裡,科學僅指自然科學,以物理學、天文學、化學和生物學為代表,英美學界相當一部分學者,鮮明地主張把科學與人文分開,因為兩者研究物件的特徵、學術目的和立論方法上,都有明顯的諸般差別。

    到底是把科學看成是“知識系統”還是“社會實踐”,是“真理言說”還是“探索真理的活動”?美國科學社會學家默頓就說:

    “科學是一個易於引起誤解、含義極為廣泛的名詞,該詞涉及到各種截然不同的、但卻是互相聯絡的專案。它通常用來表示:

    ① 證明知識可靠性的一種獨特的方法;

    ② 貯存從應用這些方法產生出來的累積知識;

    ④ 上述各項的任何組合。”

    我們國家有關的權威定義,以《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1987年)“科學”條目最具代表性,其核心觀點是“科學是以範疇、定理、定律形式反映現實世界多種現象的本質和運動規律的知識體系。……有時還指生產知識的活動和過程”。馮契主編的《哲學大辭典》(1991年)該條目下幾乎全文引用了上述文字,然後加了一句“社會意識形態之一。中國古代稱科學為‘格致’”。到了馮契、徐孝通主編的《外國哲學大辭典》(2000年)則根本不弄這條條目了。的確,不統一的地方不少,阻礙了定義科學的順利。事實上,英國現代科學學奠基人、物理學家貝爾納就很認真地說過,不要指望給科學下一個一勞永逸的定義,因為這不應該也不可能,“過於刻板的定義有使精神實質被閹割的危險”,“科學比任何其他人類事業要善於變化”。

    儘管如此,科學界仍然普遍認為,科學與非科學之間還是有一些區別標準,是清晰可見,可以介定的。科學,首先指向自然科學。自然科學不僅是一套系統的知識和眾多具體的領域,還有融通各領域的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和運作體系。其體系包括了實驗檢測、分析論證、教育傳播、革新拓展、社會生產等等。而其中的精髓和核心,個人認為是科學方法。

    所謂科學方法是在人類普通普遍的感知認識能力和方法基礎上再進行加工提煉,去蕪存菁的專業方法。它大概括有如下元素層級遞進地積累提煉形成:

    普通感知→哲學認知→科學哲學→科學方法→科學專業→專業技術

    普通感知:人類正常的感知外界的能力。科學是人類感官能力的延伸,這是科學界公認的事實,科學充分肯定每個人每種文化都共通的感知外物的能力,這是科學形成的第一層基礎。而這一層已經與某些宗教或學說分道而行了,例如佛教的大乘宗,佛教否定人的感官有認知真理真相的能力,科學恰好是相信與肯定。

    哲學:哲學的特點是理性地思考物件,分析物件,總結物件,儘管只是透過語言和邏輯,但其理性尺度孕育著科學方法。但是哲學與科學相比,哲學更“雜”,更加主觀,更加依附特定的文化、社會、歷史等條件,從而其精度不在科學之上,恰好相反,哲學不見得比科學高明,因為哲學只是以思想和觀察為條件提出證據,進行論證,缺少實驗與資料的精密互動。哲學,從歷史上說,是“前科學”的,西方的科學史,早期很多與哲學研究相重合,至近代才越來越徹底地分開。

    科學哲學:科學哲學是現代哲學的分支,雖然其起源歷史悠久(如古希臘),但其整體地出現,完全是二十世紀之內的事兒。科學哲學是對科學研究現象的總體研究和思考,努力去除非科學的因素,精煉出屬於科學的本質特徵,但由於其仍然是使用觀察與思考,仍然是透過語言與邏輯表述,它依然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科學方法。

    科學方法:科學方法包括了假說的公式化、假說的檢測(假說,就是理論,理論上認為有的或者無的,理論上推算是什麼形態的,具體位置與性質的等等),演繹邏輯與歸納邏輯,受控的實驗(包括對比的重複量和反覆驗證的實驗),資料與理論的互相作用,科學領域內認知自身邊界和不可為性的鑑定。在此,科學方法已經鮮明地指向了具體的實踐檢驗與思維理論的互動關係,比前面的方法多出了更加嚴荷而精準的硬體尺度——不透過合理條件下的穩定而可重複的實驗得出的結論,不能叫做科學結論,幸運的可稱科學假說,不夠格的只能叫“創意遐想”,儘管遐想對科學發現發明非常重要。同時,也必須要再三澄清的是:科學方法一定是可以跨文化應用的,追求條件和結果不受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影響,只要同等物理條件和操作都能得出相同或者高度相近資料,推匯出相同結論的。

    科學專業:每一門專業都有其內在的知識組織結構、運作原理和具體的認證規矩。科學專業是真正肩負起科研的部分,科學方法在科學界是普適的方法,而專業比它要求懂得更多,做得更多。科學方法可以同時運用到化學與考古學上去,但化學卻不能等同或取代考古學,又或者反之。“隔行如隔山”,在此,我們說的科學家一定是具體到某一個科學領域內的專家,而不是整個科學事業的專家,後者是沒有的。

    技術:能夠支援參與具體的科學實踐的手段、裝置、資料、硬體和軟體。只在這個環節上成為事實,科學才算是成功地創造與發明。

    從上述表達中我們可以看以,科學,什麼是科學,雖然具體的精準全面的定義目前還很難尋找得到。但是科學與非科學的鑑別,大多數情況下仍然相當清晰。科學不是神,不是世間真理的唯一代表,科學不把一切現象納入它的研究與把持的範圍,它同樣是一個有限者。科學當然是“可錯的”,並且必然會出現錯的,但同時的是,科學也是可以糾錯的。有人認為,科學缺少批判精神,我以為這是沒有科學史知識的錯誤認知,恰好,在人類目前所有知識中,科學,自然科學是最善於最頻繁地進行自我檢討的學科,如果牛頓、伽利略再世,恐怕他們必須要再“進修”才能跟上現在的科學節奏了。這種學科新學說取代舊學說的自我更新,恐怕人文類學科是望塵莫及的。

    我們應當合理地承認,科學目前仍然是我們人類認識自然界物質現象最好的最系統最可靠的方法與途徑。注意,我說的是物質現象。

    是的,人文、藝術、宗教、心理、情感、歷史、習俗、思想、哲學、社會等等領域,嚴格地追求自然科學般的精確,不必要,也辦不到,這些領域內,傳統與現代並無真偽對錯之分。個人認為,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等要區分開來,不能籠統地貫以“科學”二字,例如我就並不認為《周易》是一部科學著作,我也不認為佛學、宗教神學、風水堪輿等也算作一門科學。

    我不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所以不贊成極端的“唯科學論”,我也不認為科學原理是人間的最高真理。沒有證據證明這樣的認知是唯一正確的。也因如此,科學與宗教的種種分爭,各方都要實事求是地清楚自己的侷限性何在,都不要想著完全地取代對方,這辦不到,不客觀,不可能。但是,如果是純粹的物質現象,我認為只有透過科學研究才算最終找到答案,儘管我也不認為現在的科學已經很完善,因為科學的方法與其它方法相比,還是它最有保證最有可能。

  • 7 # 裸猿的故事

    圖示:堆積如山的被拋棄的共享單車。

    這張圖片特別適合那些一天到晚嚷嚷科學主義啊、科學的霸權啊等的人好好看看,也很適合偏哲學向的中醫粉的看。為什麼呢?

    因為,迄今為止,科學還沒徹底搞懂腳踏車為什麼可以不倒!但這壓根不妨礙我們使用腳踏車,沒有任何物理學家站出來大聲嚷嚷——腳踏車不科學,應該禁止使用。這種想象中的科學的霸權,從來不曾存在過,因為腳踏車可以不倒是一個事實!

    發明腳踏車的人從來沒想過如何解釋這件事,這正是技術和科學的區別,技術只負責管用能用就行,解釋是科學的事情。

    但是,但凡被稱為xxx不科學的東西,如果它的確不科學,那它首先就不是事實。而通常只是某種觀點,某種腦洞,比如用雷公電母解釋雷電這個腦洞就不科學,那是因為首先就不存在雷公電母這樣的事實,其次哪怕你把雷公電母抽象化和哲學化,也無助於真的解釋雷電現象。

    同樣的,如果中草藥能治病是一個事實,那不會有人在乎你怎麼解釋它為什麼能治病。只不過,能治病的前提條件是排除疾病自愈和安慰劑效應之後的能治病才算數的。中草藥能不能治病先放在一邊,但某些中草藥能殺人這一點倒是共識,包括老祖宗也同樣承認這一點,所以才有十八反十九畏的總結,如果中醫粉不知道什麼是十八反十九畏只會嘟囔是藥三分毒,那真是讓人失望。但是,如何解釋為何那些藥能殺人,這個事實?你是相信玄學解釋,還是相信科學解釋。

    最後,我得證明一下,物理學真的還沒有完全理解腳踏車為什麼不倒。在2011年,關於腳踏車為什麼不倒的問題,還在發science。

    而所謂唯科學論或者唯科學主義,只不過是一些人的腦洞和隨口的胡說,總是被事實打臉被科學理論所否定之後,創造出來的一個詞,這樣他們就能逃避自己的錯誤。比如,永動機粉絲,比如中醫粉,比如地平說支持者,以及因為科學強勢崛起而社會地位和收入都有所下滑的曾經壟斷著人類社會話語權和治理權的哲學和文科知識分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銀河護衛隊》的女演員因為iCloud被黑導致裸照洩露,原來是不是也發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