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奉節家庭
-
2 # 酥心棒棒糖
說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去旅遊時候遇到的一些現象,包括我成長的過程也曾經遇到過這種狀況——去某山某水的好地方的時候,總有那麼一些家長很喜歡在孩子很開心享受風景、美食的時候,說一句“你看,這裡的風景XXX,左邊XXX、右邊XXX,回去你要寫一篇作文……”
每當這個時候,我看到那些聽見這句話的孩子幾乎都是默默地低著頭,或者是走開了……
我也曾經受過如此的“款待”。記得爸爸曾經很希望刻意去練習我的作文能力,要求我寫日記、週記、遊記、計劃、總結……
所以,當我真的去旅遊、哪怕僅僅是去登個山的時候,內心是有壓力的,甚至對旅遊產生過抗拒。
而且我相信,那些和我有相同經歷的孩子,大部分都有相同的感受。
所以,請容我為廣大學子以及自己問兩句:
為什麼非得要讓一個好好的旅遊成為鍛鍊寫作文的素材?
旅遊到底是為了去放鬆的還是為了去收集寫作素材的?
===============================================
暢銷書《十年遊走:帶著孩子去旅行》的作者何洪,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因為一個偶爾萌生的念頭,帶著孩子踏上了旅行的征程。
從大理到若爾蓋,從佛羅倫薩到琉森,不覺間過去了十年。
她說,“我們一起仰望過三泉最美的星空,穿越過若爾蓋廣袤的草原,嬉戲過海南最美的大海,品嚐過陌生國度的大餐……”
”我們曾走過貧窮和荒蕪之地,雖偶有暴力和犯罪,但大多數人依舊善良而樂觀,自得其樂,沒有錦衣玉食,卻唱著心靈之歌;我們也邂逅了許多繁華和富饒,華麗高雅的藝術殿堂和古老渾厚的文化底蘊,人們衣香鬢影、高歌盛宴。充裕的物質帶給他們自信和驕傲,他們活得悠閒而愜意,盡情享受。 “
“當你在上班的路上,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當你埋頭工作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正爬上樹尖;當你在會議中爭論時,西藏的山鷹正盤旋雲端;當你在杯光交錯時,尼泊爾的揹包客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高跟鞋走不到的地方,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裡永遠遇不見的人。”
……
旅行是為了讓孩子放大心胸與格局、增長孩子的眼界、拉近親子之間的關係。
旅行是為了遇見成長的自己,無論是孩子還是父母,在旅行中都可以得到成長。
我認為,那些迫不及待想要趁機給孩子灌輸寫作方式的家長,他們是帶著功利之心出發的。甚至有些家長,生怕孩子的學業因為去一趟旅行會被耽誤。所以,當他們一家幾口人置身在海天一色的美景當中時,聯想到的是寫作文可以使用“落霞與孤鶩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真正感受到Sunny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大雨後的江水顯得異常的充盈、江水似乎和天空連線在一起的那種讓身心寧靜致遠的放鬆。
更有甚者,某些家長是帶著工作去旅行的,很可能在遊玩的時候還不停地打電話、接電話,自己本身就不專心,同行的孩子與家人也受到了“波及”。
所以,當家長本身帶著功利之心,或者不能真正享受旅程的時候,請不要隨意去旅行。否則只會影響到孩子。
要想孩子樂在旅行中,請家長們做到全身心投入去旅行。
-
3 # 廖偉棠
假期又來了,不少年輕的父母深感煩惱——生了孩子是不是就不好去旅遊了?的確,旅遊安排不好的話,對孩子還是父母都是折磨,按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指導,六歲之前的孩子都不喜歡環境的變化,最好不要做長途旅行也不要跨城市的搬家,否則孩子的安全感會深受破壞,父母貪一時之快事後需要補救的就沒完沒了。
但旅行是人生一大樂趣,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尤其父母本來就是喜歡旅遊的人。不知道問題裡的孩子具體指多少歲,我就按我自己的情況給大家支點招吧。親子旅遊最關鍵是1、瞭解孩子的興趣所在、定製明確路線,讓孩子參與制定和執行;2、找對地方,不去環境設施不照顧兒童需要的地方;3、兼顧成人和小孩雙方的興趣,如果大人不高興,小孩也會受到感染。
我家男孩6歲,女孩1歲。兒子的第一次長途旅行(真正意義上的,各種回鄉探親不算)是兩歲的時候去北京,當時並不懂多少兒童心理,做的最正確決定是帶他去北大未名湖上溜冰——首先在香港沒有冰湖,讓他感受了自由滑翔的快樂和北國風霜的蒼茫,對男孩是一種意志鍛鍊;其次北大是他母親的母校,媽媽有很多故事可以和他說,這比去別的北京景點對他更有認同感。
三歲以後,帶他去了一次江南(蘇杭、南京)、兩次日本和一次臺中一次臺北,基本上都是因為已經確定他的興趣,根據興趣安排的有目的性的旅遊。兒子喜歡火車,三歲的江南之旅坐了好幾趟高鐵,四歲去臺灣坐窄軌小火車以及臺灣的高鐵。去東京旁邊琦玉市的鐵道博物館,然後設計了很複雜的能換乘六種火車的線路從東京去箱根,最後坐新幹線列車回東京,孩子之前在火車百科全書看到的很多特色火車都坐到了。五歲則去京都鐵道博物館和坐嵯峨野登山小火車,前者提供了孩子操作火車排程的虛擬體驗。互動和參與,對提高孩子樂趣極為重要。
這些都是寓教於樂的極佳時刻,而且所到的城市都是對孩子非常友善,有各種便利交通安排的地方,比如說推嬰兒車能去任何地方不發愁走樓梯,比如很方便能找到育嬰室等。這樣的地方更能讓孩子感受文明、規則的重要。
(圖為在京都鐵道博物館的互動區)
-
4 # 咕嚕嚕媽媽
首先是地點的選擇,對於小齡寶寶,沙灘是永遠沒錯的選擇。對於大些的孩子,可以根據平時的興趣點,比如迪斯尼等等。
其次,如果能約上小夥伴一起去旅行,孩子會非常開心
另外,在走之前可以給孩子介紹一下要去的地方,或者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體驗。我們孩子在1歲多時,第一次坐飛機,我們擔心他不適應,提前很多天給他看飛機以及在飛機上會看到的場景,還模擬飛機起飛降落的聲音,震動等。到了真正坐飛機時,就不會害怕了。
總之,出門旅行,儘量讓孩子提前參與,不僅好玩,而且旅程也更有意義。
-
5 # 鳶尾
親子旅行是為了讓孩子認知世界,親近自然,瞭解不同文化,開闊眼界。但現在很多家長帶孩子旅行時走入了誤區。對於小孩子來說,他不在意去過的地方有多有名,吃的多好,住的多奢華。帶著孩子去旅行時,玩樂的點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興趣和年齡。所謂寓教於樂,重要的是要落實到樂上。玩的開心下次孩子還願意出行,不好玩孩子就不樂意去了。
對於帶著孩子去旅行,我個人是非常不建議跟團的。特別小孩子還在懵懂期間的時候,累了真就想睡,餓了就要吃的,一般大人感興趣的點小朋友不一定喜歡。經常一趟旅行下來,大人也累,小孩不開心,花了錢沒達到目的。所以帶著孩子去旅行最好自己策劃目的地,自己玩。即便覺得自由行麻煩,也最好只選擇機+酒形式。帶著孩子去旅行和一般旅行還是有區別的,有些細節是需要注意的。
1、 交通時間。帶著小孩旅行的時候從出發地到目的地之間的時間不宜太長。飛行最好在兩三小時內的直飛,而自駕也最好別超過半天。每一天的行程也不宜太滿,最好能玩半天休息半天,以度假和玩樂為主,而不是長途跋涉。
2、小孩子去陌生的地方,總會有很多不安全的感覺。父母的陪伴和溝通就很重要。比如玩之前就找找地圖找些照片,和孩子聊聊目的地,讓他們有一種參與感。也可以讓孩子帶上他喜歡的玩具做陪伴。
3、無論是探索大自然還是瞭解當地的人文風情,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引導他發現,鼓勵他觀察。但是別把這個當任務,就是好玩。讓孩子成為旅行中的參與者,而不是跟隨者。
4、可以約上好友或者同學家長一起帶著孩子旅行,這樣孩子們互相有伴,可以玩的更盡興。畢竟大人的興趣點和小孩不同,孩子和孩子之間更有共同語言。
5、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旅行目的地是不同的。一開始不妨以大自然為主題,比如海島啊,森林這種,對孩子來說,就一點水一些沙就可以玩半天了。大一點可以去各種主題樂園,比如樂高、海洋公園,然後迪士尼。再大一點就可以有目的的根據孩子成長期的需要去旅行的。
-
6 # Vera薇拉姐姐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會選擇在長假短假帶孩子出遊,一來為了增長孩子的見識,二來也能增加親子感情,但很多家長在旅行過程中只關注了吃喝玩樂,並不確定孩子是否樂在其中,成年人覺得快樂的事,在孩子的角度不一定是開心,那麼如何能讓孩子也樂在其中?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地點。在選擇目的地時要先考慮到孩子是否合適,帶一個5歲以下的小孩去登山就不合適,帶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去迪士尼也許他也不一定喜歡,要切合孩子的年齡段,選擇適合他的目的地,他才能玩得盡興。
其次行程也要考慮得相當周到,如果孩子還小,就不應該安排很緊密或很顛波的汽車、火車行程、可以選擇輕鬆的自駕遊,或坐飛機、高鐵等直達目的地,以免使孩子的新奇與耐性都耗費在了路途上。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的陪伴,這個陪伴不是說你帶他出遊了就算是陪伴,現在旅行時那些只顧著舉起手機拍風景和低下頭來忙著發朋友圈的家長們比比皆是,孩子跟在屁顛顛地跟在後頭,真有點像充話費送的。孩子的世界很純粹,他出來看到的風土人情都只會刻在腦海裡,而不是發在朋友圈裡,家長們要認真的陪伴他們,看到一些異域的風情要跟他講解,使他記憶深刻,遇到一些美好的事物也要跟他分享,陪伴其實才是讓他樂在其中的最好方法。
-
7 # 李建美營養師
個人認為,帶孩子旅行是一種讓孩子開闊眼界極好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對家長極考驗的事情!對我個人而言,是非常喜歡到處走走的,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有了寶寶以後,每次出行都變得謹慎起來,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真正的體會到遠行的樂趣!在出行早已成為時尚的今天,做為一名四歲寶寶的寶媽,對帶孩子外出旅遊有這樣幾種看法!
首先,個人認為孩子太小時(2歲之前),不宜帶他/她外出!因為,太小的寶寶對於旅行其實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帶他在家門口轉一圈和帶他去千里之外,沒有什麼區別。同時,孩子太小時,身體的抵抗力很低,因外出時各種條件、環境的限制原因,很容易引起孩子生病,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第二,孩子大一點後,帶孩子外出時最應注意的是孩子的身體狀況,鑑於這一點,個人認為帶孩子出行最好採用自駕遊或自主外出的方式,儘量不選擇跟團。跟團旅遊,一般出行路線、觀光點、外出時間、住宿等問題都比較緊張且多不受個人控制,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容易產生疲憊感,並對旅行產生厭倦。
再有,我們家長帶孩子出行前還應先確定當前出行的目的以定目標,如當次出行如果是為了讓孩子放鬆心情,可多帶他/她到遊樂園、小吃比較密集的地方、如果當次出行是為了讓孩子體驗生活,可帶其到條件相比比較艱苦的地方、而如果當次出行是為了讓孩子開闊眼界,則可帶孩子到各名勝古蹟之類的地方走走等。但最好在出行前就與孩子溝通好此次出行的目的和目標,並於孩子達成共識!
總之,帶孩子外出不比一個人說走就走,無論是健康、安全還是目的,都應有比較系統的計劃,爭取每次出行都能讓孩子有不一樣的收穫和獲得不一樣的快樂,從而讓孩子真正做到樂此不疲!當然,個人認為,那種一出門就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要求是寫作文、寫日記等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學習任務及升學壓力本就讓孩子疲憊不堪,所以就不要再給他們增添額外的負擔了吧!
-
8 # 湯禎兆
我想反過來循逆向思考去響應此問題,即首先不要考慮去甚麼地方作親子游,而是先考慮孩子在旅行中需要甚麼,作為父母應怎先關注他們的需要,然後再考慮地點乃至其他細項,看看可以怎樣配合他們。
我有以下的考慮,嘗試與大家分享:
1>我的孩子分別為四歲及三歲,仍有很多隨時發生「事件」的變數,可影響旅程的安排,簡單至如廁上的突發需要,都必須實時張羅立即解決。 此所以挑選外游下榻的酒店時,位置方便鄰近商場至為關鍵。
2>因為孩子仍需午睡,所以我奉行同一酒店的策略,即儘量不更換下榻地,那麼午睡場所便有著落。 當然,外遊活動亦會分成午睡前後兩節,不過孩子稚幼時,遊玩的持久力有限,此所以分成兩節的編排,雖然限制了不能作長距離的活動,但整體上其實影響不大。
3>親子游的旅途上,一定有不少等待時光,為免孩子滋擾他人,我們的隨身揹包,一定有三寶常備:一是白紙簿及色筆;二是小模型,如火車及消防車等交通工具,又或是孩子熱愛的不同品種恐龍;三是一副撲克。 三者都是用來令孩子冷靜下來,及專注於手上玩物及遊戲的好幫手。
4>即使今天自駕遊的旅行方式已大行其道(即在目的地租車出入往來),我仍然相信和孩子乘搭不同的交通工具甚具意義。 由揹包客到自由行,再演變成為今天的自駕遊,我相信不少父母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但孩子一起步便由自駕遊開始,旅行便會成為唾手可得之物。 就好像下大雨駕車送孩子上學固然便捷,但同時也剝削了他們穿雨褸黏身不快的觸感,以及用雨靴踏水坑的快樂——於我而言,均屬不可取締的重要體驗。
簡言之,由孩子的視點及角度出發,或許是樂在其中的出發點所在。
-
9 # 野行十萬大山
一、行程規劃,汽車租賃,門票,酒店預定,行李打包,我們都要事先安排好。我們還要聽聽孩子他是怎麼想的,他心目中的旅行是什麼樣子的。只有兼顧了孩子的需求,帶孩子旅行才能更輕鬆愉快。
二、通常孩子都不喜歡行程安排得太過緊密,否則孩子跟我們擰巴起來,旅行就不能愉快起來了。所以每天的行程都要預留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放鬆玩耍。
三、如果坐車出行,最好每開一段時間都能找個合適的地方,讓大家都可以下車休息一下,孩子可以玩耍一下,不要讓大家太過疲勞。
坐車的位置最好也能互相更換一下。坐在不同的位置能看見不同的風景,還能跟不同的人坐在一起聊天玩耍,會讓行程更加有趣。
四、我們還可以為孩子準備一些意外驚喜,每過一段時候拿出來一個,例如:紙牌遊戲,健康的小食品,新玩具等我們能想到的適合在車裡或飛機上打發時間的東西。這樣可以保證孩子能愉快滿足的度過幾個小。
回覆列表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旅行的作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旅行能讓孩子學習和體驗許多書本以外的知識。那麼怎麼才能讓孩子在旅行時樂在其中呢?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家長在規劃旅行的行程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興趣,儘量在旅行中多安排孩子感興趣的專案。比如孩子喜歡植物,那麼家長在旅行中要考慮將植物園,或者植物相關的博物館,森林公園等內容安排進去。
二、用快樂的情緒感染孩子
情緒是可以傳達的,如果家長在旅行中因為一些瑣事,不快樂,甚至是小夫妻之間還拌嘴。那麼孩子在旅行中心情就會受到很大影響。所以家長在旅行中一定要快快樂樂,將微笑和開心時時展現,一些小分歧應該要輕鬆愉快的溝通,家長快樂的情緒傳達給孩子,孩子就會更加樂在其中。
三、對孩子的情緒和興趣進行引導
1、情緒引導。孩子在旅行中,可能會因為疲勞,或者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被家長拒絕,孩子可能就不高興了。在旅行中,家長要及時主動的引導孩子的情緒,比如旅行中疲倦了,那麼我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並開展一些小遊戲讓孩子樂在其中。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家長在拒絕的時候要輕言細語,講清楚道理,得到孩子的理解和認同,切忌粗暴拒絕。
2、興趣引導。對孩子的興趣,進行深入的引導,比如孩子對某植物產生了興趣,那麼作為家長,我們就應該對植物相關的知識提出一些問題,讓孩子去思考。如果孩子不是很清楚的,家長要進行介紹,如果家長也不清楚,缺乏相關知識儲備,我們可以及時利用手機等裝置,網上搜索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