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醉愛國學

    孔子怒罵學生宰予“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影響很惡劣,而他罵樊須(字子遲,亦稱樊遲)是“小人”。孔子怒罵學生顏回是商人。

  • 2 # 水煮周易

    孔子被後世推崇為大成至聖先師丶聖人,在中國歷史丶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影響廣大而深遠。但是就孔子本身而言,當初也是生活在滾滾紅塵中的一個人,食人間煙火,做人間事,有世人一般的情感,歷史也為其凡人的一面留下許多痕跡。比如,孔子也像普通人一樣罵過人。那麼,他曾經罵過誰呢?且舉幾個例子。

    一、罵學生。

    1、樊遲家貧,缺衣少食丶屋子還漏雨,他一邊跟孔子學習,一邊想著種莊稼。他向孔子請教如何種莊稼種菜,孔子無法回答,就推說自己不如老農。待樊遲離開後,孔子對身邊的人說,樊遲真是小人啊。

    2、宰予也是孔子的學生,他白天睡覺。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糞土抹面的牆不可修造。還說,像宰予這樣的人已經沒必要責備了。流露出失望之極的情感。

    宰予,是後來的孔門十哲之一。

    3、罵冉求。

    魯國的季氏比周公還富有,而冉求卻去幫他搜刮錢財。為此,孔子很惱火,就對其他學生說,這個傢伙不是我的學生,大家可以弄個大陣仗去攻擊他。

    二、罵原壤。

    原壤是孔子的老相識。原壤的媽去世了,孔子幫他清理棺木。他卻敲著棺木說,我很久沒唱歌了。

    孔子罵他,小時不知尊重長輩,長大了又沒一點優點為人稱道,老了又不死,真是個二流子。

    三、罵始作俑者。

    有人制作人形陶俑陪葬。孔子因為陶俑像人,罵道,開始帶頭用人形俑陪葬的人,斷子絕孫啊。

    用人殉葬,乃至用人形俑陪葬,都是不仁不義的。

    這個原文在巜孟子 梁惠王上》。

    孔子也點評他人,如說管仲心胸狹小。這恐怕不算罵人吧。

    最後要說一句,歷史的塵埃沾染聖人的衣袍,並不影響聖人的光輝。我們與時倶進學習聖人的優良思想,踐行聖人的美好品德就行了。

  • 3 # 好玩的國學

    文質彬彬的孔子也罵人

    孔子是文質彬彬的君子,後來更被尊為“聖人”和“至聖先師”,但真實的孔子是個血性男兒,對看不慣的事情,也要痛罵一頓。

    在《論語》中,記載了好幾次孔子罵人的故事。罵的最多的人是子路。對子路,孔子是一三五小罵,二四六大罵,週日不休痛罵。用明代思想家李贄的話說就是,“先生每於子路下毒手”。被罵得最慘的人是宰予。孔子勤奮好學,絕不能容忍有人大白天睡覺,上課打瞌睡,而宰予上課睡覺,恰恰被孔子抓了個正著。孔子罵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把他比喻成沒辦法雕刻的朽木、沒辦法粉刷的用垃圾做的牆,嚴重打擊了宰予的積極性,搞得宰予恨不得“宰了自己”。還好他是個神經大條的人,才沒有得“抑鬱症”。

    孔子還罵過他的小學同學原壤,罵了還不解氣,還拿手杖狠狠地打了同學的小腿。罵他“幼而不遜悌,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意思是,“你這個傢伙,從小不孝順父母不尊敬兄長,長大了又一事無成,老了還不死,真是個害人蟲”。這是對他親近的人,要是不認識的人,那罵的更為慘烈。孔子是個溫情脈脈的人道主義者,他對有些做官的死了之後,還要用土偶或木偶陪葬的行為深惡痛絕,孔子罵道:“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咒罵首先發明瞭“俑”的那些人斷子絕孫。這些罵人的行為都沒有引起嚴重後果,但他罵宋國貴族司馬桓魋的那一次,卻差一點引來殺身之患。

    司馬桓魋是宋國貴族。他曾經讓工匠給他打造石棺,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三年都沒有完工,工匠們都累病了。孔子聽說後,就詛咒司馬桓魋還不如早點死了,免得禍害百姓。司馬桓魋很惱火,聽說孔子一行到了宋國,決定報復孔子。當時孔子正帶著弟子們,在一棵大樹下練習禮儀,司馬桓魋的人到了,就像《水滸傳》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一樣,如狼似虎的兵士們把樹給砍倒了,並威脅要殺掉孔子他們。

    孔子還是保持了一貫的鎮定和冷靜,他懷著高度的自信,告訴弟子們,“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意思是,“上天賦予了我美好的道德和使命,他桓魋又能把我怎麼樣?”雖然是高度的自信,但畢竟“好漢不吃眼前虧”,孔子帶著弟子們一路狂奔,逃離了險境,為了防止司馬桓魋再次報復,孔子他們化了裝,逃之夭夭。

  • 4 # 南山劉向雄

    在《論語》中,孔子曾罵過自己的學生,像宰予、子路、樊遲、冉有,都曾被罵過,子貢、公西華、孔鯉也被批評過。

    不要以為,性格直率的子路被孔子罵得多,其實,被批最多的應當是宰予。

    1,別人都在學習,宰予他卻在大白天睡覺,被孔子批評是"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之後還憤憤地說:"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說的是,孔子從前很信任別人,但宰予言行不一,讓孔子對人的認識發生了改變。

    2,魯哀公問孔子該用什麼樹作"社",宰予卻回答"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也就是把慄樹理解成戰慄。孔子聽了很不高興,說:"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意思是已經完成的事就不要說了,正在做的事就不要勸諫了,已經過去的過錯不要追究了。

    3,對於孔子所提倡的"仁",宰予也去刁難:"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他問孔子,如果對一個喜好仁德的人說,井裡面有"仁",他也會跟著跳下去嗎?孔子不高興地說:"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孔子說,你怎麼能這樣說呢?君子可以叫他過去看,卻不能陷害他;可以被欺騙,卻不能被迷惑。

    4,對於孔子堅持的"三年守喪",宰予也反對,認為即使在守喪期間也可以錦衣玉食。孔子就批評他:"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說宰予忘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

    這四次被批評,算是多的了,都來自於宰予的自以為是,但我也認為,在孔子弟子中,思維最活躍、最敢於創新、最對抗權威的非宰予莫屬。

    答題完畢!打字真累!

  • 5 # 大意覺迷

    孔子的言論主要集中在《論語》中,由於《論語》的內容並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且有言論並不知道是針對誰的,即使知道是針對誰的,也不一定知道說話的背景。孔子一生中難免罵過一些人,有時候言辭還顯得比較激烈,所罵的物件,我們現在所知的主要是他的一些學生,此外還有其他一些人,下面列舉一二事例。

    孔子的徒弟子路於魯定公十三年(前497年)成為季桓子的家宰,在孔子的指導下發動了墮三都運動,拆毀了季孫氏的主城費邑,隨後任命自己的小師弟高柴(字子羔)為費邑的城宰。孔子對這件事大為不滿,認為高柴年齡太小,學業未成。子路卻不以為然:“有人民,有土地,何必讀書,才算學習?”孔子大怒,罵道:“是故惡夫佞者。(正如你這樣,所以我厭惡那些利口善辯的人呀!)”言下之意,子路就是一個惡劣的榜樣,他這種態度會帶壞高柴。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十多年,年老時回到魯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回國,他的另一個徒弟冉求(字子有)接替同族的冉雍(字仲弓)成為季康子的家宰。然而當冉求為季孫氏服務後,開始忘記老師的教誨,幫助季孫氏搜刮民財,因此孔子大為憤怒,於是罵道:“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擊之,可也!”不再承認冉求是自己的學生。

    孔子有一個發小名叫原壤,這個人一向我行我素,見了孔子也不客氣,叉開腿坐著。於是孔子罵道:“幼而不孫弟,長而無述焉,老而不死,是為賊!”大致意思是說,年輕的時候不懂禮貌,長大了沒有作為,老了還不死都,都是賊。一邊說還拿手杖敲他的小腿。不過原壤並不是孔子的學生,倆人多年友情,孔子這麼罵他打他,更像是對老朋友的埋汰,原壤估計也不當回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的孩子為什麼那麼熱衷於走迷宮這類遊戲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