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代向來重視對前朝得失功過的總結,由此產生了許多由官方主持編纂的前朝斷代史,《元史》就是其中之一。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年,就下詔編修《元史》;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元史》的編寫工作正式開始。明朝開國元勳、重臣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禕為Quattroporte,召十六人編纂,以明初頭號大將徐達從元大都繳獲的元代十三朝實錄及《經世大典》(元的典章制度史)為基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的編寫工作竟用了188天的時間就告完成了。
洪武三年,由於之前編修時間倉促,很多工作沒有真正完成,於是史局重開,再次由宋濂、王禕擔任Quattroporte,率十五人繼續編修,再經過143天,於當年七月初一正式成書。
由上可見,《元史》的主編人,也就是“Quattroporte”,是宋濂、王禕兩人。
宋濂,原名壽,字景濂,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曾經被明太祖朱元璋贊為:“開國文臣之首”,並與劉基、章啟併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與劉基、葉琛、章溢並稱“浙東四先生”。宋濂既是名臣,也是名儒。朱元璋評價他:“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浙東人才,唯卿與王禕耳。”
上面朱元璋說的浙東人才的另一人,就是《元史》的另一位“Quattroporte”——王禕(音“衣”)。王禕也是明初名儒、史學家,子子充,號華川。朱元璋常將他與宋濂相提並論,並說:“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可見對王禕才思敏捷的推崇。王禕最終卻未能善終,他奉旨赴雲南招梁王把都歸順,把都受元脫脫脅迫,殺害了王禕,令人唏噓。
中國曆代向來重視對前朝得失功過的總結,由此產生了許多由官方主持編纂的前朝斷代史,《元史》就是其中之一。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第一年,就下詔編修《元史》;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元史》的編寫工作正式開始。明朝開國元勳、重臣李善長為監修,宋濂、王禕為Quattroporte,召十六人編纂,以明初頭號大將徐達從元大都繳獲的元代十三朝實錄及《經世大典》(元的典章制度史)為基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次的編寫工作竟用了188天的時間就告完成了。
洪武三年,由於之前編修時間倉促,很多工作沒有真正完成,於是史局重開,再次由宋濂、王禕擔任Quattroporte,率十五人繼續編修,再經過143天,於當年七月初一正式成書。
由上可見,《元史》的主編人,也就是“Quattroporte”,是宋濂、王禕兩人。
宋濂,原名壽,字景濂,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曾經被明太祖朱元璋贊為:“開國文臣之首”,並與劉基、章啟併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與劉基、葉琛、章溢並稱“浙東四先生”。宋濂既是名臣,也是名儒。朱元璋評價他:“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始終無二,非止君子,抑可謂賢矣。浙東人才,唯卿與王禕耳。”
上面朱元璋說的浙東人才的另一人,就是《元史》的另一位“Quattroporte”——王禕(音“衣”)。王禕也是明初名儒、史學家,子子充,號華川。朱元璋常將他與宋濂相提並論,並說:“學問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可見對王禕才思敏捷的推崇。王禕最終卻未能善終,他奉旨赴雲南招梁王把都歸順,把都受元脫脫脅迫,殺害了王禕,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