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朝大詩人高適官至散奇常侍,封渤海縣侯。
4
回覆列表
  • 1 # 肇英

    根據《舊唐書·高適傳》和《新唐書·高適傳》所載,高適去世前,官至左散騎常侍、銀青光祿大夫,封渤海縣侯。

    下面挨個兒說明一下這些都是啥:

    左散騎常侍

    自魏文帝黃初年間合秦漢散騎、中常侍兩官為一,設定散騎常侍以來,延續至唐。唐高祖武德年間,尚將散騎常侍作為文散官的第五階。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則設定兩員散騎常侍於門下省,並於貞觀十七年(643年)正式設為職事官。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再添置兩員散騎常侍於中書省。散騎常侍因此分為隸屬門下省的左散騎常侍和隸屬中書省的右散騎常侍。高宗龍朔二年(662年),左右散騎常侍改稱左右侍極。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又改回左右散騎常侍。左右散騎常侍本為從三品。但就在高適升任左散騎常侍的唐代宗廣德年間,官品升至了正三品。依《唐六典》所載,散騎常侍掌侍奉規諷,備顧問應對。實際來看,地位雖高,卻並無具體職掌,常用以安置在朝的大臣,或作為外放大臣的加官。

    銀青光祿大夫

    唐代的散官(散位)是一種無印綬無官署無職權的階官官銜,分文散官、武散官兩套系統,標誌著官員的真正品級,與章服、恩蔭等直接掛鉤。其中文散官在高祖武德年間為以下二十九階: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特進 正二品

    左光祿大夫 從二品

    右光祿大夫 正三品

    散騎常侍 從三品

    太中大夫 正四品上

    通直散騎常侍 正四品下

    中大夫 從四品上

    員外散騎常侍 從四品下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上

    散騎侍郎 正五品下

    通直散騎侍郎 從五品上

    員外散騎侍郎 從五品下

    朝議郎 正六品上

    承議郎 正六品下

    通議郎 從六品上

    通直郎 從六品下

    朝請郎 正七品上

    宣德郎 正七品下

    朝散郎 從七品上

    宣義郎 從七品下

    給事郎 正八品上

    徵事郎 正八品下

    承奉郎 從八品上

    承務郎 從八品下

    儒林郎 正九品上

    登仕郎 正九品下

    文林郎 從九品上

    將仕郎 從九品下

    太宗貞觀初年則釐定為以下二十九階:

    開府儀同三司 從一品

    特進 正二品

    光祿大夫 從二品

    金紫光祿大夫 正三品

    銀青光祿大夫 從三品

    正議大夫 正四品上

    通議大夫 正四品下

    太中大夫 從四品上

    中大夫 從四品下

    中散大夫 正五品上

    朝議大夫 正五品下

    朝請大夫 從五品上

    朝散大夫 從五品下

    朝議郎 正六品上

    承議郎 正六品下

    奉議郎 從六品上

    通直郎 從六品下

    朝請郎 正七品上

    宣德郎 正七品下

    朝散郎 從七品上

    宣義郎 從七品下

    給事郎 正八品上

    徵事郎 正八品下

    承奉郎 從八品上

    承務郎 從八品下

    儒林郎 正九品上

    登仕郎 正九品下

    文林郎 從九品上

    將仕郎 從九品下

    高適最後的文散官階正是第五階的銀青光祿大夫(從三品)。

    渤海縣侯

    唐代的爵位,在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後分為親王、郡王(嗣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縣侯、開國縣伯、開國縣子、開國縣男,計九等。授予功臣的爵號,一般取其郡望或籍貫所在地。高適之高氏據說出自渤海高氏,渤海即其郡望,所以被封為渤海縣(開國)侯。

    至於題主所問縣侯、鄉侯哪個大的問題,唐代沒有鄉侯,故而無從談起。若是在設定縣侯、鄉侯的漢代,則縣侯高於鄉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家裡沒電,怎麼藉助電動車給手機充電,接個逆變器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