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宮女史

    隋煬帝身上其實很有一種詩人氣質,浪漫而追求完美,當現實的冷水澆下來的時候,他徬徨失措,進而一蹶不振。隋煬帝出走江都是基於一種鴕鳥心態,他的自信心已經降到了低谷,天大地大,只有江都這片曾經給過他最美好的十年的地方能撫慰他受傷的心靈。

    於是他義無反顧的去了江都,並且一去不復返,不顧北方愈演愈烈的起義。實際上,即便他留在長安或者洛陽,局勢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隋朝的命運不可能會有改變。因此,或許在他決定去江都的那一刻,就已經放棄了北方的大片土地。

    楊廣可以稱得上是天之驕子,關隴集團的貴族出身,其父是北周重臣楊堅,後來楊堅稱帝,楊廣成為晉王,並在幾年後作為統帥平定南陳,可謂是少年得意。出眾的外表、聰慧的大腦,又文武雙全,在江都做了十年多的揚州總管,還是在這裡,他多番籌謀,最終得到了太子之位,併成功登上帝位。

    他雄心萬丈,誓要將父親的偉業發揚光大,並想讓後世永遠記住他的豐功偉業,屬於他的時代到來,但是很不幸的,他太操之過急,完全沒有考慮給他的子民帶來的是什麼。我們現在看隋煬帝的功績,確實是很有利於百姓生活的,甚至他的思想是比較超前的,但是,他未嘗沒有私心,即一味的想要建立豐功偉績,而不管百姓的死活。

    他從繼位之初就開始下令溝通南北水道,即開鑿我們熟知的大運河,這一工程幾乎用了六年的時間,尤其是最後一段永濟渠的開鑿,徵調了大量的民工進行開鑿,給人們帶來很大的痛苦。大運河剛剛完成,隋煬帝緊接著就開始為攻打高句麗做準備。而實際上在611年剛剛發生了黃河的大水災,但是賦稅依舊在蹭蹭的長,百姓還是大量的被徵調入伍,或者出征,或者押運糧草,或者督造海船。

    即便當時已經有地方農民不堪重負選擇成為盜匪或者起義反抗政府,但是這都擋不住隋煬帝的步伐。612年,第一次遠征高句麗就拉開了帷幕,當然這一場戰爭以隋煬帝的大敗而告終,這樣的失敗對於他來說,是不能忍的,於是在第二年又開始了第二次的遠征高句麗。

    其實最開始楊廣並不在意農民起義,在他看來,他們掀不起什麼風浪,他認為他完全可以在攻下高句麗之後回來收拾這些百姓。然而在他第二次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卻出了一件大事,負責在黎陽督運糧草的楊素之子楊玄感反了,這是第一次大規模的官員反叛,即便隋煬帝派宇文述在兩個月之內就平定了這場叛亂,但是隋朝國內的政治、經濟、稅收等制度都遭到了破壞,而且楊玄感開了官員反叛的先例,自此之後叛亂更呈如火如荼之勢。

    而隋煬帝卻像是中了邪,繼續在614年進行第三次遠征高句麗,這次以高句麗口頭投降而告終,結果隋煬帝剛回師,高句麗拒絕正式投降,隋煬帝差點進行第四次征討。

    征討高句麗的失敗以及國內愈演愈烈的動亂局勢讓楊廣很受傷,他開始變得很沮喪,但最初他還是想和從前一樣處理朝政,只是615的北巡徹底讓隋煬帝心灰意冷。他在雁門關被始畢可汗率軍包圍了,這幾乎可以說是奇恥大辱,如果不是援軍將至,而義成公主又將始畢可汗騙回去,隋煬帝的處境就很不妙了。這一事件讓楊廣的自信心降到了冰點。

    最終他逃避責任,躲到了江都,像鴕鳥一樣對北方不聞不問,但是即便是醉生夢死,歌舞昇平,與外界隔離,但是楊廣又怎麼能想不到局勢可能會有的變化,他夜夜噩夢連連就是他最真實的心理寫照。這期間,大部分向他報告北方戰事的使者都被拒之門外,而且還有人因此被殺,更多的官員選擇矇騙楊廣。

    但是楊廣也並非完全放棄了帝國,他還是派出了軍隊鎮壓起義,其中三個武將的命運比較有代表性,即讓王世充領著他的江淮精銳部隊攻打圍攻洛陽的李密,最終王世充佔據洛陽,割據一方,後來還殺了皇泰帝楊侗而自立為帝;還有忠於隋朝的張須陀,在圍攻瓦崗寨的時候戰死;而同樣忠於隋朝的屈突通最終在戰敗後被勸降了大唐,成為唐初功臣。這三個人幾乎代表了當時絕大多數的隋軍將領。

    所以在隋末的大環境下,即便是隋煬帝沒有錯過李靖,李靖又能改變什麼?他也不過是以上三條路可以選,他不太可能成為王世充,所以要麼戰死要麼降唐。而隋朝是註定要滅亡的。

  • 2 # 魚語雨

    個人認為隋朝的滅亡是門閥鬥爭激烈,隋煬帝過於急功近利等種種矛盾導致的,隋朝的命運不會因為李靖而改變,退一步來說,即使李靖挽救了隋朝,隋朝也是千蒼百孔,明存實亡了

  • 3 # 學習讀書札記

    隋朝體系有問題。史書好像記載過,隋朝積攢下來的糧食,到安史之亂的時候還有,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對小農經濟的瘋狂掠奪。而且隋朝和士族之間的矛盾也是不可調和的。世上沒有一個人就能改變歷史的,除非穿越還有bug系統。

  • 4 # 神都月華君

    首先歷史沒有假設,如果假設成立的話,我覺得也不會改變隋煬帝的命運,因為楊廣此人太過有才,性格太過自負,前期還能勵精圖治,後期完全作死的節奏了。

  • 5 # 運籌帷幄火車Cs

    他的命點就是這樣有李靜也改不了命運。三國時,臥龍鳳雛得其一便可安天下可劉備確沒能得天下,就是說他有雄心卻沒當皇上的命,那是命裡註定的事。

  • 6 # Baby

    性格決定命運,楊廣的性格不適合做最高領導人。他很聰明卻無容人之量,很有抱負卻缺乏耐心毅力。更關鍵的是他徵高句麗,消耗了貴族的力量同時也耗光了自己的力量,致使失去了關隴軍事集團的支援,平民百姓也怨聲四起,令自己處於孤立的位置。估計這也是他離開長安地區,離開洛陽地區的外因。換句話說就是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所以除非有辦法重新凝聚人心,否則結局都一樣。

  • 7 # 文謙書院

    隋朝的命運應該是不會被改寫的。隋朝的命運是什麼呢?從開始就註定了消亡。消亡就是他的命運,即使持續時間長一些,也躲不過消亡的命運。

    您的設想很有意思,但在邏輯上仍然是需要商榷的。我們常說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是人民群眾創造了歷史,少數大人物會對歷史的發展有所影響,但絕對不是質上的影響。

    隋朝亡國,對隋朝而言是質的影響,這是一定社會矛盾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過了這個關節點,性質就變了。即使隋煬帝沒有錯過李靖,即使在李靖的力挽狂瀾下贏得了一些戰事,改變了一些方針,但基本的矛盾若還在的話,也只能是延緩亡國的時間而已。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從秦到清其實無所謂王朝更迭,無所謂誰家的江山。他都是一個封建制度自身調整,修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矛盾不斷的出現、爆發、修正再出現。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是一次量的調整,卻不是質的改變。因此李家唐朝還是趙家宋朝,其實和楊家隋朝都是一樣的。都是同一命運的延續。都是走向消亡的過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雄聯盟edg戰隊再一次捧起了德瑪西亞杯的冠軍,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