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旅客69
-
2 # 莫忘初心242650426
天災人禍鬧饑荒的年饉環境下,民不聊生,餓得皮包骨頭的古人們,那裡有力氣和條件享受"捕魚打獵"的生活呢?
吃樹皮、草根可以由近及遠動手得來,在飢寒交迫中使生命延續下去。而打獵,也不是人人可以動手去打的啊!
古人可以被饑荒折磨得死去活來,野獸能夠逃脫一劫?同樣惡劣的生存環境,旱災、水災、地震、瘟疫接連不斷,無法抗拒啊!
人類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大自然萬物生長的共同家園,一樣處在自然界的絕壁夾縫之中,苦不堪言!
雖然人類是生物鏈頂端的高階動物,可是在嚴酷自然災害懲罰面前,更顯得脆弱的不堪一擊。
古代捕魚純粹是少數漁民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有多少人們知道魚鱉海產,是什麼滋味?
況且,佔據人口絕大多數的古漢民族,以清淡粗糙的素食為主,哪裡可能奢求葷食充飢飽腹呢?
-
3 # 範好幾個8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我一個本家奶奶,今年八十三了,她給我講,她小時候,家裡揭不開鍋,她媽讓她去村東河灘地裡去採點野蘑菇,她們幾個小夥伴就每人拿了個荊藍去了,到了河邊一看,有一個水坑,裡面很多小魚,她們幾個就趟水下去抓起了魚,一會功夫每個人就提著半荊藍魚回家了,到家她媽一看,蘑菇沒采回來,弄了這麼多魚,把她一頓罵,然後把魚倒在了街裡,難道魚不能充飢嗎?我想這跟當時的人們思想觀念有關係,當時人們沒糧食吃了可以去採蘑菇,為什麼不吃魚呢?後來打聽老人們才知道,當時人們吃魚要吃大一些的,就是一斤以上的,認為小魚沒法吃,吃小魚會被別人笑話,不像現在,釣友們為釣幾條小鯽魚,開車十幾二十幾公里,晚上又是頭燈又是夜光漂的,折騰一夜,也釣不到幾條魚,別說小魚了,就是自古以來,人們從來不吃的田螺,都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我想這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一定的關係吧。
歷來大饑荒都是中原,山東,四川,或者大城市等人口稠密的平原之地,這些地方無論天地湖泊都過度開墾了,沒有一處不住人,大型野生動物基本上沒有生存空間,有的只有繁殖很快的老鼠和兔子…那些東西很難抓,抓住了也吃不飽……
莊稼人都是靠天吃飯,莊稼有水就能活,饑荒往往是旱災,赤地千里,土地龜裂,河水斷流,大樹往往乾死,最後樹葉草根也都吃絕了,能吃得基本上都吃過了,老鼠,野兔都吃快吃絕了,何況乾旱湖泊的魚呢……
那時候是真心很慘,爆發易子而食的慘劇,幾十萬人的逃難隊伍,浩浩蕩蕩,古代人不傻,只要有活命的機會,他們是不會放棄的……
中原的人們只能逃難,而平原上遍地都是人,能逃到哪裡去呢?大部分人只能選擇餓死,少數人或者逃往東北和南方山地……
而東北北大荒則不同,哪裡雖然是苦寒之地,不適合人生存,但起碼水草豐美,人煙稀少,就算冬天,也能夠“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所以我們山東人很多都去闖關東,很多山東人都和東北人是親戚……而江南也是一樣到處都是山,遍地是原始森林,而且江南一般很少有大旱災,明朝末年,隨著番薯的引進,才開始大規模的開山,與野生動物,爭奪生存空間,所謂的“虎患”多發生在那個時候……所以很多現代人認為古代人為何不去捕魚打獵,那是東北或者南方思想,如果發生大饑荒,東北或者南方地廣人稀的地方,確實可以去山裡湖泊裡去……儘管去山裡也是九死一生,但起碼還能拼一下……
我本人是山東人,如果你們來我們北方看看,就會發現,我們這裡農田一眼就能看到地平線,除了人就是村莊,一旦發生饑荒,基本上無路可走……
感謝現代社會,讓我們免於飢寒……